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_第1页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_第2页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_第3页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_第4页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TXXX—2020

ICS

CCS

备案号: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2020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

CodeforstaticbalancetestofKaplanturbinerunner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I

DL/TXXX—2020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转轮静平衡方法......................................................................2

5静平衡试验..........................................................................2

附录A(资料性)常用参考记录表格.................................................14

II

DL/TXXX—2020

III

DL/TXXX—2020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的试验方法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6444机械振动平衡词汇

GB/T9239.1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GB/T9239.2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2部分:平衡误差

JB/T6752中小型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6444中界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使用方便,以下重复列出了其中的主要相关术语和定

义。

3.1

转子rotor

机组的转动部分总称。

3.2

质心centreofmass

与物体相关的具有如下性质的点:假设将质量等于一个给定材料系统质量的质点放在这个点上,

其对任意平面的一次阶矩等于该材料系统相应的一次阶矩。

3.3

不平衡质量unbalancemass

质量中心偏离轴线的质量。

3.4

不平衡量amountofunbalance

不平衡质量与其质心到轴线距离(半径)的乘积。

3.5

剩余不平衡residualunbalance

平衡后转子上剩余的任何形式的不平衡量。

3.6

不平衡度specificunbalance

转子单位质量的静不平衡量。

1

DL/TXXX—2020

3.7

平衡品质等级balancequalitygrade

不平衡度与转子最大工作角速度的乘积作为分级的量值。

4转轮静平衡方法

4.1钢球镜板法

4.1.1钢球镜板法静平衡,是以钢球、镜板接触点为支点,将转轮的不平衡量和偏心方位转化为系统

的倾斜,并通过倾斜度和倾斜角计算出配重的质量和位置,一般适用于200t以下转轮静平衡。

4.1.2平衡球、平衡垫板宜选用锻钢材质,其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等应符合JB/T6752中对应要求。

4.2三支点称重法

三支点称重法静平衡,是将转轮放置在由三个呈圆周均布的压力传感器组成的支撑平面上,并和

压力传感器分布圆同心。根据三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质量数据,计算出转轮的不平衡量和偏心方位。

4.3应力棒法

应力棒法静平衡,是根据应力棒稳定的基本原理,通过测量应力棒内应力的变化,确定转轮的不

平衡量和偏心方位。

5静平衡试验

5.1试验一般要求

5.1.1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在制造厂内初次装配、检修更换叶片或出现其他影响转轮质量不平衡的

情况时须进行静平衡试验。静平衡试验一般可分为初平衡、叶片选配、总平衡三个步骤。

5.1.2初平衡是针对转轮体和连接体形成的组合体(称为初平衡组合体)进行的静平衡试验,其作用

是检查初平衡组合体的不平衡量和偏心方位。

5.1.3叶片选配是以总平衡时的配重质量最小为目标,根据初平衡组合体的不平衡量、偏心方位,综

合考虑各叶片的质量偏差,确定各叶片的最优安装位置。

5.1.4总平衡是针对转轮体、连接体及叶片形成的组合体(称为总平衡组合体)进行的静平衡试验,

通过平衡配重使剩余不平衡量满足许用不平衡量的要求。许用不平衡量可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Uper

或遵照合同要求。

eperM

U(1)

per1000

式中:

——许用剩余不平衡量,单位:kg·m;

Uper

eper——许用剩余不平衡度,单位:kg·m;

——所选用的平衡品质级别的数值,单位:mm/s,根据GB/T9239.1-2006,水轮

eper

机选用的平衡品质级别为G6.3,对应数值为6.3mm/s;

2

DL/TXXX—2020

M——被测转轮质量的数值,单位:kg;

