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载:“昔周公、大公股肱(指腿和胳膊,意辅弼)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一记载说明在分封制的初期,周王()A.属于拥有绝对权力的天下共主 B.与封邦之间是盟友关系C.通过血缘分封确保了持久和平 D.与诸侯是个人之间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日: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可知,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为友好的盟友关系,B项正确;据材料“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可知,周王与诸侯是盟友关系,而不是拥有绝对权力的天下共主,排除A项;周王与部分诸侯王为结盟关系,“持久和平”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周王与诸侯是一种政治同盟关系不是个人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儒家罕言天命,“不语怪力乱神”,结果孔子厄于陈、蔡国,孟子困于齐、梁国;司马迁也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持方枘(ruì)欲纳圆凿(意为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材料意在说明儒家学说()A.引领时代,走在时代的前列 B.端于理想,脱离了社会实际C.继承发展,终成为主流思想 D.前后矛盾,强调“德主刑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中“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鬼神。之事);“持方枘(rui)欲纳圆凿"(亦作“方枘圆凿”,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事不能成),由此可知,这反映出此时的儒家思想“端于理想,脱离了社会实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引领时代”引领时代,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新儒学,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德主刑辅”的思想,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如表材料摘录自司马迁《史记》,它可以用来说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赢)政代立为秦......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A.分封制完全被郡县制取代 B.战国时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C.郡县制的确立是发展趋势 D.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伐邦、冀戎,初县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推行县制,说明郡县制的确立是发展趋势,C项正确;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是在秦朝,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国的个别情况,不能放大为“各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是在兼并地区推行县制,并未提到推行限制的范围,在秦国是否占主导地位无法说明,排除D项。故选C项。4.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2006年5月,漆线雕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这项工艺濒临失传。在中国古代,传统技艺的失传主要是由于()A.传统技艺无任何文字记载 B.政府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C.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 D.手工业的技艺复杂周期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艺的管理十分严格,技术传承严格限制,民营手工艺技术传承也主要在家族内部,传男不传女,也具有一定封闭性,C项正确;不是所有的传统技艺都无任何文字记载排除A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主导,政府一直是比较重视的,所以传统技艺的失传的原因,一定不是政府不够重视,排除B项;手工业技艺复杂周期长,不是传统技艺失传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5.北宋初年,成都出现了专为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收取3%手续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可见,交子()A.最初是由政府发行的 B.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流通C.成为宋代的主要货币 D.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题干“专为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及所学可知,北宋初期的“交子”是一种存款和取款的凭据,便利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交子最初是民间流通使用,并不是由政府发行,排除A项;此时“交子”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交子”成为宋代主要货币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与这一思想主张相关人物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可知,这一思想主张万物皆有理,要“格物致知”,穷其理,这符合朱熹的理学观点,B项正确;董仲舒提出了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没有关于事物本原的探究,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排除C项;顾炎武对理学进行正面批评,指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排除D项。故选B项。7.《元史·天文志》记载,“四海测验”,其中南海测验点位于“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长一尺一寸六分,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北海测验点位于“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由此可推知,元代()A.已经掌握经纬度测量定位技术 B.开始在北极圈内进行天象观测C.最南观测点已经进入南半球内 D.疆域辽阔有利于天文历法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广阔,这两个测量点体现出元代南北疆域之辽阔,准确的天文测量也为制定精确历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元代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即是证明),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经纬度的测量定位,排除A项;据材料题干材料给出的南海和北海测量点的昼夜长短可推断出,北海测量点没有进入北极圈(夏至应该是极昼),南海测量点也没有进入南半球(夏至昼短夜长),材料中的“出地十五度和出地六十五度”皆相当于北纬15度和北纬65度,排除B、C项。故选D项。8.如图是明朝内阁的建立和演变过程,由此可推知,明朝中后期()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B.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C.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侍从顾问”,明朝中后期“侵夺六部职权”,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的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D项正确;宦官不可能掌握决策权力,排除A项;内阁议政功能一直存在,而非丧失,排除B项;中国古代皇帝权力日益强化,而非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9.18301833年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价值平均每年为561万两白银左右。到了19世纪60—80年代,英国平均每年进口的中国茶叶价值为3000万两白银,其中,1872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000万两白银。材料主要说明,此时中国对外出口()A.明显受中英关系影响 B.半殖民地色彩浓厚C.农产品处于出超地位 D.茶叶物美价廉畅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30年至187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30年起,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价值逐渐增加,幅度很大,说明中英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对外出口明显受中英关系影响,A项正确;半殖民地指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中没有将进口与出口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出超”的结论,排除C项;“茶叶物美价廉畅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0.台湾学者管东贵在《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中指出:中国近三千年中,血缘组织力跟政治组织力有对应消长的发展现象,其中有两次明显的突变,使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和“尚法”的时代。