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题型二专项练_第1页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题型二专项练_第2页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题型二专项练_第3页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题型二专项练_第4页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题型二专项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二专项练12341.(2023·河南濮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东窄西宽,呈喇叭形向西敞开。伊犁河谷有机质沉积层深厚,土壤肥沃,河谷周围自然植被非常丰富,土壤有机碳含量很高,尤其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温性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较高且十分接近,对维护土壤碳库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0—10厘米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变化。1234(1)分析伊犁河谷有机质沉积层深厚的主要原因。(2)说明伊犁河谷周围自然植被丰富的自然原因。(3)伊犁河谷温性针叶林、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较高,请分别说明原因。(4)请为保障伊犁河谷土壤碳库稳定提出合理的建议。1234答案

(1)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东窄西宽,三面径流挟带的泥沙沉积物多;河谷周围植被丰富,枯枝落叶较多;人口密度低,人类生产活动破坏程度较小。(2)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气候温暖;伊犁河谷开口向西,盛行西风深入,降水较多;河谷地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自然植被生长;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种类丰富。(3)温性针叶林分布海拔高,林下气温低,土壤有机碳分解较慢,且枯枝落叶多而厚;典型草原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草类生长较快,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4)合理安排草甸草原载畜量,保护草地资源;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改进耕作方式,切实保护好表层土壤;适度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1234解析

第(1)题,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东窄西宽,呈喇叭形向西敞开,三面径流挟带的泥沙沉积物多;根据材料“河谷周围自然植被非常丰富”可知,枯枝落叶较多;位于新疆,人口密度低,人类生产活动破坏程度较小,沉积物常年积累多。第(2)题,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可阻挡北方寒冷空气的进入,气候温暖,植被生长快;伊犁河谷地势东高西低,东窄西宽,呈喇叭形向西敞开,利于盛行西风深入,降水较多,利于植被生长;河谷地带土层深厚,有机碳丰富,土壤肥沃,利于自然植被生长;且山地垂直差异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种类丰富。1234第(3)题,根据植被分布海拔可知,温性针叶林分布海拔高,气温低,土壤有机碳分解作用弱,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而厚,有机碳积累多。典型草原分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利于草类生长,所以植被覆盖率高,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第(4)题,对于畜牧业,合理控制载畜量,保护草地资源;对于林业,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种植业,改进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好表层土壤;适度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稳定有机碳含量。12342.(2023·四川成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浑善达克沙地(下图)榆树疏林区较周边草原区植被更加茂密,千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优质的冬季牧场。近半个世纪以来,榆树疏林破坏严重,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随着国家草畜平衡政策的推广和适度放牧措施的落实,该区域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1234(1)推测榆树疏林区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简述牧民把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区作为冬季牧场的原因。(3)分析榆树疏林区植被破坏导致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的原因。(4)说明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因。1234答案

(1)东部(东南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东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降水相对较多。(2)林区阻挡寒冷冬季风,风力弱,温度相对较高;林区水资源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水;植被覆盖率较高,为牲畜提供过冬食物。(3)植被破坏导致风速增大,根系固沙能力减弱,表层土壤容易被风力侵蚀;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蒸发加大,土壤水分减少,沙粒起动风速降低,沙丘易活化。(4)减轻草原压力,促进草原更新;减少牲畜踩踏对草原的破坏;对水资源消耗减少,利于植被生长。1234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榆树疏林区布局的主要因素为降水,读图可知,该地区东南部降水量最多,在400毫米以上,适合榆树分布。第(2)题,榆树疏林区植被具有防风作用,可以阻挡冬季风,提供一定程度的遮风防寒作用;结合上题可知,榆树疏林区降水量较多,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其他区域降水少,植被少,而榆树疏林区有较为丰富的草本植被和灌木,可以为牛羊提供足够的牧食。第(3)题,植被可以有效地抵抗风蚀作用,但是如果植被被破坏,风蚀作用就会加剧,导致沙丘活化;植被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如果植被被破坏,土壤侵蚀就会加剧,导致沙丘活化;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后,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土壤水分减少,沙粒更容易被风吹走,起动风速降低,导致沙丘活化。1234第(4)题,适度放牧,牲畜数量减少,牲畜吃草量和饮水量减少,因此可以减轻草场压力、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利于草原更新;同时牲畜数量减少可以减少牲畜对草原的踩踏破坏。12343.(2023·辽宁大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东北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表现明显的冷性涡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偏低,在东北冷涡及其引导气流影响下,对流层中层的风向会向近地面传导,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状态。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强盛时,华北地区雨季提前到6月,一方面因为东北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另一方面取决于东北冷涡及其外围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下图示意5月16日8时900百帕天气分析图,甲为冷涡中心,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1234(1)判断甲处气压中心的高低,并说明理由。(2)从冷暖气团的角度,分析冷涡活跃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前的原因。(3)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加剧强降水,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答案

(1)低压。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一等压面在甲处分布高度从中心向四周升高,说明同一高度上,甲处气压中心较四周低。(2)冷涡西侧偏北风引导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冷涡吸引来自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扩大暖湿气流影响范围。(3)冷涡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利于水汽降温凝结;上干下湿,下层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凝结放出热量(潜热释放),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外围冷暖气团辐合,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提供大量水汽。1234解析

第(1)题,图中表示5月16日8时900百帕天气分析图,且图中的细实线为等高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同为900百帕气压,甲处该气压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高空的水平方向上,甲处的气压较四周同一海拔地区更低,所以甲处气压为低压。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冷涡中心为低压,一方面,冷涡西侧引导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南下;另一方面,冷涡也吸引来自偏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暖湿气流影响范围扩大,冷暖气团相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前。1234第(3)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冷涡为低压中心,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降温凝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冷涡系统中,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状态,而下层的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会释放潜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气流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外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系统,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也提供了大量水汽,加剧降水强度。12344.(2023·广东韶关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图1),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

℃,年降水量为290—46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1

000毫米。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

700—3

300米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

100—3

300米处树高、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最大。图2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生物量占比。1234图1图21234(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300米阴坡、半阴坡的原因。(2)比较2800—2900米与3100—3300米处青海云杉林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若该区域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1234答案

(1)该流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多山地降水),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2)差异:2800—2900米比3100—3300米根生物量占比高。原因:3100—3300米处海拔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占比低;胸径和冠幅大,干、枝生物量占比高。(3)变化:向高海拔和低海拔两个方向扩张。气候变暖,高海拔处热量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高海拔扩张;气候变湿,低海拔处水分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低海拔扩张。1234解析

第(1)题,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一定的热量、降水、光照、土壤等条件,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

700—3

300米的阴坡、半阴坡,说明其他地区云杉林生长条件不佳,该流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2

700—3

300米较山麓地带海拔高,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水分条件改善;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第(2)题,据图可知,2

800—2

900米云杉林根生物量占比高,根系发育与土壤有直接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