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取向不包括()。A、理智取向B、工会主义取向C、实践—反思发展取向D、生态取向2.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对概念是按照()来划分的。A、学生可否选择B、课程内容C、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D、课程开发主体3.简述课程评价的三种价值取向。4.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B、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多元能力获得显著提高C、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5.下列不属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的是()。A、劳动实践B、技术实践C、信息实践D、社会实践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组织实施。7.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程情境,其中包括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等行为属于()。A、课程改编B、课程扩充C、课程整合D、课程选择8.课程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内容。9.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所支配的。A、解放理性B、实践理性C、科技理性D、工具理性10.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11.要实现教育目的,并不需要先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培养目标。12.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只能集中使用。13.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1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15.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16.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18.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分科课程D、国家课程19.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无权参与课程设计。20.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一种假设,设计出一定的课程和教材,拿到一定的学校、班级去试行,并有比较对照的学校、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后,到各试点学校或班级取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应的结论,肯定或否定或修改已有的课程和教材。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叫做()。A、经验法B、客观法C、主观法D、实验法21.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2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的内容有()。A、参加活动的态度B、方法技能C、任务的完成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以上都是23.下列各项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步骤:制定活动方案—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交流—评价和反思—活动拓展延伸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24.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纸笔测试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实验法25.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注重研究结果的评价。26.实用主义课程设计的认识路线在课程设计的基本途径上主张“真理即效用”,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2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A、重发展B、重改善C、重过程D、以上都是28.课程内容就是学习经验。29.论述校本课程的优点与局限性。30.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对象的是()。A、对学校的评价B、对学生的评价C、对教师的评价D、对课程的评价31.“课程审议”是以下哪种设计模式常用的方法?()A、实践与折中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模式D、批判模式32.简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异同。3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课程评价方法属于()。A、量化评价B、质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形成性评价34.简述课程设计的几种基本策略。35.美国学校的社会学科把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有时还有历史等串联在一起,这就是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36.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的课程进行了翻译和本土化改造,这属于()。A、课程改编B、课程补充C、课程拓展D、课程新编37.关注对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组织,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逻辑序列,强调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符合以上特征的是()。A、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B、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D、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38.观察法是研究者直接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法则是由研究者通过开调查会、问卷、访谈等方式,间接地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两者可以截然分开。39.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的是()。A、作品的质量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0.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41.影响中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A、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B、教师的自身条件C、可运用的课程资源D、传统习俗和价值观42.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学科课程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43.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44.课程实施的创生性取向,其课程方案是不确定的。45.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量的多少。4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个大拼盘,是其他课程的附庸。47.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是()。A、课程补充B、课程新编C、课程拓展D、课程整合48.校本课程的开发可能直接影响学校现行的教学过程。4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立足于“学校特色”,立足于“教师资源”,立足于“学生个性”,提倡“因能施教”、“协同教学”。50.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A、教材的改变B、组织方式的改变C、知识与理解的改变D、角色或行为的改变5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为内容呈现形式。A、活动B、主题C、实践D、单元52.根据课程评价的作用性质,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A、量化评价B、目标本位评价C、总结性评价D、效果评价5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修的一门校本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来设计实施。54.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决定生活的需要,从而编制教育目标的课程设计法是()。A、活动分析法B、社会调查法C、经验法D、客观法55.学校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而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5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门实践性课程。57.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58.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59.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实施的有效途径。60.在设计与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传统等基本因素。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6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62.()是鼓励和支持校本课程的关键。A、学校教师B、学校领导C、课程专家D、学生63.简述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6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65.校本课程是在克服国家课程诸多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课程形式。66.校本课程通常采用的是()的课程开发模式。A、研制—开发—推广B、开发—研制—推广C、实践—评估—开发D、评估—实践—开发67.一般而言,校本课程的理论主要是针对()的。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68.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中,对信息情感评价的最适宜方式是()。A、试卷评价法B、典型作品评价法与实践活动评价法C、信息情感观察评价法与信息情感的量表评价法D、以上都是69.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70.()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或问题来搜集信息的方法。A、测量法B、问卷法C、文献法D、访谈法71.下列不属于观察法的一项是()。A、实况详录法B、日记描述法C、事件取样法D、纸笔测试法72.下列不属于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是()。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C、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7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版本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候,要尽量做到符合学校所处的社区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74.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小组活动B、班团队活动C、个人活动D、全班活动75.课程设计的思路包括目标中心思路、过程中心思路和整体设计思路,其中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A、泰勒B、博比特C、查特斯D、塔巴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组织方式的改变是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2.“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突出特征是自主学习、自主选题、自主探究。3.“课程实施过程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结果”。这是课程实施的()的观点。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互动调适取向D、以上都不对4.下列对目标模式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通过事实描述、资料量化处理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看成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B、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此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C、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D、鉴于目标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效率和准确,故而它能够准确无误地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5.