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教师观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培训课件)_第1页
教育基础-教师观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培训课件)_第2页
教育基础-教师观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培训课件)_第3页
教育基础-教师观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培训课件)_第4页
教育基础-教师观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职业的认识目录

一、教师的概念二、教师的职业角色三、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第一次出现教育这个词,培养教导之意。一、教师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教师的职业角色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一、教师的职业角色。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延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个体性和群体性三、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复杂性(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1)因材施教。比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2)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由于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4.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比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间接性是指教师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劳动价值。“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第一次出现教育这个词,培养教导之意。代表人物

5.主体性和示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6.个体性和群体性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教师观

目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第一次出现教育这个词,培养教导之意。案例分享

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刘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同学还穿着单鞋。下课后,她就把这几个同学叫在一起,询问了同学们的鞋码。中午,她顾不上吃饭,骑上自行车到镇上给这几个同学各买了一双棉鞋。四年来,刘老师资助了26名学生,这些学生都亲切的叫她“刘妈妈”。

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在刘老师教的班里就有几个女孩因家长不支持而将要辍学。刘老师知道后,就主动到这几个学生家中,多次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明白受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家庭应当承担的责任。最终留住了这几个学生。1从“刘老师”到“刘妈妈”称呼的变化中你悟到了什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思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学生。(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案例分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第一次出现教育这个词,培养教导之意。代表人物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材料中,曲教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再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材料中,曲教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教师专业发展目录

一、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五、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第一次出现教育这个词,培养教导之意。一、教师专业发展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的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成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科学文化知识1教师专业发展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终身性的。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少包括正规专业教育、非正规专业教育(职前、入职、在职培训)和校本专业发展三个方面的途径。同伴互助教学反思234终身学习

5课题研究专业引领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五、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经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关注教学工作质量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级体的建设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职业道德目录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第一次出现教育这个词,培养教导之意。案例思考1.小学教师孙某与他人在其所住村借用场地为9名学生进行课外有偿辅导案件。

2.幼儿园教师薛某久拖不退违规收取学生学习用品费用。

3.小学教师刘某等按每人100元私自代收学生毕业典礼演出服装费用。

4.小学教师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去培训学校兼职上课。

5.中学数学教师胡光旭在家招住宿生,每人每月收取700元。

6.小学数学教师组织班上13名同学到到由其爱人注册的托管班学习。思考:以上几种行为,哪些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教师职业道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改革开放后,五次讨论和修订。2008年,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背景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关键词: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键词:乐于奉献、履行职责师德的灵魂关键词:尊重、公正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关键词: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从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上来说,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体现。自觉抵偿有偿家教,是为人师表的一部分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关键词:教学研究、勇于创新1

【记忆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