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解析】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解析】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解析】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解析】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迁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乃天地人合一。世界则只是这一个世界,在此世界之外,更没有第二个世界。我们从这一点再来讲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究竟人类理想最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中国人则只讲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终极理想还是在这个世界上。现在的欧洲人、美国人,科学发展到如此地步,他们有没有想到像中国人所想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呢?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似乎只想这个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兵舰所到,国旗永远有太阳照着,殖民地则永远由他们统治。若能让殖民地人也信了耶稣,死后同上天堂,那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在此世界上之帝国主义以及殖民政策,则像不复与耶鲜相干。耶稣的终极理想,似乎并不在此世界上,中国人则只认有这一世界,因此只在此世界上作安排,作期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地人三者合一,便是一止境。但最近的我们又要笑自己说,中国人地理知识太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但至少古代中国人也知道了这个国家之外还有一天下,所以不仅要治国,还要平天下。此一理想,在春秋战国时就有,那时有很多国家,所以想治国,便要连带想平天下。到秦汉一统,四外蛮夷比较不成大问题,一个国家即等于是天下了,那亦不足深怪。可是今天,看这世界,看联合国的种种情形,才觉得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这一理想,还得要再宣扬。单凭军事武力,不能叫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若论经济方面,单凭货财交流,也不能使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法律更不能使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中国人所想象的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似乎最伟大,最实际,但讲起来,诸位或许会觉得其很荒唐,很玄虚,很迂腐。《大学》上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则一切皆从个人本位做起,从自己德性上做起。但我问诸位,是不是能想出另一条快捷方式呢?军事、经济、政治、法律纵使能统治此世界,但不能使世界大同,天下太平。这些只是在人类之上再加上一番力量,叫人不得不从。中国人却最看不起这个力量。要把这个力量大而化之为道为天,小而纳之于各个人的德性,使各人的德性能与天、与道合而为一,则各人便是一枢纽,一中心。此身即是一自然,亦即是一天地,与大群合一之天地。中国文化最看重人,要叫每一人成为天地中心,作天地主宰。纵不是作全天地的主宰,却能作我一小天地的主宰。宋代理学家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像是没有心。我们替天行道,便是为天地立心。上帝生我此身,或者上帝当时也未想到如何来运用我此身。此刻我们要为天地立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心。上帝只是要生万物,此刻我对上帝说,这里栽一朵牡丹好不好?上帝会答应我说,你栽吧。我在此把那乱草除掉,栽一株牡丹,也是为天地立心。我们的命运像是掌握于天地,但天地并不管,治乱兴亡一由我们自己。我们为生民立命,要使其长治久安,上帝也不来反对。但此中有大道理,大学问,中国古代圣人早已讲过,我此刻来为往圣继绝学,也即是为万世开太平。这即是为实现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开一路。(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十九世纪英国人看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追求是以传播宗教思想实现的。B.中国古代人地理知识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所以才有“世界大同”的思想。C.中国人最看不起军事、经济、政治、法律带来的力量,而看重个人的德性。D.中国文化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天地的中心,是因为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命运被天地掌握。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证明中心论点,语言生动形象。B.文章以十九世纪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为例,证明欧美人同中国人对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认识是有相似性的。C.作者认为当今还得要再宣扬“世界大同、天下太平”这一思想,是因为当时世界的现实离这一理想还相差得太远,D.文章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旨在证明中国人的世界大同思想并不迂腐,而是建立在“个人本位”基础之上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以“世界大同”为终极理想,这与西方国家传播宗教统一思想的性质是不同的。B.虽然“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在有些人看起来很迂腐,但作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C.