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后发育与生长_第1页
胚后发育与生长_第2页
胚后发育与生长_第3页
胚后发育与生长_第4页
胚后发育与生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胚后发育与生长7.2.1乳腺的发生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乳腺由外胚层向皮下出芽生长发育而成,但雌性的乳腺发达而雄性的退化、没有功能。雄性乳腺退化,这是因为皮下中胚层在乳腺芽周围快速聚集、生长,对乳腺芽的扩展形成一种挤压力,限制了向空间增长的能力。中胚层细胞在乳腺芽刚深入皮下的狭窄处就象松紧带一样越缚越紧,最终使乳腺芽与外胚层完全脱离而逐步退化。体外培养小鼠乳腺芽的研究表明,无论来自♀还是♂的乳腺原基,只要培养基中加入睾酮,就出现中胚层对乳腺芽的挤压,并使其退化,细胞死亡。乳腺原基对睾酮最敏感的时间是13-15天的胚胎。第2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结由激素启动的远程分化控制机制在乳腺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性腺的性别决定发育方式不同,作为副性特征,哺乳动物乳腺表现出的是激素指导下的发育,即它的应答是yes或者no,而不是A或者B

乳腺的发育与动物的性生理过程,进而联系到个体与外界环境的应答状态(如是否发情、交配、怀孕)有密切的联系第3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3节肢动物的多型现象

在同一种群内,个体在形态或机能上因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可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这种现象即为多型性。主要的有翅多型现象,体色多型现象等。

第4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两种型性一种称为散居型,该型性的蝗虫体色较淡,相互回避,独居一处,一般不造成为害

另一种称为群居型,该型性的蝗虫体色较深,相互吸引,群居在一起,通常对农作物造成严重为害。

第5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3.5神经激素

与蝗虫型性有关的神经激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黑色诱导神经激素

。该激素由1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69D,氨基酸排列为pGlu-Thr-Phe-Gln-Tyr-Ser-His-Gly-Trp-Thr-Asn-amide(Tawfiketal.,1999a),正式命名为[His7]-corazonin。它极其类似1989年从美洲大蠊心侧体中分离出的一种肽,只是后者在位置7上是精氨酸(Arg)而不是组氨酸(His)(Veenstra,1989)。后来又发现这种激素在多种昆虫中均存在,如家蚕,马德拉蜚蠊,美洲大蠊,美洲蚱蜢,

沙漠蝗,地中海蟋蟀等。目前该激素的基因在果蝇(Veenstra,1994)和蜡螟(Hansenetal.,2001)中已被发现和定位。第6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His7]-corazonin具有使蝗虫体壁明显变黑的效果,而体色变黑是群居型蝗虫的特征之一。[His7]-corazonin从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出后,暂时储存在心侧体中,在适当的条件或刺激下才释放出来。因此,将正常蝗蝻的心侧体或脑移植进因缺乏[His7]-corazonin而产生的群居型蝗蝻的白化突变体中可诱导黑化现象。

其他昆虫种类的脑和心侧体的移植也可诱导黑化,地中海蟋蟀的心侧体移植比飞蝗正常品系的心侧体移植甚至更有效果。移植田间采集的飞蝗正常品系的绿色散居型蝗蝻的心侧体也有效果,显示其心侧体中也应该存在[His7]-corazonin,但该激素在这种蝗蝻中可能未从腺体中释放出来或未被激活。

Tanaka和Pener(1994)利用上述特殊的白化品系建立起该激素的生物测定方法,并从正常品系的心侧体中提取出高纯度的[His7]-corazonin,向刚进入4龄的白化突变体蝗蝻中一次或多次注射该激素的油溶液可诱导出黑色,而在该龄期的后期多次注射可在下一龄期诱导出黑色和群居型颜色。第7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4动物生长的主要特征动物的生长(包括胚胎与胚后期)有以下基本特征:1)动物显著的生长过程集中在胚胎后期和胚后前期

人胚胎植入子宫时大约为150um,长到50cm需要9个月。在开始的8周,其长轴大约为1cm,而个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建设已经完成,快速生长出现在以后的4个月中,接近每个月10cm。出生以后第一年中,婴儿平均生长速度2cm/月,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延缓下来,但生长过程始终没有停止,直到青春期又出现一次快速生长的高峰。第8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生长因子(胚期)和生长激素(胚后)对于动物的生长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在动物胚胎发育阶段,生长因子(growthfactor)对胚体的生长起着主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胚后阶段,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介入,对幼体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胚胎期胚体生长控制机制研究的新证据来自基因敲除研究:敲除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基因(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1,Igf-2),新出生的小鼠与正常小鼠在结构发育上是一样的,但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小鼠(60%)。早在鼠胚胎发育的8细胞阶段,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和它们的受体就开始表达,Igf-2对胚胎发育早期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继之由Igf-1取代占了优势。

高等脊椎动物的生长激素产生分泌于垂体中,是哺乳动物胚后生长的最主要调控因子。垂体生长激素的产生受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素(growthhormone-releasinghormone)和抑制素(somatostatin)两种激素的控制,而生长激素又通过促进IGF-1及少量IGF-2的合成来控制个体的胚后生长第9页,共1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动物不同器官(或部位)可表现出相对独立的生长编程特征

动物器官在初形成时很小,如人的肢体在胚胎还只有1cm长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各部分的完整结构,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它起码加大了100倍以上,但不同部分(如上臂骨和指骨)的生长速率是不同的。

对鸡翅的研究表明,开始时肱骨或尺骨与腕骨的大小相差无几,但伴随着生长过程的延续,两者的生长速度不同很快地显现出来,这表明两者的生长编程是有区别的。

实验胚胎学证明将一种大体形蝾螈的肢体原基移植到一种小体形蝾螈身上,移植的肢体表现出明显的大体形蝾螈的特征。第10页,共11页,202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