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养殖规范》_第1页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养殖规范》_第2页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养殖规范》_第3页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养殖规范》_第4页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养殖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池塘1/4的水面建设养殖区,养殖区实行设施化(集装槽),配有投饲、增氧和吸污装置等,嵌入式地安装在池塘中,集装槽顶面与养水区水面高程落差在40-50cm左右;3/4的水面建立养水区,且实行多个不同功能模块进行水生态化处理;处理合格后的水体通过水管自动注入槽内,注入量可控,槽内水体与废弃物通过吸污泵、管道等连接抽到养水区的沉淀池,从而建立养殖槽与养水区之间的水循环;实现养殖槽内水体自动注入,排放水量自动可控,槽内水体自动交换,养水区废水及时处理,通过调水满足养殖要求,实现养水控病目标,达到整个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一个循环水养殖系统。可见图1。图1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4环境条件养殖产地环境符合SC/T6048的要求,具备良好的防洪排涝条件和满足养殖需要的电力和交通条件。有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4.1池塘结构一般为正方形,以“田”字型建立池埂,选择一个1/4水面的角建立养殖区,便于运输、上下苗(商品鱼)、安装集装槽,远离集装槽的池埂将建立过滤坝。4.2水位与底质养殖区池塘深度大于3.0m,池底硬化平整。养水区池塘平均深度2.0m左右,蓄水深度不小于1.8m,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m。4.3进水口为引水和补充水建立进水口,一般以管道的形式直接引水进入养水区的沉淀池。5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5.1养殖区5.1.1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4,以4亩池塘为例,其中1亩面积可放置16个集装槽,在养水区(洁水池)到养殖区之间填埋一根Ф110cm引水管,位置使管进水口与集装槽顶端落差20cm左右。5.1.2集装槽安装以4亩池塘为例,16个集装槽分成两排,每排设置8个集装槽紧密相连,两排之间间隔1.0m~1.2m。集装槽吊装好后,通过管道连接吸污口,然后再用土回填,四周的池埂略低于集装槽边高,将池埂进行硬化并建设一个饲养平台,便于吸污泵、增氧机等的安装及饲养工作的开展。5.1.3吸污设备安装集污区是用于收集鱼污的区域,位于集装槽底部,通过吸污管与外部吸污泵连接,每2个集装槽需配置不小于2.2KW的吸污泵。吸污泵排出的水汇集到一根总管再排入养水区中的沉淀池。入池口安装集污袋,便于大颗粒固体物的回收处理。5.1.4水位感应器集装槽内部安装有水位感应器,吸污管一端连接集污端,另一端连接外部吸污泵,水位感应器与吸污泵电信连接,当养殖槽中水位达到一定水位,水位感应器开始启动吸污泵吸污,当水位降低到设定的水位后,吸污泵自动关机,确保集装槽内水位稳定。5.1.5充氧设备安装每8个集装槽采用1台2.2-3.0KW的鼓风式增氧机。每个槽体两侧各配有1条微孔增氧管,并绑在铁条上,利用铁条的自重将增氧管固定在底部。增氧管的外径16mm,内径10mm,孔径0.3mm~0.6mm,有效曝气量0.002~0.006m3/min(可视品种大小调整)。5.1.6大棚建设以养殖区四周池埂与原池埂交会的边为准,建立养殖区防雨、防晒大棚;具体大小因地制宜,以牢固安全、材质成本适宜为准。面积以遮盖整个养殖区为准。5.2养水区5.2.1组成与面积养水区由沉淀池、曝气池、洁水池和两道过滤坝组成。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3/4,沉淀池∶曝气池∶洁水池=2∶2∶1。5.2.2沉淀池集装槽养殖尾水经过集污袋干湿分离处理后进入沉淀池。集污袋用纱绢制作,前端用40目,末端用60目-80目,视固体物量,决定换袋时间5.2.3过滤坝通过设置过滤坝多孔砖的位置,让养殖尾水形成“下进上出”的形式。每道过滤坝的建设中在迎水流方向(沉淀池→曝气池→洁水池)的一面墙,底部用多孔砖建20-30cm高,其它用实砖建;出水面的墙,距顶端10cm左右的下面用多孔砖建20-30cm高,其它用实砖建,这样造成水流在流经过滤坝时,水是从底部进入坝内,利用坝内填充的陶粒和沸石及藤棉吸附等作用净化水质,水从坝上面注入下一个功能池。5.2.4曝气池流经第一道过滤坝的尾水进入曝气池,曝气池的内部中心处装配有一台喷水式增氧机。坝体靠曝气池一侧挂一排微孔增氧环(后期视水体污染程度决定是否安装),部分水面种植浮水植物。曝气池沿第一道过滤坝边安装有毛刷,选用毛竹或PVC管做支架串好每条毛刷,每根竹子串16-20条毛刷,每根竹子之间间隔10cm左右,支架数可依据实际情况、洁水池水质监测结果来调整数量。5.2.5洁水池流经第二道过滤坝的尾水进入洁水池,选择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水蕹菜等,种类选择因地制宜,做成各种浮岛,形式不枸泥,数量根据洁水池处理水质的效果来定多少。