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与法律责任_第1页
培训课件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与法律责任_第2页
培训课件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与法律责任_第3页
培训课件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与法律责任_第4页
培训课件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与法律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1、新闻侵权抗辩事由

2、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一、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民法中的抗辩事由,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而提出的证明原告的诉讼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和理由。从司法实践来看,媒体采用的抗辩事由或者法院采纳的抗辩事由要主要有:

基本真实;公正评论;权威消息源;公众人物(一)内容基本真实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8条规定:“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言论,应该允许一定错误,这是“基本真实”而非“绝对真实”的含义。1、已尽一般理性人的注意义务如果不失言论者能够证明,自己尽到了一个正常理性人的注意义务,就可以免除不失言论的侵权责任。合理查证义务的适用范围限于公益性言论,不包括与公益无关的私人言论。案例:2003年第7期的《中国改革》杂志,刊登了该刊记者历时一年采写的文章《谁在分肥》。该文指出:广州市侨房公司在实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员工被迫下岗等问题。文章还披露了侨房公司2002年亏损2900万元、30多名职工被迫下岗、总经理年收入300万元等内容。原告侨房公司认为该文与事实不符,并列举了9处不实之处,索赔590万元。

法院经审理指出:“只要新闻报道的内容有在采访者当时以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认为是可以合理相信为事实的消息来源支撑,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是捏造的,那么,新闻机构就获得了法律所赋予的关于事实方面的豁免权,其所报道的内容即使存在与客观事实不完全吻合之处,也不能认为是严重失实”。媒体查证义务(注意义务)的标准:(1)对名誉权侵害程度越大,其查证义务越高;(2)报道事实关系的公共利益越高,其查证义务越低;(3)报道时效性越强,查证义务越低;(4)新闻来源可信度越低,查证义务越高(5)查证成本,如查证的时间、费用等成本——台湾王泽鉴教授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合理查证:引用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消息来源;交叉求证;语言表达中立、平衡2、连续报道可以作为新闻失实的抗辩事由“基本真实”应该是整体上的真实。客观事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也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如果媒体连续报道了事件的全过程,那么全部报道便可以涵盖先前的不实报道,从而免除单篇新闻失实的法律责任。

2002年6月4日,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小组赛上输给了惟一有望战胜的哥斯达黎加队。2002年6月14日,《体坛周报》刊出《某国脚涉嫌赌球》一文称“有未经核实的消息透露,6月4日中哥之战,某国脚竟然在赛前通过地下赌博集团,买自己球队输球”。又称“某国脚总在最关键的时候失位,两个失球都与他脱不了干系”。2002年6月16日,上海的《东方体育日报》登载《中哥战传闻范志毅涉嫌赌球》的报道,并转载《体坛周刊》上文,指明涉嫌球员为原告范志毅。案例: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案

接着,《东方体育日报》于6月17、19日又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刊登了对范志毅父亲的采访及范志毅没有赌球的声明;6月20日《体坛周报》对出自不实消息来源的报道声明道歉;6月21日《东方体育日报》于以《真相大白:范志毅没有涉嫌赌球》为题,为整件事件撰写了编后文章。范志毅后来起诉《东方体育日报》,法院判决其败诉。(二)公正评论公正评论抗辩要做到两个区分:第一、把意见表达与事实表达区分开来;第二、把言论偏激与侮辱区分开来1、区分意见表达与事实表达“言论”可以分为事实表达(即所谓的“报道”)和意见表达(即所谓的“评论”)意见无真假,所以法律不能判断不同意见的是是非非,这只能通过自由讨论来达成共识,通过“意见市场”的竞争来实现如何区分事实表达与意见表达?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能否被证伪”被认为是判断陈述是意见表达,还是事实表达的标准。无法证伪的是意见表达,反之就是事实表达。——1984年的“奥尔曼标准”汪峰状告卓伟名誉权纠纷案2015年4月14日,汪峰参加“2015中国(江苏)扑克锦标赛”的开幕式和冠军慈善赛。4月16日,该锦标赛的后续赛事经公安部门调查因涉嫌赌博而被叫停。4月20日,韩炳江在其个人新浪微博(@中国第一狗仔卓伟)分享了微博用户“@全民星探”发表的文字“赌坛先锋我无罪影坛后妈君有情”。因认为上述微博及相关报道侵犯名誉权,汪峰提起名誉权诉讼朝阳法院认为:该涉诉文章总体是一篇评论,评论基于的事实是汪峰参加了扑克牌比赛,该赛事因涉赌被公安叫停,该事实本身并非虚构。判决指出,指汪峰为“赌坛先锋”,该评论虽然有些尖锐,但并非无中生有,且未超过损害汪峰人格尊严的必要限度,因此,法律不宜苛刻限制该类评论。

