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四_第1页
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四_第2页
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四_第3页
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四_第4页
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模拟卷四(教科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1.与阳光下生长的绿豆芽相比,黑暗环境生长的绿豆芽()。A.茎粗叶绿B.茎细叶黄C.茎细叶绿2.右图生态瓶中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的成分是()。A.各种微生物B.水草C.泥沙3.上图生态瓶的鱼、螺、水草等生物以及生存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4.关于生态瓶(见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草越多越好B.鱼越多越好C.生态瓶需要适当的光照5.在探究蚯蚓喜欢的环境时,小红把右图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5分钟,她观察到蚯蚓最可能的状态是()。A.留在原地B.爬到盒子遮挡处C.爬到盒子外6.冬天,下列生物的行为与实际相符的是()。A.大雁迁徙南方B.蝴蝶产卵C.植物快速生长7.关于船的发展历史,下列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①帆船②独木舟③摇橹木船④轮船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8.如右图,为了比较船的阻力大小,把两艘质量相同、大小一致形状不同的独木舟放入水中,用相同的垫圈牵引独木舟,同时释放①号和②号独木舟。下列现象与结论正确的是()。A.①号与②号同时到达终点说明阻力大小相同B.①号比②号先到终点,说明①号受到的阻力小C.②号比①号先到终点,说明②号受到的阻力小9.与单体帆船相比,双体帆船最大的优势是()。A.对称,更美观B.动力更足C.稳定性更好10.小红给三艘相同的小船安装了不同动力,在无风水域行驶最远的是()。A.小水轮船B.水轮风帆船C.电动风帆船11.关于设计与建造小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设计时要考虑船的大小、动力、材料等B.小船建造过程只需完全按照设计图即可C.小船建造完成后就大功告成,无需改进12.学校举行“龙舟模型直行赛”,小红的龙舟模型总是跑偏。下列改进方法正确的是()。A.增加龙舟重量B.调整船舵方向C.增加龙舟宽度13.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下列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A.经常下暴雨B.昼夜温差很大C.陨石坑消失14.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空间站提供最完善的必需生存条件是()。①空气②食物③水④适宜的温度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15.下列与人类保护环境的目的相符的措施是()。A.太阳能发电能够减少光照对植物的伤害B.减少使用煤炭和石油是为了减轻大气污染C.推广共享自行车是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16.地球表面大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关于地球的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短缺,可用淡水约只占0.3%B.水资源丰富,自来水可以随意使用C.水资源丰富,人们不用担心水污染17.下列属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是()。A.植树造林B.工厂乱排放污水C.重金属埋入土壤18.下列使水蒸发得最快的情况是()。A.常温下B.阳光下C.酒精灯加热19.夏天,小红喜欢喝冰镇饮料。当饮料刚放入冰桶时(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由饮料传向冰块B.热由冰块传向饮料C.饮料与冰块之间没有热传递20.加热圆铜片和直铜棒的黑点位置(见下图),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向。下图表示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B.C.21.关于能源节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夏季空调温度调到最低B.私家车代替公交车出行C.教室无人时随手关灯22.下列设计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的是()。A.保温瓶的双层真空内胆B.冰箱门内填充塑料泡沫C.电脑散热片使用铝片23.寒冬,我们的脸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太阳的热量传递到我们脸上的主要方式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24.小红用三种不同材料制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杯子,同时各倒入200毫升、80℃的热水。10分钟后,其中水温最低的杯子是()。A.不锈钢杯B.塑料杯C.陶瓷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我国造纸技术的工艺流程包括①干燥;②分离;③抄造;④打浆。正确的流程顺序为②→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给下列能源分类:①太阳能②风能③石油④煤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不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3.观察下图,在铜棒的A、B、C、D四个位置上面各放置一个蜡烛环,最后熔化的是___________点的蜡烛环。4.右下图是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示,小红在阳光下悬挂了两支温度计.①号装入通明密封袋悬挂在空气中,②号直接悬挂在空气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温度计标号初始温度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①202121222223②202020202020密封袋中的气温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密封袋外的气温,这是因为温室气体像塑料袋那样阻止了热量散失,导致密封袋内温度___________,这个实验中的塑料袋模拟的是温室气体___________(填“氧气”二氧化碳或“天然气”)。5.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___________(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___________(填“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散失热量。6.如右图,小红在封闭的盒子里种了一盆植物,然后放入三只鼠妇。一个星期后,她发现植物朝___________生长,鼠妇生活在___________(填“黑色卡纸端”或“透明薄膜端”,上同),此实验说明鼠妇喜欢___________的生活环境。7.小红用手将铝箔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铝箔___________(填“浮”或“沉”)在水中。小红用铝箔制作了三只不同体积的小船放在水中,往船舱中放置垫圈测试铝箔船的载重量,数据见下表。体积128立方厘米108立方厘米64立方厘米载重量43个垫圈35个垫圈22个垫圈(1)分析数据,船的___________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2)橡皮泥做成____________(填“实心的立方体”“实心的球形”或“空心的球形”)才能浮在水面上。