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练习_第1页
初中化学上册练习_第2页
初中化学上册练习_第3页
初中化学上册练习_第4页
初中化学上册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自我测评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

2.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3.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计算机游戏动画的开发B嫦娥一号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

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的调查D新型药物用有机分子研制

4.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伏伽德罗C门捷列夫D拉瓦锡

5.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烧制陶瓷B发明指南针C使用火药D冶炼钢铁

6.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霸王”牌厕所清洁剂能清除所有污秽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茶叶,真正的“绝色”饮品,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D.吸烟有害健康

7.下列各项中的“绿色”不是指绿颜色的是()

A绿色菜园B翠绿的竹林C绿色食品D绿色的草地

8.绿色化学的涵义是()

A颜色为绿色的无害化工产品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出出有利于环保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9.下列销毁盗版光盘的做法符合绿色化学前提的是()

A泼上汽油燃烧B倒入河中烧毁C深埋于土中D研碎后回收利用

10.用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高温下可

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中考直通车】

11.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鸨的冶炼与加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12.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

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

器皿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自我测评

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

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己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5.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

【中考直通车】

6.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8.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B.冬瓜腐烂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

9.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食盐水的蒸发

10.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1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拓展延伸】

12.2010年5月18日,广州体育馆的爆破成为“中国爆破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

一次城市控制爆破”,被称为“中国第一爆”。数次爆破共使用炸药300多千克,其爆炸属

于化学变化。请例举两例你知道的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o

13.取一铁片做下列实验:(1)观察铁片的颜色、状态,它是银白色固体。(2)取一块

体积相同的木块,比较它们质量的轻重。(3)把铁片放入水中,长期观察,铁片生锈。(4)

把铁片熔化。(5)把铁片做成小铁盒,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o

14_______.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______变化,如点燃蜡烛,石蜡熔化是变

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

变化。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自我测评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金钢石制作刀具D.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

4.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在

这两种情况中,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中考直通车】

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

6.“飞天壮歌一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

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7.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A.铜是紫红色固体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C.铝能与酸反应D.钠的质地较软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9.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拓展延伸】

10.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有哪些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修正液

使用方法: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后书写。

注意事项: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勿接近火源和置于高

温场所。

(1);(2);

(3)—

1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

能溶解碘、酚献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

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12.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

放出氢气,而且立刻融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请归纳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

性质。

物理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的硫研碎(),取少量加热

燃烧();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自我测评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

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层,最亮,最暗。取一

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

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片刻取下烧

杯,迅速向烧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0

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和o

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中考直通车】

6.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

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胃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拓展延伸】U

7.实验探究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整齐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

明白烟不是假设_________不成立。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

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o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自我测评

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

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②把盛满水的

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放水中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

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

3.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4.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中考直通车】

5.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

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6.下面是某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份报告。

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

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入水瓶内充满气体

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

内,吹气

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石灰水在空气中___________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

和一个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量比空气中___________

各加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将然着的木条分别插入木条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

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空气中______________

取两玻璃片,对其中一片空气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_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

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呼气的玻璃片上___________量比空气中_________

【拓展延伸】

7.某化工厂周围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我们要对周围的空气进行检测时。

首先就要取用空气样品。请你想一想,你有哪些简单的取样的方法?

8.用右图所示装置,能否探究得出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如果能,瓶内应该装何种化学试剂?试剂装进后,又该怎样操作呢?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常用仪器介绍药品的取用规则

自我测评

1.在①用竭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要放在石棉

网上加热的是.

2.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A、试管B、量筒C、烧杯D、广口瓶

3.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锥形瓶

4.下列仪器都是玻璃仪器的一组是()

A、烧杯、蒸发皿、量筒B、试管、酒精灯、燃烧匙C、水槽、用烟、漏斗D、试管、

锥形瓶、集气瓶

【中考直通车】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祛码后,发现指针

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8.下列图示的立始操作正确的星()

A.向试管中加锌粒B.点燃另一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稀释浓硫

9.现有如下仪器:()

0

用字母回答:

(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每步实验都用到的是——;(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拓展延伸】

10.“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取用较多量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

为产品

11.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主要仪器名称。

(1)量度液体体积.(2)收集气体.;

(3)蒸发浓缩溶液一;(4)取粉末状固体:

(5)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6)少量物质相互反应;

(7)搅拌、引流或转移固体;(8)用于向气体发生器中注入液体的是

(9)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用(带)。

12.加热50ml液体,需选用的仪器有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

托盘天平的使用仪器的连接

自我测评

1.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

A、向左调节左边的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右边的平衡螺母

C、移动游码D、向右盘加祛码

2.用托盘天平称量一药匙氢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质量。有如下操作:①将游码

移到零刻度;②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平衡;③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④称量氢氧化钠和烧

杯的质量总和;⑤记录。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序号可以重复使用)

3.某同学把食盐放在天平的右盘上进行称量,用了8g祛码和0.5g游码,则食盐的实际质

量()

A、8.5gB、8.0gC、7.5gD、9.0g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6.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他应该()

A、加药品B、减少药品C、加祛码D、调节平衡螺母

5.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氯化钠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再称量。

B、称量完毕,把祛码放回祛码盒,游码移回零处。

C、在天平左盘放10g硅码,并将游码放在0.5g处。

D、天平两边放质量相等洁净的纸片,再放祛码和药品。

【中考直通车】

6.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一二、

ABCD

【拓展延伸】

8.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I”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硅码,用“t”表示

从托盘上减少祛码。请用“t”和“I”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

祛码质量(g)5020201()5

取用质量

1.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三课时)

物质的加热蒸发洗涤仪器

自我测评

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有()

A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给试管内药品加热,直接在药品处加热

D用外焰给盛有1/3水的试管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

3.使用酒精灯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要用漏斗,且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到2/3

B不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受热均匀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火焰,不用时可以不盖灯帽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mL内盛15ml液体的试管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1-2ml

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试管、班堪、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加热。

5.若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③®①

A.B.C.D.

