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前知识点拨和方法指导_第1页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点拨和方法指导_第2页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点拨和方法指导_第3页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点拨和方法指导_第4页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点拨和方法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点拨和方法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相关审批体制、投资体制、监管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欧革高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关系: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要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2.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1.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2.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3.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第四单元国际组织主要的国际组织8.1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1.含义:是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某种目的,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分类3.机构:议事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还设有司法机构。二、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1.产生: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要求;是应对日益复杂的共同问题和全人类面临的课题的需要。2.作用:(1)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消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8.2联合国一、《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1.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二、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主要机构:①联大②安理会: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的机构。由5个(中美英法俄)常任理事国和10个(联大选出任期两年)非常任理事国组成。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④托管理事会(已完成使命)。⑤国际法院(总部在荷兰海牙)。⑥秘书处:负责联合国日常事务,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葡萄牙)。三、联合国的作用1.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联合国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权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3.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8.3区域性国际组织一、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1.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3.宗旨: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4.国家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欧盟最高决策机构。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欧盟立法与政策制定、协调机构。欧盟委员会:欧盟立法建议与执行机构。欧洲议会:欧盟监督、咨询和立法机构。欧盟对外行动署:负责协调成员国外交政策。5.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四十多年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二、亚太经合组织1.地位: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2.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3.组织方式: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各成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不承担强制性的条约义务;有较充分的时间逐步地、渐进地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坚持非歧视原则,不存在共同的对外关税壁垒,不是封闭的贸易集团。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4.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APEC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东南亚国家联盟1.地位: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2.发展:东盟于1967年成立,有10个成员国。21世纪以来,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3.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四、非洲联盟1.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2.发展: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锡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目前,非盟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3.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4.中国与非盟: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推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9.1中国与联合国1.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但是,美国采用各种手段,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9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一、二十国集团1.成立原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2.讨论议题: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3.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二、金砖国家1.诞生: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2.贡献: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3.地位: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4.中国与金砖国家: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在总结金砖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并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举办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三、上海合作组织1.成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2.模式: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3.作用: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地位: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2.成立:亚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3.宗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4.运行原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独立、问责,目标是精简、廉洁、绿色。5.运行: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易错梳理篇6】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法典的制定和施行(1)制定的依据①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规范;②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③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2)民法典颁布的意义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包含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1)主体: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依法享有民事义务,承担民事义务。P4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到终止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2)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3)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法治与德治关系(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2.民法基本原则目的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内容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1、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身份权:亲权、配偶权、亲属权(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权利)(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权利,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2)、姓名权=1\*GB3①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2\*GB3②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3\*GB3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盗用、假冒他人的姓名权。=4\*GB3④具有一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3)肖像权=1\*GB3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作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2\*GB3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4)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英烈条款:侵害英雄烈士等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5)隐私权(不愿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点拨: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利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或者用手机任意抓拍人像上传网络,侵犯了肖像权。民法典中的“英烈条款”: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1.财产权及其分类财产制度作用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财产关系地位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财产权含义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范围包括所有权、他物权意义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2.所有权所有权含义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类型依据主体的不同,我国将所有权划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原则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不动产与动产而有所不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形成共有财产3.他物权含义他物权是所有权之外的物权类别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等知识拓展: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物品:盗赃物、所有权不明的遗失物、埋藏物、隐藏物、漂流物、失散的饲养物;被查封财产;须登记才能转让所有权的动产;静止和限制流通的动产。价值较大的动产,如机动车、航空器、船舶等,其产权的取得、变更,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二框尊重知识产权1.著作权著作权含义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种类,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内容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按照作品的不同使用方式,相应地分为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法律保护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作品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著作权保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2.