作者通过模拟与上帝关于“栽株牡丹”的对话,表达了他对基督教思想作用的不认可。D.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人三者合一,天地的内涵并不只是现实的天地,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答案】1.C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A项,“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看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追求是以传播宗教思想实现的”说法错误。“传播宗教思想”有误,结合原文“现在的欧洲人、美国人,科学发展到如此地步,他们有没有想到像中国人所想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呢?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似乎只想这个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兵舰所到,国旗永远有太阳照着,殖民地则永远由他们统治”可知,十九世纪的英国人没有想到像中国人所想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B项,“中国古代人地理知识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所以才有‘世界大同’的思想”说法错误。“中国古代人地理知识缺乏”有误,原文的表述是“但最近的我们又要笑自己说,中国人地理知识太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D项,“中国文化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天地的中心,是因为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命运被天地掌握”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文化最看重人,要叫每一人成为天地中心,作天地主宰”,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以十九世纪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为例,证明欧美人同中国人对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认识是有相似性的”说法错误。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是为证明欧美人同中国人思想认识是不同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作者通过模拟与上帝关于‘栽株牡丹’的对话,表达了他对基督教思想作用的不认可”说法错误。“基督教思想的不认可”有误,结合“上帝生我此身,或者上帝当时也未想到如何来运用我此身。此刻我们要为天地立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心。上帝只是要生万物,此刻我对上帝说,这里栽一朵牡丹好不好?上帝会答应我说,你栽吧”,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我们要为天地立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心。上帝只是要生万物。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地时间4月21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内瓦办事处发布新闻通报称,该机构会同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发布《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或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翻一倍,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将超过2.5亿。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其他15个人道主义及发展伙伴组织于4月21日共同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预测,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后果之一,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如不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到2020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约2.65亿人将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比2019年的1.35亿增加1.3亿。对此,迅速实施和维持粮食援助方案至关重要,这将为全球近1亿易受伤害民众提供生命线。《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19年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大多数人来自受冲突、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其中10个国家出现了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这10个国家是也门、刚果、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其人口合计占全球粮食危机总人口的66%,即8800万人。2019年,南苏丹有61%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状态,其他国家如苏丹、也门、中非、津巴布韦、阿富汗、叙利亚和海地也有至少3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世界粮食计划署高级经济学家阿里夫•候赛因说:“对于几百万已经危在旦夕的人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打击。