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张家口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河北张家口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河北张家口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河北张家口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河北张家口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张家口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3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共14分)

①“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qīngsè),也有过芬芳,更有的是相遇、相识、相知。那瑰丽的宝藏!今天,我们流泪了,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

②轻轻诵读着汪国真的《毕业》,初中生涯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风风雨雨,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中考的号角即将吹响。一千多天的拼搏,一千多天的(chuíliàn),懒惰的变得勤奋,怯懦的变得勇敢,脆弱的变得坚强,我们在汗水与泪水中

(A.器宇轩昂B.血气方刚C.化茧成蝶),茁壮成长。

③老师用博学磨去了我们的肤浅轻狂,校园用爱心褪去了我们的犹豫彷徨。师恩难忘,母校难忘,即将毕业的我们大声高呼:“

!”

1、字词关。(共6分)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qīngsè)

②(chuíliàn)

(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宝藏

②怯懦

(3)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写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序号)(2分)

2、

3、语言关。(共5分)

(1)小冀认为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2)请运用“理想、自信、回报”三个词语,在第③段横线处为这篇小作文写一个结语。(不超过50字)(3分)

第二部分(4-21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7分)

4、小冀所在学习小组将学过的古诗文名句进行了梳理,请你根据表格提示帮助他补全相关内容。(7分)题材诗文名句朝代、作者、篇目赏析自然风光

,风正一帆悬。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以小景之笔传大景之神。②

,③

。北魏④

《三峡》侧面写出山高峡窄。家国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⑤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采用互文手法,表现时时处处为朝廷、百姓忧虑的高尚情操。⑥

,⑦

。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历史在作者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揭示了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小冀所在学习小组进行古诗文中“桥”的专题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他完成下面问题。(共19分)

【甲】题卢沟晓月图

[明]赵宽

银河半落长庚①明,城高万户皆鸡声。

长桥卧波鳌②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

苍烟淡接平芜③迥④,沙际朦胧见人影。

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

【乙】石桥铭并序

[唐]张嘉贞

赵郡汶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⑤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试观乎其穹隆⑥崇,豁然无楹⑦,吁可怪也!蹴两涯,嵌⑧四穴,盖以杀⑨怒水之荡突,虽怀山⑩而固护焉。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⑪

是。其栏槛华柱,锤斫⑫

龙兽之状,蟠绕拏踞⑬

,眭盱⑭翕忽,若飞若动,又足畏乎!

夫通济利涉⑮

,三才⑯

一致。天河临乎析木⑰

,徒闻于耳,不见于目。目所见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⑱

(有改动)

①长庚:即“启明星”。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③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④迥:远。⑤迹:这里指李春遗留下来的桥梁。⑥穹隆:本指天空中央高而四周低。这里指桥身呈弧拱形。⑦楹:柱子。⑧嵌:设置。⑨杀:减削。⑩怀山:本指四面环水之山,这里指洪水滔天。⑪创:创造。⑫锤斫:雕刻。⑬踞:蹲或坐。⑭

眭盱(suīxū):形容龙兽矫健的样子。⑮通济利涉:意为有利交通。济、涉,均指渡水。⑯三才:古时天、地、人谓之三才。这里指天上与地下。⑰析木:古人将析木看作天河的桥梁。⑱京:大。

5、甲诗首联中哪两个短语照应题目中的“晓”字?(2分)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甲诗尾联呈现的画面。(3分)

7、根据表格提示,写出加着重号词语的语境义。(4分)句子释义方法语境义题卢沟晓月图联想《题西林壁》中的“题”。

①豁然无槛联想《桃花源记》中的“豁然”。②蹴两涯,嵌四穴联想《鱼我所欲也》中的“蹴”。③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联系整个句子的意思。④8、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标三处)(2分)目所见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2)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10、11、同样写桥的功用,甲诗画横线句子通过描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来侧面表现卢沟桥的重要交通地位;乙文加色画横线句子通过直写“

”(用文中词句)来表现赵州桥的交通价值。(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共8分)

瞌睡虫

陈巍

①作为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许多法宝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瞌睡虫就是其中一例。取经路上,孙悟空经常使用这种小虫,让妖怪或他人困倦酣睡,便于自己暗中行动。在孙悟空的巧妙使用下,瞌睡虫给取经事业帮了大忙。

