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简介(上)_第1页
女性主义理论简介(上)_第2页
女性主义理论简介(上)_第3页
女性主义理论简介(上)_第4页
女性主义理论简介(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女性主义理论简介(上)制作人:孙觅璐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女性主义理论(女权主义:Feminism)请大家参与思考:请描述出或评价你认为的男女两性特征、角色

(责任)例如:女人温柔,男性刚强等

女性主义发展和影响简介: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源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争取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就业权(政治和法律权利)。当前的女性主义主要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兴起的妇女的争取消除两性差别的斗争。第二次浪潮:即现在所说的女性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仅仅指向政治和法律,而且涉及文化、习俗等方方面面——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它直指性别制度的本质:女性处于从属地位)。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该运动涉及面更广泛,有时直指语言和知识本身(第三次浪潮)。

中国:1987年第一个妇女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妇女学研究中心。

现在已有40多所大学成立了研究中心。

有的中学已开设相关课程

现在,

以“性别研究”替代“妇女学研究”,涉及更广。1972年,美国,1975年加拿大.成立专门委员会推动将女性主义教育灌输到社会工作教育中去。性别研究已运用到文学、历史(闺塾师—)、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包括教材编写)、人口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众多学科。但形势也是严峻。学科的边缘性、教材、刊物。二、一些基本概念1、女性主义——它代表一种观点、一种意识形态(理论),一种社会运动(实践)。它指一种倡导妇女在法律的和社会的、、经济的平等的社会运动和信条(《社会工作词典》。——男女间一种平等的哲学,它指涉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态度和行为,常常需要站在妇女的立场上提供教育和倡导,欣赏个体差异和个人成就。(从理论层面言《UnderstandingGeneralistSocialWork》)

从政治层面言,女性主义是一种政治,一种社会运动。它旨在改变现存社会中男女两性间现存权力关系不平等的状况。女性主义认为,这些权力关系构成了生活的所有领域——家庭、教育、福利、劳动与政治世界、文化与休闲。注意:女性主义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涵盖面极广的各种思想交锋、融合的场所。有人认为:“女性主义是个松散的个体集合体。”2、生理性别(sex)——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这是与生俱来的,

在人类各种族之间都是相同的。

社会性别(gender)——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社会对男女两性群体特征、

角色、活动及责任的不同期望和界定。也就是说

社会决定人的哪些行为与特征是可以接受的,这些

行为和特征又通过教育、科学、法律、宗教、文

化实践和社会制度等途径传播开来.3、性别歧视——基于性别,尤其是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包括滋生基于性别的社会刻板化印象的行为、状态或态度。4、社会性别分析——从两性关系入手,强调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中权利分配不平等状况,同时通过社会性别分析,将个人和家庭层面的不平等和国家、社区层面的不平等的权利关系有机结合。社会性别分析关注:

男性做什么/女性做什么;个人层面——关注:

谁做决定;谁服从谁、影响谁;夫妇关系中——关注:谁拥有资源;谁行使更多权利

谁承担什么责任;社会政策层面关注:谁制定什么政策;谁在执行政策;

对谁更有利;对谁更没利5、社会性别主流化:这是一个过程,她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种战略,将妇女和男性的关注事项和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所有领域的政策和方针的设计、落实、监测和评估,使男女都能平等受益,终止不平等现象。最终实现性别平等

三、女性主义主要派别及其共识1、激进主义——最为突出的一派。主要理论建树:创立了“父权制理论”。基本观点:——把对妇女的压迫看成男性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旨在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其中“父权制”是关键概念。——女性作为一个群体与男性利益相对立,所有的女性应当为

女性解放共同斗争。——男权的统治不仅限于政治和有报酬的工作这类公共领域,

而且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如家庭和性都是父权制统治的工

具。——认为男人女人不同,而女人优于男人。简评:父权制概念的批判性非常有力。但太过偏激,把男女对立化,导致主流文化排斥,给运动带来负面影响2、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跟男性一样都应该是自

由平等的人,有同样的潜能。其理论根基是个人权利、公正和自由的思想。认为妇女只要给予平等的民权、教育和就业机会,就可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发展和地位。换言之,现在的社会没有给予女性以与男性同等的竞争机会和好的发展环境,限制了女性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空间,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男性。所以,它主张通过法律和教育途径来改变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具体是要改变社会对两性的差别对待。

简评:此派提出的目标最为明确、实在:法律和社会制度。对妇女地位的提高意义深远,其工作和结果也最有成效。

但其理论未触及私人领域,削弱了其所争取的法律地位的实际效果。3、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源于私有制的经济结构,大多数女人和大多数男人都受压迫。故阶级压迫是更基本的压迫形式,妇女解放与整个社会的解放相联系。妇女只有参与到劳动市场,参与到阶级斗争中,才能实现社会的解放,进而解放自身。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被许多人认为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同义。因为理论基础相同,都是马克思的社会制度理论和阶级压迫理论。

两者都站在平等一边,认为妇女在生活的一切方面系统地处于不利地位,这非个人能力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造成。所以改变妇女的不利地位不能单靠个人努力和所谓公平竞争,而是要争取特别的立法保护及各种特殊措施,以此争取同男子平等地位。

也有人认为该派认同“父权制是压迫妇女的根源”简评:阶级压迫的理论过于宏大,未触及私人领域。4、后现代女性主义——具有颠覆性。不仅颠覆男权主义秩序,也颠覆女性主义三大流派的理论基础。它关注多元性、差异性、反权威性等,不再简单视男人为敌。否定被压迫妇女作为一种普遍化范畴的存在(“妇女”是一个文化建构)。对边缘群体非常关注,其视角和态度都更为解放和开阔。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渊源和主要观点做一概括,主要包括:——否定所有宏大理论体系:反对对性别、种族、阶级做宏观分析,认为这些分类过于概括。——关于话语即权力的理论(如正常/不正常)。福柯、德里达等创造了一个新视角,即话语就是一切,文本就是一切;主体已经死去。——批判“科学‘的研究方法(价值中立,发现客观事实)。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对少数群体和边缘群体的”科学’研究中充满了主流文化,男权文化、霸权文化的烙印。简评:对其最大的批评在于其“非政治”或“无政治性”。各流派取得共识的女性主义观点(原则):——相信两性是不平等的而且这种情况应当加以改变的;——对既存两性关系的改变将对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两性关系是政治性的——反对划分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认为政治力量运作于个人层

面和社会层面,所以“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公民的社会权利源于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