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272245期_第1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272245期_第2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272245期_第3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272245期_第4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272245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下列诗句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用典手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白描手法。陶渊明运用简笔的勾勒,显示出自己生活的简朴。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是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此处用典,表现诗人要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是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我。“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史记·鲁周公世家》,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自己善待人才、求贤若渴的心意。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辛弃疾运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以廉颇自比,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故选A。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B.少数“精日”分子用看似无知实则无耻的方式拿屈辱历史开玩笑,把民族伤痛当娱乐。这种罔顾历史事实、挑衅社会公理的行为,必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C.“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定会不负党的期望!D.“广济烟云,滨江掠影,鸠兹古镇”等“芜湖新四景”墩柱图均为淡彩水墨画。人工绘画和机器喷绘相结合,线条简单,色彩轻灵,在现代彩绘中融入了国画元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广济烟云,滨江掠影,鸠兹古镇”等“芜湖新四景”引号内运用逗号错误,短语的并列应用顿号,故应把引号内的逗号改为顿号。故选D。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苍茫

惆怅

橘子州

书生意气B.斑斓

碟血

风萧萧

激扬文字C.玉玦

瓦菲

万户候

风华正茂D.颓圮

刀俎

大堰河

殒身不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橘子州”的“州”应写作“洲”;B.“碟血”的“碟”应写作“喋”;C.“万户候”的“候”应写作“侯”;故选D。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滨海夜市蓬勃兴起,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街头艺术……各种摊位摩肩接踵,一派生机勃勃景象。B.随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社区公共设施被破坏,公共配件不胫而走的现象大幅减少。C.面对妈妈精心烹制的一桌美味菜肴,求职失利的他吃着却味同嚼蜡,毫无食欲。D.《经典咏流传》将古典高雅的诗词和现代优美的旋律完美融合,二者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映照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此处形容“摊位”,用错对象。B.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此处形容“公共配件”,用错对象。C.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此处形容“吃”,望文生义。D.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形容古典和现代旋律完美融合,符合语境。故选D。5、下列各句按照句式特点分类,属于同一句式分类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⑥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①②③B.④⑤C.④⑥D.⑥⑦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之”字为提宾标志。正确语序为“未有之”。②“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安,是宾语,放在谓语“在”的前边了。意思是:到如今在哪里呢?③“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是地点状语,正确的语序是“月于东山之上出”,意思是:月亮从东面的山上出来。④“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有吹洞箫者客,定语“吹洞箫者”在此句中后置了。意思是有一个会吹洞箫的客人。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状语后置,“于吾”是状语,即“夫庸知其年(于吾)之先后生乎”。意思是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⑥“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于“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句式,翻译时应把“之”后面的定语提前,即“蚓无利爪牙,强筋骨”,意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健的筋骨。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戮没”,被杀死或被没收入官为奴,意思是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动句,“为”表被动,意思是:被天下人耻笑。综上分类为:①②宾语前置句,③⑤状语后置句,④⑥定语后置句,⑦⑧被动句。故选C。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拟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意思是琴声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选D。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B.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C.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D.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桔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使用排比的修辞;B.分析这句话的修辞需要结合文本,文本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由此不难看出,此处的“我们”是指“树”,形容树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把“景色”比喻成“画”,运用比喻的修辞;D.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手法。故选D。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通过脑子的影视作品,无法进入心灵和精神领域,即使一时缓解了观众的压力,也只能是扬汤止沸,逞一时之快。②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中国女排连连失利,昔日辉煌不再,主教练郎平及女排队长朱婷表达了百身何赎之感。③对诗歌的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真知灼见。④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民族安危的层面来认识,这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⑤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⑥入不敷出,举步维艰,生活于我是这般的艰难,可在这样泥沙俱下的日子里,我仍然幻想着拥有两间草房、三亩水田。A.②③⑤B.①②⑤C.②⑤⑥D.③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扬汤止沸”,舀起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境指不通过脑子的影视作品能进入心灵和精神领域,使用正确。②“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形容极沉痛地悼念某人。语境中没有悼念之意,望文生义。③“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语境指即使是专家解读诗歌也未必正确,使用正确。④“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语境指魏源的见解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使用正确。⑤“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语境指颜氏家族信守诺言,应改为“一诺千金”。⑥“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语境修饰的对象“日子”,指生活艰难,此处望文生义。②⑤⑥使用错误。故选C。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没有倒装句式。B.倒装句,正常语序是: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故选A。10、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箫索

