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_第1页
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_第2页
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_第3页
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_第4页
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适用专业环境设计授课班级A1411A1412A1413A1414授课教师龚垚奔职称讲师二○一六年二月授课计划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课程类别理论知识课程课程代码05A1K506总学时已完成学时本学期学时32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总计学时224832使用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获奖情况参考书目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获奖情况住宅室内设计实训北京工业大学2013考核性质考试考查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论文其他成绩评定总成绩比(%)平时成绩比(%)平时实验期末出勤作业实习讨论期中测验自主学习40%60%20%20%课程介绍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是2014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理论知识课程,独立设课,其先修课程是3DsMax效果图绘制、室内识图与制图。该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掌握国内、国外室内空间的类型、风格、作品;通过中国经典室内设计案例分析、西方经典室内设计体验、各个国家的实践作品、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了解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课时安排从第一周至第十六周星期/一节星期/一节星期/一节星期/一节周次节数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计备注理论实践其他12绪论222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232秦汉时期24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52隋唐、五代宋元时期262明清、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民居272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282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292原始社会末、古代时期2102中世纪2112文艺复兴时期2122欧洲17—19世纪时期213220世纪现代时期2142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2152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2162西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2学时总计24832教学日志周次日期星期节次班级授课内容授课

方式应到

人数实到

人数备注1A1411绪论讲授2A1411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讲授3A1411秦汉时期讲授4A14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讲授5A1411隋唐、五代宋元时期讲授6A1411明清、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民居讲授7A1411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8A1411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讲授9A1411原始社会末、古代时期讲授10A1411中世纪讲授11A1411文艺复兴时期讲授12A1411欧洲17—19世纪时期讲授13A141120世纪现代时期实践14A1411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讲授15A1411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实践16A1411西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教学日志周次日期星期节次班级授课内容授课

方式应到

人数实到

人数备注1A1412绪论讲授2A1412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讲授3A1412秦汉时期讲授4A14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讲授5A1412隋唐、五代宋元时期讲授6A1412明清、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民居讲授7A1412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8A1412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讲授9A1412原始社会末、古代时期讲授10A1412中世纪讲授11A1412文艺复兴时期讲授12A1412欧洲17—19世纪时期讲授13A141220世纪现代时期实践14A1412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讲授15A1412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实践16A1412西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 教学日志周次日期星期节次班级授课内容授课

方式应到

人数实到

人数备注1A1413绪论讲授2A1413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讲授3A1413秦汉时期讲授4A14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讲授5A1413隋唐、五代宋元时期讲授6A1413明清、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民居讲授7A1413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8A1413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讲授9A1413原始社会末、古代时期讲授10A1413中世纪讲授11A1413文艺复兴时期讲授12A1413欧洲17—19世纪时期讲授13A141320世纪现代时期实践14A1413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讲授15A1413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实践16A1413西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教学日志周次日期星期节次班级授课内容授课

