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教案_第1页
中国医学史教案_第2页
中国医学史教案_第3页
中国医学史教案_第4页
中国医学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首页

第14次课

课程名称中国医学史专业、层次中医专业本科

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

第六章明清医学的全面发展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甄志亚.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0

2.李经维.中国医学通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傅维康.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明清时期药物学的发展

2.掌握《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3.了解《本草纲目》以后的较有影响的药物学著作

4.了解方剂学的成就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时代背景(10分种)

2.《本草纲目》以前的药物学著作(10分钟)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30分钟)

4.《本草纲目》以后的药物学著作(20分钟)

5.方剂学(10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2.李时珍的生平

3.〈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的主要成就

4.〈普济方)是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基本内容

1.时代背景

社会进程;社会、科学、文化;文字狱;八股取土;理学

2.《本草纲目》以前的药物学著作

〈本草发挥〉、〈救荒本草〉、〈滇南本草〉、〈本草集要〉〈本草蒙筌〉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1)、生平

(2)、著作:《本草纲目》、〈频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3)、贡献: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的药物学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

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

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

4、《本草纲目》以后的药物学著作

〈本草述〉、〈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得配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

5、方剂学

(1)《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几乎收录了十五世纪以前所有保存下来的方

书内容,可谓集十五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收入61739方,239幅图,保存了古代大量医学

文献,其价值已超出方剂学范围。

(2)吴昆的《医方考》所收方剂700余首、

(3)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

(4)吴仪洛的《成方切用》

明清时期,本草学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一是中药学著作数量多,明代超

过了元代以前历代本草学著述的总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出现的

中药学著作更多,但以普及性著作为主;二是内容丰富,侧重面广,不仅有

综合性中药著作,也有不少专题性中药著作出现。在生药研究、药物分类、

小结药性理论的发挥、食疗药物的收载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本草纲

目》的成书,是中药学高度发展的标志。本草学重要著作还有《本草品汇

精要》、《本草发挥》、《本草集要》、《本草原始》、《木草正》、《本草述》、

《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得配本草》等.

I.简述《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2.简述李时珍的生平

3.简述《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的主要成就

4.《普济方》是一部怎样的方书?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首页

第15次课

课程名称中国医学史专业、层次中医专业本科

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

第六章明清医学的全面发展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节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甄志亚.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0

2.李经维.中国医学通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傅维康.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掌握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家对温病的贡献

3.了解人痘接种术产生的时间、接种方法以及与人工免疫的关系

4.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瘟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2、人工痘术

基本内容

1、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温病学说的形成

萌芽、奠基、发展成熟

(2)主要温病学家及贡献

吴有性与《瘟疫论》创“戾气说”

叶桂与《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薛雪与《湿热条辩》

吴珊与《温病条辩》三焦辨证纲领

王孟英与《温热经纬》

2.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及历史意义

(1)发明时间:清代俞茂鳗《痘科金镜赋集解》(1727)谓种痘术起于明代隆庆年间

(1567~1572)可知,最迟于明中期已有种痘之举。满族人因其北地寒冷,未受过天花

侵袭而多不具有免疫力,故清兵入关后遭受天花病流行传染。

(2)方法:痘衣法;鼻苗法(干苗法、水苗法、浆苗法)

(3)意义:人痘接种术成为人工免疫的先驱

明清时期吴有性、叶桂、薛雪、吴墉等人在历代论治温热病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温热病与湿热病的病因、感邪途径、传变规律、防治方法,总结

小结

出戾气说、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标志着温病学说的形成。

O

1.简述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温补派与反温补派的代表医家和主张

3.简述外科的三派正宗派、全生派、温病派

4.简述针灸学的成就

5.简述推拿学的成就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首页

第16次

课程名称中国医学史专业、层次中医专业本科

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

第六章明清医学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临证医学的新进展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节医学理论研究与医学著作的发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2.甄志亚.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0

2.李经维.中国医学通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傅维康.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临证各科的新成就

掌握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及医学全书、类书、丛书

了解医德的论述与实践

了解最早的中医杂志、最早的中医学术团体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临证医学的新进展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喉科、针灸与推拿

2、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

马荷《素问注证发微》张介宾《类经》李中梓《内经知要》张世贤《难经图注》

3、医学丛书的出现

《古今医统大全》《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宗金鉴》

教学重点、难点:

