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抄写:将下面这段话抄写在横线格中,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1)我们要从一些sīkōngjiànguàn()的现象中jiànwēizhīzhù(),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去发现zhēnlǐ()并不遥远。(2)这个mángrén()能用口琴吹奏出动听的音乐,让人bùkěsīyì()。(3)这个令人感到kǒngbù()的现象被zhèngshí()是个恶作剧。3.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打“√”。(1)海蜇(zhézhē)是会蜇(zhézhē)伤人的。(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òudǒu),问其故。古人在斗(dòudǒu)室里饱读诗书,才富五车。(3)小弟弟拍着胸脯说,他将(jiāngjiàng)来要成为统领全军的将(jiāngjiàng)领。4.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马观花(骑) B.自愧弗如(不)C.声泪俱下(都) D.不以为然(突然)5.下列关于辩论前要作充分的准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既要收集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B.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C.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D.如果材料很多,不需要把要点记下来,去掉一些内容。6.“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引用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对这样写的好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使文章辞藻华丽,吸引读者阅读B.压缩了语言,节省文字空间C.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D.体现作者的语言深度,让读者被作者折服7.下列学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勤问勤查,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B.要边读边思考,并写下读书笔记C.坚持每天读课外书,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D.完成习作后再读一遍,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畅的地方,让习作更好。8.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这真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9.《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各自指出对方的语言漏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10.《学弈》选自《列子·汤问》。()1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写作思路:论证观点—提出观点—总结观点。()12.《表里的生物》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探索,具有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孩子。()13.根据你的积累填写。(1)小明跟着爸爸学下棋,没多久,棋艺就超过了他的爸爸。可以用《荀子》中的一句话夸赞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记》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亦云:“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贤教导我们,创新求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4)________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_______代表作之一。二、阅读与理解(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长沙逝世。袁隆平曾说过,他一直以来有两个梦想要实现: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促使他不能也不想停下来。《中国工程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历经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目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材料二】吴孟超: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于上海逝世。从医70余载,吴院士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救治2万多名患者,把中国的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每一个数字,都令人惊叹不已。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这是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挚爱守护。【材料三】夜空中最亮的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尊重知识、崇尚科学才能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科学家只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才能服务人民、献身祖国,引领科技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两颗小行星,一颗是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一颗是编号为17606的“吴孟超星”一两位科学家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14.根据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想要了解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时间和这些年他发表了多少篇和水稻相关的论文,只需要读【材料一】中的(图1)。()(2)1997年,“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计划”启动截至2020年,中国育成各类型杂交水稻品种超过7000个,第二代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2000千克。()(3)历经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4)从医70余载,吴孟超院士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把中国的胃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5%以上。()15.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材料【二】取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边读书边思考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你结合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圈划划,在文中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17.校园杂志《领航者》要开辟“风云人物”颁奖词专栏,邀请大家推荐“心中的风云人物”,你会推荐谁呢?选择以上材料中的一位人物,填写表格。“风云人物”颁奖词推荐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回忆本单元课本有关内容,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短文。做一颗彩色的露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呈现出白色。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智谋和策略,能让生活变得豁然开朗。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被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是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果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中。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19.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蜚声中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根据短文内容及提示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我发现作者为了说明观点,选了四个事例,其中是略写,是详写。这四个事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的,有;一类是反面的,有。(填序号)21.如果想补充一个事例说明短文的观点,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鞋匠拥有最好的制鞋手艺,却不愿改变自己,坚持用手工制作每双鞋,最终无法跟上机械化的时代,生意惨淡。B.张文举屡次投稿不过,放弃文学,勤练书法,终成硬笔书法家C.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一方霸主。D.爱迪生改进电灯泡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挫折,没有放弃,最终取得成功。22.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小学毕业后,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古文。杨生畜一犬,甚怜①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②尔。”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③归杨生家。【注释】①怜:喜爱②出:使……出来③走:跑2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若不与我()A.和B.结交C.给D.赞成(2)遂应之中的“之”指()A.犬B.行人C.杨生D.到、往24.根据你的理解,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只划两处。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25.这是一只怎样的狗?请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甚怜之”?(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29.