新闻评论中,偏激和侮辱之间很难找到一条分明的界线。一般是以所谓“理性人”或者“平常人”的看法为标准。即面对该事件,一般的普通人会不会有类似说法。如果有,则只认为是偏激,而不认为是侮辱,是法律容许的。2、区分言论偏激与侮辱

1991年,北京国际贸易中心惠康超市非法搜查两位女青年,并说了些侮辱性的话。著名作家吴祖光写文章批评,用了“恬不知耻”、“流露出扎根深远的洋奴意识”的句子,国贸中心在向女青年道歉后,将吴祖光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定,吴的行为是正当的批评监督。案例一:

2003年,《探索与争鸣》发表《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组文章,对方舟子现象进行争论,文章使用了“江湖骗子”“假洋鬼子”“无赖相”这些言辞。二审认为这些文章虽然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但这些言辞并不是学术讨论所必须的,超出了学术范围而是对人格的侮辱,因此判定侵权成立。案例二:3、权威消息源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解释》第六问:“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将真实报道界定为:“采用权威渠道消息或者可证实的事实”。这表明,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可以免于证实。

权威消息渠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文书和行为国家机关公开的文书和行为必须是该机关职权范围之内的。如法院判决、权威机构鉴定、公安部门的案件通告等。

如果这些材料本身发生差错,并且新闻报道是客观准确的,新闻单位不承担法律责任。案例:

1997年,新华社青海分社根据检察院提供的材料,报道省民政厅长救济处处长非法挪用扶贫、救济款被批捕。后检察院调查认定李某不构成犯罪。李某遂将新华社青海分社告上法庭,法庭认为报道源于正式文件,发表前又经过检察院核实,不是侵权。1998年《解释》第六问还规定:

“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4、公众人物公众人物概念来源于1964年美国萨利文诉《纽约时报》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此案及相关案件的判决书中提出,凡是公众人物起诉媒体在涉及其职务行为的报道中诽谤,必须证明被告具有“实际恶意”,方可胜诉。我国一些学者由此引申出公众人物的名誉、隐私等人格权保护应当“弱化”或“限制”的观点,范志毅案判决指出:原告范志毅是社会公众人物,公众人物对媒体舆论监督可能造成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和理解。范志毅“赌球”的传闻并非个人私事,而是属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二、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形态和方式(一)责任形态责任形态指如何确认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以及有多个责任主体时如何分担责任。单个责任主体:自己责任、替代责任多个责任主体: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二)民事责任方式对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的规定。”

案例:2016年8月16日,王宝强前妻马蓉以王宝强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申请立案。马蓉要求王宝强立即删除8月14日0时21分发布的微博,并在其个人微博首页置顶连续赔礼道歉不低于30天。

1、停止侵害指要求侵权人不得继续实施侵权行为。例如收回已经发行的报纸,删除网贴。这是发生名誉权纠纷诉讼时,原告首先考虑适用的民事责任。

2、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指要求侵害人在侵害言论影响范围内,以更正等方式澄清事实,从而消除侵权言论的不良影响,恢复受害人名誉。这是最常见的名誉权侵权责任方式,但是不适用于隐私权案件。3、赔礼道歉这种侵权责任方式一般是与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一起适用。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但是内容要经人民法院审查。314、赔偿损失

1、经济赔偿《侵权责任法》第20条规定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按照被侵权人的积极财产损失,或者消极财产损失情况赔偿;第二种是按照侵权行为人获得的利益赔偿322、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有:第一、赔偿主体只能是自然人;第二、精神损害需达到“严重后果”才能获得赔偿;33如何衡量精神损害赔偿数额(1)侵权人过错程度(2)侵权手段、方式与场合(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获利情况(5)侵权人的经济能力(6)受理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34案例

2013年,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微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