我们现在必须共同采取行动,以减轻这场全球性灾难造成的影响。”(摘编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报告警告称:全球面临粮食危机人口将增加一倍》,《经济日报》2020年4月23日)材料二:材料三:本报讯(记者杨召奎)近日,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总结視频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大清查结果表明,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账实基本相符,粮食库存数量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以上正常消费需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钟海涛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从品种上看,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中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占比约七成,有利于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大米、面粉等成品粮库存占比不断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得到有效保障。据了解,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等,其在粮食库存总量中占比较大,在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粮库里储存的粮食数量实不实、质量好不好、储存安全不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继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之后,时隔10年,我国于2019年3月再次开展全国性大清查。这次大清查在检查方法和工作机制等方面也都有创新。比如,大数据、智能粮库等信息化技术和库存粮食数量质量现代化检测手段,在此次大清查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在自查督导、普查等环节,各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聘请熟悉粮食业务的退休职工、用粮大户、第三方社会监管机构作为社会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增强了清查的权威性。从清查数据来看,我国粮食库存充足、质量总体良好、储存较为安全。同时,今年夏季粮油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就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就是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担心“粮食不够吃”完全没有必要。(摘编自《全国粮食清查结果:口粮安全有保障》,《工人日报》2020年5月18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全球遭受严重饥饿的人口的数量翻了一倍。B.全球必须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否则,今年底,各国都可能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C.我国的政策性粮食,在调节世界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D.本次全国性大清查在自查督导等环节上,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外部监督,增强了权威性。5.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我国粮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86064千公顷,与2018年相比略微有所下降。B.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峰值。此后连续三年粮食播种面积小幅下跌。C.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主要粮食品种单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D.2015年以来,全国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每年6亿吨以上,2019年再创新高。6.我国应该如何有效地预防“粮食危机”?请简要概括。【答案】4.D5.C6.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其他突发事件等全球问题;②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③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证粮食产量;④确保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科学调整口粮品种占比。【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全球遭受严重饥饿的人口的数量翻了一倍”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或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翻一倍”,可知为“或导致”;这是《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的预测;其次,粮食危机是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后果之一,而非“直接后果”。B项,“各国都可能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根据《全球粮食危机报告》预测,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而非“各国”。