习作(从两题中选择一题来写)(1)主题:这就是幸福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可以吃到妈妈做香喷喷的饭,幸福是生病时额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手,幸福是干渴难忍时可以喝到爷爷泡的一杯清新的凉茶,幸福是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一句鼓励的暖暖的话语……请以“这就是幸福”为主题完成一篇作文。要选择事例来写,能以细节打动读者,以真情实感来赢得读者的共鸣,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2)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这些科学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命运带来怎样的影响?请你发挥想象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写一篇科幻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科学技术克隆技术虫洞量子隐形技术海洋遥感技术“云”技术冷冻技术黑洞太空镜子太空探索……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苟、周、事、循”容易写错。2.①.司空见惯②.见微知著③.真理④.盲人⑤.不可思议⑥.恐怖⑦.证实【解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惯、微、著、盲、恐、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3.(1)zhézhē(2)dòudǒu(3)jiāngjiàng【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1)蜇,zhē释义:1、毒虫叮刺。2、刺痛。zhé释义:[海蜇]又名水母。腔肠动物,身体半球形,隆起成伞状。生活在海中。海蜇:[hǎizhé],生活在海中一种腔肠软体动物。蜇人:[zhērén],形容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2)斗,dòu释义:1、对打。2、斗争。3、战斗。4、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努力。5、比赛争胜。6、使动物争斗。7、往一起凑;凑在一起。dǒu释义:1、古代酒器。圆形或方形,有柄。2、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3、旧时量(liáng)粮食的器具。容量是一斗,多为方形。4、形状略像斗的器物。辩斗:[biàndòu],争辩﹔争论。斗室:[dǒushì],(书)(名)形容非常狭小的屋子。(3)将,jiāng释义:1、扶持;搀扶。2、保养。3、带着。4、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帅”。5、用言语刺激对方或给对方出难题。6、做。7、顺从。jiàng释义:1、将领;高级军官。2、统率;率领。3、军衔名。在元帅之下,校之上。4、能手;能人。将来:[jiānglái],(名)指现在以后的时间。将领:[jiànglǐng],(名)较高级的军官。4.D【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A.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走:骑。B.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弗:不。C.声泪俱下: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俱:都,全,一起。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是,对。故选D。5.D【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辩论会,也叫辩论赛,还有的叫做论辩赛。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辩论前的准备有:(1)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2)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3)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D.错误。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下来,不能将内容不加选择的全部去掉。6.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引用名言的好处是:1、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3、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4、在文章中有着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用华罗庚的话强调“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一观点,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选C。7.C【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A.正确。碰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向人请教,或者去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B.正确。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C.不正确。“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说法错误,要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书进行阅读。D.正确。完成习作后要认真读几遍,看看通不通顺,有什么问题,然后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可以让习作更好。8.A【解析】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C.“有意装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结合意思,在“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的语境中应选:A。9.×10.×11.×12.√【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都是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一个小孩是通过观察太阳不同时间段的视觉大小,运用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观点的;另一个小孩则是根据不同时间段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也采用了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故错误。【10题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故错误。【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写作思路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故错误。【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表里的生物》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听到父亲的表里发出清脆的声音,并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当父亲打开表盖,说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的尾巴。他便信以为真,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那段天真又充满好奇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以“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索为脉络,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善于观察、热爱思考、十分执着的孩童形象。故正确。13.(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变则通通则久(4)赵孟頫楷书【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文言文默写与文学常识的积累。(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儒客先师荀子《劝学》,是一个俗语,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出自先秦列御寇的《两小儿辩日》。(3)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亦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先贤教导我们,创新求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出自《周易》。(4)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此外,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三门记》是其楷书表作之一。14.①.×②.×③.√④.×15.用一生为理想去奋斗16.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这是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挚爱守护。感受: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吴孟超的那种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17.①.袁隆平院士。②.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他,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因为有他,“禾下乘凉梦”不再是幻想。他就是“风云人物”袁隆平院士。18.科学精神就是为了科学事业锲而不舍,奉献一生。就像吴孟超院士为肝癌手术在手术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热情。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以优秀科研者为榜样,继承和发扬科学精神。【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1)想要了解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时间和这些年他发表了多少篇和水稻相关的论文,需要读【材料一】中的图1、图2、图3。因此,说法错误。(2)从【材料一】“1997年,“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计划”启动。截至2020年,中国育成各类型杂交水稻品种超过7000个,第二代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2000公斤。”可知,1994年,“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计划”启动。因此,说法错误。