——转轮最高工作转速(飞逸转速)时的角速度,单位:rad/s,≈,其中为

np/10np

飞逸转速,单位:r/min。

5.2试验准备及注意事项

5.2.1静平衡试验需具备条件

进行静平衡试验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a)转轮体处于倒置状态;

b)叶片处于倒置状态;

c)静平衡试验装置及辅助工具准备完毕;

d)转轮同步顶升装置检查合格;

e)试验相关的仪器仪表、计量器具及压力传感器检定合格。

5.2.2静平衡试验注意事项

静平衡试验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a)静平衡试验应在专用工位进行;

b)全试验过程中,须做好防止转轮倾覆的措施;

c)装配静平衡工具以及试验过程中,转轮的起吊应缓慢,严禁冲击;

d)作业区应宽敞、安静,无振动、风力等外力干扰。

5.3钢球镜板法

5.3.1试验装置

5.3.1.1钢球镜板法静平衡试验装置主要由平衡螺杆、螺套、平衡球、平衡垫板、平衡底板、底座等

组成,见图1。

1.平衡螺杆2.螺套3.平衡球4.平衡垫板5.平衡底板6.平衡托架

3

DL/TXXX—2020

7.底座8.连接体9.叶片10.转轮体11.水平板12.同步顶升装置

图1钢球镜板法静平衡试验装置示意图

5.3.1.2试验平台和平衡装置底座的水平度应不大于0.02mm/m。

5.3.1.3平衡垫板应无裂纹、凹坑等缺陷,在待平衡转轮的重力作用下,平衡垫板的水平度应不大于

0.02mm/m。

5.3.1.4在平衡托架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碰伤轴瓦。

5.3.2初平衡

5.3.2.1稳定性检查

稳定性检查步骤如下:

a)将装上平衡工具的初平衡组合体吊放在同步顶升装置上,并使平衡球与平衡垫板保持一定距

离;

b)在对称180°方向安装2个水平板。安装时组合面应清扫干净,使水平板能够真实反映初平

衡组合体的水平;

c)缓慢下旋平衡螺杆,使平衡球与平衡垫板接触。缓慢降低同步顶升装置,观察初平衡组合体

在平衡球的支撑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d)若初平衡组合体有向任一方向倾倒的趋势(即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则需用同步顶升装置将

初平衡组合体顶起,调整平衡螺杆高度或平衡垫板厚度,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初平衡组

合体在平衡球的支撑下处于稳定状态为止;

注:稳定状态验证:在初平衡组合体外缘任意位置放置一重物,该处可以下降,当重物拆除后又

能回升,此时初平衡组合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5.3.2.2平衡装置灵敏度检查调整

在初平衡组合体处于稳定状态后,即可以进行静平衡装置的灵敏度检查。

静平衡装置的灵敏度可用初平衡组合体的质心与平衡球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见图2,可按照公

式(2)进行计算

4

DL/TXXX—2020

图2灵敏度检查受力分析示意图

PRMR

h(2)

MH

式中:

h——初平衡组合体的质心与平衡球中心距离的计算值,单位:mm;

P——初平衡组合体所加试重块的质量,单位:kg;

H——初平衡组合体加试重块位置的下沉量,单位:mm;

R——下沉量的测点与转轮旋转轴线的距离(半径),单位:mm;

μ——滚动摩擦系数,单位:mm。对钢与钢,一般为0.01~0.02mm;M——初平衡组合体的质

量,单位:kg。

调整初平衡组合体的质心与平衡球中心的距离h,使之符合转轮制造厂家的静平衡技术要求,具体

方法如下:

a)将质量不同的试重块P1、P2、P3(单位:kg),分别放置在初平衡组合体的同一位置上;

b)用百分表分别测出放置试重块后,加试重块位置的下沉量H1、H2、H3(单位:mm);

c)将P1、P2和H1、H2分别带入公式(2),可计算出初平衡组合体的质心与平衡球中心的距

离h,及平衡球与平衡垫板间的滚动摩擦系数μ。

PPR2

h12(3)

H1H2M

PHPHR

2112(4)

H1H2M

d)用P3和H3对公式(3)(4)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核。

e)若h符合要求,则认为静平衡装置的灵敏度合格。

f)若h不符合要求,重新调节平衡螺杆的高度,或平衡垫板的厚度,重复完成上述步骤,直至

静平衡装置的灵敏度合乎要求为止。

g)静平衡装置的灵敏度调整合格后,须对平衡螺杆采取防松措施。

5.3.2.3剩余不平衡量计算

在初平衡组合体处于平衡球和平衡垫板支撑的自由状态时,将水平仪架设在水平板上,测量X、Y

方向的倾斜度,分别为、(单位:mm/m)。计算初平衡组合体剩余倾斜度δ和倾斜方位,计算方

xy

法如下:

22(5)

=xy

arctgy(6)

x

计算剩余不平衡量:

5

DL/TXXX—2020

U=Mh106(7)

公式(5)(6)(7)中:

U——初平衡组合体的剩余不平衡量,单位:kg·m;

——初平衡组合体的剩余倾斜度,单位:mm/m;

M——初平衡组合体的质量,单位:kg;

h——初平衡组合体的质心与平衡球中心的距离,采用公式(3)计算值,单位:mm;

——倾斜方位与+X轴的夹角,单位:rad。

5.3.2.4平衡配重

若U≤Uper,则初平衡合格,否则应进行配重检查。

平衡配重质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h103M

P(8)

R

式中:

P——计算配重质量,单位:kg;

M——初平衡组合体的质量,单位:kg;

δ——初平衡组合体的剩余倾斜度,单位:mm/m;

μ——平衡球与平衡垫板间的滚动摩擦系数,采用公式(4)计算值,单位:mm;

R——所加配重的质心与转轮旋转轴线的距离,单位:mm;

h——初平衡组合体的中心与平衡球中心的距离,采用公式(3)计算值,单位:mm。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在初平衡组合体轻的一侧放置配重块,用水平仪测量倾斜度δ,并根据公式

(7)计算剩余不平衡量U。若U≤Uper,则初平衡合格,否则需进行重新配重。测量记录合格后附

加配重的质量Pc、半径Rc和方位c。

5.3.3叶片选配

5.3.3.1叶片质量和质心位置应在叶片出厂前进行测定并有记录。

5.3.3.2初平衡组合体不平衡量按初平衡时的合格配重量计算,为PcRc,位于合格配重的对称位置。

将其分解到X、Y方向,分别记为Ux和Uy。

5.3.3.3叶片选配计算。在不同的叶片位置组合下,分别对X轴和Y轴求矩,见图3,使得计算不平衡

量U1最小,计算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位。

6

DL/TXXX—2020

图3叶片选配计算示意图

计算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位可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2

UWYUWXU

1iixiiy(9)

WXU

arctgiiy(10)

WiYiUx

公式(9)(10)中:

U1——计算不平衡量,单位:kg·m;

Wi——某一叶片质量,单位:kg;

Xi——某一叶片质心的X坐标,单位:m;

Yi——某一叶片质心的Y坐标,单位:m;

Ux——初平衡组合体不平衡量的X轴分量,单位:kg·m;

Uy——初平衡组合体不平衡量的Y轴分量,单位:kg·m;

