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九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九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九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九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体诗:

近体诗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绝句(4句)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律诗【8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元曲杂剧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套数(套曲)

词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咏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从《诗经·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到谢庄《月赋》的“素月流天”,咏月之作,代代有之。今天要学的这首词的起笔,就是从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用过来的,而结尾也化用了《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一句。明月皎洁,月光如水,诗人对月亮多寄予美好的情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年代:

作者: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辗转各地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词前的小序交代了作词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达旦:到天亮丙辰年中秋节,(我)欢畅痛饮到天亮,(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兼以怀念弟弟子由。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市)时所作。此时其弟在山东济南任职,二人已七年未得团聚。作者望月思亲,醉中抒情,赋词放歌,遂有此作。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诵读技巧:上片开篇问月,宜用升调读出对月亮的向往之感。“我欲”句宜用升调读出期盼之感;“又恐”句宜用降调读出担心之感;“起舞”句感情已升华,应读得缓慢一些。下片“转朱阁”三句应读得轻缓,“不应有恨”应读得急促,“人有悲欢离合”要读得缓慢,最后两句要读得慷慨高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宫殿。回到天上去。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端起酒杯。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严寒。(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经受不住。胜,受得住、经得住。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朱红色的楼阁。不能入睡,这里指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为什么。雕花的门窗。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总有悲欢离合之事,月亮总有阴晴圆缺之时,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面对中秋明月美景,词人引发出对什么的思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轮孤月,引发出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不知”对提出的疑惑的思考更进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思考:既然词人向往天上宫阙,为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向往犹豫、彷徨朝廷党争激烈,难以容身。表达了词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想象)(联想)难点解读解读“我欲乘风归去”: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思考:为什么词人从向往宫阙到逐渐地留恋人间呢?请用原文回答。表现出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词人的遐想愈来愈缥缈,而终不忍绝人世。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苦闷。难点解读如何理解上片中作者的矛盾心理:表露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本词带来一种通达、豪放的之感。上片:望月问天抒发奇想想象奇特浪漫豪放下片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试从炼字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的“转”“低”两字。

“转”和“低”二字写月亮的运动,表明作者赏月时间之长,月已西斜,表现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这里体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意思是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赏着中秋美好的月色,由对弟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这两句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使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写把酒问月,由向往天上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写词人的想象,他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从中也揭示了作者退隐与做官的抉择和困惑。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化为探求人生哲理,表达美好祝愿。全词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哲理深刻,反映了作者政治失意而想归隐,但积极的心态,终于战胜了消极避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洒脱、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心态。朗读全文,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情感高亢激昂浪漫中有近乎幽默的别趣孤独凄清中含通达豪放对月有怨怼之意,情感幽深绵长转为通透豁达感情热烈豪放,含美好祝愿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写法探究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楼月圆—人圆想象联想景物{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宫阙、琼楼玉宇实写虚写结构图解

这首词借月抒怀,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主旨归纳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做出分析。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美好的乐观和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作者情怀的自然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1.《水调歌头》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恐琼楼玉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处不胜寒此事古难全课堂检测2.(本溪中考)选出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

人生的哲理思考。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

美好情景,胜似人间。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

暗示了作者的忧伤。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

之人的美好祝愿。B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A课堂检测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5.(遵义中考)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参考答案]一轮圆月高高地悬挂在寂静的夜空中,洒下一片清辉。星移斗转,月光拂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泼洒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辗转反侧的我,我久久无眠,心中充满了思念。[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