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百合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百合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百合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百合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百合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合花茹志鹃拓知识百合花

百合花姿雅致,叶子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色泽鲜艳,是盆栽、切花和点缀庭园的名贵花卉。③

花语:粉色百合花花语是甜美可爱、甜蜜;

黄色百合花在爱情中象征着分手,在友情中则是友谊永恒;

白色百合花在爱情中花语为百年好合,在友情中象征着清纯高雅和单纯的心灵;

黑色百合花花语为诅咒。文中的百合花是什么颜色的?

茹志娟(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1925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后来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百合花》等短篇集。识作者

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她一直没有忘记。写作背景知背景

1947年,莱芜战役中,她跟随一个通讯员去前沿,在路上敌人的炮弹不时呼啸而来,通讯员为了减少伤亡,有意拉开距离,但她却紧张得不由自主地往他身边靠近,通讯员一见她走近就加快步子往前跑;某次战斗时,她和汪岁寒到一个班里旁听班会,听说了一位排长的事迹,那位年轻的排长是战斗英雄,却很害羞,说说话就脸红,这种反差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7年前后,茹志娟的丈夫王啸平被错划为“右派”。丈夫处于岌岌可危之时,茹志娟却无法救他,在承受着政治氛围和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无形压力的同时,她不无感慨地回忆起战争年代的同志关系。回首往事,茹志鹃决定要写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的故事。她大约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小说《百合花》,后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上。明文体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

情节

环境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细节描写1.人物

小说三要素2.情节3.环境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主题刻画人物的方法(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活动一

请快速浏览课文,标清段落符号,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完成小说梗概的写作。小说梗概(1)战争期间,一名通讯员护送文工团女兵前往包扎所;(2)到达包扎所后,文工团女兵和通讯员因为伤员棉被短缺,一起来到老百姓家,向一户人家的新媳妇借棉被;(3)后来因为战争需要,新媳妇也来到包扎所,和文工团女兵一起照顾伤员;(4)通讯员为救战友身受重伤,牺牲在包扎所;(5)新媳妇为去世的通讯员盖上百合花被。明梗概、理情节活动一小说梗概

写小说梗概,最重要的是突出小说中与主题紧密相连的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以及主要人物:而对于与小说主题关系没那么紧密的次要情节、次要人物,以及相关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都可以从略。这背后的原则就是:“留主干、去枝叶’,只有去掉起辅助作用和修饰作用的内容,才能让读者明确小说的重点。理情节活动一

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

文章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三个人物四件事情“我”小通讯员新媳妇“我”去包扎所我们一起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出被子明梗概、理情节梳理情节第一部分(1-23):开端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带路)第二部分(24-43):发展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借被)

第三部分(44-57):高潮新媳妇献出新被子准备为牺牲的通讯员入殓。(牺牲/献被)第四部分(58-59):结局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盖被)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小说各部分内容。活动二

《百合花》刻画了战争时代具有人情美的青春人物形象,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时代历史条件下人的情态和心理进行了勾画,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请细读课文,概括小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特点,同时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析人物、明形象原文情节描写手法形象特征“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着几根树枝”“看见他背的步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枝野菊花。”问题: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实的肩膀,穿一身洗淡了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外貌描写质朴细节描写热爱生活“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问他话时脸涨得通红;“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动作神态描写腼腆、害羞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动作描写细心、体贴语言描写勇敢“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就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原文情节描写手法形象特征“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头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动作描写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意识。“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的新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阿......那我们再送回去吧”神态语言描写善良、纯朴“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掏出两个馒头,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这都是为了我们......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安详地合着眼”细节描写侧面衬托体贴舍己为人不畏牺牲小通讯员憨厚朴实,拘谨腼腆。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不畏牺牲,舍己为人。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军人形象原文情节描写手法形象特征“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外貌描写漂亮、质朴细节描写娴静、羞涩、淳朴动作、心理描写善良、深明大义神态、动作描写尊敬军人,品质高洁“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人物分析二:新媳妇①矜持羞涩,淳朴善良。②深明大义,果敢坚决。③是一个如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的劳动妇女。形象总结“我”必备知识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者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作品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第一人称活动三

细节描写是对描写对象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表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看起来好像是作者行文中不经意的信手泼墨,但细细品读,就会感受到其深刻的意味。

衣服破洞树枝野菊花硬馒头

请细读课文,说说哪些细节描写不是多余的?并分析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赏细节、明作用衣服破洞第一次(第34段):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才会从伤员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通讯员缝军衣的感人场面。最后一次(第56段):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第二次(第43段):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预示着“我”还会看到。第三次(第53段):“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一方面表现通讯员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和新媳妇正是通过这个破洞才认出这个伤员就是小通讯员。第7、42段:小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表现小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特点。树枝野菊花小通讯员第一次(第42段):小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第二次(第57段):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引发读者对前文情节的回想,也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小结知识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展现人物特征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增强艺术感染力4111活动四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请鉴赏本文的环境描写,思考其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3、烘托人物: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4、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暗示或深化作品主题。鉴环境、明方法第45段“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夜间作战要求黑暗,但是此时月亮却十分明亮,导致战斗更加激烈,我方付出的代价会更大,通讯员就是在这种激烈的战斗中牺牲的。①营造了一种大战前的紧张氛围。②表达了作者厌恶战争的感情和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担忧之情。③为下文部队进攻艰难和小通讯员救人牺牲做铺垫。第47段: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结构上,照应开头的“一九四六年中秋”;中秋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它与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写中秋节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自然联想到同乡的小通讯员,引出“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活动五

课文多次提到“百合花”,请谈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