6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饲养技术6.1放苗前的准备关键点是抓好消毒、培水、毛刷区培育技术工作。6.1.1消毒与培水鱼种放养前15d,养水区每667m2用生石灰50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消毒,3d后注入新水,并使养水区达到正常养殖水水位,然后洁水区阀门打开,放水到每个槽中,槽中最高水位设置为1.7m,最低水位设置为20cm,连续循环2d后,每槽保持20cm水位关掉进水阀。消毒后的第6d开始培水,投放发酵后生物复合全价肥,主投养水区的沉淀池、曝气池。消毒后的第8d养殖区泼洒芽胞杆菌产品调水。6.1.2毛刷区培育池塘消毒后7d,在毛刷区泼洒红糖水(50kg化水)1次,3d后再泼洒1次,将毛刷区的菌胶团等微生物培育起来,利于水体部分有机物的分解。关键点是毛刷区水体不能太清瘦,否则不易培育起来,反而会被青苔占领,必须避免。6.1.3进水口处理为引水和补充水建立进水口,一般以管道的形式直接引水进入养水区的沉淀池。引养殖区水管的末端套上集污袋(集污袋前端纱绢用40目,末端用60目-80目,视固体物量,决定换袋时间)。上述工作完成,培水一周后,开启养殖系统的循环水,调试正常后,集装槽中准备放养鱼种。6.1.4放苗时间最适放鱼种时间为4月底,选择大规格鱼种,即缩短饲养周期,又规避江西霉雨季节,减少损失,提高成活率。鱼种放养前按常规方法浸泡消毒后,轻放入槽。6.2饲养管理6.2.1养水随着养殖鱼类摄食的开始,水体中粪便、残饵、尿、粘液等废弃物带入养水区,会造成水体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首先,沉淀区入水口水色变浓,但大颗粒废弃物由于自身的重量会慢慢下沉水底,再经过滤坝中过滤物(陶粒、藤棉等)吸附等作用,上层水变清爽进入到氧化池,先通过毛刷区的菌胶团、浮游动物团等微生物的作用,溶于水体中细小有机物、尿得到分解,再经过增氧曝气,多数进一步分解成无机物,再经过滤坝中过滤物(陶粒、藤棉等)吸附等作用,进入到净化池,净化池中的水葫芦或水浮莲吸收无机物,将使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大大下降,尤其氨氮、亚硝酸盐下降,达到养殖水体要求。以洁水池水质为监测对象,下列表1为监测调水标准,饲养周期内开展养水区水质动态调控措施,即:一当条件参数正常时,先检测有毒物参数,若值处正常范围内,再检测叶绿素a的含量,值低于范围最低限时,说明水体藻类营养素的量不足,可向水体中投放藻类营养素产品(各种肥水产品等),但需再检测CODMn和碱度的值,来决定投放营养素的类别,如碱度偏低投放含C肥较高的营养素产品,如CODMn偏低投放含N肥较高的营养素产品;若叶绿素a的含量值高于阈值时,说明水体营养物过多,需投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产品,降低水体中的藻类量,使之达到适宜范围,防止倒藻现象;若叶绿素a的含量值在限定范围内,可不调水。二当条件参数正常时,检测有毒参数超出阈值时,检查毛刷区,加大毛刷区的培养,用干净的藤棉交换部分过滤藤棉,对换出的藤棉进行清洗,并添加扩大净化池水生植物的量。三当条件参数溶氧、pH波动大时,往往说明水中藻类生长变动大,尤其当水温高时,波动更大,要明白水体的溶氧、pH是一个动态参数,不能机械地认知。日常按标准定期检测,及时调水,维持饲养周期内水体的生态平衡,防止蓝藻暴发现象发生,达到养好水,控住病,促生长的目的。表1水质调控参数及阈值检测项目测定参数正常范围调水措施的阈值测定周期条件参数水温(℃)18~32℃-1次/1天溶氧(mg/l)≥5<3.01次/1天pH值6.5~8.5>10或<62次/1天藻相(μg/L)叶绿素a90~120>120或<901次/3~5天有毒参数(mg/l)NH3-N<1.0>2.01次/3天亚硝酸盐-N<0.2>0.21次/3天营养参数(mg/l)CODMn4~10>10或<41次/7天碱度70~100>100或<701次/7天备注净化池水体肉眼观察清澈且带有颜色,洗手不沾手。6.2.2饲料投喂6.2.2.1饲料选择选择蛋白含量、粒径与所养殖的品种相适应的膨化全价料,以双方预测的饲料系数选择饲料品牌。6.2.2.2饲料投喂通过观察鱼苗的习性、摄食情况,决定投饲量与投饲时间、餐数,并随着生长期的推进不断调整投饲量和餐数。通过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缺氧浮头、是否有发病症状等异常现象。同时,及时发现和捞出死亡鱼。做好记录,记录死亡数量、水温、每天投饲量等。7应急设备7.1电源的应急有条件的配备1台3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供电线路接通到整个系统的配电箱中。7.2充氧泵及纳米管的应急配备系统同功率的1台充氧泵,纳米管一卷,增氧剂一箱,以防止突然停电或机械突然损坏。7.3吸污泵及泵宝的应急配备系统同功率的1台吸污泵和泵宝,以防机械突然损坏,能及时换上,确保养殖鱼的安全。7.4常见药物的应急主要配备增氧剂等速效增氧物,以防突然停电等情况发生。8配套设施8.1调水应配备的设备与产品配备多参数快速检测仪器一套,可检测调水标准中各参数,叶绿素测定仪一台;调水产品分四类,即藻类改良剂,如藻类营养素、藻种等;微生态制剂,如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