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摘编自《三国志·诸葛亮传》)10.材料一画双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至有A街亭违命之阙B咎C皆在臣D授任无方E臣明不知F人G恤事多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戮谡以谢众”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这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C.“使己志不申”和“又申之以揽茝”(《离骚》),这两句中的“申”含义不同。D.《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刘备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2)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14.作者陈寿在文中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请简要概括。(3分)10.(3分)BEG句子意思是: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阙”是名词,意思是“过失”,做“有”的宾语,且“咎”是做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在“阙”和“咎”之间应该断开;“知”的宾语是“人”,主语是“臣”,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且“多暗”说的是“恤事”,所以“多暗”和“恤事”之间不能断开。11.(3分)B“旄钺指君主”错误,“旄钺”指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不指君主。12.(3分)A“刘备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错误,文中说的是“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由此可知,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的是刘禅,不是刘备。13.(1)刘备在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得分点为:“病笃”“召”“属”,“属以后事”为状语后置)(4分)(2)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得分点:“及”“案行”“营垒”,“天下奇才也”为判断句)(4分)14.①明白治世之道,可与管仲、萧何媲美;②不擅长临机应变、用兵谋略。(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眉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法规,规定官吏的职责,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以真情认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酌情减释;对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不贬斥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人的言论而观察他的行为,从不与虚伪的人为伍;在蜀国境内,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诫分明。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才十倍A曹丕B必能安C国终定大事D若嗣子E可辅F辅之如G其不才君H可自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主,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被俘的割据政权的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军权。C.“属以后事”中的“属”字,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字都是“撰写”的意思。D.《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历史大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深得信任。刘备临终前托孤,若刘禅无能,可取而代之,并封武乡侯,将蜀国托付给诸葛亮。B.诸葛亮敢于担责。马谡在街亭被张郃打败,他上疏言责,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C.诸葛亮治军严谨。为解决军粮之患,他让士兵屯田,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D.诸葛亮生活简朴。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4分)(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4分)14.作者陈寿在文中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请简要概括。(3分)10【答案】BDF11【答案】C【解析】前一个意思是嘱咐,后一个是撰写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刘备……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候”错误,文中说的是“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由此可知,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的是刘禅,不是刘备。故选A。13【答案】(1)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2)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诫分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中,“及”,等到;“案行”,巡查;“天下奇才也”,判断句。(2)中,“虽”,虽然;“峻”,严厉;“以”,因为;“明”,分明。14【答案】①懂得治世之道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媲美;(2分)②临机应变、用兵谋略并不是他的长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解答该题可以抓住文章结尾的句子进行概括。从“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可概括出其优点,从“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可概括出其缺陷。【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琊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眉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法规,规定官吏的职责,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以真情认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酌情减释;对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不贬斥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人的言论而观察他的行为,从不与虚伪的人为伍;在蜀国境内,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诫分明。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节选自苏洵《心术》)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EH(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C12.B13.(1)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关键词“降”“购”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关键词“并”“殆”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①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②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③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④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孝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假使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文帝去世后,孝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孝景帝三年,吴、楚两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针锋相对。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孝景帝同意他的意见。太尉周亚夫已经在荥阳会军,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孝景帝,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弓高侯等人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太尉始终不出战。夜里,汉军营中惊乱,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却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角。后来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汉军营垒的西北角,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很饥饿了,于是就率领士兵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过了一个多月,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汉王朝。双方攻守共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可是由于这次平叛,梁孝王却和太尉有了仇怨。材料二: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可以对付敌人。凡是用兵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战士因正义而激起义愤,才可以连续战斗。作战的方法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保持士气;当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重重地犒赏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要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全部爆发就有更多的勇气,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节选自刘向《说苑·介子推不受禄》)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满。