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_第1页
《DLT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_第2页
《DLT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_第3页
《DLT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_第4页
《DLT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060.70

K42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53—20XX

代替DL/T653-2009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dischargecoilsforhighvoltage

shuntcapacitors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20--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653—20XX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使用条件.............................................................................3

4.1正常使用条件.....................................................................3

4.2特殊使用条件.....................................................................4

5技术要求.............................................................................4

5.1额定值...........................................................................4

5.2性能要求.........................................................................6

5.3结构要求.........................................................................9

6试验方法............................................................................10

6.1试验条件........................................................................10

6.2外观检查........................................................................10

6.3绝缘电阻测量....................................................................10

6.4绕组直阻测量....................................................................10

6.5介质损耗测量....................................................................10

6.6绕组端子标志检验................................................................10

6.7工频电压试验(干试或湿试)........................................................10

6.8感应耐压试验....................................................................11

6.9雷电冲击电压试验................................................................11

6.10误差试验.......................................................................11

6.11密封性试验(油浸式放电线圈)...................................................11

6.12盐雾试验(干式放电线圈).......................................................11

6.13高低温试验(干式放电线圈).....................................................11

6.14绝缘油性能试验.................................................................12

6.15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12

6.16温升试验.......................................................................12

6.17放电试验.......................................................................12

6.18短路承受能力试验...............................................................12

6.19爬电比距检验...................................................................13

6.20高压端子间、高压端子对地电气距离检验...........................................13

6.21励磁特性测量...................................................................13

6.22局部放电试验...................................................................13

6.23机械强度试验...................................................................13

I

DL/T653—20XX

7检验规则............................................................................14

7.1试验分类........................................................................14

7.2出厂试验........................................................................14

7.3型式试验........................................................................14

7.4验收试验........................................................................14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15

8.1标志............................................................................15

8.2包装、运输和储存................................................................1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放电线圈的接线方式及额定电压................................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型号表示.................................................18

II

DL/T—20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频率50Hz、电压等级6kV~66kV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所配用的单相全密封油浸

式和干式放电线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1094.2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电力变压器

GB/T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1094.11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7354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电测量

GB/T7595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22071.2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GB/T26218.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GB/T26218.2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

缘子

GB/T26218.3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

DL/T604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容器capacitor

当不需要说明是电容器单元或电容器组时使用的通用术语。

3.2

放电线圈dischargecoil

当电容器从电源脱开后能将电容器端子上的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到规定值的带有绕组的器件。

1

DL/T—20

3.3

高压端子highvoltageterminal

与电容器并联连接构成泄放电容器剩余电荷的放电线圈的出线端子。

3.4

一次绕组primarywinding

与高压端子相连的绕组。

3.5

接地端子earthterminal

使与放电线圈的线圈相绝缘的外壳接地或使电位固定在外壳上而设置的端子。

3.6

外壳端子shellterminal

对一次绕组的一端与外壳同电位结构的放电线圈,为使该端子连接到外部回路而在外壳上设置的端

子。

3.7

额定一次电压(U1N)ratedprimaryvoltage

U1N

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端子间能连续承受的工频电压设计值的方均根值。

3.8

额定二次电压(U2N)ratedsecondaryvoltage

U2N

二次绕组端子间的工频电压设计值的方均根值。

3.9

额定负荷ratedload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二次电压下,二次端子间连接的与本文件规定的准确级相对应的每一相的负荷

(伏·安)数。

3.10

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reactivepowerofcapacitorco-ordinationforadischargecoil

能满足电容器组的剩余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至规定电压以下时电容器组的相容量上限值,放电线圈

仅适用这个限值以下容量的电容器组。

3.11

最高工作电压maximumoperationvoltage

连续施加于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端子间的不致使其寿命显著缩短的工频电压限值。

3.12

额定绝缘水平ratedinsulationlevel

放电线圈一次端子对壳所能承受的规定标准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标准短时工频耐受电压。

注: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一次端子对二次绕组、外壳所能承受的规定的耐受电压值。

