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历史第11课 教案_第1页
九年级上历史第11课 教案_第2页
九年级上历史第11课 教案_第3页
九年级上历史第11课 教案_第4页
九年级上历史第11课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上学期长沙县特立中学教研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张宏荣授课时间:2020年9月24日第4周星期四第4节历史学科授课学段:九年级下册授课地点:特立中学录播室授课内容: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 《古代日本》第1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地图时空观,史料实证);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史料实证),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简单解释一些新的名词和概念(历史解释)。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能够理性认识和看待中日关系;(历史唯物观,家国情怀)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学习重点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与大化改新的内容,影响和启示。学习难点大化改新的原因与特点,武士集团崛起和幕府统治;正确对待日本,理性对待中日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长安十二时辰》短视频,多媒体展示剧中女性角色装束,对比日本女性装束,到底谁在模仿谁?出示周昉《簪花仕女图》证明,进一步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又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学习中国?学习之后有什么变化吗?情境导入。新课讲授壹大和兴起,一统日本1、6世纪前日本和古代中国的联系材料一: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材料二: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后汉书·东夷列传》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史料实证:材料文献+考古文物,文字材料与实物材料相互佐证,证明6世纪前日本与中国关系。2、大和统一公元1世纪-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出示地图,通过对比直观了解大和一统的进程)大和政权领土变大,进一步设问: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图解)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随堂检测:大化改新时,日本新政权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其准确含义是A.土地归公,人民成为享有一定民主权利的“公民”B.土地归农民所有C.在公地上的生产者为公民D.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部民承担着这个国家的几乎所有,是古代日本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而部民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这给社会带来什么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部民在当时是生活在最底层、地位最低下的人,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材料二:短暂而繁荣的隋朝,隋文帝时期的“开皇之治”。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设问:根据材料一回答:日本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材料二说明此时中国是什么情况?回答: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下层民众反抗,政局动荡。坚定了隋唐的先进强大,社会繁荣,国力强盛。日本改革决心(引出大化改新)(情景剧表演)贰唐风洋溢,大化改新1、大化改新的背景材料一:公元7-9世纪,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批遣唐使。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图片: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材料二:7世纪中叶,日本豪族苏我氏把控朝政,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史称“乙巳之变”。孝德天皇即位后,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大和皇族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2、大化改新内容(视频)(1)政治:中央——以天皇为中心;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图解二官八省制)并出示三省六部制,讲解其中相似性。(2)经济:①公地公民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作用: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作用: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③统一赋税,实行租庸调制。作用: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课外补充: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谷物;调: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3、大化改新的特色(图解中日政治经济制度对比,直观了解其相似性)并继续补充说明,日本在其他哪些方面也学习了中国?如:汉字,服饰,钱币,城市等4、大化改新的影响(对日本的重要性)材料三: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并得到武则天的的承认。大化改新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性质:封建性质自上而下的改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5、谈谈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情感价值观升华)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重视教育,与时俱进。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叁幕府掌权,天皇旁落1、庄园的形成材料一: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三世一身法》材料二:大化改新功臣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氏,此后200余年,藤原氏一族世代为外戚,专擅国政。每当天皇幼少、病弱或是女帝当政,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亲政后,藤原氏又改任关白,成为变相的摄政,继续掌权。藤原氏被称为“摄关家”,取代天皇成为真正的统治者。材料三: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1)根据一、二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呈现出了什么问题?回答: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天皇中央集权遭到削弱。(2)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庄园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回答: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进一步得出:8世纪末,公地公民制走向瓦解,标志大土地私有化的庄园制兴盛起来。2、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3、武士集团到幕府的形成(漫画图解+教材文字材料);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标志: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4、武士、幕府、天皇和国家(1)幕府与天皇是怎样的关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2)武士效忠于谁?其实质是什么?对象: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实质: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5、武士道精神:产生了什么影响?实质: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影响: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局限: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拓展阅读:《菊与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分析引出话题:对于这样的一个民族,我们应该怎样与之相处?又应该注意什么呢?肆以邻为镜,再续前缘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赠给湖北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长屋王赠与唐代僧人袈裟上绣的文字。小组讨论合作: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日本国?我们应当怎样处理中日两国关系?(家国情怀)【教学备注】1.利用学生熟悉的影星,让学生对古代中日关系与古代日本历史引起兴趣。2.利用地图教学,直观反映,增强学生区位地理感受。随堂检测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3.情景剧表演突破大化改新背景,激发学生兴趣4.利用多媒体和材料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学生兴趣又加深知识印象。适当解释新名词和历史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尤其是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结合当代中国,讲述改革的重要性。史料实证,论从史出。5.以漫画加材料形式,生动有趣的将武士,幕府的形成过程梳理清晰。6.家国情怀升华和情感价值观升华。引导学生,引发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民族,怎样看待历史上中日关系和当今中日关系,在理性对待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增强自身实力,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历史上我们能做老师,现在同样可以为师。三、课堂总结四、课后作业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1课的课时作业。让学生来总结历史史实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板书设计大和兴起,一统日本1.大和统一过程2.大和组织管理形式二、唐风洋溢,大化改新1.大化改新背景2.大化改新主要内容3.大化改新影响4大化改新启示二、幕府掌权,天皇旁落1.庄园形成2.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3.幕府掌权4.武士道精神四、以邻为镜,再续前缘教学后记①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中考历史发展方向,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加强史料实证和材料分析能力。②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史料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