专利权专利权含义专利权是权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重要性专利权是维护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利益、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获得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件的,则颁发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保护期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算。保护期满以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3.商标权商标权商标的含义商标是经营者用来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相区别的标志注册商标经营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获得注册的商标申请注册商标的要求(1)可以用于注册商标的有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2)禁止作为商标使用并不得注册的包括:与我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一般也不得作为商标商标权的保护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可以长久地获得法律保护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一框订立合同学问大一、订立合同(一)合同的种类和作用1、合同的含义: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2、合同的种类: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劳务合同等。3、合同的作用。(1)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社会财富。(2)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点拨:合同的设立,是使当事人之间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变更,是使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化;终止,是使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二)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1、合同订立第一个阶段:要约(1)要约含义: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双方: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一方)、受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3)要约的法律效力: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2、合同订立的第二个阶段:承诺(1)承诺含义: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承诺有效的要求:①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确定期限内到达;②承诺的意思表示内容要与要约内容一致。3、承诺可能转化为要约(要约在前,承诺在后。但在后的不一定是承诺)如果受要约人的“承诺”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该项“承诺”就不再是承诺,而是转化为新的要约——内容实质性变更、超过要约期限(三)合同生效的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主体适格)2、意思表示真实(不得强逼、欺诈)3、内容合法点拨:民法典规定的合同一般包括的条款,并非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合同缺少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违约责任等内容时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缺少上述内容时,合同当事人可以签订补充协议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解释合同,补全意思表示。(四)订立书面合同1、合同的形式: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直接履行行为产生的合同2、书面合同: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3、书面合同适用情形:适用于权利义务复杂、金额较大、履行期限较长的情形4、书面合同作用(1)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双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2)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证据,有利于案件公正裁决。注意:要约和要约邀请①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②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竞争力,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效力。③一般情况下,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属于要约邀请。但是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注意:依据合同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之前,口头约定的合同内容无效。若非上述两种情况,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第二框有约必守违约有责一、合同的履行1、合同履行的含义: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2、履行合同的原则(1)诚信原则:根据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2)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要求正确履行义务。(3)积极配合: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3、明确合同内容:履行合同的关键(1)必备条款:明确的当事人、合同标的、一致意思表示(2)一般条款:价款、履行期限和地点、违约责任等。缺少合同一般条款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可以签订补充协议,或根据法律规定解释合同,补全意思表示。4、合同解除(1)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2)合同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二、违约责任1、法律对违约责任的规定: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外,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2、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3、免责事由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知识拓展:违约金和定金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一框权利保障于法有据一、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法律对侵害民事权利的规定(1)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方式含义案例停止侵害加害人正在实施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的行为,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其停止侵害行为加害人一直威胁受害人,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其停止不正当行为排除妨碍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的,被侵害人有权请求侵害人排除妨碍小区公共楼道堆放杂物,影响他人正常通行,杂物堆放者应当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危险的,权利人可以要求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汽车厂商有义务召回已售因设计、质量等原因造成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返还财产侵占他人财物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返还财产抢劫、盗窃、强行占有他人财物等侵占行为需要返还财物。拾得别人遗失物,应返还不当得利恢复原状恢复被侵害前的原有状态,其适用以须有恢复的可能与必要为前提房屋装修中对房屋进行结构性改造,因而影响其他住户的房屋安全,须承担恢复原状责任赔偿损失合同当事人给对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时,由违约方以其财产赔偿对方所蒙受的财产损失的一种违约责任形式甲使用乙提供的掺假的原料生产,造成经济和名誉等损失,乙负有赔偿责任赔礼道歉对他人利益造成妨碍或损害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向对方表示歉意进而请求对方原谅的一种情感表达行为自然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侵权人在侵权行为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不良后果、恢复受害人名誉的一种补救措施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言论,在什么范围内给他人造成损害,就应当在什么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点拨: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日期①诉讼时效的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②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20年为除斥期间,不能中止、中断)的,法院不予保护。③有特殊情况(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④诉讼时效期间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⑤诉讼时效因起诉、一方提出请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的,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3)诉讼时效:三年。二、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1、侵权责任一般规定:三个构成要件①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损害事实)②行为人存在过错(故意或过失)③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时存在因果关系2、过错推定: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要承担侵权责任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等(因被损害方举证困难)3、无过错侵权责任:行为人只要有损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家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生产者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三、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1、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2、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社会公正。3、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第二框权利行使注意界限1.民事权利有限制含义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对不同民事权利的限制名誉权的限制①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需承担民事责任著作权的限制①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必不必支付使用费②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③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2、妥善处理相邻关系(邻里因权利行使超过边界导致侵权)(1)相邻关系: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2)相邻关系主要类型/表现相邻用水、排水,相邻能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装,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3)相邻关系处理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4)法律对相邻关系权利限制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为相邻权利人提供必要的便利;尽量避免对相邻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表格归纳:含义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主要类型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处理原则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处理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承担责任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一框家和万事兴家庭关系的法律性质:家庭关系不仅是亲属关系,还是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权利(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①抚养义务:照顾、照料。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未成年子女等。②教育义务:教育未成年子女,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③保护义务: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财产利益和身心健康。(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教育和保护成年子女注:抚养就是“保护并教养”。