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1页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2页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3页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4页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一.选择题(共15小题)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描述的岩石和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什么()A.石英岩大理岩 B.石灰岩大理岩 C.板岩石灰岩 D.花岗岩石灰岩学校花园内今年新移栽了两株银杏树。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根部保留着大的土坨,栽好后还在其茎上进行了挂瓶输液,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①促进蒸腾作用②阻止光合作用③减弱蒸腾作用④减少对根毛的损害⑤补充水分和无机盐⑥补充有机营养A.③⑤⑧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进行了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正确的是()A.大量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 C.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养分的吸收 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D.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蒸腾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无关观察根尖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熟区是指② B.①处是吸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④移栽时需要尽量保护 D.根的伸长与结构③和④有关为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会在果树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暂时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以达到促花、保果、壮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环剥技术历史久远,简单高效,对该技术判断合理的是()A.环剥可以在树木主干部位进行 B.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导管,中断无机盐的输送 C.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 D.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说明环剥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某同学家中的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某兴趣小组开展土壤成分研究时,将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如图)。待土壤冷却后发现质量明显减轻,你认为加热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主要成分是()A.水分 B.空气 C.有机物 D.矿物质下列土壤中最容易保留水分的土壤是()A.通气性能很强,空隙较大,透水性能强 B.通气性能弱,空隙很小,透水性能差 C.通气性能一般,空隙大小一般,透水性能不是很差 D.上述三种都可以植物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的,下列能表示植物蒸腾作用时水分(H2O)进出叶片情况的是()A. B. C. D.某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盛有等体积的清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0%盐水的烧杯中,3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烧杯内是清水,B烧杯内是盐水 B.A烧杯中的萝卜条吸水,萝卜条的质量变大 C.取出萝卜条后,A烧杯中的液面比B烧杯中的液面高 D.魔术中的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小于魔术中的盐水浓度在不同因素的影响或作用下(如高温、外力等),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岩石。下列有关图中序号代表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岩浆岩,常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或化石 B.①是沉积岩,常有片状结构 C.②是岩浆岩,常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D.②是沉积岩,常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 B.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二.填空题(共6小题)草莓很易种,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阳台上自己种植草莓。(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则适合选择(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2)小明想要让草莓植株生长更快,每天都给幼苗施肥,结果许多植株都萎蔫死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根毛细胞液溶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兴趣小组选用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每一次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后又用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等渗溶液处理使细胞恢复到初始状态。保卫细胞实验操作及结果如图:图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最有可能是状态(填“甲”、“乙”、“丙”)的保卫细胞。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用序号表示)。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叶脉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2)图中的①属于组织,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主要是因为图中标号②所示部分含有较多的。如图所示,取大小相同的萝卜,各在上面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并在洞内插入一个口径与洞口口径相近的玻璃管。然后向两个玻璃管内分别注入2毫升液体,甲注入清水,乙注入浓盐水。请你回答:(1)过一段时间后,甲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2)用手捏萝卜的感觉:乙填“变硬”,“变软”或“不变”)。(3)实验结论: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填序号);(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无法从④进入叶片内;(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多肉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不仅成为了家庭种植的新宠,更以它特有的“小清新”气质征服了很多年轻人的心。(1)种植大多数多肉植物,需要配制特定的营养土。如果种植的土壤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多肉植物种植在(填“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或“黏土类土壤”)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现象;(2)雨水充足的春季,在多肉植物的茎上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如图),这些根能够从空气中吸收(填“水分和氧气”或“有机物”),帮助植物正常生长。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小安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他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于是他对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问题一:蒸腾作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1)小安做出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2)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B.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C.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D.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问题二:气孔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如图2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小吉推测:绿色植物气孔的状态可能和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①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在清洁载玻片上的一滴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立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少量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3)请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步骤②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选填“甲”或者“乙”)小丁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没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丙所示方法处理。(1)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这种实验现象说明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2)方案二中观察到叶片下表面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3)在方案三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图丁曲线是实验结果。①图丁中曲线(选填“Ⅰ”、“Ⅱ”或“Ⅲ”)代表装置B的实验结果。②如果将装置A放在阳光下,在图丁中画装置质量变化的曲线。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选填一项);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选填“吸水”或“失水”),且速度变化的特点是。(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g/cm3(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四.计算题(共3小题)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一定的功能相适应。(1)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选填“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或“缠绕茎”)。(2)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如图甲、乙图示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3)收获的萝卜、黄瓜放置久了,植物体内细胞功能持续作用,出现“空心”现象,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图一是植物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的示意图。请结合图二和图三,回答下列问题:(1)图二是根尖各区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图一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