(3)与摇橹木船比,竹筏的载重量较小。提高竹筏载重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三、探究题(共46分)1.为了在学校的“青青葵园”开展秋葵种植活动,四(5)班同学对秋葵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了如下研究:(8分)处理方法25℃空气①25℃空气②25℃空气③-5℃空气④黑暗的箱子里25℃空气⑤结果不萌发不萌发萌发不萌发萌发(1)选择②和③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选择③和④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如果想要研究光照是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他们应该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对比实验。(2)秋葵逐渐长大,同学们发现园中有落叶,秋葵苗上有蚜虫出没,还发现有瓢虫、蜘蛛、蜗牛、蚯蚓等动物,还能听到小鸟唱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3)在做秋葵种子发芽实验时,最先看到的现象是()。A.长出嫩芽B.种皮破裂C.种子吸水膨大(4)葵园的土壤一部分被围墙挡住,光照不充足,另一部分光照充足。最有可能发现蚯蚓的地方是___________,因为蚯蚓喜欢___________的生活环境。2.“东方之星”号轮船长76.5米,宽11米,深3.1米,总重约2200吨。2015年6月1日,它在长江遭遇罕见强风暴雨而沉没。(8分)(1)之前,“东方之星”号在退潮时不小心搁浅了。下面不能帮助它脱险的方法是()。A.卸掉一些重物B.调转前进方向C.等涨潮(2)用“东方之星”号轮船运送200吨的货物,存放货物最合理的位置是()。A.船舱尾部B.船舱中部C.甲板前端(3)根据资料,推测“东方之星”号轮船沉没的主要原因是()。A.造船钢板是沉的材料B.暴雨导致船变重C.狂风导致轮船侧翻(4)如右图所示为“东方之星"号轮船的钢制龙骨。为了避免侧翻,提高船的稳定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东方之星”龙骨3.资料一:为了打造“无废城市”,浙江省仙居县对县城所有产生垃圾的居民、企业等征收垃圾处理费,县城垃圾减量明显,实现了垃圾精细化治理。同时,促进了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的最大利用。截至目前,仙居县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高达97.1%。资料二:南官河是路桥的“母亲河”,曾经清澈见底。由于大量污水、垃圾直接排入,导致发黑发臭。近几年,引进了水下生态修复新技术,构建了“食藻虫——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恢复了水体自净能力,河水重新清澈起来了。(14分)(1)仙居县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不包括()。A.精细化B.减量化C.无害化(2)仙居县清理的大量废年物有①塑料瓶、②旧衣服.③过期药品等,其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有害垃圾的是___________。(3)右图是南官河水面的垃圾拦截装置图,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拦截装置的材料是()。A.塑料B.不锈钢C.瓷砖装置拦截下来的水葫芦、菜叶、枯叶等属于___________(填“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或“有害垃圾”)。从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看,回收的菜叶、枯叶等可用来___________。(4)分析资料一和资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官河的变化说明水资源可以先污染再治理B.仙居垃圾分类覆盖率已经很高,可以不用再垃圾分类了C.减少垃圾丢弃和不直接将废水排入河道人人有责4.为了研究水的传热,小红用酒精灯对试管的两个部位持续加热(如左下图),在试管的①、②处装上温度传感器,实时收集水温的变化数据,具体记录见下表。(16分)加热时间位置30秒90秒150秒210秒试管一①38℃60℃77℃88℃②40℃62℃79℃91℃试管二③42℃68℃87℃100℃④25℃31℃39℃47℃(1)观察表中数据,热通常从___________的一端传向___________的一端,并趋向平衡。(2)试管二①处的水已经沸腾,继续给试管二加热60秒,①号点位的温度为___________℃,推测②号点位的水温大约为___________℃。(3)实验中试管口有白“雾”冒出,白“雾”是___________。试管一的试管口内壁出现很多小水珠,原因是试管内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4)对比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水的上部和下部的传热速度一样快B.试管一的水全部沸腾比试管二要快得多C.试管二继续加热,②号点位的水温不再升高(5)分析试管一和试管二的数据,下列相应结论正确的是()。A.传热主要方式是对流B.传热主要方式是对流C.传热主要方式都是传导参考答案一、1.B解析:黑暗中生长的豆芽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子是黄色的,茎细而长。2.B解析: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3.C解析:生态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4.C5.B解析: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盒子内的蚯蚓会爬到盒子的遮挡处。6.A7.C解析:选项中的船发展的顺序为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一轮船。8.C解析:船的船首设计呈尖形,能减小水对船产生的阻力。9.C解析:双体帆船的底面积比单体帆船大,稳定性更好。10.C解析:电动风帆船的行驶速度最快。11.A12.B解析:船舵可以用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13.B解析:大气层能使地球上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会很大。14.C解析: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有空气、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15.B解析:太阳能发电能够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共享自行车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16.A解析: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资源短缺。17.A18.C19.A解析: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20.A21.C22.C解析:双层真空内胆和塑料泡沫都是为了减慢热传递。23.C解析:太阳的热量传递到人身上的主要方式是热辐射。24.A解析:不锈钢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和陶瓷好,所以不锈钢杯中的水温最低。二、1.③①2.①②③④3.D4.高于升高二氧化碳5.③不良导体热传导6.透明薄膜端黑色卡纸端黑暗7.沉(1)体积(2)空心的球形(3)增加竹筏中竹子的数量(合理即可)三、1.(1)空气温度③⑤(2)秋葵→蚜虫→瓢虫→蜘蛛(3)C(4)光照不充足的位置黑暗2.(1)B(2)B(3)C(4)将货物堆放在船的底部3.(1)C(2)①②③(3)A易腐垃圾堆肥(4)C4.(1)温度高温度低(2)10055(答案不唯一)(3)小水珠凝结(4)B(5)A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常考题型★判断题1.把一张纸折成纸飞机,构成纸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体形状变化等。