②那么,

③要探究瞌睡虫是何物种,我们可以先看看《西游记》里瞌睡虫具有什么习性。

④在第5回蟠桃会偷酒时,孙悟空把瞌睡虫弹到人脸上,被弹目标即“手软头低,闭眉合眼”“都去盹睡”。第25回孙悟空对付五庄观道童的手法与此相同。到取经后期,瞌睡虫的用法得到进一步说明。第71回为蒙骗拐走金圣宫娘娘的金毛猊,孙悟空把瞌睡虫放到娘娘的贴身丫鬟春娇(实际是玉面狐狸精)脸上。作者进一步讲解道:“原来瞌睡虫到了人脸上,往鼻孔里爬,爬进孔中,即瞌睡了。”

⑤根据作者描写,我们可看到瞌睡虫具有两项特征。其一是瞌睡虫很可能没有能够飞行的翅膀。因为孙悟空将其弹射、抛出时,如果瞌睡虫会飞行,未必能准确投中目标。其二是瞌睡虫可以自行爬入人的鼻孔,很可能为穴居生物。

⑥从古籍里,我们可以查找到瞌睡虫的原型。《西游记》小说面世后不久,就有人在读后感里讨论了它的源头。这名热心读者名叫黄秉石,活跃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在其随笔集《偶得绀珠》里,探讨了人参果和瞌睡虫的来历。对于瞌睡虫,黄秉石说:“睡虫亦有之。海上砂挼子,在石缝中,好睡,名睡虫,可作毒射人禽兽也。”

⑦砂挼子最早见于唐初医学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该书说这种小虫“是处有之。生砂石中,作旋孔。大如大豆,背有刺,能倒行”。同时说它“性好睡,亦呼为睡虫”。之后的医书里多沿袭这些说法。

⑧砂挼子其实就是蚁蛉的幼虫,又叫蚁狮。它体长一般不足1厘米,体型为粗壮的纺锤形,有着丰满的腹部,头部有一对巨大的镰刀状下颌。蚁狮擅长挖陷阱捕食其他昆虫。它们选好挖坑地点后,就倒着向后爬行,把腹部当犁挖开土壤,用前腿把土粒挪到头上,再一拉一甩,把土抛出小坑,这样它就能以螺旋形向中心掘进,直到形成一个陡峭的沙坡漏斗。随后蚁狮就在漏斗底部张开下颌耐心地伺机而动,看起来好像睡着一般。当蚂蚁等小虫路过漏斗时,很容易滑下来成为蚁狮的猎物。蚁狮向猎物注射毒素,吸取其体液后再抛出残骸。

⑨蚁狮在西方昆虫学中也很著名。对蚁狮的描述也是19世纪博物学家法布尔《昆虫记》里的名篇。

⑩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本草学和昆虫学著作对蚁狮生活环境、体态外形,以及对其倒行、挖孔、放毒等习性的描述,都是比较准确的。《西游记》强调了它作为大自然里娴熟猎人“嗜睡”的表面特征,作者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让它几乎毫无破绽地融入取经故事情节之中,从此瞌睡虫声名大噪,逐渐掩盖了作为原型的砂挼子。

(选自2024年2月23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2、在选文第②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2分)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推测孙悟空的法宝瞌睡虫是没有翅膀的穴居生物。

B.《西游记》中被孙悟空用瞌睡虫催眠的有神仙、道童和妖怪。

C.唐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里,记载有瞌睡虫的原型砂挼子。

D.瞌睡虫是蚁蛉的成虫,在博物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中也有记载。

14、选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9题。(共14分)

乐亭拜谒李大钊

田恬①2023年6月30日一早,我坐上高铁。列车一路疾驰,抵达唐山站,再换汽车经过一段旅程,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乐亭县大黑坨村。

②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村口巨石上刻着村名,巨石旁是李大钊于1919年回乡探亲时亲自创建的大黑坨小学。如今,学校内耸立着一座两层教学楼,阳光下楼顶闪耀着十个大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当年写给友人的赠联,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③离村口不远,一棵600多岁的古槐枝繁叶茂,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撑起一片浓密的绿荫。几位老人在树荫下唠嗑。72岁的罗玉宝大爷身上挂着个收音机,里面传出铿锵有力的乐亭大鼓。谈起李大钊,老人家脸上满是敬仰和荣光。

④路边一座青砖灰瓦、黑漆木门的宅院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李大钊故居了。走进故居,干净整洁的前院矗立着李大钊的半身雕像,庄重肃穆。整个故居内的陈设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气息——李大钊祖父留下的家具,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他本人生前用过的茶叶筒、樟木箱子、藤椅等物品,都按照原有的样貌摆放在屋内。