3.13

额定输出ratedoutput

在额定二次电压下及接有额定二次负荷时,由放电线圈所供给的二次回路的视在功率值(在规定功

率因数下以伏安表示)。

3.14

电压误差(比值差)voltageerror

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的实际变比和额定变比不相等所产生的误差。

2

DL/T—20

3.15

相位差(角差)phasedisplacement

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一次电压相量与二次电压相量的相位之差。

3.16

准确级accuracyclass

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所指定的误差等级,即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应在规定的限值内。常

用电压误差(比值差)的百分值表示。

3.17

额定频率ratedfrequency

放电线圈设计所规定的频率值。

3.18

一次绕组共用端子shareterminalofprimarywinding

供差压保护使用的放电线圈,每相具有两个独立磁路和两个独立一次绕组。一次绕组共有三个高压

端子,其中的一个高压端子处于另两端子间的电位之间的某个中间电位,这个端子称作为一次绕组共用

端子。

4使用条件

4.1正常使用条件

4.1.1安装位置

户外或户内。

4.1.2环境温度

安装运行地点的环境温度范围为-50℃~+55℃。在此温度范围内按放电线圈所能适应的环境温度

范围分为若干温度类别,每一温度类别均由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来表示。

下限温度为放电线圈可以投入运行的最低气象温度,其值从5℃、-5℃、-25℃、-40℃、-50℃

中选取。

上限温度为放电线圈可以在其中连续运行的最高气象温度,其值从40℃、45℃、50℃、55℃

中选取。它们对应的代号分别为A、B、C、D,相应的24h平均和年平均最高温度见表1。

表1是以放电线圈不影响环境空气温度这一使用条件(例如户外安装)为前提确定的。

表1上限温度的分类

环境温度

代号℃

最高24h平均最高年平均最高

A403020

B453525

C504030

D554535

任何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的组合均可选作放电线圈的温度类别。

装置的温度类别应与安装运行地点的环境空气温度相适应。

这些温度值可在安装地区的气象温度表中查得。

3

DL/T—20

4.1.3海拔

不超过1000m。

4.1.4抗污秽能力

放电线圈外绝缘由绝缘子和套管构成,GB/T26218.1~3规定了5个污秽等级下绝缘件选择及其尺

寸确定的方法。对户内轻污秽环境:a级、b级和c级应不小于2.0cm/kV(相对于系统最高工作线电压);

对户外中级污秽环境:c级和d级应不小于2.5cm/kV(相对于系统最高工作线电压);对户外重污秽环境,

使用方应按照上述方法,根据运行经验或试验结果确定外绝缘类型及其尺寸,并与制造方达成协议。

4.1.5安装环境

无腐蚀性气体、蒸汽,无导电性或爆炸性灰尘。

4.1.6安装场所

无剧烈的机械振动。

4.1.7最大风速

35m/s。

4.1.8相对湿度

月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0%,日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5%。

4.2特殊使用条件

如在与4.1不符合的特殊条件下使用时,由制造方和购买方商定。

5技术要求

5.1额定值

5.1.1额定一次电压

星形接线的放电线圈,且其中性点与电容器组中性点相连接时,其额定一次电压按表2选取。

注:当电容器组为中性点不能引出,放电线圈为星形接线时,其额定一次电压取系统标称电压除以3后的1.05倍。

表2放电线圈额定一次电压

单位:千伏

系统标称电压610203566

6.3310.531211+11393703

单相放电线圈

6.631131323/2+23/2403733

的额定一次电压

7.231231413+13453763

注:当一次绕组由公用端子时,其额定电压按购买方要求设计(见附录B)。

5.1.2额定绝缘水平

4

DL/T—20

安装在地电位处的放电线圈的额定绝缘水平应符合表3中相应规定。

安装在绝缘台架上的放电线圈(无二次绕组或有二次绕组并带有对地隔离装置时)的额定绝缘水平

应符合表4相应规定。

放在绝缘台架上的一次绕组准备接壳的端子与外壳绝缘时,它应能承受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3

kV(有效值)。

放电线圈的二次电路绕组应能承受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3kV(有效值)。

表3全绝缘落地结构放电线圈及隔离装置绝缘水平

单位:千伏

系统标称电压610203566

6.33,10.53,12,22,40,

额定一次电压6.63,113,13,23,42,

7.23123142644

额定短时工频耐

25/3235/4250/6580/95160

受电压(有效值)

