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练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练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练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练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练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广东汕尾)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匹以上,占各种动力总数的30.6%。这反映出()A.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C.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工业4.0,这场革命,将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 B.现代科技用机器取代了人脑C.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机械手、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广泛应用3.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两汉时期D.魏晋时期4.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其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伦敦坐火车“一行五十辆,以铁环联之,第一车系蓄火机”D.在伯明翰和随从人员环游,街道上“电灯通明”5.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四山开阙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 ()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 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江南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6.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7.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崩溃 B.铁犁牛耕的应用C.井田制瓦解 D.水利工程的兴建8.某人在阅读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X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其中X应该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现代科技的进步9.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10.21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1.《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12.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13.1917年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厂,1926年其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面对掌声和鲜花,其工程师侯德榜说:“我们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以下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B.永利制碱厂采用了近代工厂制度C.“实业救国”情怀推动技术进步 D.创新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动力14.1965—1991年,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实现了经济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促使法国产业结构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A.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B.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科技革命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B.战争加速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6.自从有了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这一材料反映了()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最终使诸侯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班固《汉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7分)18.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治理。1909年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以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材料二眼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都纷纷要引进中国铁路技术,坐中国高铁周游世界不再是梦;……在印尼,人们不仅打车打摩的用手机,连点餐预约快递干洗衣服也用手机……这些都让中国游客有种奇妙的宾至如归感。——摘编自《中国领衔新科技革命》(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7分)(2)材料二中周边国家正在争相引进中国哪些技术?这说明了什么?(7分)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英美社会与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技创新与社会变迁”为视角,评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快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形成了第四次商业浪潮: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可以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地提供服务,它可以将业务延伸到互联网接通的每一个地方。它通过建立虚拟商务网络,连接世界各地的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依存关系联结得更加紧密,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经济。它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来重新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市场调研、广告投放、商务洽谈、签约、各种单证的核对以及物流的控制和资金的交付都可以更有效率地实现。电子商务模式可以降低商务活动各环节的成本,如中间环节减少,采购和物流环节的成本降低。企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及区别客户,经济活动从过去的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有人预言,传统商业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摘编自陈晓松《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子商务出现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业而言的特点。(6分)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广东汕尾)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匹以上,占各种动力总数的30.6%。这反映出()A.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C.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美国、德国有大量发电厂和使用电动机的企业,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故选B项;材料中并无美德与英法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动美德生产方式变革,并不能说明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排除C项;材料仅有美德的信息,无法得出改变世界的面貌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B2.“工业4.0,这场革命,将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 B.现代科技用机器取代了人脑C.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机械手、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广泛应用解析:材料中的“把机器变成人”,说明人工智能技术获得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选C项。答案:C3.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两汉时期D.魏晋时期解析:商周时代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图中后母戊鼎是商周青铜器的代表。答案:A4.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其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伦敦坐火车“一行五十辆,以铁环联之,第一车系蓄火机”D.在伯明翰和随从人员环游,街道上“电灯通明”解析:1866年,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有了纺织工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火车已经出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的伯明翰不可能有电灯,因为电灯出现于19世纪后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四山开阙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 ()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 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江南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解析:据材料中“一轮十筒”“循环下上无时了”等信息可知,诗中描绘的工具是以水流为动力、取水灌田的筒车,故答案选B项。答案:B6.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解析:材料中英国农业文明下悠闲的生活方式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厂制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需要人们养成守时的观念,因此“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故A项正确。答案:A7.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崩溃 B.铁犁牛耕的应用C.井田制瓦解 D.水利工程的兴建解析:根据材料“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农业生产由集体劳动到个体经营,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故选B项。答案:B8.某人在阅读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X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其中X应该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现代科技的进步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煤是当时主要能源,故工厂都要有烟囱。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大量出现,因此B项正确。答案:B9.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解析:根据材料“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可知,英国此时开展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比印度手工生产具有价格、质量等优势,故选D项;“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说明印度此时还未开启工业革命进程,仍然是手工纺织,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18世纪下半叶,英国就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排除C项。答案:D10.21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解析:微电子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故A项错误;第二产业指的是工业,微电子技术属于第三产业,故B项错误;第一产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故C项错误;结合现实生活可知微电子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其发展趋势必然是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D项正确。答案:D11.《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解析:本题中最关键的解题信息是“唤取阿香推雷车”,这说明该“水车”使用的是人力,而非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水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故B项正确;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唐朝出现的筒车,所以可以排除C项;从材料中“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以看出农业对自然的依赖,并未摆脱自然的束缚,因此D项错误。答案:B12.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牛对耕农、国家来说的重要性,而古代中国以农为本,故选A项。答案:A13.1917年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厂,1926年其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面对掌声和鲜花,其工程师侯德榜说:“我们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以下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B.永利制碱厂采用了近代工厂制度C.“实业救国”情怀推动技术进步 D.创新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动力解析:由材料中“我们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可以得出,“实业救国”的情怀推动了“红三角”牌纯碱的技术进步,故选C项;中国近代工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排除A项;永利制碱厂采用了近代工厂制度,题干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创新和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答案:C14.1965—1991年,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实现了经济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促使法国产业结构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A.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B.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解析: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故选C项。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生产,但不属于主要原因,A项错误;国际分工格局虽然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但这属于外因,不属于主要原因,B项错误;国家经济政策也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但与科技生产力相比,属于次要原因,D项错误。答案:C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科技革命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B.战争加速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材料描述的侧重点并没有体现“双刃剑”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列举了三个事例,共同点在于新科技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用于战争,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胜负”的信息,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故D项错误。答案:B16.自从有了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这一材料反映了()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解析:依据材料“自从有了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可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未涉及交通运输业对餐饮业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答案:B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最终使诸侯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班固《汉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7分)答案:(1)基本特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历史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2)生产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因素:封建剥削沉重(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沉重;高利贷的盘剥。18.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治理。1909年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以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材料二眼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都纷纷要引进中国铁路技术,坐中国高铁周游世界不再是梦;……在印尼,人们不仅打车打摩的用手机,连点餐预约快递干洗衣服也用手机……这些都让中国游客有种奇妙的宾至如归感。——摘编自《中国领衔新科技革命》(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7分)(2)材料二中周边国家正在争相引进中国哪些技术?这说明了什么?(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和“英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治理”概括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英国在城市化初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总结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通过“高铁”“打车……用手机”概括;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在现代科技革命中的表现回答。答案:(1)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2)高铁、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中国紧跟现代科技革命浪潮,大力发展新兴科技,已经进入新科技革命的前沿队伍。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英美社会与文化》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