歧路

落漠

蓊蓊郁郁B.细腻

疏落

凋蔽

挥斥方遒C.告诫

凛洌

慰藉

不知所措D.荒僻

弥望

发髻

参差斑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箫索”的“箫”应写作“萧”;“落漠”的“漠”应写作“寞”;B.“凋蔽”的“蔽”应写作“敝”;C.“凛洌”的“洌”应写作“冽”。故选D。11、下列对教材内容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而庄子长于借助寓言故事,婉曲达意,但二者都善于发现常人认为没价值的事物中的价值。B.《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都属于记事通讯,前者通过具体场景和细节记录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壮举,后者通过救助日本小姑娘的“插曲”,以小见大,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C.《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文章,两者都带有较强的抒情性,但前者抒情含蓄隐晦,多用曲笔,而后者却直露显豁、汪洋恣肆,表现出作者更加浓烈的愤慨之情。D.《荷花淀(节选)》笔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小二黑结婚(节选)》“土味”十足,极富乡土气息,但两者都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和先进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教材内容的能力。A.“但二者都善于发现常人认为没价值的事物中的价值”分析不当,《老子》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通常被忽视的那一面,对现实人生有一定的启示;《庄子》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B.“《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都属于记事通讯”分析有误,《长征胜利万岁》与《大战中的插曲》都属于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长征胜利万岁》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大战中的插曲》是以聂荣臻元帅为第一视角,以口述的形式记录的一件发生在战争年代的充满温情与人性光环的事情。C.“前者抒情含蓄隐晦,多用曲笔,而后者却直露显豁、汪洋恣肆”分析有误,两篇文章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但《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比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为了忘却的记念》则使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比如三个典故的使用,比如用“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表达深挚沉痛的情感,并且诗歌内容与文中一些内容相互印证。故选D。1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正在以____的速度融入社会和生活。中国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机器翻译、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____。阿尔法围棋的余音还未散去,机器人小冰的诗集已经出版,让人们____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性。作为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____着中国航天科技进入了载货飞船与载人飞船齐飞的新时代。A.前所未有

方兴未艾

惊叹

标志B.一往无前

百废待兴

惊叹

标致C.前所未有

百废待兴

感叹

标致D.一往无前

方兴未艾

感叹

标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一直向前进。此处是说从来没有过的速度,突出速度之快,应使用“前所未有”。“方兴未艾”,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会很快终止。“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此处是形容“机器翻译、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势头正猛,应使用“方兴未艾”。“惊叹”,惊讶赞叹。“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此处是说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性让人惊讶赞叹,应使用“惊叹”。“标志”,名词,表明特征的记号,或动词,表明特征。“标致”,形容词,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性)。此处需要动词,应使用“标志”。故选A。13、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温罄

熙熙嚷嚷

炯炯有神

惴惴不安B.弥漫

穿流不息

失魂落魄

迫不急待C.婉约

面面相觑

无限暇想

晰晰沥沥D.缥缈

层峦迭嶂

骇人听闻

望穿秋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温罄”的“罄”应为“馨”;“熙熙嚷嚷”的“嚷嚷”应为“攘攘”。B.“穿流不息”的“穿”应为“川”;“迫不急待”的“急”应为“及”。C.“无限暇想”的“暇”应为“遐”;“晰晰沥沥”的“晰晰”应为“淅淅”。D.“层峦迭嶂”的“迭”应为“叠”。故选D。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11月16日下午,英国《卫报》和BBC网站均发文表示,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将不会参加12月的诺奖颁奖礼,其行为让人侧目而视。②在眼球效应时代,为了提高关注度,“微信拉票”成为屡试不爽的法宝,成了一些商家提高知名度的不二之选。③既尊重节日的传统,又不被繁文缛节所束缚,也许只有这样,“过年很累”的抱怨就会渐渐减少,大家能真正过上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轻松年。④家风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⑤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举行婚礼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貌似荒诞不经,但却是合情合理。⑥随着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观海二路一家饭店突然蹿出一个大火球,塑钢门以及玻璃窗被炸碎,碎片四散。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语境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将不会参加诺奖颁奖礼这一行为给人的感觉。人们应该没有憎恨之情,不合语境。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微信拉票”能够提高关注度,没有差错,使用正确。繁文缛节:烦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烦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语境讲不被传统节日的琐碎的礼节、仪式所约束,使用正确。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句子说的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强调“细微处”,此处望文生义。荒诞不经: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语境讲“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举行婚礼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这个情节好像不合情理,使用正确。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用来形容声音大,使用对象不当。故选C。1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了曹雪芹的《红楼梦》,使我了解到许多知识。B.专家认为,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非凡成就的关键。C.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充满信心。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去掉“看了”或“使”;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D.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重复,要去掉其中一个。故选C。16、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    青荇(xìng)    荡漾(yàng)   峥嵘(zhēng)B.彷徨(páng)  深邃(shuì)   