标志着这两次突变的关键性史实是()A.郡县制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察举制推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科举制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皇帝制度确立“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血缘组织力跟政治组织力有对应消长的发展现象”,使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和“尚法”的时代。郡县制下官吏的选拔任用主要依据才能或军功,而非世袭,因此具有“尚贤”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可作为“尚法”时代开始的标志,A项正确;郡县制实行时官吏的选择已经不是血缘了,而是才能或军功,因而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的标志,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可作为“尚法”时代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尚贤”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上述文献出自太平天国运动中,这体现了()A.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B.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崭新趋势C.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平均主义思想 D.农民渴望获得土地自主经营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该文献应该是《天朝田亩制度》,由文献中要求每家种桑织布、养定量鸡猪等信息,可知这里提倡的仍然是传统的个体小农经济。从每家只留有够吃的粮食,其余都交给国库等措施,可以看出这体现的是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设想,C项正确;材料里没有透露出资本主义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出的小农经济不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崭新趋势,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农民渴望获得土地自主经营权,排除D项。故选C项。12.始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今和平区解放北路),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它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物。这一历史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完全融合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C.是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 D.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戈登堂修建的原因,没有提到它的建筑风格,排除A项;一个戈登堂的修建无法成为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排除D项。故选B项。13.康有为说:“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于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以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世多是古而非今,故不得不托先王以明权,且以远祸矣”。康有为提出的主张意在()A.借助孔子减少变法阻力 B.效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C.树立儒家思想绝对权威 D.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理论来源是经过他改造的《春秋》公羊学,尤以孔子改制之说为重。他认为,上古茫昧无知考,三代只不过是孔子托古改制的产物,由此,借助孔子减少变法阻力,A项正确;康有为是借助孔子而不是树立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排除C项;效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BD项。故选A项。14.研读如图,从中得出正确结论是()A.华侨和留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五四运动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国家安危激发了广泛的民族凝聚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根据题干呈现的空间信息可知,五四爱国运动得到海外各地华侨和留学生的广泛响应,联系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特点,可知此图体现了五四时期在爱国主义大旗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加强,D项正确;“华侨和留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世界各国人民支持五四运动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15.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据此推知,这一观点主要强调辛亥革命()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B.为无产阶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C.为中共的诞生创造了有利环境 D.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1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可知,该观点主要强调辛亥革命为中共诞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属于甲午战败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无产阶级诞生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里的“进京赶考”意味着()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已经结束 D.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进京赶考”可知,这是中共中央由河北西柏坡迁往北平,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中共中央进入北平,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A项正确;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后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灭亡,排除C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同仁堂”商标材料二北京同仁堂大事记时间事件15世纪初乐良才由宁波迁到北京,以铃医(即走方郎中)走街串巷行医卖药。17世纪初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建立同仁堂药铺,编著《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簿》和《同仁堂药目》。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同仁堂铺面房被烧。1950年同仁堂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捐献旧人民币6亿9千万元。1953年底同仁堂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1954年同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1957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建立。——摘编自《同仁堂史》材料三截至目前,同仁堂的境外门店有160余家,涉及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辐射28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全球门店,同仁堂已为全球约5000万人送去了中式健康解决方案,并在上亿人群中推广了中医药文化。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托国际化发展“四步走”战略,历时30年,以十年一台阶的跃升节奏,把中医药文化逐步传播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主要国家,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引自2023.12.5新华社《瞭望|同仁堂携中医药登上国际舞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同仁堂”商标中的文化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同仁堂在服务对象、企业性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同仁堂发展历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启示。【答案】17.信息: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爱观念;“堂”为古代药店名称,中医是国粹之一;“同仁堂”商标体现了明显的商业经营意识。(其它言之成理即可)18.变化:服务对象:由主要服务于皇亲国戚等社会上层到服务于广大人民和党和国家领导的伟大事业;企业性质:由民营老企业到实现公私合营;经营管理:由手工作坊式向现代工厂制生产过渡;建立党组织,强化了党的领导。