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的药理代谢特征_第1页
氨磺必利的药理代谢特征_第2页
氨磺必利的药理代谢特征_第3页
氨磺必利的药理代谢特征_第4页
氨磺必利的药理代谢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氨磺必利的药理代谢特征第一部分氨磺必利的吸收分布 2第二部分氨磺必利的代谢途径 3第三部分氨磺必利主要活性代谢物 4第四部分代谢物在不同血浆中的浓度 7第五部分氨磺必利在肾脏的分布 9第六部分氨磺必利清除率及半衰期 11第七部分氨磺必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2第八部分特殊人群氨磺必利的药代变化 15

第一部分氨磺必利的吸收分布氨磺必利的吸收分布

氨磺必利为弱碱性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约为90%。

吸收

*口服后,氨磺必利在胃中部分解离,在小肠中迅速吸收。

*吸收不受食物影响。

*给药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分布

*氨磺必利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包括脑脊液和乳汁。

*组织分布容积(Vd)约为0.7-1.1L/kg,表明药物广泛分布于组织间隙。

*氨磺必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约为15-25%,因此它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氨磺必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5-20%。

血药浓度

*单次口服250mg氨磺必利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两室模型。

*消除半衰期(t1/2)为2.5-3.5小时。

*稳定状态下,每日口服一次250mg氨磺必利,血浆峰浓度(Cmax)约为2-3μg/mL,血浆谷浓度(Ctrough)约为0.5-1.0μg/mL。

影响因素

*氨磺必利的吸收和分布受以下因素影响:

*胃肠道pH值:高pH值会降低氨磺必利的溶解度和吸收。

*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会改变氨磺必利的分布和清除。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如抗酸药和H2受体阻滞剂,会降低氨磺必利的吸收。第二部分氨磺必利的代谢途径氨磺必利的代谢途径

氨磺必利在人体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代谢:

1.肝脏代谢

氨磺必利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途径包括:

*去甲基化:约20%的氨磺必利在肝脏中被脱甲基,形成去甲氨磺必利,它具有与氨磺必利相似的药理作用。

*氧化:约65%的氨磺必利在肝脏中被氧化,生成酮亚砜氨磺必利,它无药理活性。

*结合:约15%的氨磺必利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该结合物在尿液中排出。

2.肾脏代谢

约10%的氨磺必利通过肾脏代谢,其途径包括:

*肾小管分泌:氨磺必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肾小管分泌进入尿液。

*肾小管重吸收:氨磺必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3.其他代谢途径

除肝脏和肾脏外,氨磺必利还可在其他组织中代谢,包括:

*肺部:氨磺必利在肺部可代谢为酮亚砜氨磺必利。

*胃肠道:氨磺必利在胃肠道可代谢为去甲氨磺必利。

代谢动力学

*血浆半衰期:氨磺必利的血浆半衰期约为8-12小时。

*血浆蛋白结合率:氨磺必利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约95%)。

*分布容积:氨磺必利的分布容积约为0.1-0.2L/kg。

*清除率:氨磺必利的总清除率约为0.2-0.4L/h/kg,其中肝清除率约为0.1-0.2L/h/kg,肾清除率约为0.05-0.1L/h/kg。

影响代谢的因素

以下因素可影响氨磺必利的代谢:

*肝功能:肝功能受损可降低氨磺必利的代谢率和清除率。

*肾功能:肾功能受损可降低氨磺必利的肾清除率。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巴比妥类药物,可诱导氨磺必利的代谢,降低其血浆浓度。

*年龄:老年人氨磺必利的代谢率和清除率均降低。第三部分氨磺必利主要活性代谢物关键词关键要点羟基氨磺必利

-

-羟基氨磺必利是氨磺必利的主要活性代谢物,通过CYP2C9酶代谢产生。

-具有比氨磺必利更强的药理活性,特别是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更强。

-在体内半衰期比氨磺必利长,达到12-15小时,导致更持久的药效。

去甲氨磺必利

-氨磺必利的活性代谢物

氨磺必利(Sulfasalazine)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多种代谢物,其中主要活性代谢物为:

5-氨基水杨酸(5-ASA)

*氨磺必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水解为5-ASA和磺胺嘧啶。

*5-ASA为氨磺必利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

*5-ASA还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因子产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磺胺嘧啶(Sulfapyridine)

*氨磺必利水解产生的另一种活性代谢物。

*磺胺嘧啶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阴性菌。

*它通过抑制细菌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N-乙酰-5-氨基水杨酸(N-Ac-5-ASA)

*5-ASA在肝脏代谢产生的主要代谢物。

*N-Ac-5-ASA在体内不具有活性,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它的活性较5-ASA低,但胃肠道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较少。

