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就未来,新教育伴你成长联系电话:400-186-9786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0分)1.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块浮雕“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A.标志着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B.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答案】C【解析】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销毁英商和美商大量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项正确;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鸦片战争爆发,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自然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2.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将失败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属于最根本的原因的是()A.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B.清军事力量孱弱C.清封建制度腐朽 D.清政府妥协退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已经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导致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尖锐,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着社会进一步发展,英国为了扭转与中国在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向中国输入鸦片,清政府的禁烟活动成为英国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此即鸦片战争,最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即清政府的战败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腐朽,C项正确;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军事力量孱弱、妥协退让均是战败的原因之一,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排除ABD项。故选C项。3.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该岛屿是()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答案】B【解析】根据“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可得出是《南京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广州不是岛,排除A项;CD项与《马关条约》有关,排除CD项。故选B项。4.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制造这一“可耻”历史事件的两个“强盗”是()A.英德联军 B.英美联军 C.德法联军 D.英法联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十二生肖丢失,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D项正确;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5.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其由盛转衰标志是()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京事变使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项正确;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排除A项;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排除B项;定都天京使得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7.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方侵略者领导和指挥的“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没有抵抗能力C.外国势力开始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D项正确;太平军并没有攻陷北京城,排除A项;“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并不是指清军没有抵抗能力,排除B项;鸦片战争时期外国势力开始侵华,排除C项。故选D项。8.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旧”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是指洋务运动想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但不想改变封建制度,“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是指洋务运动只想通过学习新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但不想学习新的政治制度,故“旧”和“新”的对象分别是指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指旧的武器,排除A项;“新其心”是指新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握旧物”是指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9.1874年,哪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874年,哪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和所学知识可知,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C项正确;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排除A项;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1883年,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10.“捍卫帝京必守边,疆防海防谁为先?抬棺挺进西北道,万里江山万代传。”“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两首诗颂扬的是晚清的一位重臣,他的主要事迹()A.收复新疆 B.抗击倭寇 C.收复雅克萨 D.虎门硝烟【答案】A【解析】左宗棠是塞防派的主张者,他带领的军队主要是湘军,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A项正确;抗击倭寇的是明朝的戚继光,排除B项;收复雅克萨的是清朝康熙帝,排除C项;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排除D项。故选A项。11.有诗云:“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先士卒,出兵奇,凉山直捣凯歌归。”“镇南大捷惊寰宇”“钦北故居耀神州。”诗中“老将”是指()A.左宗棠 B.沈葆桢 C.冯子材 D.刘永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先士卒,出兵奇,凉山直捣凯歌归。”“镇南大捷惊寰宇”“钦北故居耀神州。”和所学可知,1885年3月24日,法军自越南谅山进犯镇南关,冯子材率黑旗军等部在关内4公里处的关前隘成功伏击法军,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毙敌1000多人,取得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局面,战争形势对中国极为有利。法军的惨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C项正确;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排除A项;沈葆桢建设台湾、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排除B项;刘永福抗法、抗日、建立黑旗军,排除D项。故选C项。12.“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如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甲午战争中日本屠杀()A.南京居民 B.旅顺居民 C.台湾居民 D.朝鲜居民【答案】B【解析】根据“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并结合所学可知,此评论是针对甲午战争中日本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后日本很快占领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B项正确;日本屠杀南京居民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台湾居民、朝鲜居民均与此评论提到的甲午战争的屠杀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3.下列是某校课本剧社团的同学们在排演时的对白,据此判断该场演出的剧目可能是()甲:日本要这么多赔款,咱们砸锅卖铁也不够给吧乙:听说没?那倭夷占了咱台湾岛丙:外国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A.《虎门硝烟》 B.《火烧圆明园》C.《甲午风云》 D.《天津保卫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日本要这么多赔款,咱们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吧”“听说没?那倭夷占了咱台湾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以该场演出的剧目可能是《甲午风云》,C项正确;虎门销烟反抗的是英国的侵略,排除A项;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排除B项;天津保卫战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排除D项。故选C项。1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要从根本上变革()A.政治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教育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结合所学可知,“变官制”主要是指改革政治制度,A项正确;根据题干“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可得出,变科举制度、变文化制度和教育制度并不是变法的根本,排除BCD项。故选A项。15.“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是当时的揭帖,从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C.