漫溯(sù)      彳亍(chì chù)C.佝偻(lóu)  

寥廓(guō)     忸(niǔ)怩     颓圮(pǐ)D.玉玦(jué)  

瞋目(chēng)   变徵(zhǐ)    

忤逆(w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深邃”的“邃”应读suì;C.“寥廓”的“廓”应读kuò;D.“瞋目”的“瞋”应读chēn。故选A。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字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牵强附会(qiánɡ)

青冥(mín)

啼血(xuè)

坍圮(tān)B.锲而不舍(qiè)

拾掇(duo)

孱头(chán)殷红(yīn)C.妖童媛女(yuàn)

熨帖(tiè)

酣眠(hān)

剥蚀(bō)D.亘古不变(ɡènɡ)

教坊(fánɡ)檄文(xí)

蹩脚(bi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牵强附会”的“强”应读作qiǎnɡ;“青冥”的“冥”应读作mínɡ。B.“孱头”的“孱”应读作càn;“殷红”的“殷”应读作yān。C.“熨帖”的“帖”应读作tiē。D.“亘古不变”的“亘”应读作ɡèn;“教坊”的“坊”应读作fǎnɡ;“蹩脚”的“蹩”应读作bié。D项错误最多。故选D。1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不知道扎西到底去哪里了?B.“你也别回来了!”卓玛说,“反正牛是咱家的命根子,你必须去找回来!”C.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D.从拉萨到林芝大概有三、四百公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为陈述句,不能用问号,改为句号。C.顿号和“和”不能连用,去掉一个。D.两个约数之间不用顿号。故选B。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qián)

褶皱(zhé)

慷慨(kǎi)

斟酌(zhēn)B.粗糙(zào)

凛冽(lǐn)

惆怅(chànɡ)怂恿(sǒnɡ)C.慰劳(wèi)

贪婪(lán)

屋檐(yán)

挂匾(biǎn)D.点缀(zhuì)

包扎(zhā)

赤裸(luǒ)

羞涩(s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褶皱”中的“褶”应读作“zhě”。B.“粗糙”中的“糙”应读作“cāo”。D.“包扎”中的“扎”应读作“zā”。故选C。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关于国号,有无数的奥秘等待揭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这才是“夏”国号出现的意义所在。①同时,蛹—蝉—蛹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②甲骨文的“夏”,其实是蝉的形象③就得明白“夏”最原始的含义④蝉是夏天极为常见的昆虫,“假蝉为夏”就是用蝉的形象来代表夏天⑤要知道夏朝为什么称作“夏”⑥又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复活永生A.②①⑥⑤③④B.⑤⑥②④①③C.②⑤③④①⑥D.⑤③②④①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联系前文“关于国号”的奥秘,⑤句与前文连接最紧密,应该在最前面;③句“就得明白‘夏’最原始的含义”是对⑤句的解释,所以⑤③连在一起,这两句点出话题,可以排除B;②④连在一起,讨论“夏”和“蝉”的关系,并引出下文;“同时”,表明另起一层,所以①⑥放在②④后。故选D。21、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和惨栗”中“孟冬”指冬季的第三个月。B.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各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C.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者血统关系的人。D.“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的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孟冬”是冬季的第一个月;C.“亲戚”指族内外亲属;D.“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故选B。2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B.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等。C.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其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有《望岳》、“三吏”、“三别”等。D.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山水田园诗派之鼻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D.“山水田园诗派之鼻祖”错,应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故选D。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不同时代的人谈起这部作品,都会为书中主人公坎坷而又富有传奇性的故事所吸引,也由此体会人生的乐趣与艰辛。B.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获奖之作《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作者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C.《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小说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在一块空地上建立马孔多小镇以及这个家族逐渐兴盛、衰败,最后在一夜之间消失的百年故事。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著名作家”错误。《大卫•科波菲尔》作者为“英国著名作家”。故选A。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诗人表现在诗中的情,往往都经过了一个外化、物化、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采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将感情形象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B.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可有些人因为沉迷游戏,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乃至于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又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内容、道德理念等,蕴藏着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的重要方法。D.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本市所有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注册民办园)要实现挂牌督导全覆盖,建立健全家园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社区有序参与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除“由于”。B.语序不当,“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乃至于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语序不当,应改为“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乃至于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C.成分残缺,应在“当代”前面加上“解决”。故选D。2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非常感谢李局长给我们做的商业形势分析,虽然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但独到的见解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B.诗词协会第一次活动时,刚毕业的大学生说:“今天群贤毕至,我忝列其中,重在学习。”C.蜚声海外的大学者竟然如此低调地抛砖引玉,真可谓“文章盖世,道德无双!”D.王教授的内人赵沅君女士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据说当年在金陵大学是有名的才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挂一漏万: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多作谦辞,用于评价李局长的商业形势分析,使用错误。C.“抛砖引玉”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D.“内人”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此处用于称王教授的妻子,不得体。故选B。2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羁绊(pàn)