其他活性代谢物

除了上述主要活性代谢物外,氨磺必利还产生少量其他活性代谢物,包括:

*2,2'-二羟基-5-氨基联苯(DHAP):具有抗肿瘤作用。

*3'-羟基-5-氨基联苯(HO-5-AB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

*5-氨基水杨酸-O-葡萄糖苷(5-ASA-G):具有抗炎作用。

药动学特性

氨磺必利的药动学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剂型、剂量、给药途径、患者个体差异等。

*吸收:口服氨磺必利在小肠吸收较少,大部分在结肠和直肠吸收。

*分布:氨磺必利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但主要分布在肠道粘膜。

*代谢:氨磺必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水解为5-ASA和磺胺嘧啶。

*消除:5-ASA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磺胺嘧啶部分通过肾脏排泄,部分通过胆汁排泄。

临床意义

了解氨磺必利的活性代谢物及其药动学特性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严重程度调整氨磺必利的剂量。

*不良反应监测:密切监测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氨磺必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影响肾功能的药物。第四部分代谢物在不同血浆中的浓度关键词关键要点【血浆中未结合氨磺必利浓度】:

1.氨磺必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约为9-15%。

2.血浆中未结合氨磺必利具有抗菌活性,其浓度与疗效呈正相关。

3.由于其高渗透性,未结合氨磺必利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和体液中。

【血浆中总氨磺必利浓度】:

氨磺必利血浆代谢物浓度

简介

氨磺必利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体内广泛代谢。其主要代谢物包括羟基氨磺必利、氨磺必利葡糖醛酸酯和氨磺必利酰胺。

血浆浓度

羟基氨磺必利

*健康成年人单次口服100mg氨磺必利后,血浆中羟基氨磺必利浓度在2-4小时后达到峰值,峰值浓度约为3-5μg/mL。

*羟基氨磺必利血浆半衰期约为1-2小时。

氨磺必利葡糖醛酸酯

*氨磺必利葡糖醛酸酯是氨磺必利的主要代谢产物,其血浆浓度可高于氨磺必利自身。

*单次口服100mg氨磺必利后,血浆中氨磺必利葡糖醛酸酯浓度在1-2小时后达到峰值,峰值浓度约为7-10μg/mL。

*氨磺必利葡糖醛酸酯血浆半衰期约为0.5-1小时。

氨磺必利酰胺

*氨磺必利酰胺是氨磺必利的次要代谢产物,其血浆浓度通常低于氨磺必利和羟基氨磺必利。

*单次口服100mg氨磺必利后,血浆中氨磺必利酰胺浓度在1-2小时后达到峰值,峰值浓度约为0.5-1.0μg/mL。

*氨磺必利酰胺血浆半衰期约为0.5-1小时。

血浆浓度水平之间的差异

不同血浆中氨磺必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水平可能会有差异,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因素:

*代谢途径:不同的血浆成分参与氨磺必利的不同代谢途径,导致不同代谢物的形成。

*血浆蛋白结合:氨磺必利及其代谢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程度不同,影响它们在血浆中的分布。

*血浆流量:不同血浆成分的血浆流量差异,会影响代谢物的清除率。

临床意义

氨磺必利及其代谢物的血浆浓度监测对于优化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监测血浆中羟基氨磺必利浓度有助于指导氨磺必利的剂量调整,以平衡其疗效和副反应。

*监测血浆中氨磺必利葡糖醛酸酯浓度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尤其是在肝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

*监测血浆中氨磺必利酰胺浓度有助于评估氨磺必利在体内的长期累积情况,预防潜在的毒性反应。第五部分氨磺必利在肾脏的分布关键词关键要点氨磺必利在肾脏的分布

1.氨磺必利广泛分布于肾脏各部,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和髓质。

2.氨磺必利在肾皮质的浓度高于髓质,这可能与腎小管在腎皮質的分布較多有關。

3.氨磺必利在腎小管中濃度較高,這可能是因為它主要通過主動分泌途徑排泄。

氨磺必利在腎小管中的主动分泌

1.氨磺必利在肾小管中主动分泌主要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进行。

2.OAT1和OAT3是氨磺必利主动分泌的主要转运蛋白。

3.氨磺必利主动分泌的速率在腎近曲小管最高,在腎遠曲小管最低。

氨磺必利在肾脏的代谢

1.氨磺必利在肾脏中主要通过乙酰化和葡萄糖醛酸化代谢。

2.氨磺必利乙酰化主要发生在腎皮質,而葡萄糖醛酸化主要发生在腎髓質。

3.氨磺必利的代谢物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

氨磺必利在肾脏的毒性

1.氨磺必利在高剂量时,可能会引起肾脏毒性,包括腎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

2.氨磺必利腎毒性的发生与剂量、疗程和个体敏感性有关。

3.监测肾功能对于预防氨磺必利肾毒性非常重要。

氨磺必利与肾功能不全

1.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氨磺必利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