(3)从“历经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目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可知,历经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说法正确。(4)从“从医70余载,吴院士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救治2万多名患者,把中国的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可知,从医70余载,吴孟超院士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把中国的胃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因此,说法错误。【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取小标题。【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吴孟超院士从医70余载,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救治2万多名患者,把中国的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说明吴孟超院士为中国的肝胆科事业奉献了终身,所以可赞美吴孟超院士“肝胆相照济苍生”。【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写批注的能力。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方法有:批标题,注明含义和作用;批词语,注明拼音、解释或表达效果;批语句,注明含义和作用或表达效果;批段落,注明在文章中的作用;批结构,注明文章的行文思路;批写法,注明对写作技巧的简要分析;批感悟,注明体会和启示。如:《中国工程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历经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目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这句话说明中国超级杂交稻对中国的影响,从侧面体现出袁隆平院士对祖国的伟大贡献。【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从中推荐一位风云人物即可。如:吴孟超院士: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他用一双常年握止血钳导致手指发生变形的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把万千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绝境。如今,这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走了,留下了一颗星星供人们仰望,这星光,与日月同辉。【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如: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叫科学精神。还要有创新精神。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19.名扬中外,享誉全球。文中指叶嘉莹作为学者名扬中外。20.观点:人要学会适应①仙人掌适应沙漠,叶片变成刺,减少水分蒸发③叶嘉莹适应环境,变成蜚声中外的学者④林黛玉无法适应环境,致使爱她的人对她敬而远之①②略写③④详写正面①②③反面④21.D22.小学毕业后,初中进入新的学校,一切都是新的,我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真正的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这道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和所处的语境来理解,辈声中外:名扬中外,享誉全球。文中指叶嘉莹作为学者名扬中外。【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的观点,可以从第一自然段“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或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进行提炼,即:人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之道。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选取了“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被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是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可知,文章用仙人掌、蝴蝶、叶嘉莹三个正面事例和林黛玉一个反面事例进行论述,其中仙人掌和蝴蝶的事例是略写,叶嘉莹和林黛玉的事例是详写。【21题详解】本题考查知识拓展能力。解答这道题,要先明确选文的观点是“人要学会适应”。A.用老鞋匠不适应环境导致生意惨淡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观点。B.用张文举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最终成为硬笔书法家的事例证明观点。C.用越王勾践适应战败后的环境,并不断努力,终成一方霸主的事例证明观点。D.爱迪生的事例证明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观点。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结合文章观点人要学会适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升入新的学校,需要适应新环境,新学科,新老师,新同学。要热情、真诚快速融入新集体。23.①.C②.B24.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25.这是一只聪明、忠心的狗。聪明:①杨生掉井中彻夜狂吠,吸引人注意。②为救杨生愿意跟随路⼈回家。忠心:从路⼈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26.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27.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它会自行返回家中,于是先答应了行人的要求。28.动物亦有灵性,不要小看它们。##狗是人类忠诚朋友。【解析】【23题详解】此题考查词语解释。(1)若不与我,意思是:如果不把它给我。这里的“与”是“给”的意思,故选C。(2)“遂应之”意思是:于是便答应了路人。句子中的“之”指路人,行人。故选B。【24题详解】此题考查给句子断句。简要地说,断句的方法是:⑴整体把握语段含意;⑵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⑶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⑷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意思是:狗伸着脖子往井中看杨生,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便答应了路人。根据意思,断句应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2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杨生之犬》创作东晋,是一篇选编自《搜神后记》的文言文。作者是陶潜。意思是: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过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地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根据这个故事中“生掉井中彻夜狂吠,吸引人注意”,“为救杨生愿意跟随路人回家”,“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等情节可知这是一只这是一只聪明、忠心的狗。【26题详解】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阅读短文可知,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杨生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他宁愿自己继续呆在井中也不愿意将狗送给路人,只有当狗自己愿意时,才答应了路人的要求。因此,杨生对狗“甚怜之”,可以从句子: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看出。【2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阅读短文: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遂应之。意思是: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过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可知,杨生之所以答应行人要求是因为:狗看向井中,表示它可以自己回家,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先答应了行人的要求。【2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章主旨。《杨生之犬》中的狗懂得用叫声吸引人来救他,说明了这条狗聪明,机敏。而且忠诚,对杨生不离不弃,通人性。动物都很有灵性,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点睛】参考译文: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过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地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29.例文一:这就是幸福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平日里都是外婆不辞辛劳地照顾我。我儿时的记忆中,总是有一双布满皱纹的手,轻柔地拍着我的头。那时的生活,萦绕着记忆中的幸福。坐在窗前,倏地一阵香甜的蛋糕味道若有若无地飘过来,我渐渐想起了以前的事。记得几年前的某一天,是我的生日。父母不在家,只有外婆和我待在家里。由于没人给我庆祝生日,我的心情微微有些苦涩。虽然我努力不让自己的神情表现得太过明显,却仍然被细心的外婆注意到了。她饱经沧桑的脸上浮起温暖的微笑,那只记忆中的手从厨房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了面粉、鸡蛋,朝我挥了挥:“别难过了,外婆给你做生日蛋糕!”我急忙想拒绝,外婆却执意要帮我过生日。站在厨房门外,我看着年迈的外婆和她那双手——那双略带红肿、布满皱纹的手,那双握着擀面杖的手,正奋力地擀着这砧板上的面粉。雪白的面粉染在了外婆的双手上,使它们显得更加苍白。我甚至不曾想过,那双手曾经也光滑洁白,不带一丝岁月的痕迹。外婆身着朴素的围裙在厨房里忙活的身影深深映入了我的脑海。随之而来的,还有令人沉醉的面粉味……那一刹那,我体会到了一种属于亲情的爱,我想,这就是幸福。过了一会儿,外婆已经把烤好的蛋糕装上了盘子,在水槽边洗手,那双手在清水的净化下褪去了面粉的污浊。蛋糕的香味从门缝中挤出来,充斥了我的心脏,使那颗心欢呼雀跃,为幸福所喜悦。我看到外婆在对我笑。我也笑了,发自内心地笑了,此刻,周围弥漫着蛋糕的香气……我想,这就是幸福。外婆的脸上泛起红光,写满的是对我的关心,我又幸福地笑了起来。而那一天,是我过得最幸福的一个生日。幸福是什么?在无人庆祝生日时,外婆微笑着给我做蛋糕,这就是幸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