(3分)使人召之A则亡B遂求其所C在D闻其入绵上山中E于是文公表绵F上山中G而封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唯君在矣”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唯”字含义不同。B.“身之文也”的“文”为文饰、修饰之意,与“义过饰非”的“文”含义不同。C.悬书,指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缣帛上悬挂出来,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后发展成为“揭帖”。D.表,指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文中“表”则不同,为立石碑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文公流亡归国后酬劳功臣,唯独把介子推遗漏了,但介子推认为晋文公当上国君,实为天意,功臣不应邀功求赏。B.文中用不少的笔墨刻画了介子推母亲,她的三番设问,并不是催促儿子去追求名利,而是想考验儿子的意志是否坚决。C.材料二较材料一多了“龙蛇之事”,以此借代君臣,既表现众人对介子推的同情,又赞美晋文公爱贤改过的品格。D.两文都谈到介子推对漏赏无怨的至纯、介母对其的支持;关于文公,材料一偏重赞文公,材料二偏重写文公悔愧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4分)(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4分)14.后人评价介子推为“士君子”,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3分)10.BDE11.B12.D13.(1)光阴似箭总是追赶不上,我怕这年岁不等我。早上采摘山坡上的木兰花,傍晚采摘洲畔的宿莽。(2)谴责别人的罪过而又效仿他们,罪过就更重了。况且我说出埋怨的话,(以后)更不应吃国君的俸禄了。”14.①淡泊名利,正直清高: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去请求爵禄而选择退隐,淡泊世禄,清高自持。②居功不做,固守节操:介子推把文公的即位归于天命使然,而非己功,介母劝说他告之于众,介子推仍固守节操。③言出必行的高洁之士:隐居山林,直到死去。【解析】从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来看,介子推淡泊名利,正直清高: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去请求爵禄而选择退隐,淡泊世禄,清高自持;从原文“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来看,他居功不做,固守节操:介子推把文公的即位归于天命使然,而非己功;从原文“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来看,介母劝说他告之于众,介子推仍固守节操;从原文“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来看,他是言出必行的高洁之士:隐居山林,直到死去。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赏赐爵禄,(晋文公)赏赐爵禄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不让晋国灭绝,就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罔吗?偷窃别人的财物,都称之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他们的罪过当作合乎道义的事情,上面的人对奸邪行为给予赏赐,上下相互欺骗,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又能怨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谴责别人的罪过而又效仿他们,罪过就更大了。况且我说出埋怨的话,(以后)更不应吃国君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去求显露了。”他的母亲说:“你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材料二: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公子您还活着。老天不灭绝晋国,晋国一定会有君主的。主持晋国宗庙祭祀的人,不是您还能是谁呢?只是那几个随从流亡的人以为您复国是他们的力量,这不是胡说吗?”文公即位后,赏赐功臣,没有赏到介子推。介子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介子推说:“谴责别人的罪过而又效仿他们,罪过就更重了。况且我说出埋怨的话,(以后)更不应吃国君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你的心思。”介子推说:“言语是自身的漂亮的装饰,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漂亮的装饰呢?”他的母亲说:“能像这样,我和你一道去隐居。”一直到死,介子推母子再没有露过面。曾经与介子推一起跟随文公流亡的人很同情他们,于是就写了文章挂在宫门上,说:“有一条龙英姿勃勃,忽然丧失了生活场所,五条蛇跟随着它,游遍了天下。龙饿了没有吃的,一条蛇割下大腿肉给龙充饥,龙回到自己的深渊,对它的生活土壤感到满意。四条蛇进入洞穴,也都有了生活场所,只剩下一条蛇没有自己的洞穴,在野外哀号。”文公出来,看见文章,说:“这条蛇就是介子推了。我正在担忧王族间的事情,没有考虑到他的功劳。”文公便派人去召见介子推,但他已经出走,又派人寻求他隐居的地方,听说他已经住进绵上的山里。于是文公就在绵上立起界石,把整个绵山封给他,作为介子推的田地,叫作介山。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薄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牲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节选自《容斋随笔》)材料二: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夏民从,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雠之心而委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节选自《说苑》)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答题卡上写出相应位置字母标号涂黑。至如A信B国士C亡双D必欲争E天下F非信G无可H与计事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羞,对……感到羞耻,与《师说》“不耻相师”中“耻”的用法相同。B.珠玉,原本指珍珠和玉石,可泛指珠宝;在文中指杰出的人才。C.贼,敌人,与《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中的“贼”词义相同。D.举,发动,与《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中的“举”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如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首先因为自身的才能出众,但也离不开当初房乔的大力推荐以及秦王的虚心纳贤。B.帝王想要成就霸业,就必须重用韩信、杜如晦这样的人才,即使他们十分少有而难以遇到,也依然值得等待。C.管仲曾经得罪桓公,但后来仍然能够在朝中安心为相,桓公不必花费多少气力就令其他诸侯臣服,其中有鲍叔的功劳。D.燕昭王在土地与人员方面都不如齐国,但因为得到郭隗等士人的支持,最终能够围困住闵王,实现自己的意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2)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14.对于招揽贤士的策略,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10.答案:BDF(句意:至于韩信这样的人,则是天下无双的国士。您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他再也没有一起讨论大事的人了。)11.答案:D(举,发动;被攻占,例句与文中语意不同)12.答案:B(“依然值得等待”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不能坐等大才之人,而要先起用有其他有才能的人,因为帝王要成就功业,不能光依靠单个贤士的谋略。)13.(1)参考答案: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份)还是秦王的时候,幕府的属吏很多外调任职,秦王对此感到忧虑。(“府属”,幕府的属吏;“外迁”,外调任职;“患”,感到忧虑;共4分)(2)参考答案:鲍叔认为他比自己贤能,就举荐他给齐桓公做宰相,进言七十多次桓公才听从。(“以为”,认为;“贤于己”,比自己贤能;“进”,举;共4分)14.参考答案:①材料一:重用能识人的谋士(1),以便广纳贤才(1);②材料二:重用贤能之士(1),以吸引同道者前来归附(1)。(三点3分)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3-2024学年度春学期四校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谈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称也,余以为不然。夫信公非无才者也。当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已去,而信公以一远郡守,募万余乌合之众,率以勤王,而众不溃,此非有驾驭之术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窜免间关万死而后至闽复能合其众,以收已失之郡邑。而所遣张汴、邹㵯遇李恒悉败,既再散而再合矣;而举军皆大疫,死者过半,五坡之役,复遇张弘范以败。凡天祥之所用将,皆非恒、范敌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真以至宋。宋自朱仙①之后未有能抽一矢、发一骑而北驰者。元举太山之势以压宋卵,而信公欲以单辞羁身鼓舞其病妇弱息,以与贲、育②之徒抗,盖未接刃而魄先夺矣,虽有韩、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数败而能数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数起而数败,吾不谓其才之不称也。(节选自《王世贞文选·文天祥论》)材料二: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宋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朱仙: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相传岳飞在此大战金兵。②贲、育:古代勇士名。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三处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丹徒之役A能以智窜B免C间关D万死E而后F至闽G复能H合其众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有驾驭之术不能”中“术”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得养人术”中“术”词义相同。B.“盖未接刃而魄先夺矣”中“夺”与《陈情表》“舅夺母志”中“夺”词义不同。C.“不期而会者”中“期”与《归去来兮辞》“帝乡不可期”中“期”词义不同。D.“兵败身执”中“执”与《离骚》“謇朝谇而夕替”中“替”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咸淳末年,文天祥面对宋朝衰败的危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