C项,“在调节世界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错误,材料三第三段“其在粮食库存总量中占比较大,在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知材料指的是“我国”粮食市场。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主要粮食品种单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错误,材料二图表没有关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的信息依据。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对于几百万已经危在旦夕的人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打击。我们现在必须共同采取行动,以减轻这场全球性灾难造成的影响”,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其他突发事件等全球问题;根据材料二的图标一,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根据材料二的图标二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证粮食产量;“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总结視频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大清查结果表明,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账实基本相符,粮食库存数量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以上正常消费需求”,即确保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科学调整口粮品种占比。【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边风景(节逸)王蒙“您是第一次到我们伊犁来吗?啊,太棒了!真是个美好的地方!我到过上海——了不起的高楼大厦,不过,人太多了。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群使你头晕目眩。我到过广州。珠江边的阳光是多么灿烂!可在那儿,谁见过漫无边际的、耀眼的飞雪?分不清四季的一年,过起来有多么单调?哈哈……您笑了,您大概笑话我是坐井观天,也可能的。我想告诉您,我到过东北的三棵树,也到过海南的三亚,到过炼钢中心,也到过停泊船舶的码头……一句话,哪里也比不上我们小小的伊犁,如果说祖国的边疆是一个金子的指环,那么,我们的伊犁便是镶在指环上的一颗绿宝石!”“我早就闻名了,伊犁是个好地方。”这是一九六二年五月初,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汽车正沿着傍山依水的山间河谷公路盘旋而下。他的谈话对手和他并排坐在一起,是一个年龄稍大一点,带着一种谦逊的笑容的干部。那位黑胡须阿哥觉得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或许有些失礼,所以,他有时回转过身来,征求一下坐在他的后面的浓眉毛的一个维吾尔男子的意见。他说上一段,便回头问道:“是这样吧?”得到的总是肯定的回答。于是,他放心满意地继续叙述下去。“为什么伊犁这么好呢?因为伊犁有丰富的水源。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您看看伊犁树木的叶子是多么黑绿黑绿的!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黑胡子阿哥说得得意起来,半闭上眼睛,哼哼起一支富有伊犁地方特色的,既开阔悠扬又萦回缠绕、难解难分的民歌。接着,未开口自己先笑起来:“我们单位有个汉族小伙儿,他刚到伊犁,要到西公园去逛逛,我先告给他路,他不好好听,出去转了半天没有找到公园。原来,照他的经验,他以为哪里树多哪里就是公园,他走啊,走啊,到处都有那么多的树。结果,他迷路了。哈哈……其实,整个伊宁市,就是一个大公园……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了?您闻见了没有?”他叫了起来,用手指着车窗外的正在向后飞驰的一簇一簇的果树。那个鬓角花白的干部用力吸了口气,赞叹地说:“真多啊!这都是……”“这里就是著名的果子沟,汽车在野果林里要走一个多小时。您知道伊犁的夏柠檬苹果吗?个儿不大,绿中带着黄,柄下有一块深褐色的晕斑,它有多么香啊!有一次,我提着一兜苹果,在乡间的土路上行走,一下子招来了那么多蜜蜂围着我的网兜飞,吓得我狂奔起来……哈哈……是吧?兄弟。”黑胡子阿哥转身问道。“呵,是的,当然。您把我们伊犁的好处说得很好听,很动人……”“再说伊犁的蜂蜜……”黑胡子继续讲述。“不,先不说蜂蜜吧。”坐在后面的浓眉毛的“老弟”扬了一下手,打断了他的话,“我是说,年年岁岁,我们讲伊犁的白杨、苹果、酥油、蜂蜜……是不是已经讲得够多了?”“您这是什么意思呢?”黑胡子贬一眨眼睛。年长的干部注意地转过了头,打量了浓眉大眼的“老弟”一眼。汽车里又有几个人被他们的谈话吸引了,把视线投了过来。“没有什么。”“老弟”低了一下头。“您是说,我们伊犁人爱吹嘘自己的家乡吗?哈哈,很可能的。”黑胡子笑了起来,“在谈论乡土的时候,我们伊犁人从来不懂得谦虚……”“那是自然。自己的母亲最感样,自己的家乡最可心。拿我来说吧,我是阿图什人,到伊犁地区定居已经四十年了,然而我还是想念阿图什的无花果。如果有人给我一片阿图什的无花果干,我宁愿用一百只伊犁的苹果换它!”一个白须飘拂的老人说。又一阵哄笑声。黑胡子不满地低头嘟囔说:“这么说,你为啥不回南疆去?”大眼睛“老弟”嘴动了一下,本想再说点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小说中的人物活动场所设置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这样便于把不同身份的人物集中在一起来写,同时也为了表明那时交通条件的落后。B.小说内容主要以对话为主,在对话中展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在对话中展现了“这边风景”的美妙独特,可谓匠心独运,妙合无垠。C.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只有特征而没有姓名,这与“长途客运汽车的特殊环境有关,因为萍水相逢;同时也与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有关。D.小说叙述详略得当,以记述黑胡须阿哥的表达为主,其他人物起着烘托陪衬作用,如此方可重点突出,阿哥这一形象才显得更加鲜明。8.黑胡须阿哥是如何来赞美伊犁的?9.