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修禊(qì)事 流觞(shānɡ)曲水 放浪形骸(hái) 桂棹(zhào) 枕藉(jiè)B.齐彭殇(shānɡ) 临文嗟悼(dào) 孤舟嫠(lí)妇 愀(qiǎo)然 匏(páo)樽C.萧君圭(ɡuī) 无物相(xiànɡ)之 山川相缪(liáo)庐冢(cǒnɡ) 蜉蝣(fúyóu)D.字平父(fù) 舳舻(zhúlú)千里 江渚(zhǔ)之上 酾(shī)酒 横槊(shuò)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按次序)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东方既白(已经)B.少长咸集(都)下江陵(攻占)正襟危坐(端正)C.向之所欣(向来)火尚足以明(明亮)舍于其址(筑舍定居)D.终期于尽(时期)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则其至又加少矣(增添)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独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感慨系之 盈虚者如彼D.俯仰一世 杯盘狼籍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⑥顺流而东也⑦死生亦大矣⑧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⑨有泉侧出⑩常在于险远⑪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⑫则其至又加少也⑬火尚足以明也⑭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⑮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A.①⑦⑩/②④/③/⑤⑨/⑥⑧/⑪⑬⑭/⑫⑮B.①⑦⑩/②③④/⑤⑨/⑥⑧/⑪⑬⑭/⑫⑮C.①⑦⑩/②③/④/⑤⑥⑨/⑧/⑪⑬⑭/⑫⑮D.①⑦⑩/②④/③⑤⑥⑨/⑧/⑪⑬⑭/⑫⑮5.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死生亦大矣③仰观宇宙之大④固一世之雄也⑤而今安在哉?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材料三: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B.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C.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D.悠久的中华历史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网络文学能从中获得新的生命力。7.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体现了现代观念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B.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是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C.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不会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D.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从而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8.网络文学要想打造精品力作,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认牙冯骥才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侦探听罢,惊奇不已。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监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始两段,写了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作好铺垫。B.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C.华大夫平时不记人,却牢牢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D.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10.试概括华大夫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11.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6分)四、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日:“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抵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3分)(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3分)(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分)(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②。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7.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女子借“,”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2)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______,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的表达形式,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_______,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______。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______,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责任将无从谈起。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一而足言不尽意子虚乌有无可厚非B.层出不穷言不尽意海市蜃楼无可非议C.不一而足夸大其词海市蜃楼无可非议D.层出不穷夸大其词子虚乌有无可厚非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B.“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C.“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D.“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了新形式,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B.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C.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D.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22.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5分)摆得下一张平坦的书桌,安放下一张舒适的小床,拥有一个整洁空间、一方私密天地是许多贫困家庭孩子的愿望。目前,山东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8-14岁的孩子有100312名,涉及85540个家庭。今年6月起,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联、山东省青基会全面启动“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两个多月时间内,全国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踊跃捐款、主动认领,一间间“希望小屋”在山东各地陆续建成。伴随着“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转变,一颗颗爱的种子也在受助孩子心中慢慢生根发芽。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希望小屋”975个、在建1153个,惠及2128个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受助孩子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关爱,心态发生了积极变化。越来越多的受助孩子在“希望小屋”里快乐成长,追逐梦想。《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儿子有什么影响?六、写作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在岁月的回眸里,总有眼泪陪我们一路走来,或快乐的眼泪或激动的眼泪或痛苦的眼泪。那些悲伤过、幸福过的眼泪就像是生命里不可缺少的色彩,点缀着我们的人生。你还记得珍藏在记忆中的那颗晶莹的泪珠吗?兴奋的、喜悦的、委屈的、伤心的…·…请以“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为结尾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感情真挚,叙事有波澜,不少于800字。

1.【答案】B【解析】A项“禊”读“xì”,C项“冢”读“zhǒnɡ”,D项“父”读“fǔ”。2.B解析:A.次(旁边);C.向(过去),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D.期(至、及),加(更加)3.A[解析: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不平凡,不同寻常。十一:今义,数词,表数字;古义,十分之一。4.【答案】A【解析】①⑦⑩为形容词作名词,②④为意动用法,③为使动用法,⑤⑨为名词作状语,⑥⑧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⑪⑬⑭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⑫⑮为动词活用作名词。5.【答案】D【解析】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④⑨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⑧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6.C“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错,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可见,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的是网络文学,而不是新媒介。7.AB“不再关注”“而是注重”错,原文材料二第5段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可见,表层要关注,内里更应该注重,二者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C项“将不会”错,太绝对。D项“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错,从材料三最后一段“但我们也应看到”可知,前后内容应该是转折关系,也就是说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是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时出现的值得警惕的反面现象,并不是说“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8.①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②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接受经典的引领。③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④不仅关注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更注重对内涵和精神内里的纵深开掘。⑤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⑥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警惕创作中出现的文化糟粕并及时纠偏。(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9.B(B“脾气暴躁的人”错误;此处是因为侦探怀疑“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才使他生气,从文中其他地方看不出他脾气暴躁。)10.①做事专注,医术精湛他只记得牙齿不记得人,一心只扑在牙齿上,可见他做事专注,医术精湛;②医德高尚,为人正直他从来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医德高尚,为人正直;③有责任心和正义感他特意记住了抢首饰的盗匪特征,跑去告诉巡捕房的人,可见它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11.①突出华大夫的性格特征:认得牙而不认得人,可见他做事专注;②照应前文“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人们自此才知道,华大夫之所以不记得人的长相,是因为他一门心思全在牙上,因而医术精湛;③体现文章主旨,人只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12.A(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13.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14.B(“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15.(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参考译文: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