额定雷电冲击耐

6075125185350

受电压(峰值)

注:斜线下的电压为干燥状态下的值。

表4置绝缘平台放电线圈绝缘水平

单位:千伏

系统标称电压3566

额定一次电压13或13/2(推荐值)22或22/2(推荐值)

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35/4255/65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75125

注:斜线下的电压为干燥状态下的值。

5.1.3额定频率

50Hz。

5.1.4相数

单相。

5.1.5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

每一个放电线圈可以满足某一容量范围内的并联电容器的放电要求。单相放电线圈的放电容量优先

从表5中选取。

5

DL/T—20

表5配套电容器容量

单位:兆乏

系统标称电压610203566

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3相≤10≤10≤20≤30≤60≤25≤60≤120

干式放电线圈容量/相4(3.4)4(3.4)101024———

油浸式放电线圈容量/相4410102410——

———5*2注5*4注5*2注10*2注10*4注

绝缘台架上放电线圈容量/相

————10*2注—20*2注20*2注

注:放电线圈容量*数量。

5.1.6额定二次电压

100V、1003V。

如果用户另有要求,应根据使用场合的实际情况选择,但应在订货合同中注明。

5.1.7额定输出及准确级

30VA、50VA,0.5级;50VA、100VA,1级。

当一次绕组有共用端子时,每个二次绕组的额定输出和准确级应分别满足0.5级,30VA或50VA;1

级,50VA或100VA。

注:下标横线的数值为优先值。

5.2性能要求

5.2.1绝缘电阻

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铁芯和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20℃时)。

二次绕组对铁芯和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Ω(20℃时)。

5.2.2耐受电压

放电线圈耐受电压见表6。

6

DL/T—20

表6放电线圈耐受电压

电压类型安装场所电压施加部位电压值施加时间或次数试验方法条号

连在一起的高压

端子对接地铁芯、按表31min6.7

外壳和二次端子

工频电压

连在一起的二次

地面端子对接地铁芯3kV1min6.7

和外壳

连在一起的高压

雷电冲击电压端子对接地铁芯、按表3正、负各3次6.9

外壳和二次瑞子

同相高压端子相

地面2.5U1N15s~60s6.8

互之间

工频的整倍频率同相高压端子相

电压(感应耐压)互间,将一个拟接

2.5U1N15s~60s6.8

地外壳的高压端

台架上外壳接固

子接外壳

定电位

拟接外壳的高压

工频电压端子对外壳、铁芯3kV1min6.7

和二次端子

5.2.3放电性能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放电线圈与对应表5中规定容量上限值的并联电容器相并联,当电容器

断电以后,其端子间的电压在5s内应由2U1N降至50V以下。

放电线圈应能承受在1.92U1N电压下电容器储能放电的作用。

5.2.4绕组直流电阻

绕组直流电阻应符合设计值规定。

5.2.5准确级

测量准确级由规定运行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电压误差百分数来标称如表7规定。

表7准确级

测量准确级

项目

0.51.0

电压误差

±0.5±1.0

%

误差限值

相位差

±20±40

运行条件电压90~130

7

DL/T—20

%

频率额定频率

运行温度类别温度类别的下限温度至上限温度

负荷

0~100

%

负荷功率因素0.8(滞后)

5.2.6温升

在1.1倍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二次负荷(cosφ在0.8~1)的条件下试验时,油浸式放电线圈

的绕组温升不应超过表8规定。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不应超过表9规定。

表8油浸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

放电线圈测温部位测温方法温升限值K

绕组电阻法50

注:温度类别上限值超过+40℃时,温升限值应减少(例如+55℃类别时,温升限值为40K)。

表9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

测温部位测温方法绝缘耐热等级温升限值K

B65

绕组电阻法

F90

注:对于铁芯、金属部件和与其相邻的材料温升限值,应取在任何条件下不会出现使它们受到损害的温度。

5.2.7介质损耗因数

油浸式放电线圈的介质损耗因数值:35kV产品应不大于3%(20℃时),66kV产品应不大于2%(20℃

时)。

5.2.8机械强度

规定的试验载荷可从任意方向施加于高压端子。

正常安装方式下,放电线圈本体、套管和高压端子应能承受500N的静态试验载荷,规定的试验载荷

可从任意方向施加于高压端子。

二次端子应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承受250N的静态载荷。

5.2.9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的要求对全部电压等级的干式放电线圈均适用,并适用于20kV及以上油浸式放电线圈。

