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专题-新疆哈密市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1页
杠杆专题-新疆哈密市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2页
杠杆专题-新疆哈密市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3页
杠杆专题-新疆哈密市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4页
杠杆专题-新疆哈密市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杠杆专题-新疆哈密市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是A.《大公报》B.《新青年》C.《申报》D.《东方杂志》2.辛亥革命前著名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在他的《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外国在使馆界驻军C.以海关税、盐税作赔款担保D.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3.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三个主要国家签署了《开罗宣言》,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三个国家是A.美国B.日本C.苏联D.中国4.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生活。“苹果落地”、“蒸汽冲开壶盖”分别与哪两位科学家有关A.牛顿、爱迪生B.瓦特、达尔文C.瓦特、爱迪生D.牛顿、瓦特5.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B.对工业的调整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6.吕思勉在《中国文化史》中说“…中西交通以来,自然不能没有变动。其首先设立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庚子以后,又因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对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官制的变化②总理衙门的职能是负责中外交通③外务部是20世纪初设立的,地位高于六部④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签订后设立的,早于六部的设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7.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美联合公报》签署8.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南京B.武昌C.广州D.东京9.“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A.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清朝末年,有位思想家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该思想家是A.李鸿章 B.梁启超C.孙中山 D.袁世凯1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这一时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是A.农奴制 B.资本主义制度 C.外国的殖民统治 D.黑人奴隶制12.“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13.贝多芬为拿破所写的,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A.《维也纳森林序曲》 B.《英雄交响曲》C.《春之声》 D.《蓝色多瑙河》14.“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的“革命路径”是指A.占领中心城市 B.实施战略决战 C.和平夺取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15.“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罗斯福这段话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控制农业生产C.整顿工业,防止盲目竞争 D.兴建工程,刺激消费与生产16.约公元前450年,“罗马贫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的编纂和颁布。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这部法律”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1787年宪法D.《人权宣言》17.如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四个诸侯国依次是()A.燕、齐、楚、秦 B.齐、楚、秦、燕C.秦、楚、齐、燕 D.燕、秦、楚、齐18.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人面鱼纹盆B.司母戊鼎C.兵马俑D.越王勾践剑19.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0.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B.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C.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D.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21.“1775年4月19日,民兵与英军在来克星顿附近发生遭遇战,民兵从墙后、屋角和栅栏后面开枪射击英军,英军措手不及,狼狈逃回波士顿。”这次遭遇战标志下列哪一战争的开始?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南北战争22.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革措施是A.废藩置县 B.引进西方技术 C.实行义务教育 D.实行征兵制23.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中共历史上首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这次会议A.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错误B.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C.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24.“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A.诺贝尔发明炸药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美国研制出原子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的人物是,八七会议后,他回到湖南领导起义。图二的人物是,他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图三的人物是甘地,他领导的是运动。26.观察《二战中后期的欧洲形势》,请分别将1939年和1941年德国突袭的欧洲国家名称填入答题卡对应的方框内。根据下图指出同盟国进军路线有何特点?2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图是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________,它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两项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统计时间参战国涉及人口动员军队仿亡战鲁时产战争费用财产损失1914~1918年33个15亿6540万3000多万2084亿美元3400多亿美元材料二:这次战争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材料三: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如下两种观点:观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观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定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因为,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上述两个观点中哪个更有道理,请阐明理由。结合村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启示。29.(6分)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问题要求,完成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材料一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能否长久存在下去?为什么?“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开始了长时间的“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整体态势是如何?探究活动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情况。探究活动三对全球化的认识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你赞同材料三的观点吗?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30.(7分)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凡尔赛和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盟军占领了莱茵兰,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姜宪明《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材料三……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普遍程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长期增长;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成长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巴西等国更是从全球化进程的跟随者转变为重要的推动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国家之间普遍形成广泛深入的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动摇了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宰地位;以中印巴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新机制中成为重要角色,世界多极格局开始形成。——崔立如《全球化时代与多极化世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构建了哪一新的国际体系?简要评价这一新的国际新秩序。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指什么?它的建立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演变的根源是什么?这一演变在政治方面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D【解析】

依据题干“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运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D。3、A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美国、中国、英国签署了《开罗宣言》,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AD符合题意;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D。4、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牛顿受到“苹果落地”启发,提出万有引力学说;瓦特受到“蒸汽冲开壶盖”启发,以蒸汽为动力改进蒸汽机,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C【解析】

罗斯福新政期间,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是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故选C。6、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官制的变化;“庚子以后,又因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是指1901年《辛丑条约》之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才有题干中的情景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浴血共和”指的是武昌起义,故B正确。“缔造共和”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地点在南京,故排除A项。“维护共和”指的是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地点较广,如江西云南广州等。故排除C项。“构想共和”指的是同盟会的创立,地点应该是在东京,故排除D项。故选B。9、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行省的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故A不合题意;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故C不合题意;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头目,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1、A【解析】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进行了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这一时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是农奴制,A正确;BC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12、B【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梦是指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是正确的,A不是中国梦的内容,C是做法,D不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排除,故本题选B。13、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雄交响曲》为贝多芬作品,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非常气愤而改名。贝多芬勇于向命运挑战,从不屈服,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井冈山”,由此可判断出“革命路径”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D。15、D【解析】

通过“给人民以工作机会”、“由政府直接招雇”、“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看出这是罗斯福新政中为了解决失业问题而推行的以工代振,具体做法就是兴建公共工程,吸纳失业者,刺激消费与生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B【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450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二个法表,被镌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B选项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制定的,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选项不符合题意;《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其内容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C选项不符合题意;《人权宣言》,1789年8月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熟悉罗马城邦颁布《十二铜表法》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7、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七雄分别为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中最东部的诸侯国是齐国,最西部为秦国,最北部为燕国,最南为楚国,图中可以看出赵魏韩三国,由此可以判断,①为燕国,②为齐国,③为楚国,④为秦国,故选A。【点睛】要求学生有一定读图能力,了解战国七雄的相对地理位置。18、B【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B选项符合题意;人面鱼纹盆,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陶器。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A选项不符合题意;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C选项不符合题意;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9、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表明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不能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彻底完成,故C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故排除A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故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排除D项。故选C。2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是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因此选项ABC符合题意,D项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是西欧的特点,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BC。21、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的时间,地点和国家军队:英军。根据课本所学,1775年4月,北美民兵与英军在来克星顿交火,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序幕。选择答案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2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工业,这是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革措施,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3、D【解析】

从题干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纠正左倾错误而不是右倾错误。A不符合题意。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B不符合题意;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中共八大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4、C【解析】

由材料信息“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为了故事般的讲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冲击了上帝创世论,C项正确;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毛泽东秋收(2)玻利瓦尔解放者(3)非暴力不合作【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1)图一的人物是毛泽东,八七会议后,他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2)图二的人物是玻利瓦尔,他和圣马丁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3)图三的人物是甘地,他领导的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6、(1)右上:苏联左下:波兰(2)东西两路夹击柏林【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和1941年德国突袭的欧洲国家分别是波兰和苏联,苏联的位置在图片中右上的方框,波兰位于左下的方框。(2)仔细观察图片中同盟国的控制区域可以知道,同盟国进攻柏林的进军路线是东西夹击,故特点是东西两路夹击柏林。27、珍妮机火车汽船【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图是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1765年英国的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两项发明分别是火车、汽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虽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3)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这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虽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3)本题为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这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性质,启示等知识点。29、(1)凡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