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连接上电表,一段时间之后,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极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铜表面增厚C.电流表读数不为零,显示出电路中铜极到锌极的电流D.这个装置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溴化钠BrNaB.氧化钠Na2OC.碳酸钠NaCO3D.氢氧化钙CaOH23.如表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水稀释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大理石D.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A.A B.B C.C D.D4.下列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铝的抗腐蚀性能好:化合反应B.点燃酒精灯:氧化反应C.高炉炼铁.置换反应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过多复分解反应5.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它物质省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的反应可称为中和反应B.若生成的盐是硫酸亚铁,则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只有⑥C.若生成盐是碳酸钙,由③来实现的反应物可以是纯碱和熟石灰D.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D.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7.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8.如下图所示,往固体中加入少量液体。能够使气球先膨胀,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到原状的是(固体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硝酸铵固体和水 B.氯化钠固体和水C.石灰石和稀盐酸 D.氢氧化钠固体和水9.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味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雨水的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测定时刻6:056:106:156:206:256:30pH5.054.954.944.884.854.85(1)分析数据可知,所取的雨水__(填“是”或“不是”)酸雨。在测定的期间,雨水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___(填“增强”或“减弱”)。(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主要含碳、硫等元素)发电厂,某同学设计用烧碱溶液来吸收产生酸雨的气体,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3)请说出一条酸雨的危害__。14.根据如图写出所获得的信息(注:与示例不同)例如:最外层电子数为8。(1)_____。(2)_____。1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M-N=10时,该粒子属于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当N=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16.请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P点的含义是_____。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得到物质a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物质a中含有少量的物质b,可采取_____的方法提纯a物质。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图是几项基本实验操作的示意图(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2)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3)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______________,读出pH。18.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时,有如下操作:(1)图A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_____;用仪器a夹着铜丝对铜丝一端加热一段时间,用手触摸未加热端感觉到铜丝发烫。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图B的实验目的是______。(3)图C中,把铝丝放入稀硫酸中刚开始没看到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4)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果要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图C、D的基础上,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写出操作方法)。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现有铜与金属X组成的混合物粉末,金属X是镁、铁、锌中的一种.利用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加入稀硫酸的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g6.85.64.44.2实验分析:通过计算,求: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该混合物是由铜粉和_____组成的;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取浓硫酸多少毫升?_____同时加入水多少毫升?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在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红色的铜单质,故锌应不断溶解,铜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符合题意;B、在原电池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红色的铜单质,铜表面增厚,不符合题意;C、在原电池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而电流从铜片流向锌片,所以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不符合题意;D、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A.溴化钠中溴显-1价,钠显+1价,化学式为NaBr,选项错误;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选项正确;C.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钠Na2CO3,选项错误;D.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氢氧化钙Ca(OH)2,选项错误。故选B。3、C【解析】

A、等质量的铁与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强,锌比铁反应的快,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可知,每65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比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多,故A错误;B、稀硫酸是酸性溶液,无论如何稀释都不会变成碱性或中性溶液,故B错误;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反应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先增大,然后不变,故C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不会增加氧气的产量,只会加快反应的速度,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4、D【解析】

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不正确;B、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该反应也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故B不正确;C、高炉炼铁的原理(以氧化铁为例)是,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D、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D。5、B【解析】

A、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选项A正确;B、④中可以通过铁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通过置换反应制得硫酸亚铁的选择为④⑥,选项B错误;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为碱类,两者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碳酸钙,选项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另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可以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选项D正确。故选B。【点睛】熟悉某系化学物质的俗称,如碳酸钠为纯碱,氢氧化钙为熟石灰,碳酸氢钠为小苏打,石灰石为碳酸钙等,有利于物质种类的判断,避免出现概念错误。6、B【解析】

A、由图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与20,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故A错误;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100g溶剂里溶解的固体质量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C错误;D、由图可知,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只有60g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故选B。7、A【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锌。【详解】A、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硫酸铜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滤液颜色一定不会显蓝色,故A不正确;B、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加入的锌可能置换出一部分铁,则滤液中可能存在Fe2+,故B正确;C、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Zn2+,故C正确;D、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铁生成,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故D正确。故选A。【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8、D【解析】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气球会变瘪,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气球不会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又恢复原状,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睛】往固体中加入少量液体,观察到气球膨胀,说明药品接触生成了气体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说明是药品接触放出热量,进行分析解答。9、B【解析】A、Fe+H2SO4==FeSO4+H2↑,溶液增加的质量56256-2,不符合题意;B、Fe+CuSO4==Cu+FeSO4溶液减小的质量160152160-152,符合题意;C、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D、NaOH+HCl==NaCl+H2O,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解析】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也伴随能量的变化,例如熔化、升华等,故B错误;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是灭火时只要去除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故C错误;D、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11、D【解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C、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味,不符合题意;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在瓶口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珠,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是增强使土壤酸化等(合理即可)【解析】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详解】(1)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分析数据可知,所取的雨水是酸雨。pH值越小,酸性越强,故在测定的期间,雨水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强。(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酸雨的危害是使土壤酸化等。【点睛】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14、质子数为13电子层数为2【解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内有13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8;该粒子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得失电子。15、原子Ca2+【解析】若M-N=10,说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当N=8,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内质子数是20,为钙元素,该粒子表示的是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a2+。16、t1℃时,物质a与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饱和33.3%c降温结晶【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物质a与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得到物质a的饱和溶液,50g水最多能溶解25g物质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物质a中含有少量的物质b,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试管夹1/3较多固体时显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解析】(1)仪器X的名称是试管夹;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易因沸腾而喷出来,导致人被烫伤或腐蚀;(2)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或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如果将水蒸干,会导致晶体飞溅;(3)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呈现一定的颜色,然后将显示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pH。18、坩埚钳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把铜丝放入稀硫酸中(合理即可)【解析】

(1)A中,标号a的仪器为坩埚钳。用坩埚钳夹着铜丝一端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铜丝未加热端发烫,则证明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答案为:坩埚钳、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2)将黄铜和纯铜进行互相刻划,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能观察到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故答案为: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3)铝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图C中,把铝丝放入稀硫酸中刚开始没看到气泡产生,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