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_第1页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_第2页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_第3页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_第4页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基本情况规划地段位于株洲市区城市中心区,西临湘江,西北以白石港为界(另涉及石峰区的桥梁厂和电厂区域),东北至红旗路,东到东环大道,东南至庆云山路、芦淞路、株醴路。是旧城的中心和株洲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担负着城市最重要的产业功能。规划区涉及芦淞区建宁办事处、建设办事处、庆云办事处、龙泉办事处、贺家土办事处,荷塘区茨菇塘办事处、月塘办事处和石峰区响石岭办事处等,现状常住人口约30.4万人,现状用地19.05平方公里。二、规划重点1、贯彻《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23)对中心区的规定和功能定位;2、合理配置用地资源,调整现状不合理用地,适当减少居住用地,外迁工业公司,增长商业(务)金融用地;3、改善环境及服务功能,增长绿地及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区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4、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增长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三、规划理念—城市系统织补1、织补的目的发明富有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文化特色、充满情趣、可连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中心区,成为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的重要手段。2、织补的对象株洲的城市织补应与株洲城市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对象是基于城市结构的各个城市系统,涉及: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功能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空间系统、城市社会系统。3、织补的原则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统筹,对株洲旧城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织补。重要涉及6个原则:1)以生态织补为先导,充足运用和改善现有环境资源,突出地方环境特色;2)以产业、用地调整为契机,尊重现实,逐步优化城市格局;3)以交通基础设施织补为重点,逐步构筑公交优先、步行舒适的道路与交通系统;4)以公共服务设施织补为带动,整体改善城市平常生活服务网络;5)以城市项目为突破,织补和延续城市的肌理与文脉,构建富有都市氛围和地方建筑文化的城市场合与形态。6)以社会织补为目的,建设和谐、包容的城市社区。四、城市结构功能结构框架:一轴一带构功能、两楔一带连空间、一核三心筑活力、设施成带利服务。城市级别的大型公共设施、商业、商务设施集中于一轴一带,呈十字形态服务整个旧城;白石港和建宁港两个绿楔通过湘江风光带的连接,形成开放空间的主体构架;中心商圈是城市商业商务内核;白石港-湘江节点、火车站跨线节点、红旗广场城市副中心构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重要发展中心;片区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向铁东路、服务环集中,形成带状服务,与城市住区的接触面最大化。五、功能引导区的划分株洲旧城分为17个功能引导区。1、按照与结构的关联度,可分为两类:重点功能引导区——与结构相关的片区,共9个。普遍功能引导区——与结构关联较弱,强调自我完善,共8个。2、按照功能分,17个功能引导区分为5类:a、以商业、商务和公共设施为主的引导区2个,分别是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聚落。b、以绿化休闲为主的功能引导区2个,分别是体育休闲区、生态休闲区。c、以市场为主的功能引导区3个,分别是市场限定区、红岗路市场区、洙醴路市场区。d、居住与其他功能复合型引导区6个,分别是工业遗迹的文化复兴区、SOHO式生活聚落、教育居住社区、商务型城市副中心、商业商务混合区、601厂区及生活区。e、居住为主的功能引导区4个。功能引导区划分图六、用地规划1、居住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定,适当疏散并重新分派中心区人口,缓解中心区的压力,以提高居住质量为目的;本片区规划控制31万人左右。2、公共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人口为基础分三级进行配置,分别为城市级、片区级和社区级,规划区划分13个片区、60个社区,各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如下:分级类别序号用地面积(ha)所处位置备注市级设施文化娱乐设施01.千金影都0.32中心广场现状02.市新华书店0.20中心广场现状03.市图书馆0.47文化园现状04.市博物馆0.40文化园现状05.幼儿游乐场0.19文化园现状06.铁路文化宫1.16新华西路东现状07.市青少年宫2.42红旗广场西现状08.株洲影剧院0.2金都商厦北规划09.游乐用地3.84文化园规划10.影剧院用地0.35市政协西规划体育设施01.市体育公园3.81建设路、体育路西南现状医疗卫生设施01.市一医院1.99车站路、沿江路东北现状02.市四医院0.36建设南路现状03.市妇幼保健院0.33建设南路、保育巷东北现状04.市中医院2.67人民中路现状05.市人民医院3.12新华西路、新屋街东南现状06.市职业病防治所1.33市汽车城东南现状07.市药品检查所0.51市电业局北现状08.市军部休养所0.65家居装饰材料市场南现状中学01.市一中4.15王塔冲路北现状02.市八中4.40沿江路、贺嘉路东北现状03.市十三中4.67文化路南现状04.市实验中学3.72育才路西现状05.中学2.65天鹅湖(中档职校原用地)规划片区级设施文化娱乐设施01.六0一电视台0.12六0一医院南现状02.汽齿俱乐部0.48新华西路东现状03.影剧院用地3.47株洲电厂区域规划04.图书展览用地12.51株洲电厂区域规划05.图书展览用地21.03株洲电厂区域规划06.图书展览用地30.69株洲电厂区域规划07.图书展览用地42.15株洲电厂区域规划08.游乐用地10.67钻石路西规划09.游乐用地20.51六0一医院西规划10.游乐用地30.56东环路西规划11.游乐用地40.69天鹰驾校北规划12.游乐用地50.25王塔冲生活区南规划体育设施01.体育场馆用地10.74六0一厂区域现状02.铁路运动场1.12月塘路与新屋街间现状03.体育场馆用地20.64株洲电厂区域规划04.体育场馆用地30.69六0一厂区域规划06.体育场馆用地40.95市木材公司南规划07.体育场馆用地51.27龙泉路南规划08.体育场馆用地62.48市保险公司东规划医疗卫生设施01.麻纺厂职工医院0.37市麻纺厂区域现状02.湘安医院0.37建设中路现状03.六0一医院2.10六0一厂区域现状04.汽齿医院0.44新华西路现状05.医院用地10.18合泰大街现状06.医院用地20.11合泰大街现状07.医院用地30.42龙泉路南规划08.医院用地40.70建宁大道南规划中学01.株洲铁路一中2.42新华西路现状02.六0一子第中学4.92大坪路、茨菇塘路东北现状03.融城实验学校1.21市青少年宫南现状04.中学2.55天鹰驾校西规划社区级设施每个社区配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处,中心配置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建筑面积约500-800m2;配置社区开放空间,涉及绿地和广场,用地面积不小于0.5公顷,需配备花木草坪、桌椅、儿童设施等;配置体育活动场地;按社区居住人口配置小学和幼儿园,每一万居住人口幼儿数约为200个,小学生数约为600个,幼儿园按25人/班、0.05ha/班配置,小学按45人/班、1.0ha/12班配置;农贸市场原则上每个社区配置一个,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m2;公厕配置:商业设施及流动人口高度密集地区按间距<300-500米配置,其余地段按每2500人~3000人配置一座。3、工业仓储为改善旧城中心区环境质量,充足挖掘土地潜力,逐步对该区域中小型公司进行退二进三,实行搬迁和置换。4、绿地规划绿地约301.2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m2。序号名称用地面积(ha)所处位置备注1神龙公园27.38北起贺嘉路,南到公园路,东起沿江路,西至建设路现状2体育公园4.67北起公园路,南到体育路,东起沿江路,西至建设路现状3文化园14.2北起红港路,南到纺织路,东起建设路,西至人民路现状4天鹅湖公园25.68北起红港路,南到天鹅湖水面,东西与铁路相邻现状5东湖公园44.39北起合泰路,南到石宋路,东起铁东路,西至文化路现状6龙泉公园26.33浙赣线以北,东环线以西,铁东路以东规划7白石港风光带38.26白石港沿线整治改造8建宁港风光带10.63建宁港沿线整治改造9湘江风光带10.92湘江沿线整治改造10街头绿地及社区小游园98.75

