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工业园区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苏州市工业园区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苏州市工业园区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苏州市工业园区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苏州市工业园区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工业园区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在同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2.如图为固体物质X、Y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0°C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50B.当Y中混有少量X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YC.30°C时,向50g20%的X溶液中加入50g水可获得10%的X溶液D.20°C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0%物质Y的溶液3.T℃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①溶质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④⑤4.大型运动会都必须检查运动员是否服用了兴奋剂。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17H21NO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服用兴奋剂会给身体造成很多危害B.可卡因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C.可卡因分子中C、H、N、O的原子个数比为17:21:1:1D.可卡因中含有NO1分子5.在反应中,体现出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A.C B.CuOC.Cu D.CO2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操A分离CaO与CaCO3固体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B鉴别NH4NO3和NaCl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入适量的NaOHD检验:Na2CO3溶液中含有NaOH加入足量Ba(OH)2溶液,再滴加酚酞A.A B.B C.C D.D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的是()A.加碘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青蒿中提取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B.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C.青蒿素中含有3种元素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9.柠檬皮味苦是因为含有丰富的柠檬苦素(化学式为C26H30O8),柠檬苦素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有关柠檬苦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柠檬苦素分子中含有三种元素B.柠檬苦素中含有64个原子C.柠檬苦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3:15:4D.柠檬苦素是有机物10.下列用途与物质的性质不对应的一项是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C.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D.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可制铝合金门框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烟B.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溶液变成蓝色D.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12.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D.将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变化是:饱和→不饱和→饱和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镓元素的元素符号是Ga,下图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2)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3)在化学反应中,镓原子转化为镓离子,镓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14.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CuSO4、KOH、Na2CO3;三种溶液中的__溶液先鉴别出来。(2)请你选择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来检验NaOH已变质____、___。15.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下列生活中的用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A铝合金门窗

B塑料面盆

C纯棉纱布

D陶瓷餐具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______功能;奶制品、豆类等含有丰富的钙,是常见的补钙食物.青少年缺钙会导致______;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公众会因少数人吸烟而被动吸烟.从分子的性质解释被动吸烟的原因______;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其俗称是______;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______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下列生活垃圾通常不回收的是______(填序号).A易拉罐

B包装纸盒

C烂菜叶

D矿泉水瓶.16.近日,网上的一段视频中一名空乘人员和一名乘客用矿泉水和咖啡等液体,扔向起火的充电宝,最终将火扑灭。一些网友认为,电器类火灾应该用干粉灭火器,而不是用水来直接灭火。也有一些网友认为,空乘人员处理的没错。网友认为锂电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的原因是锂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锂(LiOH),写出锂与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消防员进行实验验证:消防员手拿干粉灭火器迅速的扑向起火的充电宝。只喷了没几下,火焰就被扑灭了。然而,仅仅过了几秒钟,锂电池的残骸再一次燃烧了起来,而且比第一次的燃烧还要猛烈。消防员对于火焰用大量清水持续浇灭。大约一分钟左右,用红外线测温计检查充电宝的温度居然还有200多摄氏度的高温。随后,消防员将充电宝泡入水盆中,才表示已经安全了。①只喷了没几下,火焰就被扑灭了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锂电池的残骸再一次燃烧了起来的原因是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校化学实验室开放日那天,王老师拿出两瓶标签被遮挡住的试制,它们分别为固体和液体,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二者各取少量于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你认为该气体可能是_____②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③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④若要制取该气体,可选上图作_____发生装置,_____为收集装置。(2)⑤你认为该气体也可能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取硫化氢。⑥发生装置可选上图中的_____,收集装置可选择_____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⑧含有硫化氢的水溶液_____(填选项符号)A称为酸雨BpH<7C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与碳酸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18.下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小红在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请指出图中至少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_。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超氧化KO2是一种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此外,超氧化钾还能与水、盐酸、氯化铵等物质发生反应。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往往混有少量气体)与超氧化钾反应来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实验中使用了如图2所示各装置:①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图2中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②装置E中(CO2与碳酸氢钠不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此反应罐充氢气球牟取不法利益。(1)若通过此方法制取0.3Kg氢气,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Kg___?(2)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严禁罐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制订这项规定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知道应该保证氧气的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采取一粗一细的铁丝来进行同时点燃,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2、C【解析】