人才济济(jǐ)

安详

按步就班B.酝酿(yùn)

纵横捭阖(bǎi)

浮躁

惨淡经营C.焚烧(fén)

面面相觑(guān)

松驰

严惩不贷D.虐待(niè)

蒙蒙细雨(méng)

斑驳

克不容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羁绊”的“绊”应读bàn,“按步就班”的“步”应写作“部”;C.“面面相觑”的“觑”应读qù,“松驰”的“驰”应写作“弛”;D.“虐待”的“虐”应读nüè,“克不容缓”的“克”应写作“刻”。故选B。2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阑干

峥嵘

张皇

律吕B.迁谪

磨蹭

燎倒

苍茫C.樯橹

雕琢

罅隙

摈弃D.鹿寨

震颤

讴哑

羽扇纶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张皇”应为“张惶”B.“燎倒”应为“潦倒”D.“讴哑”应为“呕哑”故选C。2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

)A.颓(tuí)墙

症结(zhēng)

潭柘(zhè)寺

一椽(chuán)破屋B.脉(mò)脉

颤(zhàn)动

踱(duó)着步

蓊(wěng)蓊郁郁C.缄(jiān)默

熨(yùn)帖

煞(shà)风景

暴戾恣睢(suī)D.下载(zǎi)

睥(bì)睨

廿(niàn)四桥

博闻强识(zh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颤动”的“颤”应读作“chàn”;C.“熨帖”的“熨”应读作“yù”;“煞风景”的“煞”应读作“shā

”;D.“下载”的“载”应读作“zài”;“睥睨”的“睥”应读作“pì”。加点字的注音有一处错误的是B项。故选B。29、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一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B.《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C.“鼓瑟吹笙”一句中,鼓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鼓的意思。D.《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错误,应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C.“打鼓”错误,应为“弹奏”,“鼓瑟吹笙”意思是弹琴吹笙。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错误,应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故选A。30、下列表述中,不存在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十几年来,李家村通过植树造林,挖沟防风固沙,终于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B.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近人情,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C.对学生们来说,阅读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了调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基本上”与“根除”矛盾,错误。B.“说明”与“偏见”意义上不搭配,“说明”带有正面的肯定“证明正确”的意思,可以改为“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驳斥”。D.不合逻辑,“社会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不能与之并列,可删掉“社会问题”或将其移至“等”后面。故选C。31、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携(xié)带

峥嵘(zhēng)挥斥方遒(qiú)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gě)争流C.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kǎi)激昂D.百侣(lǔ)

