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1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2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3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4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一、单选题1.下面两幅图所体现的事件说明(

)A.美苏争霸决定中国外交政策 B.中国与美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国际环境变化影响中国外交 D.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改变2.藏族有一首民歌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广为百姓传唱。歌词大意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崇敬和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3.维也纳体系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维也纳体系外衣下列强外交的实质逻辑,也是国际社会存在系统性压迫和恒久冲突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法真正解决国际争端 B.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C.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D.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4.1954年,毛泽东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也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他孤立,使他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A.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B.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D.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明朝建立以后,面临西方列强和倭寇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列对该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只许民间对外贸易 B.断绝一切对外贸易C.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D.只许官方对外贸易6.元朝对边疆的统治方式,一方面采取封王分民和诸王出镇的传统形式将蒙古贵族及其部民分迁到各民族地区;另一方面,在云南、八番、海南、海北、广东、江西等“蛮夷腹心之地”,派重兵驻守屯田。元朝的这一做法(

)A.确保了对地方郡县统治 B.秉持了民族共同体意识C.加强了边疆和内地联系 D.开创了社会治理新模式7.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8.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是在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9.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外交事务上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外交布局也不断调整;到21世纪初形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中国外交的调整(

)A.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B.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下降C.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消除了与世界各国间的分歧与矛盾10.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诩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中国向何处去是“关系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命运的问题”,是“关系世界革命命运的一件头等大事”,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 B.中国外交领域的“左”倾思维C.中国秉持“中国革命中心论”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在中国11.毛泽东、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周恩来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段话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B.促使亚洲发展均衡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建立公平区域组织13.下表的变化反映出18世纪初英国(

)年代文件内容1627年《权利请愿书》“凡官吏大臣对上述诸事皆应依国法律例行事,而示效忠陛下,以增进主上之圣德与国家之隆盛。”1701年《王位继承法》“此后本国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国的人的时候,如果未经国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国的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A.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B.民族国家逐渐形成C.国王地位日益下降 D.君主立宪发展完善14.辛弃疾在《破阵子》中写道:“八百里兮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根据当时社会背景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经济凋敝 B.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的愿望C.当时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D.反映了当时社会治安混乱15.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与东欧各国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改善和发展。此外,中国还先后同土耳其、伊朗等40多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使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不结盟外交政策的落实C.中美两国的关系趋于缓和. D.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该制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B.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三个离不开”成为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之一D.中共十九大确立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材料分析题17.一个国家的外交和内政存在着彼此联动、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一项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后来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政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但也成为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这对新中国构成了长期的威胁。……1951年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间认为,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经过22个月的准备,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牛军《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含义》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之初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影响。(2)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调整后的外交政策与之前的不同之处。(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三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归明人是宋朝蕃汉关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原本是蕃属少数民族,在宋朝招诱、笼络政策导引下,投附宋朝,成为宋朝的臣民。神宗于治平四年(1067年)即位之初,就将安抚归明人作为宋朝招徕周边民族、巩固沿边地区统治的重要国策。据《庆元令·田令》载:“诸归明人应给田者,…每三口给一顷。”宋朝在政治上也给予归明人许多待遇,这主要表现在归明人子弟的荫补、差遣官职、参加科举、编入军队等诸多方面。”朱熹曾评说:“今日理会一件要紧事,国家养许多归明人及还军年老者,费粮食供之,州郡困乏,展转二三十年,都缩手坐视其困。”——戴建国《宋朝对西南民族归明人的政策》材料二

下表是明清两代管理西藏措施的对照表朝代西藏明朝承认元朝时所授予的僧侣封号,陆续在西藏设置了乌斯藏、朵甘卫指挥使司以及宣慰使司等行政机构,并颁发印信和官服。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人士进行管理。清朝中央设立理藩院,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对五世达赖喇嘛册封,康熙皇帝对班禅大师进行册封,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宋朝对归明人的政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代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共同特点。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荷兰政治思想家格老秀斯(1583—1645)认为,国家间的交往不应以强力作为基础,而应以各国都接受的国际法为基础,国际法的准则应该是正义和公理。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国际战争的先例。在欧洲确立了常驻代表机关制度。……造就了一个“具有固定领土、中央行政组织和合法使用垄断武力的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18世纪,西方各国都建立起单独的外交机构。1708年,英国通过了《外交优惠法案》,提出了外交官执行公务时不得加以阻碍的条文。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大使、公使、代办三级外交代表制度。——摘编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形成》材料二

国际联盟的出现不仅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更表达了人类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大战之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是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重要发展,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继续实践。它在推进国际社会有序化,促进国际合作,伸张中小国家正当诉求,以及促进人权与社会福利、改善劳工劳动条件和待遇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都是人类社会取得的文明进步,对现代国际组织的运作与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愿望。”——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材料三

