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标版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标版教学设计_第2页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标版教学设计_第3页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标版教学设计_第4页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标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44课时

教学内容: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

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评价任务: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析人物言行,归纳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书笔记,预习课文并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

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海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海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滴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

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

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

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

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达标作业:

一、我会读:先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并完成下面练习。

1、“将”的读音()()这里应读()。“将”指()。

2、“相”的读音()()这里应读()。“相”指()。

3、“和”的读音()()()()这里应读()。

4、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正在为(w©iw6i)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ndnnan)

题。

②这话传(chudnzhudn)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假(jidji匕)不上朝(chdozhdo),免得

跟廉颇见面。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45课时

教学内容: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

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扩展阅读面。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评价任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中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书笔记,预习课文并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

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海池上,秦王为

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一一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

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

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

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

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

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一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

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

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

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达标作业:

一、我会找:找出这一课的成语积累下来。

二、我会概括: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46课时

教学内容:第19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

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

2、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1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

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评价任务:

1、听写本课字词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概括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

忌诸葛亮。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1、2节)、二(3一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一一雾中似人;相连一一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

曹军发觉时,船己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

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一一“自叹

不如”。

达标作业:

一、看拼音填空

dujidudutulqu6ydnchltdntlngdidodu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周瑜()知道了,我的计划()完了。

2、()诸葛亮不用造箭材料,()在三天之内造了十万支箭。

三、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是:()。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47课时

教学内容: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

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

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课时目标:

1、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

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3、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事情发展的线索

2、归纳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3、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书笔记,预习课文并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

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

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

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

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

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

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

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

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

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

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

算,我真比不上他。)

达标作业:

一、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含义,在括号内画"J”.

1、周瑜对诸葛亮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1)军中真的缺箭,周瑜请诸葛亮帮忙造箭.()

(2)周瑜以公事为重,为打败曹军委托诸葛亮造箭.()

(3)周瑜设下圈套,企图刁难和暗算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1)表示对曹操借箭的感谢.()

⑵讽刺曹操上了当.

3、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1)诸葛亮知人知天,对完成造箭任务信心十足.()

(2)诸葛亮决心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完不成任务自愿受罚.()

五、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尽是计谋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48课时

教学内容:第20课《景阳冈》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

集信息。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归纳武松打虎的经过

2、归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有感情的朗读武松打虎部分,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水浒传》。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

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力量超人机敏胜人

(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

(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

也会更具感染力。

五、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达标作业:

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剪辑,制作画报,配上说明文字,让课

文更丰富生动。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49课时

教学内容:第21课《猴王出世》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

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评价任务:

1、听写本课词语

2、画出文中描写石猴的句子,有感情朗读分析时候的品质

3、阅读《西游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

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达标作业:

一.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

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

一架桥梁。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

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

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50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五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课标要求:

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课时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表演名著,可选取一个片段

2、运用面部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教师:“负荆请罪”的教学录象。

学生:读名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

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

二、角色选择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

吗?

三、观看录象,引入情境

1、播放录象,思考:

(1)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录象,这段录象我们书中的课文里也描绘到了,你能比较一下两者的关

系吗?(录象中很多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都是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的;书上刻画的

人物性格在录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分角色准备

1、如果让你来演这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

师生探讨:

(1)可以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2)可以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3)根据实际情景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五、班级表演。

1、班内表演。

2、全班同学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家”。

标准: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现故事场景。

(2)入情入境,将人物形象展现逼真。

六、老师总结

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演绎,真是生动逼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

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达标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51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五缩写课文

课标要求: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

材。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

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评价任务:

1、归纳习作中缩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找出文中重点语句,做缩写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班班通课件

学生: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

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

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一”划出句子。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

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2、讨论上面思考题。

(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2)师生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

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

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可压缩: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具体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

2、片断练习。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达标作业: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52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五缩写课文

课标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

材。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对比缩写方法修改习作

2、互相修改

教学准备:

教师:班班通课件学生: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

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达标作业:缩写课文

课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期教学设计主备人:闫志军

第53课时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五

课标要求: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

材。

2、扩展阅读面。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

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2.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