橘(jú)子洲

沁(qìng)园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上阕”的“阕”应读“què”。C.“寥廓”的“廓”应读“kuò”。D.“百侣”的“侣”应读“lǚ”。“沁园春”的“沁”应读“qìn”。故选A。32、下列各项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还是忍住了没发火。B.即使很多天没下雨,大地也很干旱。C.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D.主动打扫宿舍这件事,不是懒惰的扎西做的,而是勤快的米玛做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A.“虽然……但是”表转折,语境前后是转折关系,使用正确。B.“即使……也”表假设,前句说“很多天没下雨”,后句说“大地很干旱”是因果关系,不是假设,删掉“即使”和“也”。C.“只要……就”是条件连词,前后句是充分条件,使用正确。D.“不是……而是”是并列连词,语境先否定一种,再肯定一种,符合对照式并列关系,使用正确。故选B。33、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时代的发展异常迅猛,我们要做有志而勤奋的新一代少年,就必须做驾驭时间的主人。②古人在生产和战争中总结出了驾驭车马的多种方法,把它归纳为“十八式”。B.①要想遏制“诈弹”事件频繁发生,就必须强化法律的严肃性与威慑力。②法院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公布权威信息,遏制网络谣言漫延。C.①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上,东城职校同其它职校明显不一样,他们就分道扬镰,各显特色。②两位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终因志趣不同而分道扬镳,令人唏嘘感慨。D.①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解释“海市蜃楼”、“沙漠魔鬼”这些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②要想不受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生活的诱惑,就必须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驾驭:①驱使牲口拉车前进;②控制,支配。意思不相同。B.遏制:制止,阻止。意思相同C.分道扬镳,分开道路,驱马前进。指志趣不同,各走各的路。意思相同。D.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意思相同。故选A。34、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

)A.深邃(suì)

凌侮(líng)

卮酒(zhī)

叫嚣

杀戮

殒身不恤B.漫溯(shuò)

残羹(gēng)

飨客(xiǎng)踌躇

笙箫

桀骜不训C.婆娑(suō)

纱锭(diàn)

窒息(zhì)

忌殚

浸渍

美味佳肴D.长篙(hāo)

憩息(qì)

沾襟(jīn)

噩梦

斑斓

书生意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漫溯”中的“溯”读sù。C.“纱锭”中的“锭”读dìng;“忌殚”中的“殚”应改为“惮”。D.“长篙”中的“篙”读gāo。故选A。35、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坚信礼按奈不住撺掇叫花子B.耍把戏冷静安祥还账撵出去C.香槟酒莫明其妙撇开苍海一粟D.一桩事斩钉截铁打岔花言巧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按奈不住”的“奈”应写作“捺”;B.“冷静安祥”的“祥”应写作“详”;C.“莫明其妙”的“明”应写作“名”,“苍海一粟”的“苍”应写作“沧”。故选D。3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C.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D.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知识基础为他高中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可将“能否”去掉,或在“保持为政清廉”之前加上“能否”。B.语序不当。应将“发扬”与“继承”位置互换。C.成分残缺。可以在“国防安全”后加上“的保障”。故选D。3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围绕以“新经济,新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创新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B.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文化雨露的滋养。C.写文学短评,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围绕以……为主题”句式杂糅,删去“围绕”;B.“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匠二代’得到……养”中途易辙,在“匠二代”前加上“让”;D.结尾处缺少宾语,可在“民以食为天”后加宾语“的说法”。故选C。3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说出)

触目伤怀(心里)B.不计其数(数目)

无边无垠(界限)C.拍案叫绝(桌子)

人迹罕至(足迹)D.碌碌无为(忙碌)

销声匿迹(消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的能力。D.“碌碌无为(忙碌)”错误,“碌碌”,平庸的样子。“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销声匿迹(消失)”错误,“匿”,隐藏。“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故选D。3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在地震中逃生是人本能的反应,作为老师在地震时逃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知道“范跑跑”(范美忠老师)为什么在逃生后说出“连亲娘也不救”的话来?B.2020年《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项前的“*”去掉了,这表明标点符号将成为2020年高考试题的卷面内容。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虽然有疑问词“为什么”,但整个句子表陈述,所以问号改句号;C.“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书名,所以把书名号改成双引号;D.整个句子是分总式,所以最后的逗号改成冒号,表示总结上文。故选B。40、下列各句中关于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C.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为“长短句”。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分为赋、比、兴三种形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错误,《沁园春长沙》写于1919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之间,所以属于近代诗的范畴。同时《沁园春·长沙》只是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语言是白话,所以它是一首现代诗。故选B。4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然而,,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①纵使宇宙毁灭了他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③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本段的大意是:人类的尊严在于有思想。根据“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可知,表明人很容易致命,所以后面接③“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内容一致,关系紧密,排除选项AC;根据句子“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可知,此处叙述对象为“苇草”,②中含有“苇草”一词,和上文关系紧密,②应放在第一空,和上句形成转折关系,排除选项B。①中的“纵使”为假设,结合“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可知,是对这个假设结果的分析,所以第三空处填①最合适。综上所述,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为:②③①。故选D。42、下面这首唐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峰无语立斜阳