小说结尾处,大眼睛“老弟”为何“又把话咽了回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A8.①通过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对比,赞美伊犁安宁沉静、四季分明等特点;②用“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的夸张手法,赞美伊犁的水土丰饶;③用单位新来的汉族小伙迷路的生活真实来体现伊犁树木繁茂的环境特点;④用自己提着一兜苹果,招来蜜蜂的经历,来赞美伊犁水果香甜。9.①本想为“白须飘拂的老人”抱不平,但又觉得黑胡须阿哥说得有理;②他本人也为伊犁的美好而骄傲,这从他说对伊犁风物了解之多可以看出;③他为黑胡须阿哥的高涨情绪和对家乡的自豪感所打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A项,“作者把小说中的人物活动场所设置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这样便于把不同身份的人物集中在一起来写,同时也为了表明那时交通条件的落后”说法错误。“表明那时交通条件的落后”不对,只是因为写作的需要,设置特殊的场景。故选A。【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本题,题干“黑胡须阿哥是如何来赞美伊犁的”,结合“我到过上海——了不起的高楼大厦,不过,人太多了。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群使你头晕目眩。我到过广州。珠江边的阳光是多么灿烂!可在那儿,谁见过漫无边际的、耀眼的飞雪?分不清四季的一年,过起来有多么单调”分析可知,通过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对比,赞美伊犁安宁沉静、四季分明等特点;结合“为什么伊犁这么好呢?因为伊犁有丰富的水源。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您看看伊犁树木的叶子是多么黑绿黑绿的!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分析可知,用“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的夸张手法,赞美伊犁的水土丰饶;结合“我们单位有个汉族小伙儿,他刚到伊犁,要到西公园去逛逛,我先告给他路,他不好好听,出去转了半天没有找到公园。原来,照他的经验,他以为哪里树多哪里就是公园,他走啊,走啊,到处都有那么多的树。结果,他迷路了”分析可知,用单位新来的汉族小伙迷路的生活真实来体现伊犁树木繁茂的环境特点;结合“有一次,我提着一兜苹果,在乡间的土路上行走,一下子招来了那么多蜜蜂围着我的网兜飞,吓得我狂奔起来”分析可知,用自己提着一兜苹果,招来蜜蜂的经历,来赞美伊犁水果香甜。【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中,题干“小说结尾处,大眼睛‘老弟’为何‘又把话咽了回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结合“那位黑胡须阿哥觉得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或许有些失礼,所以,他有时回转过身来,征求一下坐在他的后面的浓眉毛的一个维吾尔男子的意见。他说上一段,便回头问道:‘是这样吧?’得到的总是肯定的回答。于是,他放心满意地继续叙述下去”“在谈论乡土的时候,我们伊犁人从来不懂得谦虚”分析可知,大眼睛“老弟”对黑胡须阿哥赞美伊犁的语言是肯定的,他同样热爱着伊犁,所以当白须飘拂的老人的话引起黑胡子的不满时,他既想为“白须飘拂的老人”抱不平,但又觉得黑胡须阿哥说得有理,所以又把话咽了回去,也表现了他为黑胡须阿哥的高涨情绪和对家乡的自豪感所打动;结合“‘不,先不说蜂蜜吧。’坐在后面的浓眉毛的‘老弟’扬了一下手,打断了他的话,‘我是说,年年岁岁,我们讲伊犁的白杨、苹果、酥油、蜂蜜……是不是已经讲得够多了’”分析可知,大眼睛“老弟”对伊犁风物了解很多,可以看出他也为伊犁的美好而骄傲。【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香倩传[清]阚名香倩者,粤东瞽姬也。色艺佳绝,惟双目俱瞽。其假母虐甚,稍不怿,鞭扑交至,香倩受之,无怨词。附城某村,有富室娶妇者,召瞽姬度曲,以娱宾客。香倩至,夜已深矣,歌喉一转,余音绕梁,灯影容光,互相辉映,主客皆色授魂与。然乡多盗,主人命健者守村外。忽一人奔入,报盗至,座客大惊!主人命键门,持械登望楼以备盗。盗凡数十辈,攻门垂破矣,主人呼客与仆曰:“贼众,力不敌,速从后户遁,勿撄贼锋也!”仓卒间,有呼瞽姬偕逃者,姬笑曰:“公等力不胜贼耶?有助我者,我当为前锋以破贼。”言时,门已破,贼人咸入。群客匿屏后,觳觫不已,有胆识稍壮者,扃屏扉,穴而窥之。一贼执刃指姬,问主客何在,姬不答。贼近,姬夺其刃,足略起而贼仆矣。数贼方攻屏扉闻仆声急返视咸奔姬瞬息间贼皆仆地不能起余贼继进绕姬数匝。姬舞刃,光霍霍,不辨人影。客有能武事者,咸出助斗,乡勇继来,贼三四十人,无一免者。姬既毕战,喘息不已,衣裤上血犹涔涔然,遍体无一创处。主人厚谢之,且询其能御盗之故,姬泣曰:“妾武世家裔也,某年父母姊弟皆染疫死,妾恸甚,泪流成血,又失调养,遂伤目。旋为匪人所掠,堕火坑中,六年于兹矣。幼时得传父技,至今不忘,然未尝一试用也。”人曰:“若目盲矣,胡能有技?”姬曰:“盲于目不盲于心,且手法犹在,故操胜算。”人曰:“若既娴于技,胡甘受假母虐?”姬曰:“彼虽虐,养母也,衣食咸取之,敢违其命耶?且妾自盲,失医药耳。倘延残喘,或幸得遇淑人,更求良药。安知不复见天日乎?”主人感姬之德,出重资为之脱籍,且聘名医疗其目,卒得复明,赤异事也。(选自《虞初近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数贼方攻屏扉/闻仆声/急返视/咸奔姬/瞬息间/贼皆仆地/不能起/余贼继进绕姬数匝/B.数贼方攻屏扉/闻仆声急/返视/咸奔姬/瞬息间/贼皆仆地不能起余贼继进/绕姬数匝/C.数贼方攻屏扉/闻仆声/急返视/咸奔姬/瞬息间/贼皆仆地不能起/余贼继进/绕姬数匝/D.数贼方攻屏扉/闻仆声急/返视/咸奔姬/瞬息间/贼皆仆地不能起/余贼继/进绕姬数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曲,这是一个词学术语,意思是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的曲调。B.望楼,指用于防备盗寇或战争中观敌的瞭哨,一般设立在建筑较高处。C.世家,常指世代为官的人家,香倩用“武世家”表明自己是军官的后代。D.脱籍,这里指把香倩名字从官府的歌伎登记名册上注销,还其自由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较有特色的文学传奇,构思精巧,情节跌宕。文章采用悬念来推进情节,使事件的发展扣人心弦。