方式应到

人数实到

人数备注1A1414绪论讲授2A1414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讲授3A1414秦汉时期讲授4A14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讲授5A1414隋唐、五代宋元时期讲授6A1414明清、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民居讲授7A1414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8A1414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讲授9A1414原始社会末、古代时期讲授10A1414中世纪讲授11A1414文艺复兴时期讲授12A1414欧洲17—19世纪时期讲授13A141420世纪现代时期实践14A1414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讲授15A1414现代室内名师作品评析实践16A1414西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实践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标题: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门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主要方法和课程的学习之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1.课程的学习梗概2.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一、课程介绍《室内设计史与现代融合》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理论知识课程,是根据快速发展的室内设计行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综合要求而设置,在学生拓展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室内设计,无论是专业的或是非专业的,它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作为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者就更应该了解室内设计史,了解室内设计的整个发展历程,将传统的艺术与现代的艺术相融合,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系于历史文脉的设计之路。为将来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习方法《室内设计史与现代融合》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以装饰企业就业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设计师)、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为依据,实施课程项目化,以理论课题为主线,理论支撑实训课题,通过图片案例、启发创新思维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基础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设计师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设计师岗位的任职要求,并能支撑相关职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备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及发展的趋势,结合实训项目,让学生掌握中外各个时期的室内设计的风格,提高学生与客户的交际能力、对各种设计风格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安排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讲练结合,三、学习内容与课时安排四、教学方式与基本要求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实验2人一组,教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对课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注意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教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备注:五、课程主要任务主要讲授中外古代及近现代时期的室内设计发展状况;室内设计艺术与历史、地理位置及其地域文化、信仰等之间的关系;各时代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特征、做法及细部演变。培养学生具备室内设计不同风格、流派及艺术设计学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中外各个时期建筑与室内空间的特点,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课程实训任务1、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2、西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实践3、室内设计与现代融合实践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标题: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在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及室内设计演变标。教学重点及难点:1.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形式2.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室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前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未形成统一意见)1、原始社会后期——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期)2、秦汉——三国时期(成型期)备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3、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期)4、隋唐两代(成熟期)5、宋元两代(转变期)6、明清两代(渐进期)一、原始社会建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它的成熟必然是由完全不成熟的初始形态经过不断地演变,历经一个复杂的、长久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中国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即它的完全不成熟时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一)、栖身天然洞窟:大自然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同时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原始人类在吃、穿、住等各个方面,大多是依靠自然地恩赐,吃天然的野果、穿树叶裹兽皮,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的“家”,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备注:原始人在选择天然洞穴时也有一定的选址观念,在他们看来,适合居住的洞穴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首先,它应该接近水源,以方便汲取生活用水和渔猎。其次,洞口要高一些,以防止被水淹到。再次,洞内必须干燥一些,以利于生活。最后,洞口不应该朝向寒风吹来的方向。从原始人的生活遗迹可以看出,他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是接近洞口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干燥,有充足的空气利于生存。洞窟深处的低凹部分则用于埋葬死者。(二)、挖土为穴,构木为巢大自然中没有那么多适宜居住的理想洞穴,原始人基于居住自然洞穴的经验,经过长期摸索之后逐渐学会了自己动手挖掘适宜居住的洞穴。(三)、建筑始祖(新石器时代)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二、奴隶社会建筑(高台榭,美宫室)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从夏朝建立开始,经过商、西周、春秋,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这1600年左右的漫长岁月中,在中国大地上,华夏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一)、夏代建筑夏代已基本有了宫室、民居、墓葬等建筑类别,甚至还有了较正规意义上的城市。夏代宫室建筑目前已有遗址发掘,这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二)、商代建筑商代的建筑比夏代建筑已有了一定得发展与进步,但就整个中国建筑史来说,这样的发展依然是缓慢的。商代是青铜器制造的黄金时期,有些青铜器上直接反映了当时的某些建筑形象。商代的城市周围大多有壕沟和城墙,这源于夯筑技术的日益成熟。(三)、周代建筑关于周代建筑的记载,《尚书》、《周礼》、《尔雅》、《左传》、《史记》、《战国策》、《后汉书》等文献中都有一些记载。在周代的各种建筑类型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事周代的都城。在周代方正的王城内,有纵横的街道直通城门以供来往,有宫城居中而建以供帝王所用所居,有太庙和社稷坛左右对立以供祭祀天地祖宗,这是后代各朝代一直继承的都城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左祖右社的形成和内寝外朝制度的确立。等级制度对当时的建筑形态及大小都有相关规定。春秋时期的建筑施工已经具备一整套的管理方法,统筹兼顾各个施工环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逐渐形成专业分工,尤其是木工和土工开始分化,鲁班就是一位著名的建筑木工,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建筑装修的发展,又促成了彩绘和雕刻的专业化。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悠久,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周代宫殿:三、封建社会建筑(一)战国这一时期建筑上大城市开始出现,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的兴建,以及瓦的发展和砖的出现,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铁工具的应用,提高了木构建筑的艺术和加工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在工程构筑物方面,七国之间因险为塞,竞筑长城。,秦郑国开渠三百里和李冰兴修都江堰,规模都相当巨大。春秋战国时期高台建筑:作业、讨论题、思考题:现代建筑结构中保留有哪些古代建筑结构形式?