局部放电水平应不应超过表10所列的限值。预加电压及测量电压也列在同一表中。

8

DL/T—20

表10局部放电水平

允许局部放电水平pC

系统标称电压kV试验电压施加方式预加电压(有效值)kV测量电压(有效值)kV

油浸式干式

一次绕组对铁芯、外

6~66O8倍工频耐受电压1.3U1N520

壳和二次绕组

一次绕组两高压端子之

6~662.15U1N1.3U1N520

5.2.10绝缘油性能

绝缘油性能应符合GB/T7595及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检验规则按本文件要求进行。

5.2.11短路承受能力

在额定电压下,能承受二次短路电流在ls时间内所产生的热和机械力的作用而无损伤。

5.3结构要求

5.3.1放电线圈外露空气中金属部分应有良好的防腐蚀层,并符合户外防腐电工产品的涂漆标准及相

应技术文件的要求。

5.3.2油浸式放电线圈的密封性能应在最高运行温度下(户外型还应考虑太阳直晒)不应出现渗漏:对

油浸式箱内部压力应不大于0.05MPa,并在下限温度下不应出现负压。

5.3.3干式放电线圈应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潮性能,并满足GB/T2423.1和GB/T2423.2和本文件规定的

高低温试验要求。

5.3.4安装在地面上的放电线圈两个高压端子之间、高压端子与外壳之间以及支柱绝缘子带电部分对

地的电气距离应符合表11的要求。安装在台架上的放电线圈的电气距离按相应电压等级考虑。

表11电气距离

单位:毫米

两个高压端子之间、高压端子与外壳之间以及支柱

中间高压端子对两端高压端子

系统标称电压绝缘子带电部分对地的电气距离

之间的电气距离

kVmm

mm

户内户外

6100100200

10100125200

20150180300

35200300400

66325—650

9

DL/T—20

5.3.56kV~20kV电压等级放电线圈外壳接地螺栓直径应不小于8mm,35kV~66kV电压等级应不

小于12mm。

5.3.6二次出线端子螺杆直径不应小于8mm,并用铜或铜合金制成。

5.3.7产品结构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必须安装方便。

5.3.8全密封型放电线圈在预期寿命期内不必更换部件。

5.3.9放电线圈是否装压力释放器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

5.3.10高压端子、二次端子、接地端子和铭牌等齐全,固定牢固。

5.3.11干式放电线圈宜采用正向垂直安装方式,反向/侧向悬挂式安装时应保证使用寿命内产品不能

开裂。

5.3.12户外使用放电线圈二次接线盒防护等级不低于IPX4。

5.3.13安装在绝缘框(台)架上的放电线圈,不宜设二次绕组。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放电线圈的一切试验和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在20℃士15℃的范围内进行。试验所用的工

频电压为实际正弦波形,两个半波应完全一样,且峰值和有效值之比等于2士0.07,电压畸变率不大

于5%,总谐波畸变率应满足GB/T14549的要求。

6.2外观检查

按本文件5.4条的要求进行。

6.3绝缘电阻测量

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间绝缘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二次绕组对铁芯和外壳

间绝缘测量应使用1000V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电阻,并应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

6.4绕组直阻测量

应使用电桥或直流电阻测试仪测量绕组电阻,并记录测试时绕组的温度。一般情况下,绕组电阻测

量宜在温升试验之前进行。

6.5介质损耗测量

对35kV及以上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用高压交流电桥或其他测试仪器测一次绕组与铁芯、外壳和二

次绕组间的介质损耗因数,并记录测试温度。应在10kV至额定电压下测量,其试验要求应符合5.2.7

条和GB/T22071.2的规定。

6.6绕组端子标志检验

用直流检验法或误差校验仪测量,绕组端子标志检验也可和误差试验或变比试验同时进行。

6.7工频电压试验(干试或湿试)