19.启示: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政府政策调整要适合国情,因时因势而变;企业经营要关注市场、讲究策略;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信息:根据材料“‘同仁堂’商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爱观念;“堂”为古代药店名称,中医是国粹之一;“同仁堂”商标体现了明显的商业经营意识。【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1954年,同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1957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建立。”可知,在服务对象上,由主要服务于皇亲国戚等社会上层到服务于广大人民和党和国家领导的伟大事业;根据材料“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建立同仁堂药铺”、“1954年,同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可知,在企业性质上,由民营老企业到实现公私合营;根据材料“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建立同仁堂药铺”、“1957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建立。”可知,在经营管理上,由手工作坊式向现代工厂制生产过渡;根据材料“1953年底,同仁堂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可知,建立党组织,强化了党的领导。【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启示:根据材料“依托全球门店,同仁堂已为全球约5000万人送去了中式健康解决方案,并在上亿人群中推广了中医药文化。”可知,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根据材料“同仁堂的境外门店有160余家,涉及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辐射28个国家和地区。”可知,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根据材料“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托国际化发展‘四步走’战略,历时30年,以十年一台阶的跃升节奏,把中医药文化逐步传播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主要国家,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政策调整要适合国情,因时因势而变,企业经营要关注市场、讲究策略,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民族的文化发展大约经过八个时期:第一个是自太古至西周的宗法社会时期;第二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宗法社会破裂后文化自由发展的时期;第三个是秦汉两代统一安定向外发展的时期;第四个是魏晋六朝民族移徙印度新文化输入的时期:第五个是隋唐两代民族同化成功新文化出现的时期;第六个是晚唐五代宋朝民族能力萎缩保守思想成熟的时期;第七个是元明清三朝与西方文化接触逐渐蜕新的时期;第八个是晚清以至今日大革新的时期。——摘编自常乃惠《中国文化小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材料中中国文化的发展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角度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推动中国文化自由发展。阐述: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使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长,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了挑战。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展开了争霸和兼并战争,而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和变法,推动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兼并战争的需要、士阶层的日益崛起,加之学术下移,进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等学派自由发展,异彩纷呈,最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总之,春秋战国时期,转型中的社会政局动荡与经济发展相交织,民族交融与思想解放并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角度二:明清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呈现“承古萌新”特点。阐述:明清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统治者固守传统,强化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致使我国科技文化创新不足,从而进入总结性阶段,出现了诸如《四库全书》《本草纲目》《农政全书》,还有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著作。然而新航路的开辟又使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西方一些自然科学知识逐渐传入,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等主张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性。总之,明清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当时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成就,但无法克服时代的局限性,未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了中国近代发展的迟滞。【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是任选一个角度对材料中中国文化的发展进行阐述。首先,根据材料“第一个是自太古至西周的宗法社会时期;第二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宗法社会破裂后文化自由发展的时期;第三个是秦汉两代统一安定向外发展的时期;第四个是魏晋六朝民族移徙印度新文化输入的时期:第五个是隋唐两代民族同化成功新文化出现的时期;第六个是晚唐五代宋朝民族能力萎缩保守思想成熟的时期;第七个是元明清三朝与西方文化接触逐渐蜕新的时期;第八个是晚清以至今日大革新的时期。”及所学知识,可选择角度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推动中国文化自由发展。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的影响;诸侯国变法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出现及意义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使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长,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了挑战。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展开了争霸和兼并战争,而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和变法,推动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兼并战争的需要、士阶层的日益崛起,加之学术下移,进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等学派自由发展,异彩纷呈,最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春秋战国时期,转型中的社会政局动荡与经济发展相交织,民族交融与思想解放并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选择“第七个是元明清三朝与西方文化接触逐渐蜕新的时期”,结合所学可得出角度二:明清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呈现“承古萌新”的特点。其次,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强化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总结性科技成果的内容;西学东渐的影响;进步思想的内容等方面说明,例如:明清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统治者固守传统,强化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致使我国科技文化创新不足,从而进入总结性阶段,出现了诸如《四库全书》《本草纲目》《农政全书》,还有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著作。然而新航路的开辟又使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西方一些自然科学知识逐渐传入,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等主张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性。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明清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当时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成就,但无法克服时代的局限性,未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了中国近代发展的迟滞。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