120处总计301.21ha用地规划图七、道路交通(一)道路规划规划区新增主干道有铁东路、新塘路、石宋路、文化路东段等共计16323米,新增次干道有明湖路、水仙路、果园路、龙泉路、荷叶冲路、荷塘路、华湘路、东湖路等共计21185米,新增支路80128米。(二)公共交通规划形成绿色交通体系、完善公共交通与步行系统是株洲在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涉及轨道交通——普通城市公交——慢行公交(清洁能源车辆)——自行车与步行四个层次。1、公交模式确立公交分级制度、提倡边沿截流、慢行公交与社区功能融合。2、轨道与城市公交一是轨道交通疏解城市重要功能区的大量人流,并影响城市功能结构;二是城市公交重要联系各个街区,其重要节点选择在城市重要商业功能区内。3、慢行公交慢行公交作为城市公交的有力补充,以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为主,形成滨江一带和城市中若干环线,服务半径尽量覆盖片区、社区级别公共设施。4、重要交通枢纽新华路-火车站交通枢纽、新华路-320国道交通枢纽、电厂区域交通枢纽、株醴路-东环路交通枢纽。5、自行车与步行系统1)沿江、白石港、建宁港、社区公共设施服务环是城市最重要的非机动车与步行通道;2)建设路、新华路、铁东路作为城市复合功能道路,担负着重要城市功能区的连接作用,应当加强其非机动车与步行的畅通性、连续性;3)工业遗迹的文化复兴区、中心商圈(涉及市场群)、红旗广场商务型副中心是城市最重要的三个步行区域;4)建立垂直滨江的步行通道体系;5)步行区域内需要有地铁站点作为支撑,同时保证公交站点高密度。(三)停车站场布局1、旧城入口处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考虑停车换乘点(P+R);2、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考虑社会停车场;3、城市重要商业、商务功能引导区,重要城市活力节点周边设立社会停车场;4、重大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周边不设停车场站,在相邻街区设停车场,保证基础设施出入快捷性。规划区范围内新增的道路,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见下图。

