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选择题1.(2023·河北张家口尚义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他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表面现象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表明当时()A.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发生动摇B.美国取代了欧洲的国际地位C.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D.传统世界格局发生一定变化2.(2023·福建三明期末)面对道德滑坡,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共同价值观强调国家和社会高于个人,注重家庭观念,强调集体意识及看重“和”的观念,此举意在()A.注重学校教育,构筑家国一体B.强化道德伦理,坚持德法兼施C.倡导共同价值,追求世界大同D.注重反思借鉴,重塑民族信念3.(2023·江苏扬州期末)文化多样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延续和繁荣的根本原则。下图反映了()A.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性B.“贴现现象”会降低对原有文化的自信C.现代科技下文化认同的危机D.交流互动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4.(2023·甘肃白银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5.(2023·辽宁葫芦岛期末)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为华人后裔,深受儒学文化影响,如执政期间倡导宽容与各民族和谐生活、吃苦耐劳,提倡社会为先。同时,新加坡还注重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高效作风、竞争意识等。新加坡独特的执政理念()A.受其历史文化影响B.体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是美苏冷战的缩影D.说明殖民体系依然存在6.(2023·河南商丘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等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也都建立了民族国家,但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材料意在强调()A.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不彻底B.新兴独立国家文化上的不自信C.列强的文化侵略尚未结束D.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思想的泛滥7.(2023·广东汕尾期末)“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它的根本绝不会丧失,它也绝不会迷失自我。印度业已开展的经济改革在加速国家的发展,但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据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是()A.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B.消除殖民主义遗毒C.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D.宗教色彩非常浓厚8.(2023·贵州联考)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必然导致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受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许多问题,加上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已危及到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这说明()A.保护民族文化要拒绝外来文化B.文化全球化下应抵制文化霸权主义C.保护民族文化需要靠政府主导D.文化全球化下要加强民族文化保护9.(2023·福建宁德期末)下表是近代中国学者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学者言论严复(1854—1921)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辜鸿铭(1856—1928)欧洲基督教的道德力量没能发挥遏制战争的作用,导致由激情挑起、并用科学的精巧的屠杀和毁灭性工具武装起来的战争……A.战争的残酷引发对西方文明的反思B.中国学者对一战认识全面客观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导致一战爆发D.科学技术改变战争发展的态势10.(2023·广东名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在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时,他们就休想达到消灭大地产,争得自由的目的。该学者意在强调革命时期的墨西哥()A.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B.封建的顽固势力比较强大C.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11.(2023·黑龙江哈三中)某位同学在学习完世界近现代史后,对20世纪上半叶历史进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如下概括。其中最为恰当的是()A.战争与革命 B.改革与发展C.危机与改革 D.革命与独立12.(2023·山东临沂期末)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促使国际社会协调行动B.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普遍建立C.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D.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共识二、综合题13.(2023·福建福州期末)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A.“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B.“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D.“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材料二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14.(2023·湖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罗马人仿照希腊语字母创制了拉丁字母。随后,统治者对地中海沿岸地区开展了长达数个世纪的军事征服。帝国版图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公元4世纪,《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同时,神学家哲罗姆将希腊语本的《圣经》翻译成拉丁语,该译本奠定了拉丁语作为中世纪欧洲宗教语言的权威地位。经过1000多年的积淀,欧洲构建了一个以拉丁语为主要媒介语的知识网络。14—16世纪人文主义学者试图要复兴的文化涉及大量希腊语和拉丁语作品。因此,文艺复兴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拉丁语复兴。15世纪早期,西欧的民族国家诞生后,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民族语言成为身份认同的象征。16世纪德国的马丁·路德主张使用德语举行宗教仪式。他还将《圣经》由拉丁语翻译为德语。此期,英国爱德华六世甚至宣布宗教仪式必须“要以英国人民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材料二16世纪初,英语仍然只是英伦三岛的语言。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正式开启全球扩张模式。截至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覆盖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及土地,标志着英语已经从英伦三岛走向世界,成为一种“日不落的语言”。一战后,法国代表应英美双方的强烈要求,不得不接受在签署条约时也同时使用英语。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英语进一步巩固了其外交语言的地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亚蓝、刘海涛《国际通用语的发展演变特点与模式》(1)根据材料一,指出拉丁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拉丁语和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不同之处。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选择题1.(2023·河北张家口尚义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他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表面现象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表明当时()A.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发生动摇B.美国取代了欧洲的国际地位C.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D.传统世界格局发生一定变化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欧洲在全世界的霸权削弱,传统世界格局发生一定变化,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但材料强调欧洲国家,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取代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福建三明期末)面对道德滑坡,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共同价值观强调国家和社会高于个人,注重家庭观念,强调集体意识及看重“和”的观念,此举意在()A.注重学校教育,构筑家国一体B.强化道德伦理,坚持德法兼施C.倡导共同价值,追求世界大同D.注重反思借鉴,重塑民族信念解析:根据“共同价值观强调国家和社会高于个人,注重家庭观念,强调集体意识及看重‘和’的观念”可知,新加坡这一举动体现了对共同价值的倡导,追求的是世界大同,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加坡政府对共同价值观的倡导,没有涉及学校教育,也没有体现法律的作用,排除A、B两项;这一举措是新加坡在倡导共同价值观,并不能体现反思和借鉴,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江苏扬州期末)文化多样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延续和繁荣的根本原则。下图反映了()A.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性B.“贴现现象”会降低对原有文化的自信C.现代科技下文化认同的危机D.