——计算不平衡量与+X轴的夹角,单位:rad。

计算不平衡量U1最小时的叶片位置,即为叶片选配的建议位置。

5.3.4总平衡

5.3.4.1初平衡完成后,拆除连接体,将转轮体吊起检查平衡球和垫板是否有裂纹或凹坑,若有则须

及时进行更换处理。

5.3.4.2将转轮体放置在专用工位,按照选配好的叶片编号吊装叶片(叶片在倒置状态),用工具螺

杆通过连接板将叶片把紧在转轮体上,叶片的安装角度应相同,一般在全关位置。

5.3.4.3安装连接体后,按照初平衡的方法再次进行静平衡试验。

5.3.4.4总平衡合格后,记录所加配重块的质量、半径和方位。并将此结果按力矩相等的原理折算至

连接体或转轮体的配重块安装位置。

5.3.4.5配重块安装完毕后,进行平衡试验复核。若UUper,则总平衡合格,否则应再次配重,直

至符合要求。最终配重质量、半径和方位分别记为Ppz、Rpz、pz。

7

DL/TXXX—2020

5.4三支点称重法

5.4.1试验装置

5.4.1.1三支点称重法静平衡试验装置主要由平衡盘、压力传感器、平衡底座等组成,见图4。

1.连接体2.转轮体3.叶片4.平衡盘5.压力压力传感器6.平衡底座7.同步顶升装置

图4三支点称重法静平衡试验装置示意图

5.4.1.2用平衡盘及其专用固定工具将三个称重式压力传感器均布固定在转轮上,以确保试验过程中

压力传感器与转轮的相对位置不变。

5.4.1.3三个压力传感器的分布圆与转轮的同心是通过平衡盘与转轮的配合精度来保证的。

5.4.1.4试验平台和平衡底座的水平度应不大于0.02mm/m。

5.4.1.5压力传感器选型应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5.4.2初平衡

5.4.2.1同步顶升装置、压力传感器、平衡底座等平衡工具全部安装到位后,方可开始静平衡试验。

5.4.2.2在初平衡组合体上的三个压力传感器位置分别编号为A、B、C,在各编号对面180°位置分别

编号为A、B、C,见图5。

8

DL/TXXX—2020

图5压力传感器编号示意图

5.4.2.3试验开始前,初平衡组合体完全由同步顶升装置支撑时,应将三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置零。

5.4.2.4用同步顶升装置和三个压力压力传感器交替支撑初平衡组合体,当初平衡组合体完全由压力

传感器承担时,三个压力传感器的质量数据之和即为初平衡组合体的质量。反复用压力传感器支撑初

平衡组合体3次,记录3组质量数据,分别计算A、B、C位置压力传感器数据的平均值,记为Pa、Pb、Pc

(单位:kg)。压力传感器处于非受力状态时,静压零位变化不得大于基本误差限绝对值。

5.4.2.5用同步顶升装置承载初平衡组合体,将3组压力传感器对调180°,即A、B、C位置的压力传

感器分别安装至A、B、C位置。

5.4.2.6重复5.4.2.4过程,并记录3组质量数据,分别计算A、B、C位置压力传感器数据的平

均值,记为、、(单位:kg)。

PaPbPc

5.4.2.7剩余不平衡量计算

压力传感器在A、B、C位置时:

(11)

PxPbcos30Pccos30

(12)

PyPaPbsin30Pcsin30

压力传感器在A、B、C位置时:

(13)

PxPccos30Pbcos30

(14)

PyPbsin30Pcsin30Pa

公式(11)~(14)中:

——X方向不平衡质量,单位:kg;

Px

——Y方向不平衡质量,单位:kg。

Py

根据公式(11)(12)可以计算出压力传感器在A、B、C位置进行试验时X和Y方向的不平衡质量。

根据公式(13)(14)可以计算出压力传感器在A、B、C位置进行试验时X和Y方向的不平衡质量。

9

DL/TXXX—2020

将两次试验的X和Y方向不平衡质量分别求平均值,记录为和。

PxPy

计算初平衡组合体的剩余不平衡量U和方位:

22(15)

UPxPyr

P

arctgy(16)

Py

公式(15)(16)中:

U——剩余不平衡量,单位:kg·m;

r——压力传感器分布圆半径,单位:m;

——剩余不平衡量方位与+X轴的夹角,单位:rad。

5.4.2.8平衡配重步骤

若UUper,则初平衡合格,否则需进行配重。

计算配重质量:

U

P(17)

R

式中:

P——计算配重质量,单位:kg;

R——所加配重的质心与转轮旋转轴线的距离,单位:m。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在初平衡组合体轻的一侧放置配重块,重复上述步骤,并计算剩余不平衡量