⑤目睹故居内的陈设,一个立体、鲜活的李大钊,渐渐在脑海中复活……

(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⑥1889年10月29日,伴随婴儿的啼哭,李大钊诞生于故居中院东厢房的北间屋里。当时的人谁都未曾想到,这个婴儿日后会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播下红色的火种。

⑦童年的李大钊在磨难中成长:尚在母亲腹中,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出生后不满两岁,母亲又撒手人寰,祖父李如珍将李大钊抱走,将他抚养成人。祖父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五六岁时,便教其晨起诵读,夜晚练字;外出玩耍时,明令禁止他观看赌博,更不许打架骂人,否则皆要受罚。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日后为人、为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⑧1905年,开明的祖父领着李大钊入永平府中学堂接受新学。该时期他通宵达旦地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初步了解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眼界变得开阔。

⑨1907年,李大钊与同学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此时的他刻苦努力,博闻强记,所写文章“浑厚磅礴为全校冠”。在这里,他受到民主自由思潮的影响,立志研究政治,并接触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等的著作,开始树立民主主义观点,“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思潮亦日益腾高”。此时,立誓要为国家找一条出路,成为他的志向。

(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⑩1913年冬,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结识了陈独秀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共产主义思想的种子在李大钊心中发芽、扎根。微弱的亮光,让他隐隐意识到,多灾多难的祖国或许有救了。

⑪1916年,为推动反袁斗争,李大钊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在北京任《晨钟报》总编。这年9月,他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青春》一文。在文中他呼吁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27岁的李大钊表现出了迫切要求“青春中华”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

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满怀信心地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⑬时间来到了1920年。这一年,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年初,一辆骡车从北京城内疾驰而出。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关于建党的意见,并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

⑭李大钊向陈独秀发出这一时代之问:“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为了百姓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陈独秀握紧了举头。这是革命先驱们在百余年前立下的宏愿,也是他们酝酿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初衷。水有源,树有根。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就是。

⑮李大钊全力开展革命斗争,引起反动当局的仇视。1927年4月28日,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悍然绞杀了李大钊和同时被捕的革命者。临刑前,李大钊从容地走上绞刑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表现出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极大轻蔑。

(三)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⑯位于乐亭县新城区觅园街1号的李大钊纪念馆,每年都会迎来百万人以上的参观者。“七一”前后,观众更是络绎不绝。

⑰通往纪念馆瞻仰大厅的台阶,是短短的38级,象征着李大钊38年的人生岁月。走进大厅,汉白玉雕塑的李大钊像居于中央位置,他神态沉静、目光炯炯,雕像前摆放着人们怀着虔诚与敬仰献上的鲜花。

⑱瞻仰厅的一角有张小桌子,我翻开桌上的留言簿,上面写满了参观者的留言:“中华今日赤旗鲜,你我共筑华夏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页页深情话语,无不饱含着人们对李大钊的深切怀念。谁说今天的年轻人忘记了革命者的牺牲?那些真情流露让我动容。

⑲突然想起在李大钊故居遇见的那位王大爷。他说:“今天专门赶到乐亭,就是为了参观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希望用接受红色教育来庆祝党的生日。”王大爷告诉我,他1988年就入党了,有着三十多年党龄。回乐亭县城时,我正好与他同路,走在李大钊故居门口那条宽阔的大道上,看着整洁的村庄和老槐树下悠闲的村民,他向我感慨:“没有李大钊这些革命先驱的牺牲,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⑳是啊,大黑坨村早已今非昔比,当年旧中国那个破败不堪的村庄一去不返。如今的大黑坨村,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百姓生活安稳富足。

㉑这一切,应该就是当年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吧。

(选自2023年7月14日《河北日报》,有删改)

15、16、阅读第(一)节,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李大钊家的家风。(3分)17、第⑩段加点的“微弱的亮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18、第⑪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面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相似点?(3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如果你参观李大钊纪念馆,请在留言簿上用工整的句式留言。(3分)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20-21题。(共8分)

20、小冀所在学习小组在进行“《骆驼祥子》的细节描写”的梳理探究时发现,小说中反复出现祥子“哆嗦”这个动作细节,作为小组成员,请你完成下面问题。(共5分)

(1)探究“哆嗦”的原因。(2分)

第1章,祥子买车时“手哆嗦”,此时“哆嗦”的原因是①

第2章,祥子走出军营,生病后吃老豆腐时“手哆嗦”,此时“哆嗦”的原因是担心偷骆驼事发而心有余悸;