2.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调整氨磺必利的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3.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氨磺必利。

氨磺必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氨磺必利可以与其他通过OAT转运蛋白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

2.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氨磺必利或其他药物的浓度升高。

3.在与其他OAT底物合用时,需要监测氨磺必利的血药浓度。氨磺必利在肾脏的分布

氨磺必利在肾脏中广泛分布,尤其是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其肾脏分布特征如下:

1.组织分布

*皮质层含量最高,其次是髓质层。

*在近曲小管、亨利袢升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含量较高。

*在肾小球和血管中含量较低。

2.细胞分布

*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

*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在亨利袢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含量较低。

3.肾脏清除

*肾脏清除率高,约为150-300mL/min。

*主要通过主动分泌清除,约占80-90%。

*肾小球滤过和被动再吸收也参与其清除。

4.肾脏浓度

*肾脏组织中氨磺必利浓度远高于血浆浓度,表明存在主动摄取过程。

*近曲小管中浓度最高,随后依次为远曲小管、髓袢和皮质层。

*血浆浓度下降时,肾脏组织中浓度下降缓慢,表明存在组织结合。

5.肾脏代谢

*氨磺必利在肾脏中不代谢。

*无论静脉给药还是口服给药,均主要以原形排出。

6.影响因素

*肾血流量增加或肾小管功能增强可增加氨磺必利在肾脏的分布和清除。

*相反,肾血流量减少或肾小管功能障碍可降低其肾脏分布和清除。

*尿pH值的变化也会影响其肾脏分布:酸性尿液中分布增加,碱性尿液中分布减少。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在肾脏中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其肾脏清除率高,主要通过主动分泌清除。肾脏组织中浓度远高于血浆浓度,且肾脏代谢不明显。肾血流量、肾小管功能和尿pH值是影响其肾脏分布和清除的重要因素。第六部分氨磺必利清除率及半衰期氨磺必利的清除率

氨磺必利的总清除率(CLtot)通常在10-15mL/min/kg之间。它包括肾清除(CLr)和非肾清除(CLnr)两个成分。

*肾清除率(CLr):约占总清除率的90%。氨磺必利主要通过主动分泌排泄,在近端小管的主动分泌尤其重要。它的肾清除率不受尿pH值的影响。

*非肾清除率(CLnr):约占总清除率的10%。非肾清除包括肝脏代谢、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

氨磺必利的半衰期

氨磺必利的消除半衰期(t1/2)因个体而异,通常在8-12小时之间。然而,由于其剂量依赖性非线性药代动力学,消除半衰期可能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影响清除率和半衰期的因素

以下因素可影响氨磺必利的清除率和半衰期:

*肾功能:肾功能损害会显着降低氨磺必利的清除率和延长半衰期。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半衰期可延长至20小时以上。

*肝功能:肝功能损害可轻微降低氨磺必利的清除率。然而,除非伴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否则这通常不会导致临床上显着的蓄积。

*年龄:老年人氨磺必利的清除率较低,半衰期较长。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如三甲氧苄氨嘧啶和保泰松,可通过抑制氨磺必利的肾小管分泌而降低其清除率。

临床意义

了解氨磺必利的清除率和半衰期对于优化治疗至关重要。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剂量可能需要调整,以防止蓄积和潜在的毒性。同样,在老年患者中,监测血药浓度非常重要,以确保适当的血药水平。第七部分氨磺必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氨磺必利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

1.氨磺必利与华法林共同用药时,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2.这是因为氨磺必利可以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从而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3.使用氨磺必利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并根据需要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主题名称:氨磺必利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相互作用

氨磺必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抗生素

*四环素类:氨磺必利可增加四环素类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从而增加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氨磺必利可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肾脏清除率,从而增加其血浆浓度和毒性风险。

*大环内酯类:氨磺必利可增加克拉霉素的血浆浓度,从而增强抗菌活性。

二、抗凝剂

*华法林:氨磺必利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活性,增加出血风险。

三、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氨磺必利与NSAIDs并用时,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

四、抗癫痫药

*苯妥英:氨磺必利可减少苯妥英的血浆浓度,从而降低其抗癫痫活性。

*卡马西平:氨磺必利可增加卡马西平的血浆浓度,可能导致毒性反应。

五、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氨磺必利可增加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