②棠梨叶落胭脂色

③何事吟余忽惆怅

④马穿山径菊初黄

⑤荞麦花开白雪香

⑥村桥原树似吾乡

⑦万壑有声含晚籁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A.④⑧⑦①②⑤③⑥B.⑦①④⑧⑤②③⑥C.⑧④⑦①⑤②⑥③D.①⑧⑦④②⑤⑥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掌握诗歌韵律的能力。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④“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故正确排序为:④⑧⑦①②⑤③⑥。故选D。4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莫高窟,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不绝如缕地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横跨千年的游行。B.一个情商较高的人,不仅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诸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而做出恰当的反映。C.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D.每年的诺奖季,村上春树都会被预测为热门得主,曾几何时,连声称“喜欢的日本作家只有村上春树”的石黑一雄都已获奖,而村上仍与诺奖擦肩而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不绝如缕:比喻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形容“艺术家”,属于对象不当,应为“前呼后拥”。B.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多作名词。“反映”多作动词。此处用“恰当”修饰,应该是名词,使用错误,应该改为“反应”。C.不止:“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如:大笑不止,血流不止;不止五十岁。不只:连词,表递进,相当于“不但、不仅”。如:不只是这样,而且还那样。此处指的是还有其他人,应该用“不止”。D.曾几何时: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没过多久。语境指的是时间没有多久,使用正确。故选D。4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河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王亚平成为首位中国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B.丁磊表示,未来网易云音乐可能更像一个声音的宇宙,内容形态会相当丰富;此外,未来还会持续加大音乐人的支持和投入。C.根据央视报道,在适老化改革后的首个“双十一”期间,银发族也加入抢购大战,而他们热衷的商品里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手机,而且还是苹果手机,这也惊呆了众人。D.今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完善了我国乡村振兴领域的立法空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首位中国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B.成分残缺,“加大音乐人的支持和投入”缺介词和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加大对音乐人支持和投入的力度”;D.搭配不当,“完善……空白”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填补……空白”。故选C。4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朴素平易而意境深远,其诗内容多以歌咏田园风光为主,被称为田园诗。B.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体现了开阔的胸襟,包含了深沉的人生况味。苏轼极大地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词风雄壮,被视为豪放派的创始人,后人将他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合称为“苏辛”。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陆游号放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多产诗人,其诗风雄浑,而词风哀怨,因此他与李清照一起被视为宋代婉约派的代表。D.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短歌行》围绕“忧思”抒情言志。诗人面对短促的人生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表现出诗人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积极进取、招募贤才才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被视为宋代婉约派的代表”错误。严格来说,陆游集豪放婉约于一身,他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故选C。4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啊。③在本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一锤定音,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⑤父母常常埋怨孩子漠不关心自己,没有责任感,他们也许不知道,责任感要从小培养,要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⑥“新概念作文”常常被质疑为空洞无物。赵长天昨日奋起辩护:“现在的学生,生活中能有多少内容呢?他们已经被读书逼得没有多少生活了。”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此处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望文生义。②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此处是自谦之词,使用正确;③巧言令色:巧,虚浮不实。令,美,善。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此处褒贬误用。④一锤定音: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此处用于耶伦平息争论,使用正确。⑤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多做谓语,此处带了宾语,使用错误。⑥空洞无物: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或内容不切实际。多指言谈、文章等没有内容。此处用于“新概念作文”被质疑内容空洞,使用正确。故选C。47、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的故事,反衬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从而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错误,此句并非表达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而是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现在虽然年老,但依然心系抗金前线,只要朝廷召唤,自己将奋勇争先。另外廉颇虽老,但赵王尚且派人去慰问,而自己却无人问津,表现的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落寞之情。故选C。4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càn)

靛青(diàn)

跂望(qì)

驽马十驾(nú)B.檄文(xí)

瘪三(biē)

骐骥(jì)

锲而不舍(qiè)C.蹩脚(bié)

舟楫(jí)

脑髓(suí)

木直中绳(zhòng)D.槁暴(pù)

创痕(chuàng)

撂下(liào)

量体裁衣(liàng)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跂望”的“跂”应读qǐ。C.“脑髓”的“髓”应读suǐ。D.“创痕”的“创”应读chuāng。故选B。4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_________,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因此,有不少科学家呼吁把皇帝企鹅列为“濒危动物”,加强保护。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③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美国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_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A.融解