校本课程是与()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形式。A、地方课程B、国家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的理念是()。A、重过程B、评价主体多元化C、淡化量化评定D、以上都是7.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者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是()。A、事件取样法B、时间取样法C、实况记录法D、日记描述法8.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线索的是()。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与文化D、人与自我9.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属于研究性学习中的()。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10.所谓校本课程开发就是针对原有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一些学程的修改。11.试述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12.7~9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目标不包括()。A、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B、扩展生活领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C、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D、乐于服务社会,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13.简述现代学校课程形态的基本特点。14.校本课程始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5.分析、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16.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17.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18.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基本等同于一般意义上所谈及的“备课”。19.只有评价者是课程开发、设计的单位或个人才有资格参与课程评价。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是()。A、实践性B、综合性C、探究性D、开放性21.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绝对地区分开来。22.()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23.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效果评价D、诊断性评价24.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二级管理的课程25.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国家课程C、校本课程D、选修课程26.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都为()。A、记录B、描述C、汇报D、观察27.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28.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不以认知目标为主,而是以各种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主。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29.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国家,由于教师的设计在范围和作用上非常有限,因此不能被视为课程设计的主体。30.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来组织的()。A、项目活动B、主题活动C、研究性学习D、综合活动31.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外练习是课程选择的一种类型。32.一般来说,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首先应具有()。A、规划与设计能力B、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C、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D、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3.简述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34.简述课程设计的五种基本取向。35.中观和宏观的设计充其量是关于课程的某些条件的准备,只有经过教师进行合适的微观课程设计后才成为真正的课程。3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基本特征是()。A、实践性B、社会性C、服务性D、体验性37.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A、课程的根本目的B、教科书的编制C、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D、具体学科的教学计划的制定38.古典人文主义是古代课程设置的主要标准。39.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校本课程4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包括三个维度,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维度的是()。A、学生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B、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专业提高的评价)C、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支持D、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改进的评价41.简述核心课程的优缺点。4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的评价是()。A、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B、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C、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D、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的指导43.课程评价可分为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其划分依据是()。A、评价关注的焦点B、评价的实施阶段C、评价的对象D、评价所发挥的作用44.在中小学阶段,常常会有一些超常学生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这种“吃不饱饭”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课程拓展。45.教师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是课程改编的内容之一。46.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A、学校教师B、课程专家C、学生家长D、社会人士47.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有三个环节,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环节的是()。A、开题评价B、作品评价C、结题评价D、中期评价4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的学习领域,学校不能灵活使用基本的课时。49.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社区服务B、劳动实践C、技术实践D、信息实践50.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体主要是课程专家和教师。51.简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52.下列哪一时期,多数学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A、古代B、近代C、现代53.美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L.Stenhouse)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A、批判模式B、过程模式C、外观模式D、实践与折中模式54.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宏观课程设计的结果。55.校本课程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处世态度、就业期望等产生效应。5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几点是()。A、注重过程、突出重点、关注发展、形式多样B、注重结果、突出知识、强调选拔C、注重技能、突出知识、形式多样D、注重方法、突出发展、强调选拔5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58.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B、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C、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D、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59.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或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60.外观性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A、斯塔弗比姆B、斯太克C、斯克里文D、塔巴61.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是()。A、选修课程B、国家课程C、必修课程D、校本课程62.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施行的。63.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提倡“决策分享”的民主概念。64.一般来说,宏观和中观的课程设计主体是()。A、国家B、地方政府C、学校D、教师65.所谓课程设计最优化,就是指课程设计的最大合理化。66.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是相互孤立的。67.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教师不仅是课程计划的执行者,教科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主题活动的设计者。68.下列哪位教育家所倡导的经验课程被称为活动课程?()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69.依靠搜集和分析记载课程各方面情况的现场资料而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是()。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文献法70.对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是课程改编的一种类型。7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72.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73.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理论家()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程模式。A、拉尔夫•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保罗•弗莱雷74.课程开发就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因此课程开发无疑就是教师的负担。75.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收集资料,然后就可以进入价值判断阶段了。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 从取向的维度,一般把课程评价归纳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以及主体取向的评价。 (1)目标取向的评价。课程评价被看作是将教育结果或课程计划和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它以“自然科学范式”为其理论基础,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化。它把预定目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本质上受“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所支配,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2)过程取向的评价。