U。若UUper,则初平衡合格,否则需进行重新配重。测量记录合格后附加配重的质量Pc、半径Rc

和方位c。

5.4.3叶片选配

同5.3.3。

5.4.4总平衡

5.4.4.1初平衡完成后,按照选配好的叶片编号吊装叶片(叶片在倒置状态),用工具螺杆通过连接

板将叶片把紧在转轮体上,叶片的安装角度应相同,一般在全关位置。

5.4.4.2按照初平衡的方法再次进行静平衡试验。

5.4.4.3总平衡合格后,记录所加配重块的质量、半径和方位。并将此结果按力矩相等的原理折算至

连接体或转轮体的配重块安装位置。

5.4.4.4配重块安装完毕后,进行平衡试验复核。若UUper,则总平衡合格,否则应再次配重,直

至符合要求。最终配重质量、半径和方位分别记为Ppz、Rpz、pz。

5.5应力棒法

5.5.1试验装置

5.5.1.1应力棒法静平衡试验装置主要由平衡托板、应力棒、应变片、平衡底座等组成,见图6。

10

DL/TXXX—2020

1.连接体2.转轮体3.叶片4.平衡托板5.应变片6.应力棒7.平衡底座8.同步顶升装置

图6应力棒法静平衡试验装置示意图

5.5.1.2转轮的任何不平衡量将传给应力棒一弯曲应力,通过贴在应力棒上的应变片,由应变仪可以

准确测量上述应力的数值和方向,从而计算出转轮的不平衡量及方位。

5.5.1.3应力棒的材料一般采用锻钢40CrNiMoA或34CrNiMo,并经过调质处理。在应力棒的制造过程

中,须测定其实际弹性模量E值。

5.5.1.4不同质量转轮的推荐应力棒直径及应力范围,见表1。

表1不同质量转轮推荐应力棒直径及应力范围

转轮质量(kg)应力棒直径(mm)承受应力范围(MPa)

0~3000051mm0~145.05

30000~6500076mm65.78~142.53

65000~130000102mm80.17~160.35

130000~250000140mm84.81~163.10

250000~500000178mm100.69~201.38

500000~190mm175.42~

5.5.1.5应力棒与转轮的同轴度是通过平衡托板与转轮的配合精度来保证的。

5.5.1.6试验平台和平衡底座的水平度应不大于0.02mm/m。

5.5.1.7应变仪及应变片选型应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5.5.2初平衡

5.5.2.1同步顶升装置、平衡底座、应力棒等平衡工具全部安装到位后,方可开始静平衡试验。

5.5.2.2在应力棒同一横截面对称方向贴4个相同的应变片,见图7。

11

DL/TXXX—2020

图7应变片布置示意图(俯视)

5.5.2.3采用半桥接法进行测量,应变片R1、R3连成一个惠斯登电桥(见图8),应变片R2、R4连

成一个惠斯登电桥,并分别接入应变仪的输入端。应变片R1、R3通过应变仪测量的应变记为13,应

变片R2、R4通过应变仪测量的应变记为24。

图8惠斯登电桥原理图

5.5.2.4试验开始前,初平衡组合体完全由同步顶升装置支撑时,应将应变仪的读数置零。

5.5.2.5用同步顶升装置缓慢落下初平衡组合体,直至完全由应力棒进行支撑。检查稳定状态时初平

衡组合体的水平度≤0.05mm/m。记录稳定状态下的13和24。再次用同步顶升装置将初平衡组合体顶

起,使应力棒不受力,应变仪读数应回零。

5.5.2.6重复5.5.2.5过程3次,记录3组数据,并分别求得平均值为13和24。

5.5.2.7根据公式(18)(19),计算剩余不平衡量及方位。

12

DL/TXXX—2020

22ER3

U1324103(18)

4g

式中:

U——剩余不平衡量,单位:kg·m;

λ——惠斯登电桥结构补偿系数,λ=0.5;

E——应力棒的弹性模量,单位:MPa;

R——应力棒半径,单位:mm;

g——重力加速度,单位:N/kg。

剩余不平衡量方位计算:

arctg13(19)

24

式中:

——剩余不平衡量方位与+X轴的夹角,单位:rad。

5.5.2.8平衡配重步骤

若UUper,则初平衡合格,否则需进行配重。

按照公式(17)计算配重质量,在初平衡组合体轻的一侧放置配重块,重复上述步骤,并计算剩

余不平衡量U。若UUper,则初平衡合格,否则需进行重新配重。测量记录合格后附加配重的质量

Pc、半径Rc和方位c。

5.5.3叶片选配

同5.3.3。

5.5.4总平衡

5.5.4.1初平衡完成后,按照选配好的叶片编号吊装叶片(叶片在倒置状态),用工具螺杆通过连接

板将叶片把紧在转轮体上,叶片的安装角度应相同,一般在全关位置。

5.5.4.2按照初平衡的方法再次进行静平衡试验。

5.5.4.3总平衡合格后,记录所加配重块的质量、半径和方位。并将此结果按力矩相等的原理折算至

连接体或转轮体的配重块安装位置。

5.5.4.4配重块安装完毕后,进行平衡试验复核。若UUper,则总平衡合格,否则应再次配重,直

至符合要求。最终配重质量、半径和方位分别记为Ppz、Rpz、pz。

13

DL/TXXX—2020

附录A

(资料性)