蔓延

遏制B.溶解

曼延

遏制C.溶解

蔓延

遏止D.融解

曼延

遏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融解”,指融化,通常由于热的作用而从固态变为液态。“溶解”,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分散在一种液体中。①语境中指冰的融化,应该用“融解”。“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一般指火势。“曼延”,延伸得很长,连续不断,一般指山势。②境中指火势,用“蔓延”。“遏制”,阻碍,禁绝。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遏止”,尽力阻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③语境中搭配“基础”,侧重“制”,应该用“遏制”。故选A。5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B.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C.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D.秋天,我去公园看荷花,没想到荷塘里处处是残枝败叶,正大喜过望时,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A.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发出感叹。原指看到伟大的事物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句是说对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收藏之丰富感到自己的渺小。符合语境。B.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此句是说自己不知疲倦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使用正确。C.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此句是说自己这次重新发现巴尔扎克是认认真真的,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的发现。使用正确。D.大喜过望:过:超过。望:希望。因结果超过了原来的期望而特别高兴。结合“没想到……”“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分析,句子的意思在失望时有所发现,应用“大失所望”。故选D。5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舆薪

唒笑

铿尔

不敏B.疱厨

孝悌

剨然

踌躇C.便甓

商贾

莅临

秋豪D.戚戚

褊小

吾惛

挟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字形的能力。A.“唒笑”的“唒”应为“哂”。B.“疱厨”的“疱”应为庖”。C.“便甓”的“甓”应为“嬖”;“秋豪”的“豪”应为“毫”。故选D。52、下列各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只有真诚地把个人的感受倾注进去,才能抵达文学作品的核心。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D.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水电的优越性”与“再生能源”搭配不当,去掉“的优越性”。C.搭配不当,“是否”与“关键在于”两面对一面,应去掉“是否”。D.不合逻辑,“无时无刻”为“时时刻刻不”的意思,应改为“无时无刻不”或“时时刻刻”。故选B。5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事件的铺陈与宏观的视角缺一不可。电影《长津湖》虽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呈现。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影片所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度而多元的。当新兵伍万里在疾驰的车厢里接住年轻的女卫生员抛来的红围巾时,当连长伍千里阻挡弟弟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本已奄奄一息的敌人时,当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军礼时,人性的力量跳跃出来,柔化了战争的冷酷。这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山河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用热血创造的辉煌战绩。我们珍爱和平,但是,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依然是猎枪和我们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宋扬《山河不会忘记》,摘编自《大众日报》)A.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B.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著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重要性与严峻性。C.中南海气氛凝重肃然,毛主席深宵灯火不眠,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得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执择的重要性与严峻性。D.中南海气氛凝重肃然,毛主席深宵灯火不眠,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错误有二:(1)语序不当,根据前文“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可知,后面也要与之保持结构一致,应将“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改为“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得怀司令员”。(2)成分残缺,“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中“面临”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的重要性与严峻性”前面加上“这一生死抉择”。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5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怅(失意,不畅快。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B.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形容声音巨大而嘈杂)的声音。C.万里(指远离故乡)悲秋常作客,百年(这里借指晚年)多病独登台。D.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指声音嘈杂刺耳)难为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B.“窸窸窣窣:形容声音巨大而嘈杂”错误。“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故选B。5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忖度(cǔn)

罪愆(qiān)

汗涔涔(cén)

毋庸争辩(wù)B.盘踞(jù)

肯綮(qìng)

莅中国(wèi)

繁芜丛杂(fú)C.混账(hún)

延宕(dàng)

刽子手(guì)

卓有成效(zhuó)D.便嬖(bì)

熏陶(táo)

飨士卒(xiǎng)

涂脂抹粉(zh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毋庸争辩”中“毋”应读“wú”;B.“莅中国”中“莅”应读“lì”;“繁芜丛杂”中“芜”应读“wú”C.“混账”中“混”应读“hùn”。故选D。5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百舸争流(gě)

慰藉(jiè)

撂下(liào)

守拙(zhuō)

舞榭歌台(xiè)B.挥斥方遒(qiú)

脂膏(zhǐ)

贪婪(lán)

踮脚(diān)

渚清沙白(zhǔ)C.慷慨激昂(kǎi)

石砾(lì)

踌躇(chú)

吐哺(bǔ)

羽扇纶巾(guān)D.峥嵘岁月(zhēng)嚣鸣(xiāo)

推搡(sǎng)