(×)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产生气体和改变颜色等。改变物质的形状属于物理变化。3.以蜡烛为例,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解析:蜡烛形状、大小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4.铁制品接触了水就会生锈。(×)解析:铁生锈是铁和空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接触水,铁制品是不会生锈的。5.在铁盆的外面涂上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解析:铁盆外的油漆可以将水、空气与铁隔离,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涉及的变化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7.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都是有利的。(×)选择题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A.水果腐烂B.湿衣晾干C.轮胎爆炸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白砂糖加热B.木材做成家具C.火柴燃烧至焦黑3.对于“纸撕成纸屑,水凝结成冰”这两个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A.“纸”撕成“纸屑”后还是纸这种物质,但“水”凝结后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冰”B.“纸”撕碎后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纸屑”,但“水”凝结成“冰”后还是“水”这种物质C.“纸”撕成“纸屑”后还是“纸”这种物质,“水”凝结成“冰”后也还是“水”这种物质解析:“纸撕成纸屑,水凝结成冰”这两个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都是物理变化。4.影响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A)。A.空气和水B.气候和温度C.铁的薄或厚5.位于下列地点的房屋,其铁窗容易生锈的是(B)。A.干燥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干燥的高原6.把铁制品涂上(C),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A.白醋B.盐水C.油漆7.小科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甲乙丙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的锈迹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解析:通过甲乙可以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空气,通过甲、丙可以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水。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常考题型★判断题1.自然界里,所有的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2.在地球表面下的矿物、煤、石油等物质,是在一开始就存在的。(×)3.煤块中的植物化石印记说明煤的形成与植物有关。(√)4.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增加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5.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层中物质的含量。(√)6.把铁矿石里的铁冶炼出来只需要物理变化。(×)选择题1.关于煤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煤的形成与植物有关B.煤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C.煤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解析: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无法短时间内形成。2.如图所示为煤块中的植物化石印记,由此可以推断(B)。A.煤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B.煤的形成与植物有关C.煤的形成与地表变化有关3.地底下发现的煤,多数位于(A)中。A.煤层B.地幔C.地核4.关于大气层中物质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大气层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B.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约占31%C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5.(A)能够增加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A.绿色植物B.动物C.病毒6.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下列物质是石油经过化学变化产生的是(B)。A.水稻B.沥青C.钻石7.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关于水泥的生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材料分析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第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2)绿色植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3)结合材料分析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森林以绿色植物为主,是大气层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4.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常考题型★判断题1.发生在生命体内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2.食物在身体内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和营养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命。(√)3.食物的能量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4.我们身高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解析:身体在变高的时候,皮肤、内脏、骨骼等器官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5.某些物质能够刺激大脑,使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这些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6.身体吸收食物中能量和营养的过程是简单的、迅猛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7.反复咀嚼米饭,能够感觉到它们变甜。这个过程只有化学变化。(×)解析:咀嚼米饭过程中,米饭会被牙齿研磨,与唾液发生反应,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选择题1.关于生命体中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生命体中只能发生化学变化B.生命体中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