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标题:秦汉时期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在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及室内设计演变标。教学重点及难点:1.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形式2.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室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一、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这些措施对巩固国家政权起了一定作用。而由于国家统一,便可以集全国之人力物力与六国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由于秦国统一时间极短,而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所以社会生产部可能有大的发展。因此,秦代建筑的发展只是集中在宫殿、园囿方面。宫殿建筑本就是中国建筑史中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类型,强烈凸显了帝王的无上权威,秦代宫殿在这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据文献与遗址发掘来看,秦代有两处最为重要的、最具气势的宫殿,一是咸阳宫,二是阿房宫。始皇陵是我国帝王陵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对后世皇陵影响很大。它位于临潼县东5公里,背靠骊山,脚蹬渭河,左有戏水,右有灞河,南产美玉,北出黄金,真乃风水宝地,寄予着秦始皇让子孙万代永享福寿的心愿。备注:据推测,秦始皇的“陵寝”应在陵墓的后面,即西侧。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墓室一直挖到很深的泉水以后,然后用铜烧铸加固,放上棺椁。墓内修建有宫殿楼阁,里面放满了珍奇异宝。墓内还安装有带有弓矢的弩机,若有人开掘盗墓,触及机关,将会成为后来的殉葬者。墓顶有夜明珠镶成的天文星象,墓室有象征江河大海的水银湖,具有山水九州的地理形势。还有用人鱼膏做成的灯烛,欲求长久不息。安葬完毕后,秦二世下令将宫内无子女的宫女和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埋入墓中殉葬。后人对司马迁充满神奇色彩的记载一直半信半疑,但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司马氏的记载基本是可信的。在它东面还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大型兵马陶俑坑,内有武士俑约七千个、驷马战车一百多辆、战马一百余匹,以及数千件各式兵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始皇陵阿房宫二、汉汉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期。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1、长安城2、陵邑、陵墓:3、建筑、宫殿,如礼制建筑、遗址霸城门遗址【斗栱】【礼制建筑】4、私家园林:5、长城: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标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及室内设计演变标。教学重点及难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形式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室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也成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这一点也是与当时处于多个政治势力割据的局面,建筑注重防御的社会形势相关联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虽没有两汉时期那么丰富的创造,但随着民族融合以及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有了不少新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佛教建筑的兴盛。佛寺、佛塔和石窟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可见当时北朝佛教比南朝更盛。中国的佛教由印度传入,因此初期佛寺的结构与布局基本都是模仿印度,而后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构建筑应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佛塔是佛寺的重要建筑物,传到中国后佛塔和中国已有的各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石塔和砖塔。历史记载中的最大木塔是北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高一千尺,百里以外便能望见。可惜这座塔建成不久便被焚毁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建筑形态、建筑发展,以及当时的建筑装饰等技术艺术的特色和水平,特别是雕刻艺术的水平。我国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成就: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突出的成就邺城的发掘,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发现,邺城的城市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代长安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的状况。并且城市建设深得古代建筑思想的精髓,例如邺城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的位置,就与易经有很深的关系。三台位于乾位,乾位为阳,象征着城市的繁盛。邺城的城市规划在中轴线上开辟有南北的干道,南通正南门,北达宫城。整个城市的布局区划分明,井然有序,交通极为便利,形成了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一种新的模式,对隋唐都城的里坊制度的出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为古代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本。佛教建筑的兴起(1)塔:塔是梵文Stūpa的音译的简称,意为“高显处”或“高坟”,原是印度的一种纪念性坟墓的通称。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佛塔也跟着传入。佛塔进入中国后,由单纯的佛塔,演变为将楼阁与佛塔结合的木构建筑形式。著名的佛塔有永宁寺塔、嵩岳寺塔等。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见。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是现存最高木塔山西应县木塔高度(塔高67.31米)的两倍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改名“闲居寺”,并广为增建,殿宇达千余间,僧众700余人。隋文帝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当时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石窟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3.园林的显著发展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山水成为园林的骨干。构山要重岩覆灵、深溪洞壑、崎岖山路、涧道盘纡。园林中有土山、钓台、曲沼、飞梁。同时配以楼、馆、亭。造成山顶有楼,跨水为阁,流水成景的自然意境。叠石造山的技术亦以提高。园林的主要形式有:1.寺庙园林2.私家园林3.皇家园林装饰装修以单体建筑为主,建筑物大体以台基、梁架、屋身和屋顶组成.日本的建筑受影响较大,如天王寺等。三.壁画壁画可分为殿堂壁画、寺观壁画、墓石壁画和石窟壁画,但现在只留有墓室壁画和石窟壁画。四.家具1.凳椅类:高型坐具有凳椅、胡床、筌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有仙人坐于椅子的形象,但为盘腿坐姿。筌蹄即后来的绣墩,魏晋南北朝时的筌蹄是一种用藤或革编成的高型坐具,其形如束腰长鼓。胡床即马扎,以相交的两框为支架,可以折叠,以便搬运,供人垂足而坐。筌蹄即后来的绣墩,魏晋南北朝时的筌蹄是一种用藤或革编成的高型坐具,其形如束腰长鼓。3.几案类:凭几:几面弯曲,下有三足,是专供人们坐时倚凭的,三足弧形几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放在坐者的前后左右,可供人们侧倚、后靠或前伏。后靠或前伏。五.装饰纹样继承秦汉的一些传统,但变异很大。受到佛教影响显著,增加了许多莲花、火焰、飞天等图案,集中反映在石窟壁画上。作业及思考题:室内设计史及现代融合教案标题: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建筑及室内设计演变标。教学重点及难点:1.隋唐、五代宋的建筑形式2.隋唐、五代宋时期的室内设计难点:元素的提取与应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导入问题:1、研究唐宋元时期小组的同学请简单说明唐宋时期建筑装饰的特点和区别。唐:比例宏大,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在稳重大方中又不失轻灵潇洒。这种风格酝酿于初唐太宗时期,初步形成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砖石建筑开始大量出现。宋:与唐代建筑相比,宋代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总体风格趋向秀美,轻灵,华丽。因而多了些阴柔之风,少了些唐代建筑的雄浑凝重2、唐宋时期的纹样特点?唐:因受到佛教的影响,唐朝多使用与佛教相关的纹样,例如莲花、飞天、火焰等等,其中以莲花纹样的使用居多。宋:宋代纹样延续了唐代的特点,在彩画的形式上更多丰富多样,主要有五彩遍装、碾玉装、解绿装等。导入课程内容:唐宋元时期的建筑特点和室内装饰要点唐宋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作业设计要点课程内容:一、隋唐代设计(一)建筑1.大明宫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宫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称为“东内”。2、唐代帝陵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城市唐代虽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Z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这是它的特点。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4、唐代佛塔佛塔,亦称宝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还有称为浮屠,即来源“Buddastupa”,藏语称“藏文”(曲登),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