长辈对无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未成年人)的保护并教养,狭义的扶养则专指平辈亲属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点拨:保护义务是指保护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财产利益,教育义务是指对子女的行为加以约束和引导,对子女的错误进行批评和管教。3、敬老是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1)子女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2)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进,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第二框薪火相传有继承法定继承有顺序继承的内涵继承是指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在继承关系中,死者是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是遗产;依法承受遗产的人是继承人,继承人享有的财产性权利称为继承权继承相关债务问题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还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本应由被继承人偿还的债务,应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除外取得继承权的根据一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称为法定继承;二是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称为遗嘱继承。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继承顺序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法律确定法定继承顺序。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此外,法律也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协商精神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作为继承人的家庭成员,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2.遗嘱继承重意愿遗嘱与遗赠法律尊重死者生前通过遗嘱处分个人合法财产的意愿。遗嘱是遗嘱人生前依法律规定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及与此相关的事务,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意思表示。有遗嘱不一定是遗嘱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法律上称之为遗赠。遗赠不属于继承。遗嘱继承是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继承人及份额,其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遗赠,都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类型民法典规定,遗嘱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六种。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遗嘱继承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合法财产日益增多。通过遗嘱处分财产,既是对遗嘱人意愿的尊重,又有助于减少继承人之间的分歧,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和睦注意:①遗赠不属于继承;②有遗嘱不一定是遗嘱继承珍惜婚姻关系第一框婚姻关系1、珍惜婚姻(1)婚姻制度基本原则①婚姻自由;②一夫一妻;③男女平等;④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2)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义务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相互扶养(3)结婚的条件和程序①法律规定的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不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②结婚必须履行登记程序。点拨:进行结婚登记是确立婚姻关系、明确夫妻双方权利义务必经的法律程序。没有履行结婚登记程序的同居关系不受婚姻法律的保护。2、离婚要慎重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但反对轻率离婚。(1)法律对离婚自由的限制:①凡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和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②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除外。③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2)离婚的方式:协议离婚和裁判离婚①协议离婚: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并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达成协议;申请离婚登记后30日届满,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取得离婚证,解除夫妻关系。②裁判离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应当判决离婚。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否则构成重婚。点拨:“感情确已破裂”是实体性规定,是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调解无效”则是程序性规定,不能视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申请离婚登记后三十日届满后才发给离婚证,在实践中被称为“离婚冷静期”,可以给双方必要和充分的考虑时间。第二框夫妻关系1、夫妻平等(1)法律对夫妻平等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点拨:平等不是均等,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并非指夫妻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一一对等。夫妻平等需要考虑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合理分工,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2)夫妻平等的含义:夫妻在生活中平等行使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2、平等的人身关系(1)夫妻双方人格独立。双方都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2)双方均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不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束缚。3、平等的财产关系(1)夫妻财产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可以约定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范围)(2)夫妻个人财产: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补偿;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指定一方的除外)。财产关系平等的表现:夫与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点拨:夫妻双方的理解和包容是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誓言的关键。“相互坦荡,遇事商量”是处理好夫妻间财产问题的关键。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一框立足职场有法宝(劳动法和劳动合同)1、法律守护劳动者(1)维护劳动权的法律: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2)劳动法: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3)劳动法规定的原则=1\*GB3①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首要原则);=2\*GB3②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3\*GB3③特殊劳动保护。对劳动者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女职工的劳动保护。2、劳动要签合同(应当订立书面合同)(1)劳动合同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2)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1\*GB3①劳动者维权有据,更好地保护自己合法权益;=2\*GB3②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3)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1\*GB3①签订之前仔细阅读合同的各项条款(必备条款、可备条款)。P62-63=2\*GB3②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3\*GB3③劳动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才产生法律效力。=4\*GB3④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点拨: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二框心中有数上职场1、劳动者的权利点拨: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2、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3、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1)和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达成调解协议;(3)投诉: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4)劳动仲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未经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5)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仲裁申请不予受理或逾期未做出决定,或对仲裁决定不服的。点拨: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八课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第一框自主创业公平竞争一、自主创业,公平竞争1、创业的要求(1)选择创办经营主体类型个体工商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2)符合法律规定,准备相应文件(不同类型经营主体成立条件和承担责任不同)(3)按照规定在相关主管部门办理企业登记,领取营业执照(4)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依法及时公示(5)创业者要具备法律意识2、企业经营者要公平竞争(1)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近似的标识,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含简称和字号)等。(2)经营者的广告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广告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出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3)禁止实施商业诋毁、不当有奖销售、商业贿赂、妨碍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网络产品。点拨:“搭便车”行为既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第二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一、企业经营者诚信经营1、规范经营者诚信经营的法律2、诚信经营的意义(1)有利于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2)有助于守法诚信的经营者扩大市场(3)增进社会福祉3、经营者要诚信经营,保证消费者合法权利(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1)经营者应当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2)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3)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点拨:我国法律还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人格尊严权和进行监督、检举、控告等权利。4、消费者维权途径和解、调解、投诉、仲裁、诉讼二、依法纳税1、税收的地位:是国家财政收的重要来源(最主要、稳定、可靠)2、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我国的税种(1)增值税:以生产中增值额为计税依据,是新创造的价值。增值税特点:减少重复征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2)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缴纳个人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更加关注公平知识拓展: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一框认识调解与仲裁1、调解:以和为贵含义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类别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它们在不同层面为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原则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效力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经其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此外,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点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受司法助理员的具体指导开展调解工作。“枫桥经验”是人民调解典型代表,追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保障发展。