10

DL/T—20

工频电压试验按GB311.1的要求进行。

工频电压试验时,将一次绕组高压端子短接,试验电压施加在一次绕组与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之

间;二次绕组短接,试验电压施加在二次绕组与铁芯和外壳之间。试验电压按5.2.2条要求进行。

如果未发生试验电压突然下降,则试验合格。

验收试验的工频试验电压值为出厂试验值的90%。

6.8感应耐压试验

试验通常按GB/T1094.3的要求进行。感应耐压试验电压按5.2.2条要求,施加时间按式(1)计算,

但最短不得短于15s。试验频率为额定频率2倍及以下时,施加lmin。

2f

tn60(1)

ft

式中:

t——用频率为f的电压试验时所需经历时间,s;

fn——额定频率,50Hz;

ft——试验频率,Hz。

如果未发生试验电压突然下降,则试验合格。试验前后测试放电线圈的空载电流应无明显变化。

无二次绕组时,可以用另一台带有二次绕组的放电线圈、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或试验变压器的二次绕

组接高频电源,而将其一次绕组与被试放电线圈一次绕组并接。

6.9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试验按GB/T1094.3的要求进行,在连接在一起的高压端子与铁芯、外壳和短接的二次绕组间施加

正、负极性标准雷电冲击波(1.2/50us)各3次。不需作大气条件校正。

如果全电压下所记录的电压瞬间波形图与降低电压下所记录的相应波形图无明显差异,则试验合

格。

装在台架上外壳接固定电位的放电线圈不作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6.10误差试验

测试电源频率为50Hz±0.5Hz,误差试验应在49.5Hz~50.5Hz频率范围内的任一频率(型式试

验应在额定频率下进行),90%~130%额定电压以及0和100%额定二次负荷下进行。

误差试验采用电桥法。

注:使用电压表在0VA条件下测试时,允许带有电压表负荷(不大于1.5VA)。标准互感器应比被试

放电线圈的准确度等级高两个等级。试验中可以同时测得比值差和相位误差。

6.11密封性试验(油浸式放电线圈)

油浸式放电线圈在使用状态下,保证在其各部分均达到80℃后至少保持12h而不出现渗漏油,或

温度类别上限温度加太阳辐射12h不出现渗漏油。

油箱内压力不大于0.05MPa。

6.12盐雾试验(干式放电线圈)

固体绝缘放电线圈按照GB/T2423.17承受环境试验Ka(盐雾),试验持续施加为168h,试验后进行

绝缘试验(感应电压试验)应不击穿。

6.13交变高低温试验(干式放电线圈)

11

DL/T—20

高低温试验方法按照GB/T2423.1和GB/T2423.2的规定进行。

6.13.1试验条件控制

被试放电线圈附近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2℃以内,对于35kV及以上的温度允许误差应在±3℃。

进行高温、低温试验时,升降温过程中温度变化速率不应超过3℃/min。

高温试验温度为50℃或者按环氧树脂材质报告单或技术文件规定。

低温试验温度为-40℃或者按环氧树脂材质报告单或技术文件规定。

6.13.2试验程序

交变高低温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试验箱内环境温度从室温2h连续均匀升至试验温度并保持4h;

b)试验箱温度2h连续均匀降至0℃保持2h;

c)试验箱温度由0℃2h连续均匀降至试验温度,保持6h;

d)试验箱温度2h连续均匀升至0℃,保持2h;

e)循环步骤a至步骤d三次(至少执行3个循环或者按另行规定的技术文件要求);

f)试验箱2h连续均匀降至室温。

放电线圈外观应无开裂,耐受电压性能和准确级应满足本文件要求。

6.14绝缘油性能试验

放电线圈用绝缘油应进行击穿电压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试验应按GB/T7595和GB/T22071.2的要

求进行。

6.15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

在工频额定电压下进行,可在二次侧加压,一次侧开路进行试验,也可在一次侧加压,二次侧开路。

6.16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方法按照GB/T1094.2和GB/T1094.11的要求进行。

绕组温升应采用电阻法测量;绕组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温升,可用温度计法或热电偶法测量。

