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声声慢》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高》《声声慢》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高》《声声慢》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浊一淡见悲愁——《登高》与《声声慢》比较鉴赏·文本解读·有人读诗,不读人,或者说很少读人,这样就丢掉了诗歌中最有价值、生动的东西——人的情感和品格。人生原本是首诗,故当以“读诗当读人”为核心,引导学生从诗篇中探究诗人鲜活的生命和风骨。《登高》《声声慢》是高中人教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文,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登高》是本单元第8课第二首唐诗,《声声慢》是本单元第9课的第三首宋词。这些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诗人杜甫、李清照都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只身飘零,四海为家。生活上的窘困与落魄让这两位诗人悲从中来,郁闷难解。在抒发内心的悲愁时,两位诗人虽然用到了很多相同的意象,但是在表情达意时又有了细微的不同。本节课,我们抓住了相同意象能表达不同情感这一重难点,让学生细细品味诗词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品味意象的不固定化。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登高》《声声慢》,体会诗词的韵律,吟咏诗韵,品味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吟泳《登高》《声声慢》,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涵,抓关键词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学会欣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凄凉、萧瑟、悲凉的意境,鉴赏同一意象带来的情感上的细微不同,培养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抓关键词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学会欣赏诗歌。教学难点:知人论世,体会同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的不同情感,学会鉴赏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用诗笔写下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李清照以闺秀妙笔感怀两宋换代之际的盛衰。他们在巨变时代、不幸命运前,都唱响了生命的悲歌。但其悲歌中的生命特质和生命表达有同有异。二吟咏诗韵任务一:梳理与探究韵脚的开合度与诗人情感的关系要求:找出韵脚,大声朗读,体会两首诗词的韵脚在发音上各自有什么特点。小结:感受特质,触摸灵魂,循着诗歌的声韵去触摸、探求诗人的气息和脉动。在声韵中,韵脚和情感有密切的关系。《登高》中的韵脚开口度大,有上扬,合于慷慨之意,一字一顿,抑扬顿挫,唱响了杜甫悲而又壮的生命之歌;《声声慢》中的韵脚开口度小,发音时有阻力,低沉短促,合于悲抑之情,一声一声倾诉着李清照欲说还休、欲说又止的愁绪。从韵脚分析,可以感受诗词作者的情感基调是不同的,一个是沉郁悲壮,一个是低沉哀婉,从中可以体会到两者不同的生命旋律。三缘景明情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把握了《登高》《声声慢》不同的感情基调,接下来同学们能否快速找到《登高》《声声慢》的诗眼呢?没错,是“悲”和“愁”,它们是诗人主要的情感,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含蓄美,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诗词的意境和意象。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第二个任务。任务二:梳理与探究意象特点与诗人情感的关系活动1: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品析意象:挖掘“悲”与“愁”的内涵活动2:同学们,为排遣悲愁,喝酒成为诗人共同的选择。却是一酒“浊”,一酒“淡”,这是为何呢?(分小组讨论)酒►浊酒对淡酒,酒中见风骨浊酒,从色泽上而言,酒体浑浊,与清酒相对。清酒昂贵,如“金樽清酒斗十千”。浊酒品质低劣,价格便宜。诗歌中有“绿蚁新醅酒”,也有“葡萄美酒”,为何杜甫诗中是出现浊酒,而不是其他酒呢?暗示了诗人身世艰难,处境潦倒落魄。诗人在诗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渴望借浊酒一杯消愁而不得。作者在艰难什么呢?唐朝末年,时世艰难、民生艰难时,那种深重的恨,就如诗句所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实在太多了,恨背后是诗人对国家、民生的深沉忧虑之情和怅惘之意。如此看来,浊酒道出的是人生,是时世,是杜甫深厚的家国情怀。淡酒,是指淡而无味的酒。秋意浓,酒却在词人口中寡淡无味。这又是为何呢?深秋时节,秋风萧瑟,喝酒一是为了取暖,在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庭院冷冷清清,晚风骤起,诗人想借酒取暖,发现太冷,酒力无法抵制寒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借酒浇愁,由淡酒暗示愁太浓太多了,酒力压不住浓愁,显得酒淡。《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遥想年轻之时,她有富裕的家庭,有爱恋的丈夫,有和乐的生活。可晚年之时,国家灭亡,丈夫离世,她漂泊他乡,孤苦无依。这一切,无一不让这个羸弱的女子郁结于心,忧愁难抒。如此可知,淡酒中倾诉的是诗人内心的寒意和浓愁。同学们,看来,并非杯酒真浓淡,味道处处是人心。一杯淡酒,却表尽李清照内心愁苦之浓烈。两杯酒,同样的意象,写出了两位诗人的不同情感。这就是诗歌意象的独特魅力。酒如此,其他意象亦是如此。请大家看看两首诗词中的相同意象。鸟►渚清沙白鸟飞回/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登高》中,杜甫将回鸟放置在开阔的天地间,面对是迅猛的秋风,感受到鸟儿飞翔时的无力感,特别没有方向。正如他在《旅夜书怀》中所说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鸟儿自身究竟如何,已不再重要。因为诗人从鸟儿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多么渺小,多么的无助和无力啊,这不正是此时的自己吗?《声声慢》当中的飞雁似曾相识,怎么能不引起作者多往事的怀念呢?鸿雁传书,这只似曾相识的雁曾经寄托了自己与爱人、与青春多少相思之意啊,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只似曾相识的飞雁,怎么能不引起女词人飘零无助之感和思乡怀念之情呢?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怎敌他,晚来风急《登高》中的急风是缘自诗人登高望远,风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变得疾劲,更添张力,这也让整首诗蒙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声声慢》中的急风吹在乍暖还寒之时,几杯淡酒下肚,依然抵不住急风的凉意。所以,这里的急风更添萧索与凄清。树►无边落木萧萧下/梧桐更兼细雨《登高》中的落木无边无尽,树叶潇潇而下,这广阔的空间感显示的不仅是这首诗沉郁苍凉的意境美,更写出了一位七尺男儿在动荡之时心怀天下,兼济苍生的广阔胸襟与抱负,传达出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生命主旋律!《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选景皆为身边之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孤苦无依的女子独坐窗边,看着满是枯叶的梧桐树黯然神伤的画面。生活的落魄,爱人的死别,种种伤痛都让她备受煎熬,无处消减。小结可见,即使是相同的意象,因为诗词风格、关注点的不同,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就会传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所以,《登高》整首诗的意境是开阔苍凉的,而《声声慢》的意境是凄清悲凉的。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诗词的理解,分男女生配乐诵读两首诗词。四拓展延伸同学们,诗人笔下的意象并不是客观的白描,而是灌注了自己生命悲愁的形象。那位“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诗圣将更多关切留给了天下苍生,而那位“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弱女子被个人际遇带来的愁苦所围绕,不得消减。可见,即使是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也会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意象传达的情感时,要学会不将意象的情感固定化,景随情移,情随景变,才有了这一浊一淡间细微的差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