它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倡导“量化研究”方法,但同时也关注“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本质上,它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主体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作出评价,而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它评价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方法,强调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正确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正确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正确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错误13.参考答案:错误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正确16.参考答案: 1.学生的需要。 第一,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 第三,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需要。 2.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维度。时间维度是指向需求的现在与未来。空间维度是指当代社会生活的生活社区的扩展性。 3.学科的发展。17.参考答案:正确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错误20.参考答案:D21.参考答案:正确22.参考答案:D23.参考答案:D24.参考答案:A25.参考答案:错误26.参考答案:错误27.参考答案:D28.参考答案:错误29.参考答案: 校本课程具有诸多优势:如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等等。 当然,校本课程也存在几方面的负面效应。 第一,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 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 第三,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 第四,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30.参考答案:A31.参考答案:A32.参考答案: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总结性评价则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施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课程计划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两者都是为了检验某个对象的价值,都使用同样的评价方法,并不存在基本逻辑和方法论上的区别。区分两者的依据在于评价出现的时机以及评价结果的用途。事实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分意义在于突出了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性评价具有过程性、探索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它注重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强调重复的过程;它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寻求如何识别有意义的变量;它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因此,形成性评价一经提出,人们就意识到,比起以往仅局限于总结,仅是评价课程计划实施后造成的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有意义,更能存进有效的教育和学习。当然,总结性评价也同样受到重视。33.参考答案:B34.参考答案: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有: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35.参考答案:正确36.参考答案:A37.参考答案:B38.参考答案:错误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 课程实施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教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41.参考答案:D42.参考答案:C43.参考答案:错误44.参考答案:正确45.参考答案:正确46.参考答案:错误47.参考答案:C48.参考答案:正确49.参考答案:正确50.参考答案:D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C53.参考答案:正确54.参考答案:B55.参考答案:正确56.参考答案:正确57.参考答案: 第一、需要评估。在一项课程计划拟定之前,了解社会或学生的需要,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直接依据,并作为拟定教育目标的参考。另外,教师对进修的需要、学生对某一时段和某一学科教学的需要等,都可以通过评价来完成。 第二、课程诊断和修订。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计划,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其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改进课程计划,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评价还可以诊断学生学习的缺陷,为矫正教学提供依据。 第三、课程比较与选择。对不同的课程方案,通过评价可以比较其在目标设置、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再结合需要评估,对课程作出选择。 第四、确定目标达成的程度。对一项实施过的课程计划,评价可以判定其结果,并通过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对照,判断其达成目标的程度。 第五、成效的判断。一项课程或教学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收到哪些成效,可以通过评价全面衡量,作出判断。这种判断不同于上述对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而是对效果的全面把握,包括对那些预定目标之外的效果的把握。58.参考答案:正确59.参考答案:正确60.参考答案:正确61.参考答案:正确62.参考答案:B63.参考答案: 一、社会基础。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制约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对课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方向。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相适应,这是教育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然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现实,这是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物质基础。 二、学生基础。课程的设计也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的设置。 第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设计。 第三,学生身心的发展制约着教材的编制。 三、知识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可以说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类长期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知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的量与质的改变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知识的增长制约着课程内容的更新,科学文化知识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新生一代就面临着继承和发展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成果的任务,故而每个时期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结构的演进制约着课程结构的演进。64.参考答案:正确65.参考答案:正确66.参考答案:C67.参考答案:C68.参考答案:B69.参考答案:正确70.参考答案:B71.参考答案:D72.参考答案:C73.参考答案:正确74.参考答案:A75.参考答案:B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错误2.参考答案:正确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错误11.参考答案: 根据泰勒的看法,目标评价首先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其次,评价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至少需要两次。一个恰当的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课程计划实施的早期进行,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 关于评价的方法,泰勒认为,虽然传统的纸笔测验是一种收集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有效方法,但是评价方法不仅局限于此。事实上,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的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适当方法。 关于评价的程序,大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定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做比较。泰勒的评价步骤和评价定义是一致的。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类型,那评价就应该反映行为变化的程度。因此,建立课程计划的目标并用行为术语对每一个目标加以界说就应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行为目标确定后再为学生提供表现这种行为所需要的情境就能清楚地检验出目标是否达到。行为目标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目标评价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 (2)目标评价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3)目标评价模式提出了用教育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在目标评价模式中,目标不仅是评价的起点,也是评价的标准。 (4)目标评价模式把当时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和既有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 目标评价模式是最早的也是最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它对20世纪的评价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各种评价主张,都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借鉴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它的创立者拉尔夫·泰勒也因此赢得“教育评价之父”的美誉。12.参考答案:A13.参考答案:现代学校课程形态具有以下特点:课程计划中出现了多种课程类型,呈现出课程综合化的态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材编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错误16.参考答案:正确17.参考答案: 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18.参考答案:正确19.参考答案:错误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正确22.参考答案:A23.参考答案:D24.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A26.参考答案:D27.参考答案:正确28.参考答案:错误29.参考答案:错误30.参考答案:A31.参考答案:错误32.参考答案:C33.参考答案: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已有的课程(课程标准、教科书)时,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的水平和特征,以及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已确定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组织设计,以服务于现实的教学。它类似于在理论和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教学设计。从设计的结果看,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及发生在教室中的各类教学活动等,基本等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谈及的“备课”。从设计所涵盖的因素看,包括教师自身在课程实施上的特征及素养,学生的知识准备、现有水平,课程实施的有利、不利因素,以及课程资源的准备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需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协调搭配,以发挥整体功效。影响微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等等。34.参考答案: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正是建立在这二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