第11章,祥子与孙侦探对话时“手哆嗦”,此时“哆嗦”的原因是②

第22章,祥子再次投奔曹先生时“手哆嗦”,此时“哆嗦”的原因是再见到照顾他的曹先生时的兴奋与期盼。

(2)学习小组要排练课本剧,请你设计下面文段中祥子“哆嗦”时的内心独白。(3分)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虎妞给他冲了碗姜糖水,他傻子似的抱着碗一气喝完。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刷刷的一片雨声。

21、小冀认为《红岩》的书名可以改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第三部分(22题,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古诗中蕴含大智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道出了认知角度的重要性。朋友,换个角度看问题,坎坷也许变坦途,平庸也许变卓越。

作为当代中学生,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1)①青涩

②锤炼

(2)①bǎozàng

②qiènuò

(3)C

2

3、(1)不认同。该句运用了反问(而非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不能把昨日遗忘”。(意思对即可)

(2)示例:同学们!让我们扬起理想之帆,划动自信之桨,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辉煌,来回报老师、回报母校吧(符合字数要求,意思对即可)

4、①潮平两岸阔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郦道元

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

⑦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长庚明、皆鸡声。(每个1分)

6、示例:诗人抬头仰望高高的天空,那一弯淡淡的残月悬挂在不远处的苍茫西岭上空,显得高冷孤寂。

7、①书写,题写

②开朗广阔的样子

③踩,踏

④冲击、冲刷、冲撞

8、目所见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标对两处得1分,标对三处得2分)

9、(1)桥的构造很奇特,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建成的。(意思对即可)

(2)如果不是智虑深远(的人),不能创造出这样的桥。(意思对即可)

10、

11、桥上行走的众多车马

通济利涉参考译文

乙文

赵州汶河上的石桥,是隋朝工匠李春遗留下来的建筑。桥的构造很奇特,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建成的。

且看它桥身弧拱高耸,架空而起而没有柱子,实在令人惊异啊!它两端踏在河的两岸,大弧拱上设四个小拱,原来是用来减弱激流的冲击,即使洪水滔天也能牢固地保护住大桥。如果不是智虑深远(的人),不能创造出这样的桥。桥面两旁有栏板和雕花的望柱,上面雕刻龙兽形状,盘绕持搏,或蹲或坐,矫健威猛,好像在飞动,又足以使人畏惧啊!

建桥以利交通,天上和地下一致。析木便是天河的桥梁,只是听说,而没有亲眼见过。亲眼所见的是这座大桥,以技巧不易者与它相比,也没有比它更伟大的了。

12、示例一:这一神奇的小虫究竟是何方神圣呢?示例二:现实生活中,瞌睡虫究竟是何物种呢?

13D

“瞌睡虫是蚊蛉的成虫”与原文第⑧段首句“砂挼子其实就是蚁蛉的幼虫,又叫蚁狮”表述不符。

14、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15、

16、明德(或:明理、立德)、好学(或:好读)、开明、严格。(写出两个,意思对即可)

17、指共产主义思想在李大钊心中生发出的朦胧理念。

18、都运用排比的修辞,笔力雄健,气势磅礴,都强调了青少年的责任,都抒发了对青少年和祖国的热切期盼与美好祝愿。

19、示例一:山河无恙,国富民强;盛世华章,如您所愿!

示例二:大钊精神永追忆,红色血脉续征程。

示例三:继承大钊遗志,贡献你我力量。

20、(1)①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车时的兴奋、激动②因被敲诈走全部积蓄而愤怒无奈(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哎!终于到家了,我真的快不行了。老天爷啊!你咋就不可怜我这样为生活挣命的人呢?天气先是热死人,再是淋死人,又赶上一个不好伺候的主顾,这真要人命啊!

21、示例一:认同。因为该书讲述的是重庆解放前夕,许云峰、江雪琴、成岗、刘思扬、华子良等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斗争,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题,更能凸显地下共产党员们的优秀品质,更能彰显全书的主题。

示例二:不认同。因为红岩村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红岩村因地质成分而得名,其红色的岩石象征着革命者们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的品质。以《红岩》为题,既高度赞颂了革命者们的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又突出了全书的主题。(能够结合整本书阅读,言之成理即可)

22、参考例文略(这道题目比较陈旧,乏善可陈)

换一道题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为对光的信仰,勇毅前行的心中,充满暖阳;因为有风的鼓舞,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