6.17放电试验

选取表5中相应容量上限值的电容器组,以直流充电至1.902倍额定电压值,然后通过放电线圈放

电,并记录放电电压波形,5min内完成5次放电。试验前后测试放电线圈空载电流值应无明显变化。

注:干式放电线圈在下限温度下充直流电至1.902额定电压放电5次。

选取表5中相应容量上限值的电容器组,以直流充电至2倍额定电压值,然后通过放电线圈放电。

测量放电5s时的电容器端子电压,并记录放电电压波形。

6.18短路承受能力试验

放电线圈由一次侧励磁,二次端子短接。短路试验持续时间为1s,短路时电源电压降不得大于10%,

试验一次,试验中记录施加电压和短路电流波形。

一次绕组有共用端子时,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当无二次绕组时,不必试验。

试验合格的判别原则:

a)放电线圈未受明显损伤;

12

DL/T—20

b)复测误差并与短路试验前测试值相比,其误差不超过相应准确级限值的一半,且仍满足相应准

确级的要求;

c)能承受6.7条及6.8条所规定的电压(干试)试验,但试验电压值降至原规定值的90%。

6.19爬电比距检验

用软性材料沿绝缘子表面测量绝缘套管上、下法兰间的尺寸(油浸式);测量高压端子到二次端子或

接地体的最小沿面距离(干式)。

6.20高压端子间、高压端子对地电气距离检验

一次绕组有两个高压端子时,测量导电部分最小的直线距离;一次绕组有三个高压端子时,测量两

端两个高压端子的电气距离,应满足规定的值。中间高压端子与两端高压端子的电气距离可以适当减小。

高压端子对外壳的电气距离指高压端子对外壳或外壳突出部分或二次出线端子的最小直线距离。

6.21励磁特性测量

放电线圈应进行励磁特性测量,其测试要求应符合GB/T22071.2之规定。

试验时测量0.2、0.5、0.8、1.0、1.1、1.3、1.5倍额定电压下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值。

有二次绕组时,试验电压可以施加于二次端子上。

有一次绕组共用端子的放电线圈,各绕组应分别进行测试,励磁特性应基本一致。用于并联电容器

装置中开口三角不平衡保护的三台放电线圈励磁特性基本一致。

6.22局部放电试验

6.22.1试验回路和测试设备

试验回路和测试设备按GB/T7354标准执行,测试灵敏度能达到测出局部放电量5pC的水平。

注1:油浸式在温度下限下进行。

注2:干式在放电前后进行。

6.22.2试验程序

6.22.2.1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及二次绕组的局部放电试验

当试验在工频耐压试验后进行时,升压至表11规定的预加电压值,保持60s,然后将旅加电压下降

至表10规定的测量电压值,保持30s,测得的局部放电量应不超过表l0中规定的限值。试验在工频电压

下进行。

局部放电试验也可以在工频耐压试验后的降压过程中,使电压降至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值保持30s

后进行测量。但对安装在台架上的产品拟接外壳的端子不做局部放电试验。

6.22.2.2高压端子之间的局放试验

感应耐压升至表6中试验电压值,保持15s~40s,然后将电压下降至表10规定的测量电压值,保

持30s,测得的局部放电水平不超过表10的规定值。

试验时的一高压端子接电源,另一高压端子接外壳并接地。两端子接线方式对调以后再试验一次。

6.23机械强度试验

放电线圈以正常运行方式安装,在套管接线端子、二次端子的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上/下方向分别施

加规定的静载荷lmin,如果没有发现损坏或漏油,则认为通过本项试验。

13

DL/T—20

7检验规则

7.1试验分类

试验分为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和验收试验。

7.2出厂试验

每台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出厂试验,试验项目如下:

a)外观检查;

b)绝缘电阻;

c)绕组直阻测量;

d)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e)端子标志检验(带有二次绕组时);

f)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

g)工频电压试验(干试);

h)感应耐压试验;

i)误差试验(带有二次绕组时);

j)密封性试验;

k)绝缘油性能试验;

l)局部放电试验;

m)励磁特性测量。

7.3型式试验

新产品应进行型式试验。在生产中,当材料、工艺、产品结构或所选用的配套设备有所改变,且其

改变有可能影响装置的性能时,也应进行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