A、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属于质量,有单位,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X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幅度大,Y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基本不变,因此,当Y中混有少量X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Y,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假设加水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z,则50g×20%=(50g+50g)z,z=10%,因此,向50g20%的X溶液中加入50g水可获得10%的X溶液,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20°C时,Y物质的溶解度小于40g,根据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100%可得,20°C时,Y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28.6%,因此,20°C时,最大能配制28.6%的物质Y的溶液,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

由于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水减少,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因此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由于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根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④⑤正确;故选:D。4、D【解析】

A.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直接的危害,选项A正确;B.由可卡因的化学式为C17H21NO1可知,可卡因是由C、H、O、N四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选项B正确;C.由可卡因的化学式为C17H21NO1可知,其一个分子中含有17个C原子、21个H原子、1个N原子、1个O原子,分子中C、H、N、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21:1:1,选项C正确;D.可卡因是由C17H21NO1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NO1分子,选项D错误。故选D。5、A【解析】

在C+2CuO2Cu+CO2↑反应中,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故选:A。6、B【解析】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碳酸钙,但是得不到氧化钙,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分别加熟石灰研磨,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氯化钠不与熟石灰反应,可以鉴别,符合题意;C、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除去了盐酸,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达不到除杂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加足量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均能使酚酞变红,无法检验碳酸钠中含有的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7、D【解析】

A、加碘盐可以溶于水,形成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酒精溶于水形成酒精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花生油与水混合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说明花生油不能溶于水;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青蒿素中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故错误。

故选:C。9、D【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柠檬苦素分子中含有三种原子。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分子属于微观概念。A错误;B、柠檬苦素是由柠檬苦素分子构成的,一个柠檬苦素分子中含有64个原子。B错误;C、柠檬苦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6):(1×30):(16×8)=156:15:64。C错误;D、柠檬苦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正确。故选D。10、D【解析】

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故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故正确;

C.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正确;

D.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可用铝合金来制门框,故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B【解析】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2、D【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错误;B、t1℃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即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C、t2℃时,MgCl2的为ag,即该温度时ag氯化镁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氯化镁小于ag,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t2℃时的溶解度大于t1℃时的溶解度,那么将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变化是:饱和→不饱和→饱和,正确。故选D。点睛: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要指明溶液的质量和状态。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失去31Ga3+【解析】

(1)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2+8+18+3=31;

(3)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转化为镓离子,镓离子符号是Ga3+。14、CuSO4盐酸CaCl2【解析】

(1)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CuSO4、KOH、Na2CO3;三种溶液中的CuSO4溶液先鉴别出来,因为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溶液为无色;(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可取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还可取样品,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15、B乳化佝偻病分子在不断运动小苏打铁C【解析】(1)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B.塑料面盆。A.铝合金门窗是由合金制成。C.纯棉纱布由天然高分子制成。D.陶瓷餐具是由无机材料制成的。(2)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乳化功能;(3)奶制品、豆类等含有丰富的钙,是常见的补钙食物。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4)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公众会因少数人吸烟而被动吸烟。从分子的性质解释被动吸烟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5)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其俗称是小苏打。(6)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铁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7)生活垃圾通常不回收的是C.烂菜叶。A.易拉罐,B.包装纸盒,D.矿泉水瓶,均可回收利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知识。16、2Li+2H2O=2LiOH+H2↑隔绝氧气(或空气)干粉灭火器并不能降低锂电池内部的温度,内部的化学反应仍继续,当温度达到锂电池的着火点,接触氧气后锂电池很容易复燃【解析】

(1)根据题给信息,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锂,(2)①只喷了没几下,火焰就被扑灭了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②锂电池的残骸再一次燃烧了起来的原因是干粉灭火器并不能降低锂电池内部的温度,内部的化学反应仍继续,当温度达到锂电池的着火点,接触氧气后锂电池很容易复燃。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O2取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BE(或C)CO2BFBC【解析】

(1)①该反应是固体可液体反应生成气体,故该气体可能是氧气,故填:氧气(或O2)。②要检验该气体,可以将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故填:将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④要制取该气体,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选如图B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E(或C)为收集装置。故填:B;E(或C);(2)⑤固体和液体生成气体也可以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或CO2);。(3)⑥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如图中B,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