交流互动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受“异中求同的共同话题规则”“贴现(折扣)和增益现象”的影响,交流互动成为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交流互动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贴现现象”也会增强对原有文化的自信,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了交流互动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未体现现代科技对文化认同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甘肃白银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可知,二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弘扬印度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丰富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文化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印度文化的多样性,没有体现非暴力的斗争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辽宁葫芦岛期末)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为华人后裔,深受儒学文化影响,如执政期间倡导宽容与各民族和谐生活、吃苦耐劳,提倡社会为先。同时,新加坡还注重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高效作风、竞争意识等。新加坡独特的执政理念()A.受其历史文化影响B.体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是美苏冷战的缩影D.说明殖民体系依然存在解析:根据材料“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为华人后裔,深受儒学文化影响”可知,新加坡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据材料“同时,新加坡还注重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历史上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因此受西方文化影响,综合起来,受其历史文化影响的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苏冷战与新加坡文化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殖民体系的相关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6.(2023·河南商丘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等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也都建立了民族国家,但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材料意在强调()A.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不彻底B.新兴独立国家文化上的不自信C.列强的文化侵略尚未结束D.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思想的泛滥解析: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是宗主国的语言依然在亚非拉地区使用,可见西方国家的文化影响依然存在,这也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文化上的不自信,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彻底与否与西方语言仍然被亚非拉使用没有多大关联,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西方国家对亚非拉的文化侵略而是亚非拉殖民国家独立后西方的语言一定层度在亚非拉地区使用,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思想的泛滥,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广东汕尾期末)“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它的根本绝不会丧失,它也绝不会迷失自我。印度业已开展的经济改革在加速国家的发展,但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据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是()A.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B.消除殖民主义遗毒C.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D.宗教色彩非常浓厚解析:根据材料“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二战后印度文化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未反映消除殖民主义遗毒,排除B项;D项表述符合印度国情,但是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贵州联考)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必然导致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受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许多问题,加上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已危及到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这说明()A.保护民族文化要拒绝外来文化B.文化全球化下应抵制文化霸权主义C.保护民族文化需要靠政府主导D.文化全球化下要加强民族文化保护解析:根据材料“融合与冲突”等可知,我国应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应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D项正确;“保护民族文化要拒绝外来文化”说法绝对,排除A项;“文化全球化下应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只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应该保护民族文化,并未提到政府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福建宁德期末)下表是近代中国学者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学者言论严复(1854—1921)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辜鸿铭(1856—1928)欧洲基督教的道德力量没能发挥遏制战争的作用,导致由激情挑起、并用科学的精巧的屠杀和毁灭性工具武装起来的战争……A.战争的残酷引发对西方文明的反思B.中国学者对一战认识全面客观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导致一战爆发D.科学技术改变战争发展的态势解析:根据材料“三百年之进化”“欧洲基督教的道德力量没能发挥遏制战争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经济发展迅速,看起来是文明的社会,但一战暴露了其制度的缺陷与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反映出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的反思,A项正确;材料中“血战”“屠杀和毁灭”没有体现出对一战认识全面客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学者认识到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引发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论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广东名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在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时,他们就休想达到消灭大地产,争得自由的目的。该学者意在强调革命时期的墨西哥()A.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B.封建的顽固势力比较强大C.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墨西哥革命取得阶段胜利后上台的统治者并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还下令解散农民武装,导致大地产无法被消灭,材料“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这说明农民运动仅仅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不清楚自己的革命地位、目标前途等,A项正确;材料强调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不能反映出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如何,也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1.(2023·黑龙江哈三中)某位同学在学习完世界近现代史后,对20世纪上半叶历史进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如下概括。其中最为恰当的是()A.战争与革命 B.改革与发展C.危机与改革 D.革命与独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大多通过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据此可推知,20世纪上半叶的基本特征是战争与革命,A项正确;改革与发展是20世纪下半叶的特征,排除B项;危机与改革贯穿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无法特指某个时期,排除C项;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是在二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3·山东临沂期末)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促使国际社会协调行动B.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普遍建立C.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D.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共识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可知,该学者认为,一战促使各国政府不断控制经济体制,逐渐演变为“计划经济”,说明一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国政府机构职能的变化,而非国际社会协调行动,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计划经济”思想的产生,而非普遍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共识”一词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13.(2023·福建福州期末)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A.“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B.“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D.“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材料二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变化: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