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无菌医用输液贴_第1页
一次性无菌医用输液贴_第2页
一次性无菌医用输液贴_第3页
一次性无菌医用输液贴_第4页
一次性无菌医用输液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次性无菌医用输液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无菌医用输液贴(以下简称输液贴)结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无菌输液贴类产品。用于固定导管或其他器械于穿刺部位,接触创口,或敷料的次级固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4233.1—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T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T16886.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GB/T19633.1-201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YY/T0148-2006医用胶带通用要求YY/T0313-2014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和制造商提供信息的要求YY/T0471.1-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吸收性YY/T0471.3-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阻水性YY/T0471.4-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4部分:舒适性YY/T0466.1-2016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YY/T0615.1-2007标示“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第1部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要求YY/T1627-2018急性创面用敷贴、创贴通用要求3材料及结构组成3.1材料3.1.1基底材料基底材料一般有无纺布、纸基、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氨酯薄膜、聚氨酯泡沫海绵、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3.1.2吸水层吸水层材质有无纺布、棉垫、聚乙烯垫层等。3.1.3胶粘剂胶粘剂应为医用胶粘剂,如丙烯酸酯共聚物、氰基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聚乙烯基醚、聚异丁烯、聚氨酯等。3.2结构组成输液贴由基材、防粘纸和吸收垫(可带覆盖层)组成。基材采用涂有压敏胶的非织造布或PU膜制4技术要求4.1通用要求4.1.1规格尺寸基材和防粘纸规格尺寸:长:1cm-30cm宽:0.5cm-10cm,具体规格见标签,尺寸允差±10%。吸收垫规格尺寸根据基材的尺寸变化而改变,吸收垫长距离基材边缘0.5-5cm,吸收垫宽距离基材边缘0.2-4cm。4.1.2外观输液贴表面应平整、无污渍、无异物,各组成部分不应有脱离或部分脱离现象。4.1.3克重输液贴的防粘纸克重≥30g/m2。基材克重应不低于10g/m2。4.2物理性能要求4.2.1持粘性基材的持粘性附录B中第B.2中试验时,在烘箱内试验期间,贴于不锈钢板上粘贴胶带的顶端下滑应不超过2.5mm。4.2.2剥离强度基材按附录B中的B.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粘贴胶带每1cm宽度所需的平均力应不小于1.0N。4.2.3残留基材在温度为37℃条件下,输液贴粘在不锈钢板上放置30min的试验后被粘物无残留物质。4.2.4阻水性(若声称具有“阻水”或“防水”)输液贴的基材阻水性应能承受500mm静水压300s的能力。4.2.5水蒸气透过性(若声称具有“透水蒸气”或“透气”)按YY/T0148—2006附录C进行试验时,输液贴基材每24h的水蒸气渗透应不少于500g/㎡。4.2.6舒适性(若声称具有“舒适性”)按YY/T0471.4—2004进行试验时,输液贴基材可伸展性应不大于2N/cm;永久变形应不大于5%。4.2.7弹性(若声称具有“弹性”或“弹力”)按YY/T0148—2006附录F进行试验时,输液贴基材恢复长度应不大于全伸展长度的80%。4.2.8吸收垫输液贴的吸收垫按YY/T0471.1—2004中3.2试验时每100cm2吸收垫的液体吸收量应不小于5g)吸收垫吸水后重量应不小于自身重量的5倍。