7.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属于安全操作的是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浓硫酸不慎沾在手上,立即涂上大量的烧碱溶液

C、点燃氢气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用考虑试管口是否对着其它人

8.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填

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工

9.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蒸发食盐水D.检查装置气密性

【拓展延伸】

11.仪器中A生竭B烧杯C蒸发皿D烧瓶E量筒F试管G集气瓶

⑴不能加热的有⑵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有

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有。

1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

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

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

试管里的液体。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

13.联系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家用燃气炉上都有一个高低合适的放锅的三脚架。

14.请写出下述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2)给盛有液体体积超过1/3的试管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垫石棉网,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

(4)用外壁附水的试管盛碱式碳酸铜固体加热

(5)蒸发滤液时,未用玻璃棒不断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自我测评

1.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

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

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

是氮气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④冷却到室温⑤打开

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⑦⑥②⑤④③①B.⑦⑥③②⑤①④

C.⑦⑥①③④⑤②D.⑦⑥①③②④⑤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储水B.雪碧饮料C.河水D.洁净的空气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海水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

6.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7.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

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9.氮气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A.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B.灯泡中充氮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D.医疗上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中考直通车】

10.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休

1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1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

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图1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

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

能。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

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

是:o

【拓展延伸】

14.如果在课本实验中用蜡烛代替红磷,可不可以?为什么?

1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种小面包的塑

料袋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样包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

保鲜。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

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作步骤。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

象应该是什么?

课题2氧气

自我测评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对氧气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B.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D.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都能发生,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B.高锯酸钾一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

C.镁+氧气一氧化镁D.氢气+氮气一氨气

3.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2)、铝+氧气筌骂氧化铝

(1)、硫+氧气二氧化硫

(3)、甲烷+氧气心2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一氢氧化钙

(5)、磷+氧气二沁五氧化二磷(6)氢气+氧气至雪水

化合反应_______;氧化反应_____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4.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

(3)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

;②在空气中(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

在氧气中却燃烧。

5.在下列变化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F.加热水。

(1)有火焰产生的是;(2)有水雾产生的是;

(3)有白烟产生的是;(4)有白光产生的是;

(5)属于氧化反应的;

【中考直通车】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7.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没有氧气参加的是

A.电灯发光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C.食物腐烂D.金属器皿锈蚀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9.小明同学在中考实验专项复习时发现一些燃烧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

相同。试回答:硫在氧气中燃烧和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瓶中装少量水的

作用各是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实验也需要在瓶中预先装少量水?

【拓展延伸】

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一瓶是氮气,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如何鉴别它们?

11.现有一集气瓶,想要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最简便的测量

方法。

课题3制取氧气

自我测评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高钛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锌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镒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3.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铳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受热制取氧气;

(4)高铳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5.实验室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高镒酸钾装入试管内并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点燃酒精灯先

给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⑤当

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氧气,⑥把导气管移出水面,⑦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位

置固定试管。正确的操作顺序的序号是.

【中考直通车】

6.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

(2)用二氧化锌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快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7.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

应可以生成氨气:

a.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

b.氯化钱固体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

(2)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①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理由;

②制取氨气收集装置是,理由o

【拓展延伸】

8.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铳混合制

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

果是O

甲乙

(2)可以用如上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装置与之相比较具有的优点

是■>

9.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气与液态氧气的

不同,因此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剩余物

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1.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

自我测评

1.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f-.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二

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LC聿-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该实验可推论出它的性

质有、(写出两条即可)

(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回顾与反思】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有: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所选的药品

只限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③燃烧时加入的红磷(或白磷)要过量;④等

到仪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等。

2.实验室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加热分解高铳酸钾;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混合

加热;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镒混合制取氧气。从经济、操作简便、安全等角度考虑,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理由是

前两种制法与第三种制法的发生装置相比较,不同点主要在哪里?

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镒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

写装置代号,下同)―,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了的操作是;

(3)实验室用高铳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发生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为»

【回顾与反思】

1.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主要有固一固加热型和固一液不加热型,选择的依

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三种,选择的依据是

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即与空气的密度的大小比较)

【变式训练】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蛀温小

AXBCWDE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锌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其

中二氧化镒起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

是O

(3)若用加热高锌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

时,应先再________________」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

底部预先留少量水或是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4)实验室常用氯化钱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限是一种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阳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氨气反应的

方程式:2NH4cl+Ca(OH)24CaCl2+2NH3t+2H20»

①制取并收集NHs,应该员工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星

②N&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填序号)。丁

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自我测评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部变成红色。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水就不存在了。

3.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1)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