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解析】据题干“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谣反映义和团抗击列强侵略;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以“扶清灭洋”为纲领,其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B项正确;义和团不反封建,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以农民为主,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题干表述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6.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该地方是()A.圆明园 B.东交民巷 C.威海卫 D.大沽炮台【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的“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方”是北京东交民巷。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B项正确;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并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排除A项;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排除C项;《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排除D项。故选B项。17.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A.中国同盟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A项正确;光复会、兴中会和华兴会都是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组织基础,排除BCD项。故选A项。18.下面所示内容描述的历史人物是()(一)新人之成长1.少年初心2.远大志向(二)道路之抉择1.从“医人”到“医国”2.从“改良”到“革命”A.梁启超 B.洪秀全 C.孙中山 D.鲁迅【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医人”到“医国”指的是孙中山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从“改良”到“革命”指的是孙中山从提出变法自强的改良道路转变为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排除A项;洪秀全是农民起义领袖,排除B项;鲁迅弃医从文,排除D项。故选C项。19.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宣告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A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0.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们的反抗,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D项正确;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史称“二次革命”,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一:林则徐图二:左宗棠图三:邓世昌图四:梁启超(1)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历史人物,寻找他们所处阶层或言行的相似之处,并以这些相似之处为标准,从四位人物中选取若干进行归类。示例: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图一、图二、图三。(2)请选取两位联系紧密的历史人物,谈谈两位人物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答案】(1)主张向西方学习:图一、图二、图四(标准合理、分类正确即可)(2)联系:林则徐“看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左宗棠等人掀起洋务运动实践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邓世昌属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人物,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成为了梁启超等人实行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解析】【小问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图一林则徐及所学可知,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编撰了《四洲志》,主张向西方学习;根据图二左宗棠及所学可知,他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者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根据图三邓世昌及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根据图四梁启超及所学可知,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者之一,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故可以分类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图一、图二、图四。【小问2】联系: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掌握四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归纳相似之处,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选择林则徐和左宗棠,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左宗棠等人掀起洋务运动实践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根据邓世昌和梁启超,结合所学可知,邓世昌属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人物,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成为了梁启超等人实行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1)太平天国运动中哪一文献提出向西方学习?(2)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来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答案】(1)文献:《资政新篇》。(2)历史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观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论述: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解析】【小问1】文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这一书中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小问2】观点及论述:本题为论述题,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材料中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如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可确定观点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围绕所学知识论述即可,如: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是我国近代屈辱的辛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并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1)依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的是西方哪一列强的?谈谈你对划线部分的理解。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漫画:列强瓜分中国》(2)说说材料二中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材料三: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3)材料三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近代哪一条约?此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1)列强:英国。理解: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2)联系: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3)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解析】【小问1】列强: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一“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是我国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可知,1840年“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的是西方的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步”可知,从鸦片战争的意义角度回复即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小问2】联系:根据所学知识,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小问3】条约: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近代的《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器物救国】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什么工业?【改良救国】材料二:变法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2)哪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依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的着重点是什么?【革命救国】材料三:图①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图②《民报》创刊号图③湖北军政府(3)请按时间顺序为材料三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哪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最能反映出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文化救国】材料四:“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以▲作为新文学的语言。1918年蔡元培校长主持编写了▲教科书《国语读本》,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1920年教育部通令全国:‘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各学校逐步采用▲教科书。’”——摘自李新《中华民国史》(4)材料四中的“▲”指的是什么?材料所述事件标举出哪两大口号?【启示感悟】(5)在上述材料描述的近代化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工业:近代军事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