1、临证各科的新发展

2、古典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

基本内容

一、临证医学的新进展

(1)内科温补派与反温补派;专论著作

(2)外科正宗派、全生派、温病派

(3)妇产科: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

武之望《济阴纲目》、

傅山《傅青主女科》、

亟斋居士《达生篇》等。

(4)儿科万全《万密斋医书五种》、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清代陈复正《幼幼

集成》指出指纹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出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来进行辨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针灸与推拿: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1822年,清朝竟以“针刺

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为理由,取消太医院针灸科,使针灸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山于针灸学的独特特点,因此在民间仍广泛地流传。

二、医学理论研究与医学著作的发展

1、古典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

马蔚《素问注证发微》张介宾《类经》李中梓《内经知要》张世贤《难经图注》

2、医学丛书的出现

《古今医统大全》《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宗金鉴》

3、诊断学著作的出现

李时珍《濒湖脉学》吴昆《脉语》周学霆《三指禅》

4、人体解剖学的进展

王清任《医林改错》

5、医学丛书的出现

《古今医统大全》《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宗金鉴》

明清时期是内科学术全面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围绕金元四家与

古代医学理论及医疗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产

生了积极地学术争鸣,对内科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结明清时期的医学空前的繁荣。涌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包含了临床诊断与

临床各科以及已经的整理注释等各个方面。医事制度也逐渐完善,出现了

职业病的防治。西方医学伴随着传教上的进入而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医学

的发展。

1、临症各科的主要进展

2、明清时期医学诊断的著作有哪些?试述其特点?

3、《内经》的整理著作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首页

第17次课

课程名称中国医学史专业、层次中医专业本科

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

第七章近百年的中国医学

第一节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中西医汇通派与中医科学化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甄志亚.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0

2.李经维.中国医学通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傅维康.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2.掌握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主张

3.了解旧中国对中医学的摧残及中医界的反抗斗争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社会背景

2.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3.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主张

4.旧中国对中医学的摧残及中医界的反抗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

1.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主张

2.西方医学的进一步传入及其影响

基本内容

1、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特点)

2、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通过建立诊所和医院、开办医学校吸引留学生、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等方式在

半个世纪的时间使得西方医学儿乎遍及整个中国。

影响: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的医学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出现了各种思

潮(1)具有进步思想的医家,认识到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努力将两者的长处加以

沟通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派(2)保守思想的医家,拒绝接受西医学,认为西医不适合

中国国情。(3)民族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医不科学,主张全盘西化。

3,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主张

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悻铁樵、张锡钝等。

(1)、唐宗海的“折衷归于一是”

唐氏主要活动于19世纪后半叶,正处国难深重,内外矛盾II益激化,欧风东渐,

西学在中国迅速传播。他力主顺乎潮流,成为我国中医界明确提出“中西医汇通”

口号的第一人。他指出,“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

求折衷归于一是

(2)、朱沛文的“华洋医学各有是非”

朱沛文(约生于19世纪中期),字少廉,著《华洋脏象约纂》一书(1892),又名

《中西脏腑图象合纂》。他强调学习西医的解剖知识,以弥补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缺乏

细致了解的不足,他对汇通中西医学态度比较慎重,采取“通其可通,存其可异”,

“不能强合”。

(3)、张锡纯的“衷中参西”

张锡钝在充分吸取前人见解的基础上,不以中西之界横亘胸中,在立足我国传

统医学的根基上,“采西人之所长,以补吾人之所短

(4)、悻铁樵的“新中医”

愕铁樵具有深厚的旧学根底,广泛地接触了中西文化,又通晓英语,这些使他

有条件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从事中西医汇通的探索,提出一些独特性

的见解。他在《伤寒论研究•总论》中强调指出:“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荀非与西

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又说,“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收西医之长,

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他认为:“中西医之不同,乃由于中西文化之不同是

根本不同方法之两种学说

4、旧中国对中医学的摧残及中医界的反抗斗争

(1)北洋政论时期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的请愿

(2)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医抗争运动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张侵略势力,利用医药作为

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传教士把西医西药传入中国,从沿海到内地,教会诊

所与教会医院迅速发展;山兴办西医药院校到吸收留学生,为中国培养医

药技术人员,由翻译医书到出版西医专著,成立学术团体等,促进了中医学

的发展,并形成中医与西医并存的局面,而且还出现了中西医汇通和当今

小结

的中西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