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_第1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_第2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_第3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_第4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1、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分布依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现在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接触这些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超过两亿,其中乡镇企业务工人员数量在一亿三千万以上,农夫工成为受职业病危害的高危人群。从行业分布看,有煤炭、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化工、建筑、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以及第三产业等30多个行业,1600多万家企业都存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以煤炭开采、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加工、蓄电池、化工、制药以及制鞋、箱包生产等行业职业危害最为突出。职业危害转移现象严峻,正呈现从国外转向国内,从沿海转向内地,从城市传向乡镇,从大中型企业转向中小型企业的趋势特征,职业危害分布越来越广。我国职业病正处于高发时期,据各地报告,截止2024年职业病累计发病72万例,其中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是我国最严峻的职业病。建国以来累计因尘肺病死亡15万人左右。由于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未依法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目前诊断出的职业病人数只是冰山一角。很明显,尘肺病和职业危害还没有得到有效掌握,潜在和累计的职业病人数巨大。据卫生部统计,2024年,我国30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职业病18128例,比2024年增加4384例,同比增长31.9%。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是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8%、9.33和6.99%。其中: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死亡病例748例。在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峻的职业病,发病工龄宿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业。近年来我省职业病状况:2000年到2024年间,全省累计报告尘肺病21760例,已死亡4834例,现有尘肺病患者16926例,职业病人群呈增长趋势。此外,我省累计报告急慢性职业中毒9000例,急慢性放射病103例,其他如职业肿瘤、职业皮肤病300余例,尘肺病居各种职业病之首,且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我省职业危害以粉尘为主,目前全省尘肺病检出率现患率仍旧很高,粉尘(尤其是矽尘)浓度达标率较低,说明粉尘的潜在危害形势依旧非常严峻。2、职业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措施国家安监总局对《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4--2024》中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并结合平安生产监管监察的实际制定详细落实措施。防治规划目标: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协作、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显著提高综合防治力量,增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基本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到2024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由现在的8.5%下降到5%以内,基本掌握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较2024年下降20%,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掌握,基本消退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到2024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掌握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到2024年,职业病防治监督掩盖率比2024年提高20%以上,严峻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监管网络不断健全,监管力量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掩盖到社区、乡镇。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力量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力量不断提高。——到2024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掩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准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安监总局确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总体思路:仔细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2024〕104号)精神和《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4--2024》等法律法规,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坚持平安进展,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全面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法规宣扬,通过创建“两支队伍”(即平安监管系统职业健康队伍和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队伍),建立落实“三项制度”(即职业危害申报制度、检测监掌握度和警示告知制度),构建“四大体系”(即职业健康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宣扬教育培训体系、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信息与装备保障体系),努力做好“五项基础工作”(即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平安许可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健康培训和用人单位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削减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遏制重特大职业危害事故、保障劳动者健康。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1、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基本概念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损害。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要构成法定职业病必需具备四个条件:①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②必需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③必需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④必需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名目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行。

2、职业危害的严峻后果①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平安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②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不利素。③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④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3、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职业危害因素来源分为三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1)特别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2)特别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噪声、振动。(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急。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支配不当。不良体位和姿态,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酷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和无毒工段支配在同一

车间。

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4、职业病的分类我国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24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名目》(卫法监发〔2024〕108号),将10类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①尘肺(13种):矽肺、煤工尘肺、碳黑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等。②职业性放射疾病(11种):外照耀急性放射疾病、内照耀放射病等。③职业中毒(56种):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氯气中毒、氮氧化和物中毒、苯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震惊病等。⑤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