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教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教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教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教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人教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8分)下图中虚线表示某区域不同植被类型的分界线,读图回答1~3题。1.②地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草原 B.雨林C.荒漠 D.热带荒漠草原2.④地的降水来源于()A.东南信风 B.西风C.赤道低压 D.西北季风3.①③两地植被类型形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洋流 D.海陆位置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形成热带荒漠;③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大分水岭东侧,受东南信风、沿岸暖流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植被为雨林;④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植被为热带草原;②地介于①地与④地之间,植被为热带荒漠草原。选D。第2题,④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其从海洋带来的水汽给该地带来降水。选D。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③两地植被类型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纬度位置、洋流、海陆位置只是造成植被类型差异的辅助因素。选B。答案:1.D2.D3.B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阳坡和迎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5.图中①②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及其成因最可能为()A.灌木林—冰雪融水量大B.针阔混交林—冰雪融水量大C.高寒荒漠—气温太低D.高山针叶林—冰雪融水量大,但气温低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北坡4800m处的温度为3℃,而南坡温度为3℃处的海拔比4800m高,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同海拔地区的气温较高,为阳坡;一般情况下,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从图中可以读出,南坡雪线高度为5500m,而北坡雪线高度高于5500m,故南坡为迎风坡。选C。第5题,雪线以上为终年冰川。靠近雪线处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最可能形成高寒荒漠。选C。答案:4.C5.C(2019·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6.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7.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8.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第6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7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第8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答案:6.B7.D8.A(2019·太原考前质检)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9~11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cm)稀疏灌0草6农5建设用4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cm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cm确定。9.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 B.草地C.农田 D.建设用地10.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11.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第9题,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第10题,表中数据显示,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则消融速度不快,故A错误;积雪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时间(266日)较早,故B正确;农田积雪结束时间(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快,则C错误;高大建筑物具有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错误。第11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故A正确;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则B、C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则D错误。答案:9.C10.B11.A(2019·西安质检)三江并流地区雪峰横亘,山高谷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每年2至4月是云南的旱季,但下图中甲处却总会出现小雨季,导致怒江水位上涨,因正值沿岸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汛”。下图是沿27°N所作的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12.甲地出现“桃花汛”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气温回升,对流旺盛B.春季气温回升,冰川消融C.西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D.东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13.金沙江部分河谷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垂直植被带逆向分布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光照 D.坡度解析:第12题,怒江河谷是南部湿润气流北上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份以后青藏高原南侧的西南气流不断加强,甲地正好处于沿横断山脉爬升的西南气流和沿青藏高原南下的气流的交汇之处,故春季多雨,引发了“桃花汛”。第13题,金沙江河谷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存活。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岩地。植被自下而上出现荒漠-灌丛-森林的演替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答案:12.C13.B(2019·东北三省四校联考)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最具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和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下图为赣南地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14~15题。14.据图判断,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在第四纪红土0~20cm深度,林下裸地>灌草地B.在林草地,红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C.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D.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0~20cm深度,花岗岩>红砂岩15.在红砂岩广布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最宜选择种植()A.林草 B.灌草丛C.乔木林 D.牧草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四纪红土0~20cm深度,林下裸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g/kg左右,而灌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8g/kg左右,故A项错误;在林草地中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故B项错误;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林草地含量最高,林下裸地含量最低,故C项正确;只有在林草地植被条件下的0~20cm深度,花岗岩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于红砂岩土壤有机碳含量。第1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红砂岩广布地区,在灌草地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说明其保持水土能力最强,故B项正确。答案:14.C15.B读我国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6~17题。16.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南部是我国最大黄土分布区B.夏季风为该区域带来丰富降水C.该区域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D.该区域地势南北较低,中间较高17.关于3和7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3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阳坡,光照充足B.3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山谷,气候干热C.7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大D.7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山坡,水分不足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天山及其南北,1为积雪冰川带,向南、北演变为草甸、草原和荒漠,地势中间较高,南北较低。7为云杉林带,地处天山北坡,该地受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因而分布有森林。答案:16.D17.C二、综合题(共22分)18.(2019·滁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公里,大部分海拔在1200m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6分)(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8分)(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8分)解析:(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小于200,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000,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m升到1000m,为太行山区。(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等灾害。答案:(1)东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