B.香倩身怀绝技,在富家唱曲时,突遇强盗打劫,她以一人之力制服了强盗,三四十个强盗没有一个逃脱的。C.香倩挺身战强盗,是出于救人于危难的正义感;忍受养母的虐待,是因为养母供其衣食,说明她重情重义。D.文章先用叙述法介绍香倩的生理缺陷和职业籍贯,后则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追述香倩的身世来突出其传奇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客匿屏后,觳觫不已,有胆识稍壮者,扃屏扉,穴而窥之。(2)倘延残喘,或幸得遇淑人,更求良药,安知不复见天日乎?【答案】10.C11.A12.B13.(1)客人们躲藏在屏风后面,恐惧得不停发抖,有几个胆量稍大的人,关上屏扇,从缝隙朝外张望。(2)如果苟延残喘活下去,或许有幸遇到善良的人,再请求他赐予良药,怎么知道不能重见光明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有几个强盗正要朝屏风方向袭击,听到倒地声,急忙回头看,都转而直取香倩。一瞬间,这几个强盗也都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其他强盗接着围攻香倩,把她围了好几圈”。“急返视”中,“急”作后边动词的修饰语,之前断开,排除BD;“余贼继进”中,“继进”词组,指继续前进,主谓完整,单独成句,之后断开,排除AD。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A项,“意思是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的曲调”错误,解说的是“自度曲”,姜夔《扬州慢》序中“因自度此曲”即此含义;柳永的《雨霖铃》等也属自度曲。从“瞽姬”“色艺佳绝”“以娱宾客”“歌喉一转,余音绕梁”等文字推断,文中“召瞽姬度曲”指的是“唱曲”,即“按曲谱歌唱”。度曲,指作词曲;唱曲。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她以一人之力制服了强盗,三四十个强盗没有一个逃脱的”表述有误,香倩是以一人之力“抵御”了强盗,在“客有能武事者”和“乡勇”助战下,才最终“制服”了强盗。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匿”,躲藏;“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扃”,关上。(2)中“延”,苟延;“淑人”,善良的人;“复见”,重见。【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香倩,是粤东的一个双目失明的歌姬。她容貌、艺技都很出众,只是双目都已失明。她的养母待他十分苛刻,稍微不如意,就用鞭子和树条抽打她,香倩总是默默忍受,没有一句怨愤的话。郊外的某个村子,有一个娶亲的富家,请香倩前去唱曲,来给客人助兴。香倩到了财主家,夜色已经深暗,她舒展歌喉,歌声优美,余音回旋不绝,灯影与她动人的脸庞交相辉映,主人和客人都神情专注,如痴如醉。那个乡间常有强盗出没,主人派了健壮汉子守在村外。突然有一个人飞奔着进来,报告说强盗来了,酒席上的客人非常惊恐。主人吩咐关闭大门,拿着武器登上眺望台防备强盗。强盗总共数十人,他们向大门进攻,大门就要被砸破。主人大声向客人和仆人叫喊:“强盗太多,我们的力量抵挡不住,赶快从后门逃走,不要和强盗硬碰硬!”匆忙间,有人招呼香倩一起逃命。香倩笑着说:“你们的力量不能战胜盗贼吗?要是有人相助,我一定打头阵,打败强盗。”在她说这番话时,大门已被撞开。强盗一齐拥进屋子。客人们躲藏在屏风后面,恐惧得不停发抖,有几个胆量稍大的人,关上屏扇,从缝隙朝外张望。只见一个强盗提刀指着香倩,追问主人和客人的下落,香倩没有回答。强盗向她逼近,她猛地夺过刀,轻轻抬脚踢去,强盗应声倒地。有几个强盗正要朝屏风方向袭击,听到倒地声,急忙回头看,都转而直取香倩。一瞬间,这几个强盗也都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其他强盗接着围攻香倩,把她围了好几圈。香倩挥舞快刀,刀光霍霍,看不清她的身影。客人中有懂武艺的都出来助战,乡兵也陆续赶到,三四十个强盗没有一个逃脱的。香倩战斗完毕,不停地直喘粗气,衣裤上的血还在流淌,但她浑身没有一处伤痕。主人深深感谢她,并且询问她能抵御强盗的原因。香倩流着泪说:“我是军官的后代,有一年父母姐弟都染上了瘟疫死亡,我非常悲痛,流泪成血,又缺乏保养调理,就伤害了眼睛。不久被歹人掠去,掉进火坑,至今已有六年了。年幼时向父亲学过武艺,至今没有忘却,只是过去没有使用过。”有人问:“你的眼睛瞎了,为什么还能施展武艺?”香倩说:“我眼睛瞎了,但心没有瞎,再说武艺仍能掌握着,因此能取胜。”又有人问:“既然你武艺那么熟练,为什么甘心受养母虐待?”香倩回答:“她虽然虐待我,但终究是我的养母,我的衣食都向她求取,哪里敢违背她的意愿?何况我眼睛瞎了,是因为得不到药物治疗罢了。如果苟延残喘活下去,或许有幸遇到善良的人,再请求他赐予良药,怎么知道不能重见光明呢?”主人被香倩的品德感动,拿出了一大笔钱,替她注销歌伎名籍,并且请来名医治疗她的眼疾,香倩最终恢复了视力,这还真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韩元吉西风斜日兰皋路。碧嶂连红树。天公也自惜君行。小雨霏霏特地、不成晴。满城桃李春来处,我老君宜住,莫惊华发笑相扶,记取他年同姓、两尚书。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开头两句,点出了为友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描绘了一种秋日傍晚的凄凉之境。B.“天公也自惜君行”一句,借天气变化情况表达了词人惜别之情,使笔法富有变化之美C.“满城桃李春来处”,乃词人想像出来的未来美好之景,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D.比拟、想象、寄情于景等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全词的情感表达婉转曲折而深挚。15.请简要赏析“莫惊华发笑相扶”的妙处。【答案】14.C15.①用了想象(虚写)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老友日后重逢时的欢乐场景;②一扫上阕凄清悲凉的情境,使全词感情富于变化,意蕴丰厚;③与分别伤感之情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之情;④想像将来的“华发”丛生,表达了对别后时光流逝的感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与期待”错误,“满城桃李春来处”,这是想象他日相会时的场景。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夕阳西下,秋风吹拂长满兰草的送别之路。