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练习卷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练习卷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练习卷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练习卷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练习卷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选择题1.1769年,英国人韦奇伍德在陶瓷工场内将原来一个人完成的陶瓷流程分成几十道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工人必须按固定工作时间上下班,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由此推断,“韦奇伍德”陶瓷成为品牌主要得益于()A.手工作坊化 B.生产标准化C.工厂制度化 D.生产国际化2.工厂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工业革命中出现工厂制度的原因是()A.市场需求急剧扩大的需要B.工人数量急剧增加的需要C.机器生产发展的需要D.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3.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与法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此表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约18004852法国约36007525A.法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英国引领世界城市化进程D.西方城市化水平差距大4.(2023·广东梅州)下图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A.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C.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不统一D.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下表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67%33%48%52%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C.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6.“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应开始于 ()A.16世纪 B.17世纪C.18世纪 D.19世纪7.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8.1848年英国发表的关于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B.人民环保意识的缺失C.政府的管理存在漏洞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9.1820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24万人,1856年只剩下2.3万人。在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的进行 B.机器使用的推广C.电气时代的到来 D.经济危机的发生10.机器大工业诞生后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度,对这种工厂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机器大生产的广泛使用作为基础B.大批工人在自己家中自由劳动C.生产流水线的使用使生产无须监督D.工厂按照计划生产销售无忧11.(2023·广东肇庆)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12.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B.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D.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二、综合题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18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哪些因素。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选择题1.1769年,英国人韦奇伍德在陶瓷工场内将原来一个人完成的陶瓷流程分成几十道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工人必须按固定工作时间上下班,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由此推断,“韦奇伍德”陶瓷成为品牌主要得益于()A.手工作坊化 B.生产标准化C.工厂制度化 D.生产国际化解析:手工作坊的特点是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一般不雇佣工人,这与“分别由专人完成”“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相矛盾,故A项错误;生产标准化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B项错误;“分成几十道工序……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反映了对工人进行严格和规范的管理,这是工厂制度的特征,故C项正确;单从材料信息无法反映生产国际化,故D项错误。答案:C2.工厂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工业革命中出现工厂制度的原因是()A.市场需求急剧扩大的需要B.工人数量急剧增加的需要C.机器生产发展的需要D.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解析:机器生产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工厂制度生产的标准化以及工人在各自岗位上个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疑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选C项。答案:C3.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与法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此表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约18004852法国约36007525A.法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英国引领世界城市化进程D.西方城市化水平差距大解析:从时间来看是19世纪中期,从两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的比例看,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比农村人口的比例要高,法国农村人口的比例比城市人口比例要高。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B项。答案:B4.(2023·广东梅州)下图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A.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C.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不统一D.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解析:从“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统计图中,可以看到工业市曼彻斯特的平均寿命远远低于农业市,说明工业对环境的破坏要更严重,故选B项;“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统计图中,只能看出寿命的长短,无法判断其发展情况,排除A项;“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统计图中,只能看到两市的人口平均寿命和两市的经济结构类型,无法判断两市的生活水平和发展程度,无法判断其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排除C项;“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统计图中无法判断两市的社会财富总体情况,无法判断其分配情况,排除D项。答案:B下表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67%33%48%52%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C.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较小,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企业日益增多,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至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因此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答案:D6.“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应开始于 ()A.16世纪 B.17世纪C.18世纪 D.19世纪解析:根据题干中“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应该在火车出现之后。16世纪、17世纪、18世纪火车还未出现,故排除A、B、C三项;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所以19世纪时火车才出现,故D项正确。答案:D7.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规定在适应工业革命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童工的利益,是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B项中的“解决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规定与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无关,排除D项。答案:C8.1848年英国发表的关于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B.人民环保意识的缺失C.政府的管理存在漏洞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解析:由材料中“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等信息,可知当时生活环境较差,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时间提示“1848年”可知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故选D项;城市规划建设滞后、环保意识缺失和政府管理漏洞不是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排除A、B、C三项。答案:D9.1820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24万人,1856年只剩下2.3万人。在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的进行 B.机器使用的推广C.电气时代的到来 D.经济危机的发生解析:英国纺织领域以及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不断减少,这和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机器使用的推广有关,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因果关系,排除;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项排除。答案:B10.机器大工业诞生后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度,对这种工厂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机器大生产的广泛使用作为基础B.大批工人在自己家中自由劳动C.生产流水线的使用使生产无须监督D.工厂按照计划生产销售无忧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确立的工厂制度以机器大生产的广泛使用作为基础,因此A项正确;在工厂制度下,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接受工厂主的严格监督,工厂并不是“销售无忧”,因此B、C、D三项表述有误,可排除。答案:A11.(2023·广东肇庆)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与题意相合,故选B项;“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是工业革命,1510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未提及资本家的厂规严格,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工业革命的弊端,排除D项。答案:B12.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B.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D.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通过题干中信息“1858年”及“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可以判断材料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A二、综合题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18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哪些因素。答案:(1)政府立法鼓励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积极从事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活动;圈地运动带来自由雇佣劳动力;手工工场的分工合作。(2)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期;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3)政府的鼓励及扶持,主动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