新增道路规划图

八、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一)湘江风光带沿岸城市设计1、设计目的1)打造“东方莱茵河”风光带与城市融合;城市岸线蓬勃;诗意的生活空间;岸线生态而壮美;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2)湘江首善株洲的湘江风光带是长株潭湘江的上游区段,规划要体现与长沙、湘潭错位的建设与设计理念,要充足运用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体现两型社会的建设规定,形成首善区段。3)群众共享湘江风光带要有生活,同时也要发明新的生活。风光带是城市的客厅,要容纳多时段、多类型的活动,成为城市各类人群共享的生活空间。2、整体控制主题:“活力水岸,生活水岸,文化水岸,生态水岸”1)滨江街区功能以公共服务为主,弱化居住。2)滨江建筑整体协调,打造标志;建筑以点式为主,保证城市的层次性。3)拓展滨江公共空间。四个拓展途径:建筑退让(河西10米,河东8米);道路线形的调整;驳岸与滩地的延伸运用;滨江公共空间向城市纵深地段渗透,滨江融入城市,不搞“一层皮”。

4)景观设计强调创意带动设计;注重营造大地自然景观;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滨水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总图3、景观结构以点带线,围绕创意,形成“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4、景观特性1)总体特性:山水桥城以山、水、生态驳岸和植物群落组成的生态自然景观为基底,以城市桥梁景观为点缀,以现代工业文明为文化主线,整体营造现代、时尚的城市滨水景观。

2)历史人文标志景观

一塔(云峰塔)、一阁(神龙阁)、一殿(鲁班殿)、一寺(资福寺)、两亭(风袂亭、诗圣亭)

3)景观建设特性

将风光带分为节点段与过渡段。重点打造节点段,突出主题景观;过渡段强调节约建设,避免过度设计。河东建宁港地区沿江城市设计

河东电厂区域城市设计一河东电厂区域城市设计二

河西红港大桥北区域滨江城市设计

(二)火车站地段城市设计,火车站地段一是加强沿新华路商业用地的连续性,在新华路、铁东路交汇处的形成株洲市商业功能核心;二是新建火车站东广场;三是铁东路两侧强调用地混合,形成连续商业界面;四是跨铁道设计架空步道,增长铁路两侧的步行联系。

火车站地段城市设计意向(三)红旗广场抓住地块内工业公司“退二进三”的时机,提高土地的升值潜力,以城市级商业设施和住宅开发来提高地段的整体活力,逐渐形成城市商业副中心。红旗广场——中心汽车站和汽齿区域城市设计意向

(四)城中村的改造对住房质量较好、规模较大的私房区实行保存性改造,采用开辟道路、增长绿地、完善基础设施等的办法实行改造。保证城中村至少一面与城市道路相临,打通部分内部道路,保证消防安全;完善公厕、垃圾桶、垃圾解决站、路灯等公共设施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增长小游园、健身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通过对建筑立面的高度和色彩控制、保证城中村与城市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石子头社区城中村整治示意

九、社区单元规划划分1、社区划分依据1)功能近似性——功能引导区街区处在同一功能引导区内(可独占一个功能引导区),维护街区功能的近似性。2)主体同一性——行政区划按照街道办事处边界、居委会社区边界设立街区,保证管理主体的同一性。3)开发便利性——自然边界与道路中心线以自然边界(河道中心线、铁路)与道路中心线进行分隔,保证地段开发与出让的便利性。2、街区划分方法以织补城市为主导思想,将株洲旧城分为13个功能引导区,在功能引导区的基础上将株洲旧城可划分为6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约5000-10000人左右。3、社区控制对株洲旧城60个社区进行控制性规划,从三个层面多角度控制株洲旧城更新中的各种问题:1)现状图则明确现状建设条件,阐明需要保存的现状公共设施、绿地,明晰产权边界。2)规划图则控制街区规模与建设容量,严格控制三大设施,对下阶段控制性具体规划编制提出规划规定。3)地块更新图则针对街区中的重建地块,限定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建设要素;针对重建地块,分类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