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经霜叶红之树连绵不断。天公也知我不舍得你远行,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以后春天的时候,满城开满了桃花李花,我们那个时候若相逢,满头华发,笑着互相搀扶,只要记得当年我们同姓,一同官至尚书。“莫惊华发笑相扶”,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出了老友日后重逢时的欢乐场景,久别重逢,即使头发花白,老态龙钟,也掩盖不了相逢的喜悦;“天公也自惜君行。小雨霏霏特地、不成晴”,一扫上阕凄清悲凉的情境,使全词感情由凄凉的分别过度到以后重逢的喜悦,富于变化,意蕴丰厚;与分别伤感之情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之情;“华发”,可知想像将来的“华发”丛生,但是时光流逝这是自然规律,表达了对别后时光流逝、韶光易逝的感慨。【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箜篌精美和其声音的美妙。(2)姜菱《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旧日扬州的繁华与现在的战后荒芜对比得淋滴尽致,让人触目惊心。(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压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答案】(1).吴丝蜀桐张高秋(2).空山凝云颓不流(3).过春风十里(4).尽荠麦青青(5).青山遮不住(6).毕竟东流去【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蜀”“颓”“荠”“遮”“毕竟”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信作为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曾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文体之一。两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有价值的书信作品。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不仅不乏名篇,就是名不见文学文的作者。也有很多书信佳作。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叙写生活琐事,往来应酬,或三言两语的短函,也就是所谓的“尺牍";一类是涉及社会民生、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有关问题,叙事说理或抒情言志而又篇幅舒展,首尾俱悉的“书"。尽管书信是应用文体,但从____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代作家也是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的,并不__。因此,古代书信和那些政论、传记,序跋、游记一样,其中有不少既有思想价值,也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首先,它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议论、叙事、抒情、写景,无施不可,_,皆成文章;其次,它富于抒情性,能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风格,作者在写作中往往随意挥洒,尽情倾吐:第三,它的表现手法灵活,无成法,无定体,或__,或洋洋千言,不须雕琢,率真自然,语言也活泼自由,不避方言俗语。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淡然处之喜怒哀乐寥寥数语B.流传掉以轻心嘻笑怒骂寥寥数语C.留传淡然处之嘻笑怒骂短小精悍D.留传掉以轻心喜怒哀乐短小精悍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写作上,书信有它的特点B.书信具有写作上的特点C.在艺术价值上,书信有它的特点D.书信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不仅不乏名篇,就是文学史上的教文圣手、诗赋名家,也有很多书信佳作。B.不仅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有很多书信佳作,就是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也不乏名篇。C.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不仅不乏名篇,就是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也有很多书信佳作。D.不仅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有很多书信佳作,就是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也不乏名篇。【答案】17.B18.A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组,流传:传播流行。留传:东西被保留,相传下来。此处语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流行,故应选择“流传”;第二组,掉以轻心:轻视而漫不经心;淡然处之:以平静的态度去面对、处理事情。此处语境,指古代作家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书信这种文体,故应选择“掉以轻心”;第三组,嘻笑怒骂:此处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谓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喜怒哀乐:人的各种情绪。此处语境,指书信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议论、叙事、抒情、写景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入文,故选择“嬉笑怒骂”;第四组,寥寥数语:非常简括地说。短小精悍: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此处语境,结合下文“或洋洋千言”可知,此处填入的词语与之相对,故应选择“寥寥数语”。