参考记录表格

A.1钢球镜板法静平衡试验

表A.1.1钢球镜板法初平衡试验记录

电站名称设备编码

灵敏度检查调整:

加试重块位置的下

试重块质量初平衡组合体质量:M=kg标准

沉量

=mm下沉量测点半径:R=mm

P1=kgH1

=mm质心与球心距离:h=mmh范围为:

P2=kgH2

=mm滚动摩擦系数:μ=mm

P3=kgH3

平衡配重:

实际配重的质量和方位配重合格后的倾斜度和剩余不平衡量标准

实际配重质量:X方向倾斜度:倾斜度:

=

Pckgx=mm/m=mm/m

若U≤Uper则合格,否则

实际配重半径:Y方向倾斜度:倾斜方位:

需进行配重。

=rad

Rcmmy=mm/m=

·

Uper=kgm

实际配重方位:剩余不平衡量:剩余不平衡量方位:

==·=

cradUkgmrad

测量人:记录人:时间:

验收结论及备注(异常情况说明及验收意见)

□合格□不合格

一级验收二级验收三级验收

14

DL/TXXX—2020

表A.1.2叶片选配记录

电站名称设备编码

叶片选配最小计算不平衡量及其方位:

·

U1=kgm

=rad

叶片选配建议安装位置:

安装位置12345

叶片编号

叶片质量(kg)

测量人:记录人:时间:

验收结论及备注(异常情况说明及验收意见)

□合格□不合格

一级验收二级验收三级验收

15

DL/TXXX—2020

表A.1.3钢球镜板法总平衡试验记录

电站名称设备编码

灵敏度检查调整:

加试重块位置的下

试重块质量总平衡组合体质量:M=kg标准

沉量

=mm下沉量测点半径:R=mm

P1=kgH1

=mm质心与球心距离:h=mmh范围为:

P2=kgH2

=mm滚动摩擦系数:μ=mm

P3=kgH3

平衡配重:

最终配重质量和方位最终配重合格后的倾斜度和剩余不平衡量标准

最终配重质量:X方向倾斜度:倾斜度:

=

Ppzkgx=mm/m=mm/m

若U≤Uper则合格,否则

最终配重半径:Y方向倾斜度:倾斜方位:

需进行配重。

=rad

Rpzmmy=mm/m=

·

Uper=kgm

最终配重方位:剩余不平衡量:剩余不平衡量方位:

pz=radU=kg·m=rad

测量人:记录人:时间:

验收结论及备注(异常情况说明及验收意见)

□合格□不合格

一级验收二级验收三级验收

16

DL/TXXX—2020

A.2三支点称重法静平衡试验

表A.2.1三支点称重法初平衡试验记录

电站名称设备编码

第一次试验

压力传感器123平均X轴(kg)Y轴(kg)

PxPy

A(kg)P

a

PxPbcos30Pccos30PPPsin30Psin30

B(kg)yabc

Pb=kg

=kg

C(kg)

Pc

压力传感器对调180°后试验

A(kg)

Pa

PPcos30Pcos30PPsin30Psin30P

B(kg)xcbybca

Pb

=kg=kg

C(kg)

Pc

两次试验平均值=kg=kg

PxPy

剩余不平衡量U=kg·m=rad

=rad

实际配重的质量和方位=kg=mmc

PcRc

标准:

若U≤Uper则合格,否则需进行配重。

=kg·m

Uper

压力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测量人:记录人:时间:

验收结论及备注(异常情况说明及验收意见)

□合格□不合格

一级验收二级验收三级验收

17

DL/TXXX—2020

表A.2.2三支点称重法总平衡试验记录

电站名称设备编码

第一次试验

压力传感器123平均X轴(kg)Y轴(kg)

PxPy

A(kg)

Pa

PxPbcos30Pccos30PPPsin30Psin30

B(kg)Pyabc

b=kg

=kg

C(kg)

Pc

压力传感器对调180°后试验

(kg)

APa

PPcos30Pcos30PPsin30Psin30P

(kg)xcbybca

BPb

=kg=kg

(kg)

CPc

两次试验平均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