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理学特点-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老年人安全用药课件)_第1页
老年人药理学特点-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老年人安全用药课件)_第2页
老年人药理学特点-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老年人安全用药课件)_第3页
老年人药理学特点-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老年人安全用药课件)_第4页
老年人药理学特点-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老年人安全用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概论导入情景:李女士,25岁,因咽痛、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入院医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医嘱:注射用青霉素钠静脉滴注,一日400万U,一次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片剂口服,1次0.1g,一日3次。工作任务:1.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的用药目的。2.拟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3.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工作情景与任务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2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内容药物的基本作用1药物的作用机制3§1-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2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根据药物作用的结果,将其分为:

兴奋作用:是指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如用药后,腺体分泌增加、脉搏加快、酶活性增强等。

抑制作用:是指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如用药后,肌肉松弛、腺体分泌减少、酶活性减弱等。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药物效应动力学直接作用又称原发作用,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

如强心苷能选择性的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衰竭心脏的排出量,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同时,可反射性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心率减慢,此作用为强心苷的间接作用。二、药物作用的方式§1-2药物效应动力学(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在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产生解热镇痛作用。三、药物作用的部位§1-2药物效应动力学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防治作用(1)预防作用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2)治疗作用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对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用药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

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1-2药物效应动力学2.不良反应

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少数较严重且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称为药源性疾病。§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一般都比较轻微,可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是可逆性的功能变化。随用药目的的改变而改变,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变。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较低,当其中一种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的毒性反应。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因药物蓄积而缓慢出现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及肝、肾毒性等。特殊的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作用。产生原因: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原因:药物或药物的代谢产物或药物制剂中的其他物质作为致敏物质进入机体引发。特点: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有作用无关,不易预知,但过敏体质者易发生,且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而且变态反应的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常见症状: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过敏性休克的症状预防措施:对易致过敏反应的药物或过敏体质者,用药前要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并按有关规定确定是否需做药物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催眠时,次日清晨仍有困倦、头晕、乏力等现象。继发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因菌群失调引起新的感染,即二重感染。§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停药反应: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剧的现象,如长期使用普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时,突然停药可致血压骤升。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因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少的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如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病人,应用新鲜的蚕豆以及伯氨喹、磺胺类药物时可发生溶血性贫血。特异质反应与剂量无关,但剂量加大,反应程度加重。§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药物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药物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如果连续用药突然停药,病人仅表现为主观上的不适而没有其他生理功能的紊乱,但有强烈的继续用药的欲望。生理依赖性:又称成瘾性。如果用药时病人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不仅出现主观上的不适,还会产生严重生理紊乱的戒断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流泪、出汗、疼痛、恶心、呕吐、惊厥等,甚至危及生命,再次用药后症状消失。§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滥用。在药品管理上,将易产生成瘾性的药物称为“麻醉药品”。此类药品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与使用。§1-2药物效应动力学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第二节药物剂量和效应关系一、量效关系药物作用“量”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用强度的大小,二是作用时间的长短。

要使药物作用的量恰好符合治病的需要,就必须熟悉药物作用量的规律。药源性疾病随药物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直至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极量引起机体产生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最小中毒量一、量效关系是指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用药剂量。最小有效量(minimaleffectivedose)(maximaldose)(minimaltoxicdose)或称治疗量(therapeuticdose)比最小有效剂量大,比极量小,并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有效量一、量效关系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距离,它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距离愈大愈安全。安全范围(marginofsafety)(effectivedose)极量虽然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要小。因此极量对于大多数人并不引起毒性反应,但由于个体差异或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个别病人也有引起毒性反应的可能。作用强度最小有效量最大治疗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常用量无效量剂量安全范围

治疗量中毒量极量最小致死量一、量效关系是反映药物安全性的另一个参数,指治疗浓度的范围,即介于最小有效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是根据药物的药效及毒性的量效曲线提出的量化安全指标。治疗窗的大小即治疗浓度的范围,该范围的高低限比值超过5则表明其安全性较高。知识链接——治疗窗(therapeuticwindow)以药物剂量(或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实际数值或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量效曲线(dose-effectcurve)从量的角度阐明药物作用的规律性,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规律性变化叫量效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一、量效关系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药物的最大效应和效价强度并不平行。效价强度(potency)亦称为效能(efficacy)。它反映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之后,即使剂量再增加,药效也不再增强。最大效应(maximaleffect)一、量效关系一、量效关系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药物的最大效应和效价强度并不平行。因此,比较同效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应从效能和效价强度两项指标综合考虑。效价强度效能反映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之后,即使剂量再增加,药效也不再增强。效能一、量效关系

某药A其药品说明书上表明在同类药中效能最高,某药B其药品说明书中表明在同类药物中效价最高,它们分别表明的意义是什麽?对临床选药有何指导意义?课堂讨论——理解效能和效价的临床意义

A药在同类药中能够达到的效应最大,B药达到一定效应时在同类药中所用剂量最小。在临床上如果需要达到最大药效就选择A药,如果达到一定效应即可,而希望用药剂量较小就选择B药。课堂讨论反应数%死亡数%对数剂量对数剂量半数有效量(medianeffectivedose,ED50)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二、量效曲线ED50isthedoseofadrugatwhich50%ofthepopulationoccurpositivereaction.ThelowertheED50,themorepotentthedrug.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半数有效量(medianeffectdose,ED50)二、量效曲线

LD50isthedoseofadrugtocause50%oftheexperimentalanimalstodie.

ThelowertheLD50,themoretoxicthedrug.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

LD50istheindextomeasurethetoxicityofdrug,butitisnotaexactlyone,thetherapeuticindexshouldbeconsidered.二、量效曲线

TherapeuticindexistheratioofLD50toED50.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TI=LD50ED50﹥3二、量效曲线第三节药物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途径(一)非特异性作用机制1.改变渗透压2.脂榕作用3.影响PH4.络合作用5.沉淀作用(二)特异性作用机制1.干扰或参与代谢过程2.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3.影响酶的活性4.影响递质的释放和激素的分泌5.影响免疫功能6.作用与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浆或细胞核中的大分子物质,能识别并特异性与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及药物发生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受体(二)药物作用的受体途径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受体均有其相应的内源性配体,药物为外源性配体。配体受体药物能否与受体结合,可否发生生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亲和力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得多内在活性大的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强药物与受体结合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内在活性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3)药物与受体结合:敏感性

受体分子只占细胞的极微小部分,而D-R复合物能够激活一系列生物放大系统,应用微量的药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性。特异性

药物能准确识别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饱和性

受体数目有限,配体与受体结合表现出最大效应和竞争性抑制现象,具有饱和性。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配体可从配体-受体结合物中解离出来,也可被其他特异性配体置换。变异性

同一受体可分布在不同组织器官,且兴奋时产生不同的效应。受体的特性(二)药物作用的受体途径

效应特点

受体举例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赋予反应系统敏感性、灵活性及多样化α、β、多巴胺、阿片受体等含离子通道受体受体变构引起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改变离子跨膜转运导致膜电位的变化,传递信息GABA、甘氨酸受体、5-HT受体等酶活性受体发动胞内蛋白磷酸化反应,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基因转录胰岛素、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内受体调节核内信号转导和基因转录过程,但细胞效应很慢,需若干小时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知识链接——受体类型及主要特点四、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相互作用而启动一连串生理、生化反应,引起药理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药物与受体相结合的能力,即亲和力(affinity);二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即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四、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亲合力和内在活性的大小是影响药物效应强弱的两个重要因素。当药物与受体亲合力相等时,药物的最大效应取决于它们内在活性的强弱;当药物的内在活性相等时,药物的效价强度取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