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争与和平法》的主要贡献并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表现?(3)结合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民族主义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其建构过程主要受以下三大维度的力量影响。第一维度:宗教共同体、王权王朝共同体不断衰弱。第二维度:工业革命;印刷与书面媒体;单一标准语言对人们连接感与归属感的强化。第三维度:殖民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种族主义,激发深刻的自我牺牲与族群之爱。——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整理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以上材料的部分或整体内容,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其原因是美苏争霸和中苏关系破裂,因此国际环境变化影响中国外交,C项正确;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1919年中美才建交,两国领导人分别是邓小平和卡特,排除B项;中国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确立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原则的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维也纳体系无关,B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不可能真正解决国家争端,排除A项;维也纳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C项;1815年,在打败拿破仑帝国的基础上,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会议,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针对不同的国家提出不同的外交措施,这体现了坚持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并不是坚持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1954年,中国还没有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封锁,排除C项;“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坚定的站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内容明显与“一边倒”政策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闭关锁国政策指的是禁止国人外出贸易,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即严格控制外贸,C正确;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民间对外贸易,但是允许外商来华,排除A、B、D。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虽有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兼糅蒙、汉、夷等多重文化色彩的一面,但主要依蒙古“旧制六事”行事,极具刚性。其“以战养战”的边疆开发方式走出了“以有用之民取无用之地”的怪圈。这种更加积极的统治方式,大大加深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大一统,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C项正确;元朝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非对地方郡县统治,排除A项;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秉持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治理,非开创了社会治理新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5世纪”“走向集权”“本质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D项正确;“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此说法说的是形式,并非本质,排除A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此说法说的是教皇国,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此说法说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新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中国历史上,结束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外交战略布局是随时代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是在中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调整的,由最初的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以维护刚成立的新中国,到强调国家利益,再到21世纪中国在外交上体现出的大国责任和担当,这些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外交变化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下降,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根据材料的表面信息来看,材料体现的是“中国革命中心论”,实质是此时的中国某些人受到“左”倾思维的影响下,过高估计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B项正确;材料是体现外交领域的“左”倾思维,无法反映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排除A项;中国秉持“中国革命中心论”是表面信息,排除C项;中国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判断,A不符合题意;由“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看出新中国建立之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正确;材料与“求同存异”的方针无关,排除C;D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排除D。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人类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外交理念,并不是建立公平区域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初的英国。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国民对国王态度的转变,如果不是英格兰人继承王位,国民不负有保卫英国领土的义务。结合所学可知,与欧洲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为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由此可知18世纪初英国已逐渐成为近代民族国家,B项正确;对国王态度的变化并非由于启蒙运动,且启蒙运动高潮时中心在法国,排除A项;材料反映英国国民对国王态度的转变,未涉及国王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英国国民对国王态度的转变,未涉及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B项正确;材料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信息及当时宋朝的情形看,民族关系十分紧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社会治安问题,而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受其影响,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故答案为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项;我国当时没有实行不结盟政策,排除B项;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之后,排除D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中“三个离不开”成为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之一,C项正确;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于1947年,是新中国成立前筹建的,叙述错误,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不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7.(1)政策:“一边倒”。影响:经济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2)原因: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不同:前者侧重意识形态,后者淡化意识形态。(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观点论证和论据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成就巨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成就巨大政治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经济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三大改造。文教制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制定双百方针。【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不仅有意识形态的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基于国内外形势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二问根据材料一“。斯大林给予一项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从促进经济恢复、维护国家独立进行回答。(2)一问根据材料二“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政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但也成为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从与周边国家关系及经济建设需要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可知,“一边倒”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3)根据材料三“‘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可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进行回答;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结合建国初政治、经济、文教措施进行阐述。18.(1)评价积极:政治:稳定边疆秩序,巩固政治。经济:开发边疆,促进了畜牧业与农耕业的结合,促进宋朝的经济发展。军事:一定程度增强军事实力,提升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流,加速民族融合。局限:加重宋朝的财政负担存在内乱隐患。(2)共同点:采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政策设立管理机构册封当地首领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派遣官员。【详解】(1)评价:积极:政治:根据材料“神宗于治平四年(1067年)即位之初,就将安抚归明人作为宋朝招徕周边民族、巩固沿边地区统治的重要国策”可知,稳定边疆秩序,巩固政治。经济:根据材料“诸归明人应给田者,…每三口给一顷”可知,开发边疆,促进了畜牧业与农耕业的结合,促进宋朝的经济发展。军事:根据材料“宋朝在政治上也给予归明人许多待遇,这主要表现在归明人子弟的荫补、差遣官职、参加科举、编入军队等诸多方面”可知,一定程度增强军事实力,提升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民族关系:根据材料“归明人是宋朝蕃汉关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原本是蕃属少数民族,在宋朝招诱、笼络政策导引下,投附宋朝,成为宋朝的臣民”可知,促进民族交流,加速民族融合。局限:根据材料“今日理会一件要紧事,国家养许多归明人及还军年老者,费粮食供之,州郡困乏,展转二三十年,都缩手坐视其困”可知,加重宋朝的财政负担存在内乱隐患。(2)共同点:根据材料“承认元朝时所授予的僧侣封号,陆续在西藏设置了乌斯藏、朵甘卫指挥使司以及宣慰使司等行政机构,并颁发印信和官服。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人士进行管理”“中央设立理藩院,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对五世达赖喇嘛册封,康熙皇帝对班禅大师进行册封,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可从采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政策;设立管理机构;册封当地首领;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派遣官员等方面归纳共同特点。19.(1)主要贡献:《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国际战争的先例;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的原则。但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之上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2)表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联;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3)原因:中国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形势变化(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努力等。【详解】(1)主要贡献:根据材料一“……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可知,《战争与和平法》的主要贡献是:《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评价:根据材料一“……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国际战争的先例……”可得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