2、仲裁:便捷经济(相对于诉讼而言)地位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种类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前提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特点①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因此,仲裁更加便捷、经济。②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点拨: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第二框解析三大诉讼1、诉讼的含义: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2、诉讼的地位: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3、诉讼解决纠纷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诉讼法》进行。4、诉讼的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诉讼实现公平正义第一框正确行使诉讼权利1、当事人的诉讼权利(1)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或无暇参加诉讼活动)①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原告和被告都可以委托)刑事诉讼中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②辩护人: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2)有申请回避的权利①含义: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②作用: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维护司法公信力。(3)有上诉的权利①含义: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民事、行政诉讼不服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5日和10日,刑事诉讼不服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0日和5日)②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2、法律援助(1)实施法律援助的原因一些公民因受经济困难或其他因素影响,难以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可能丧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2)法律援助的表现:(3)申请法律援助条件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依法申请;未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刑诉中经法定程序可以指派。(4)法律援助机构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提供法律援助,不符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理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第二框严格遵守诉讼程序1、起诉:①是诉讼程序第一步,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②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③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诉讼进入一审程序。2、应诉:被告因原告的起诉而参加诉讼的行为或活动。被告方行使答辩权的诉讼活动及被告方履行诉讼义务的具体体现。3、审理和判决: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宣告判决阶段4、上诉: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点拨:级别管辖是在人民法院的上下级之间确定管辖权,地域管辖是确定某个一审案件应该由哪个地区的人民法院来管辖。我国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一律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对此不能提起上诉。表格整理:起诉俗称“告状”,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应诉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开庭审理①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②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与宣告判决等阶段二审程序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第三框依法收集运用证据1、证据含义: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2、证据的特点: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3、证据的种类: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4、证据收集与保存:书面合同、借条、收条、发票等收集保存5、诉讼中运用证据(1)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一般情况)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特殊)(2)行政诉讼: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3)刑事诉讼:公诉案件中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6、诉讼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诉讼中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在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易错梳理篇7】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的世界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知识拓展: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容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阶段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直接性和形象性间接性和抽象性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思维的方式二、思维的特征1.思维风格的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2.思维的共同特征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3.思维的作用: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思维形态的分类2.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特征(1)抽象思维: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2.关系: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拓展: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区别含义人们把以概念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称为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基本单元概念感性形象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感觉、知觉、表象联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根据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而区分的两种不同思维形态;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点拨:思维形态≠思维形式。思维的基本形态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形象思维的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第二课把握思维的逻辑要义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4.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点拨: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点拨:自相矛盾≠哲学的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是哲学矛盾的一种具体体现。三、排中律: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排中律的通用公式: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4.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比较: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规律名称基本内容公式适用范围要求逻辑错误矛盾律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并且非A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无矛盾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断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两不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第一框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相对立。2.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二、科学思维的特征特征阐释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点拨:科学思维不等于科学定律、科学方法,科学定律、科学方法是科学思维的一种结果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准确把握概念第一框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含义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1)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多少”。(2)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种类含义图示法相容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第二框明确概念的方法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必要的规则(1)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二、明确外延的方法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2.划分的规则(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点拨: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一框判断的概述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提醒:\t"/item/%E7%AE%80%E5%8D%95%E5%88%A4%E6%96%AD/_blank"判断具有两个简单的逻辑特征:第一,任何判断必定有所断定。即必定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第二,任何判断必定有真假,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判断的表达及分类:1、判断的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2、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第二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含义: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2.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3.种类划分标准种类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质”与“量”的结合上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2.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3.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4.意义(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框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一、复合判断及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2)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点拨: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2.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3.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5.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点拨: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2.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3.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4.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拓展:假言判断的分类(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q如果p,那么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q只有p,才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当且仅当p,则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q当且仅有p,则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无论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要是前后件均假,那么假言判断就真。这一点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