剡溪(shàn)

魂悸魄动(j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B.“脂膏(zhǐ)”的“脂”应读作“zhī”;“踮脚(diān)”的“踮”应读作“diǎn”。故选B。5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沈从文的《边城》里,湘西是一个________的地方。(2)凤凰的建筑别具一格,________。这也是人们热爱它的原因之一。(3)这里虽不是华庭丽都,但在翠翠的眼中,乡野并不缺少________的少年。A.美如冠玉美不胜收美轮美奂B.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美如冠玉C.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美如冠玉D.美轮美奂美如冠玉美不胜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三个成语都有“美”的含义,但意思和适用对象不同。“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美如冠玉”形容男子貌美。第一句语境指湘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选“美不胜收”。第二句指凤凰的建筑别具一格,选“美轮美奂”。第三句语境中修饰的是“少年”,选“美如冠玉”。故选B。5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D.“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这是一个陈述句,“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做“知道”的宾语,“谁”作“安排的宾语,句末的问号要改成句号。故选A。5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今年重阳节,学校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老校友们通报了学校多年来的发展形势。C.这些大妈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成语使用褒贬失当。B.“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表意错误。C.“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对象不当、不合语境。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使用正确。故选D。6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樯(qiáng)橹

憔悴(cuì)

羽扇纶(lún)巾B.廉颇(pō)

暮霭(ǎi)

金戈(gē)铁马C.巷(xiàng)陌

故垒(lěi)

挥斥方遒(qióng)D.梧桐(tóng)

佛(fú)狸祠

舞榭(xiè)歌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羽扇纶巾”的“纶”应读作“guān”;C.“挥斥方遒”的“遒”应读作“qiú”;D.“佛狸祠”的“佛”应读作“bì”。故选B。61、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加点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举酒欲饮无管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借代,以“樯橹”代指敌人的战船;B.借喻,“雪”为喻体,本体为“浪花”;C.借代,以“金戈铁马”代指英勇的军队;D.借代,以“管弦”代指音乐。故选B。6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B.小子何莫学夫诗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D.自贼者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一日:古义,一旦;今义,一天,有一天。B.小子:古义,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今义,一种指男孩子,一种是指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C.恻隐:哀痛,同情。古今同义。D.贼: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故选C。6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对于关键领域和产业核心技术,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一旦受到管制断供,就会面临生存困境。对这些“间不容发”的急切问题,一定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不能被逼得走投无路。针对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要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在全球创新链条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未来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让中华民族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间不容发B.锲而不舍C.走投无路D.可望而不可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指天衣无缝,毫无破绽。此处是形容问题的急切性,不是情境的危急,不合语境。B.“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此处形容坚持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使用正确。C.“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语境是说不要被逼入绝境,使用正确。D.“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望却不能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语境是说并非无法达到,使用正确。故选A。6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尴(gān)尬

朴(pō)刀

怨怅(zhàng)

呱呱(gū)坠地B.干系(xì)

讥诮(qiào)

絮聒(guō)

心广体胖(pán)C.赍(jī)发

迤逦(yǐlǐ)

辖制(xiá)

物阜(fù)民安D.荼峒(dòng)

怂(sǒng)恿

嗔(chēn)怒

不胫(jìng)而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A.“怨怅”的“怅”应读作“chàng”。故选A。65、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怒涌(yǔn)光芒

耕耘

罅隙B.忸怩(niǔní)讷讷

张皇

讪讪C.一蔸(dōu)仙米

炉火纯青

墓志铭D.着恼(zhé)

嚼着

鹿寨

磕磕绊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涌”读音错误,正确读音应为“yǒng”;C.“仙米”的“仙”字形错误,正确字形应为“籼”;D.“着”读音错误,正确读音应为“zháo”。故选B。6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神圣的天山上镶嵌着冷艳的天池,寥廓的草原上牧养着无尽的牛羊。B.国庆黄金周,前往韶山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不绝如缕。C.在众多可敬的义工中,有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在校大学生。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寥廓”:高远空旷,如“天空寥廓”。此处可以用“辽阔”。B.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意为“人多”,使用错误。C.“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使用正确。D.“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句中为两方,使用错误。故选C。67、下列各选项中,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而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6.2小时。(______),我们的注意力正在被手机牢牢地占据。(______),过量的信息、更多的互动却未必带来更好的结果。社交媒体上时不时涌现的消息将时间切成碎片,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