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计48分)1.文艺复兴期间工匠不再受到鄙视,人们重视实用技术,拥有理论的学者与掌握技术的匠人加强了联系,彼此促进。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家既是能工巧匠,又是探讨光学原理与几何法则的学者。这说明当时()A.工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 B.近代科学源于艺术领域C.理论与实践呈现相结合的趋向 D.技术创新得到政府支持2.莎士比亚笔下的人,是有着基督教文化传统取向的“新人”,“世界的美好主要是靠神性去制约趋恶的欲望”。哈姆雷特、《李尔王》中人性复归后的李尔,都是拥有理想人格、合乎道德规范的人,是上帝的“选民”。莎士比亚的人文观()A.表明宗教改革的成果被消耗殆尽B.表明弘扬人文主义必须借助于宗教C.体现新旧交融并肯定了禁欲主义D.是对早期极端自由思想的一种匡正3.人文主义者是新思想的鼓吹者、未来新社会的憧憬者,但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这表明当时()A.文艺复兴质疑并改革教会B.资产阶级无成熟理论指导C.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D.资产阶级欲摆脱宗教束缚4.欧洲教育家维多里诺将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实践。1423年,他开办了一所宫廷学校,取名“快乐之家”,在这里维多里诺倡导自由教育,践行体育、德育、智育并重的课程观,特别重视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差异。其教育思想()A.突出了理性主义的教化作用B.意在抨击教会引起社会共鸣C.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时代内涵D.体现了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前者反封建的程度更彻底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6.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并排斥其他教派,这引起多次宗教冲突。这体现了宗教改革()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B.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学统治的权威C.体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理念D.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7.据资料显示,1515年日内瓦圣皮埃尔大教堂的大钟需要修理,城内找不到合格的钟表师。但1550年之后,当法国和其他地方加紧迫害新教徒时,一批优秀的钟表师傅来到了加尔文派控制的日内瓦。此后,日内瓦逐渐成为瑞士钟表业的摇篮。这一变化表明()A.加尔文的“先定论”得到了认同B.受迫害的新教徒都逃亡到日内瓦C.钟表业已经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D.宗教改革助推瑞士钟表业的发展8.“人们因科学革命引发的理性思考习惯反复思忖着:如果人们无法依靠感性知识和启示(亦即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科学革命提供了答案:理性,能揭示关于自然界和人性的真理。”这段文字表达的核心观点是()A.反对利用宗教束缚人性B.提倡理性推动社会变革C.揭示真理在于理性思考D.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9.学者高九江指出,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倡导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下列选项中属于启蒙运动产生的“新的历史条件”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C.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D.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11.1654年9月,英国议会要求限制“护国公”克伦威尔的权力。对此,克伦威尔采取直接威胁的方式,并胁迫所有议员在维护现有政体的宣誓书上签名,否则他会将其赶出议会。材料可用于说明,近代英国()A.民主政治的曲折B.议会权力的高度集中C.军事独裁的传统D.君主专制制度的瓦解12.1789年起法国出现更改地名的现象。1789年流行的是“自由”和“法律”;1790年流行的是“国家”和“统一”;1791年则流行“平等”;1794年还出现了“自由人路”“共和国集市”“无套裤汉济贫院”之类的新地名。这表明,法国大革命期间()A.启蒙运动的影响渐次呈现B.权利观念混乱导致政体更迭C.私有产权始终是革命焦点D.民主共和理念完全被人接受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这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一规定()A.完善了美国政府行政机构B.给予了地方广泛的自治权C.打破了权力平衡制约机制D.增强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14.1876年,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普鲁士胜利告终,但其险恶后果却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消散。这段材料旨在()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B.说明普法战争保护了德国文化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15.下面是法、英、美、德建立民主制度时间统计表,这表明()国家时间历经年限法国1789—1875年86年英国1640—1689年49年美国1775—1787年12年德国1864—1871年7年A.后起国家建立民主政治快而好 B.民主制度的建立越早过程越长C.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16.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施断发、易服、改历等维新活动,太政官颁布《散发脱刀令》,接着明治政府将明治天皇西式发型、军服姿态的“御真影”下赐至全国以推动断发。不久,天皇发布诏书。至此,日本断发、易服、改用新历之风蔚然兴起。这体现出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是()A.自上而下有序推进B.突出天皇专制作用C.生活习俗全盘西化D.强制民众参与维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君主制和民主制的混合物,也是在中央集权和联邦分权之间寻求平衡的妥协产物。一些学者对此有不同态度,如德国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是“由普鲁士霸权、联邦制的帝国联盟、旧的集权体制和现代选举法等构成的混合体”。它不是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种独裁的、半专制主义的虚假的立宪主义”。相反,德国宪法学家恩斯特·R.胡贝尔则认为,1871年宪法是“德国宪法问题的合适的解决之道”。——摘编自沈辰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富有特色的立宪议会制度》材料二1875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个贡献。在此以后,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但都宣告失败。材料三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四月,新设了枢密院。宪法草案的审议工作就在枢密院秘密进行,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二月结束,择同月十一日纪元节,颁布了宪法、皇室典范及附属各法令。颁布宪法时全都欢腾,举国庆贺;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知宪法为何物。即使对此表示关心的人,事前也全然不知道它的内容,大家只是对盼望已久的宪法终于发布了这件事本身表示庆祝而已。——《日本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两位学者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不同认识,并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政府宪法制定及颁布的特点。(4分)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计48分)1.C2.D3.B4.C5.D6.D7.D8.D9.C10.B11.A12.A13.D14.A15.C16.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4分)(2)印记: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承认个人拥有宗教信仰的自主权)(3分)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提倡民族自由。(3分)(3)表现:经济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6分)18.(1)汉斯-乌尔里希·韦勒:持批判态度,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一种“虚假的立宪主义”。理由: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而非议会选举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