4.3化学性能要求4.3.1水中溶出物按附录C中C.1试验时,水中溶出物应不大于0.7%。4.3.2酸碱度按附录C中C.2试验时,PH应为5-8。4.3.3表面活性物质按附录C中C.3试验时,300s后供试液表面活性物质泡沫应不覆盖整个液体表面。4.3.4环氧乙烷残留量输液贴若经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10μg/g。4.4生物性能要求4.4.1无菌输液贴应无菌。4.4.2生物相容性4.4.2.1细胞毒性:输液贴的细胞毒性反应应不大于2级。4.4.2.2皮内反应:输液贴与溶剂对照平均记分之差应不大于1.0。4.4.2.3迟发型超敏反应:输液贴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5.试验方法5.1通用要求试验5.1.1尺寸试验用通用量具测量,结果应符合4.1.1的要求。5.1.2外观试验在自然光下,用正常或矫正视力,目测观察,结果应符合4.1.2的要求。5.1.3克重试验取成品5块(或取长度为1m的原材料各测量其长度与宽度(单位换算成m),计算面积(S然后用天平称重(M克重=M/S,求其平均值,单位g/m2,结果应符合4.1.3的要求。5.2物理性能试验5.2.1持粘性检验基材的持粘性按附录B中B.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2.1的要求。5.2.2剥离强度检验基材的剥离强度按附录B中B.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2.2的要求。5.2.3残留检验将面积25mm×50mm的输液贴粘在校直不锈钢板上,37℃恒温30min后用850g橡胶滚筒以300mm/min的速度在涂胶无纺布上单向滚动两次,涂胶无纺布的粘胶不能移到被粘物的表面,结果应符合4.2.3的要求。5.2.4阻水性输液贴的基材阻水性按YY/T0471.3—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2.4的要求。5.2.5水蒸气透过性输液贴的基材按YY/T0148—2006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2.5的要求。5.2.6舒适性输液贴的基材按YY/T0471.4—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2.6的要求。5.2.7弹性输液贴的基材按YY/T0148—2006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2.7的要求。5.2.8吸收垫吸水量的试验取吸收垫10片,以天平精确称重,记录总重量(W1取烧杯一只精确称重,记录重量(W2将称重后的吸收垫放在金属丝笼中,浸入温度为20℃的水中,浸泡120s后取出,悬挂30s后,置于烧杯中称重,记录重量(W3吸水量后重量W用以下公式计算:W=W3-W2W/W1应符合4.2.8的要求。5.3化学性能检验5.3.1水中溶出物按附录C中C.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3.1的要求。5.3.2酸碱度按附录C中C.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3.2的要求。5.3.3表面活性物质按附录C中C.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3.3的要求。5.3.4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按GB/T14233.1—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3.4的要求。5.4生物性能检验5.4.1无菌试验按GB/T14233.2—200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4.1的要求。5.4.2生物相容性试验5.4.2.1细胞毒性取输液贴,按6cm2/mL浸提介质的比例37±1)℃,(24±2)h制备试验液,浸提介质:含血清MEM培养基,取试验液按照GB/T16886.5—2003中规定的浸提液试验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4.4.2.1的要求。5.4.2.2皮内反应取输液贴,按6cm2/mL浸提介质的比例70±2)℃,(24±2)h制备浸提液,浸提介质:生理盐水和植物油。取浸提液按照GB/T16886.10—200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4.2.2的要求。5.4.2.3迟发型超敏反应取输液贴,按6cm2/mL浸提介质的比例70±2)℃,(24±2)h制备试验液,浸提介质:生理盐水。