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后文从“内容”“抒情性”“表现手法”三个方面阐释书信的“特点”。选项中的“艺术价值”概括不当,排除CD。“写作上的特点”表述不通畅,排除B。故选A。【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A项,语序不当,“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与“文学史上的教文圣手、诗赋名家”调换顺序;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的位置应在句首。B项,语序不当,“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与“文学史上的教文圣手、诗赋名家”调换顺序;“有很多书信佳作”“不乏名篇”对应不当;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的位置应在句首;“有很多书信佳作”“不乏名篇”对应不当;故选D。【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①____,喜剧是以“人生”的“无价值”作为前提。也就是说,悲剧的意义在于,正因为觉得“人生”有价值,②________,而喜剧的意义在于,它所展现出来的“人生”的可笑、夸张、荒诞、无价值之处,在“撕扯”中体现讽喻。悲剧和喜剧的关键,③________,或者说不仅仅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读者和观者是怎么去看待这整个过程的。【答案】(1).悲剧是以“人生”的“有价值”作为前提;(2).被“毁灭”的价值才使人有悲凉的感觉(3).并不在于结局如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上文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引领,下文有“喜剧是以‘人生’的‘无价值’作为前提。也就是说,悲剧的意义在于,正因为觉得‘人生’有价值,②_______,而喜剧的意义在于”的解说,可知,材料是针对“悲剧”“喜剧”的内涵和概念分别阐释,故此处可填写:悲剧是以“人生”的“有价值”作为前提;第②处,“而”表示转折,意味所填写的内容与“它所展现出来的‘人生’的可笑、夸张、荒诞、无价值之处,在‘撕扯’中体现讽喻”是相对的,故可填写:被“毁灭”的价值才使人有悲凉的感觉;第③处,结合上文“悲剧和喜剧的关键”以及下文“或者说不仅仅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读者和观者是怎么去看待这整个过程的”分析可知,悲剧和喜剧的关键是“不在于结局”,故此处可填写“并不在于结局如何”。21.从下面文字中概括“地摊经济”的三个优点。“地摊经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答案】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的能力。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本段属于说明性语段,说明对象是“地摊经济”,要扣住其特征。材料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地摊经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可概括为:创业门槛低;第二句话“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可概括为:失败风险低;第三句话“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可概括为:品价格低。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下面是作家梁晓声(以下简称梁)和一个当代大学生(以下简称生)的对话:生:“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的人生就太失败了。”梁:“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生:“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梁:“具体说来。”生:“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梁:“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生:“这,我还没认真想过……”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完成写作。(1)给这位大学生写封信(统署名为“慧明”),表明你对他的想法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2)以“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为主题,写一篇面对高中生的国旗下演讲稿;(3)给报社写篇评论文章,发表你对这一对话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平凡开花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平凡开花”。细品平凡,实乃非凡,简桢说:“向着阳光,一路播撒平凡种子,期待它们开出非凡的花儿来……”是的,每个平凡人都能酿出不平凡的人生佳酿。周国平说:“人是被废黜了的国王。”诚然,人人皆可成尧舜,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个体。上帝创造了你,那么世界上必有一处等待你的降临。因此,现在平凡无需担心,你令人咋舌的潜能正等待你的开启,去为世界的某片空白,涂抹靓丽的风景。再者,严格意义上讲,伟大事业的开创全都起于不伟大的事中,真正的不平凡只能诞生于平凡。《老子》中讲:“潜龙勿用,见龙于田,终日乾乾,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伟人只要到达巅峰,其结果也只能是下跌。因此,所有的“在天飞龙”必定源于“勿用之潜”!明晓了为什么平凡之人可以创造非凡事业,我们才播下了平凡的花种,要让平凡开出欢欣忭悦的花儿来,还需细心的扶植和栽培。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直庸庸碌碌在红尘宦海无望奔波,自甘平凡沦落为平庸。如今队伍庞大的“蚁族”“穴居动物”,了无生气,不禁让人唏噓。为了脱此困境,浅层次上,我们要做的是自信——深刻觉知个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