取试验液按照GB/T16886.10—2005中规定的最大剂量法进行试验时,结果应符合4.4.2.3的要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1标志在每袋包装袋上应有清晰、牢固的标志。应标明:a)产品名称,规格;b)生产单位名称、地址、商标、电话;c)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注册证号、注册产品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编号;d)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灭菌方式、无菌有效期;0313-2014中有关规定。6.2包装输液贴可以塑料袋、纸塑袋、吸塑袋等进行包装,外包装包装箱进行包装。也可以按供需双方协商的包装形式包装。6.3运输输液贴为非危险产品,在运输时应注意干燥,保持清洁,避免日晒雨淋,搬运时小心轻放,避免包装袋破裂、损伤。6.4贮存输液贴应贮存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库房内,不得接触热源和有机溶剂,防止日晒和受潮。A.1试验环境控制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环境应为18℃-22℃,相对湿度为60%-70%。A.2试验状态调节用于测量质量、面积、每标称长度线数、最小扯断力和吸水性的供试材料,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前去除包装,打开或悬挂,使两面均匀暴露于试验环境下24h,并应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B.1粘性试验B.1仪器B.1.1不锈钢板含碳量低于0.12%,镍含量不少于8%,铬含量不少于17%的抗腐蚀钢板,边长为200mm×50mm,厚度约2mm,布氏硬度为130-200。钢板表面抛光,然后沿板的长轴方向用研磨剂研磨。检验研磨表面的方法是,在离板的长轴距离为10mm的两条线的范围内,间断进行五次横向测量,确保已经形成的表面粗雅度轮廓均线的算术偏差为005μm-0.45μm,最大不规则度为4μm,取样长度为08mm,横跨长度为取样长度不锈钢板沿其长边每间隔30mm作一标线,第一标线距其一个窄边的距离为25nm。每次试验期间都需防止钢板划伤,以免改变其表面性质。每次试验前用脱脂棉沾甲苯擦拭钢板表而。必要时,将钢板悬挂于甲苯蒸汽浴中,不使钢板与液体甲苯接触,让蒸汽线达钢板顶端,使钢板保持该位置5min。取出钢板,使其在标准大气压下放置30min。B.1.2滚子用一抛过光的直径不小于50mm的金属圆柱,必要时,增加配重(2kg),使其重量按被检材料每厘米宽度施加20N的压力。B.2持粘性试验B.2.1样品制备试验前将输液贴进行状态调节24h。裁取宽25mm,长约60mm的试样,去除离型层后立即试验。试验期间注意不弄脏粘贴表面。B.2.2步骤将备好的试样一端的粘贴面与不锈钢板的清洁表面接触,使试样的端部的整个宽度与距钢板端面25mm处对齐,使试样两边平行于钢板的长边。试样的未粘贴端悬于钢板该端面以外。粘贴试样时,要确保试样与钢板之间没有气泡。用滚子向试样粘贴部分施加压力,以约60cm/min的速度沿试样长度方向滚压四次,并使其在标准大气压下停放10min。在试样端线部做一标记线,在试样的悬挂端按每厘米宽度08N(80g)贴一重物施力要均匀分布于整个带宽上。将钢板悬挂于36℃-38℃热空气烘箱内30min,使钢板与垂直面呈2°倾斜,以防止试样与钢板剥离,并能使重物悬挂。对另外4个试样重复这一步骤。对于弹性很大的创输液贴,在所施加的重力与试样之间贴一段相同宽度的无伸展性的粘贴胶带。B.3剥离强度试验B.3.1样品制备试验前将输液贴进行状态调节24h。裁取宽25mm,长约400mm的试样,去除离型层后立即试验。试验期间注意不弄脏粘贴表面注:剥离时宜保证所测剥离强度的样品长度不小于200mm。如果试样长度不足,可在试样上不与不锈钢板贴B.3.2步骤将试样贴于不锈钢板的清洁表面的中央,使试样的两边平行于钢板的两个长边。用滚子向试样粘贴部分施加压力,以约60cm/min的速度沿试样长度方向滚压4次。使其在标准大气压下停放10min。用力值读数范围在满量程的15%-85%之间的适宜的测力仪器,测定从钢板剥离试样所需的力(施力角为180°,剥离速度为270mm/min-330mm/min)。观测第一个25mm长度处施加的作用力每30mm观测1次作用力取6次读数的平均值。对另外4个试样重复进行试验,计算5个试样的平均值。C.1水中溶出物试验C.1.1步骤C.1.1.1取1.00g吸收垫,放入100mL的符合GB/T6682的三级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煮沸30min,不时搅动并补充蒸发损失的水量C.1.1.2小心倒出液体,用玻璃棒挤压样品中的残存液体并混入已倒出的液体中,趁热过滤。C.1.1.3取50mL滤液蒸发(对应于1/2样品的质量),在1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