六、抗肿瘤药

*甲氨蝶呤:氨磺必利可抑制甲氨蝶呤的肾脏排泄,从而增加其毒性。

*5-氟尿嘧啶:氨磺必利可抑制5-氟尿嘧啶的分解,从而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七、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氨磺必利可增强ACEIs和ARBs的降压作用。

*利尿剂:氨磺必利可与利尿剂并用时,可增加低钾血症的风险。

八、抗焦虑药

*苯二氮卓类:氨磺必利可增加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和阿普唑仑)的血浆浓度,从而增强其镇静作用。

九、其他药物

*甲氨뉴蓝:氨磺必利可增加甲氨뉴蓝的肾毒性。

*西布曲明:氨磺必利可增强西布曲明的食欲抑制作用。

*利福平:利福平可诱导氨磺必利代谢酶,从而降低其血浆浓度。

注意事项

*与其他药物并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应考虑氨磺必利对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特别是与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并用时。

*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草药。第八部分特殊人群氨磺必利的药代变化特殊人群氨磺必利的药代变化

儿童

*儿童的肝肾功能与成人不同,可能影响氨磺必利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表明,6-12岁儿童的氨磺必利清除率比成人低20-30%,半衰期更长。

*因此,儿童的氨磺必利剂量应该根据体表面积进行调整,并谨慎滴定剂量。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肾功能通常下降,可能导致氨磺必利清除率降低。

*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氨磺必利清除率比年轻人低30-50%,半衰期更长。

*因此,老年人的氨磺必利剂量应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并密切监测药物反应。

肝功能损害

*肝脏是氨磺必利的主要代谢器官。肝功能损害会降低氨磺必利的清除率。

*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氨磺必利清除率可能降低20-30%。

*中度至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氨磺必利清除率可能降低50%以上。

*因此,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氨磺必利剂量应根据肝功能进行调整。

肾功能损害

*氨磺必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损害会降低氨磺必利的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CrCl)≥50mL/min时,氨磺必利的清除率不受影响。

*CrCl在30-50mL/min之间时,氨磺必利的清除率降低约20-30%。

*CrCl<30mL/min时,氨磺必利的清除率降低超过50%。

*因此,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氨磺必利剂量应根据CrCl进行调整。

肥胖

*肥胖会增加氨磺必利的分布容积,从而降低其血浆浓度。

*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30kg/m2的肥胖患者的氨磺必利清除率比非肥胖患者低15-20%。

*因此,肥胖患者的氨磺必利剂量可能需要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进行调整。

妊娠

*妊娠期间,胎盘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可能会影响氨磺必利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表明,妊娠后期氨磺必利的清除率比非妊娠妇女高20-30%。

*因此,妊娠期间氨磺必利剂量可能需要根据妊娠期进行调整。

哺乳

*氨磺必利少量分泌至母乳中。

*哺乳期妇女服用氨磺必利后,母乳中氨磺必利浓度通常低于血浆浓度的1%。

*因此,哺乳期妇女服用氨磺必利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应监测婴儿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关键词关键要点氨磺必利的吸收分布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口服后,在胃肠道中吸收缓慢而完全,吸收率约为75%-90%。

2.氨磺必利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包括脑脊液、胎儿组织和母乳。

3.氨磺必利在肝脏和肾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泄。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在血液中的最高浓度出现在口服后2-4小时。

2.氨磺必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约为10%-15%。

3.氨磺必利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12-15小时。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12%-20%。

2.氨磺必利能够通过胎盘,在胎儿组织中的浓度约为母体血浆浓度的30%-50%。

3.氨磺必利能够分泌入母乳,母乳中的浓度约为母体血浆浓度的50%-70%。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的广泛分布使得它能够对全身感染发挥作用。

2.氨磺必利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可用于治疗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氨磺必利能够分泌入母乳,因此哺乳期妇女使用氨磺必利时应谨慎。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在肝脏代谢,形成多种代谢产物。

2.主要代谢产物为羟氨磺必利,其抗菌活性与氨磺必利相当。

3.氨磺必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泄。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的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和年龄。

2.在肝功能受损患者中,氨磺必利的代谢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

3.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氨磺必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速度减慢,导致药物蓄积。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氨磺必利的一般代谢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主要在肝脏代谢,主要通过CYP2C9酶氧化。

2.其代谢产物包括二羟基氨磺必利、氨磺必利-S-氧化物和去甲氨磺必利。

3.这些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如二羟基氨磺必利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主题名称:氨磺必利在不同人群中的代谢差异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的代谢因年龄、种族和疾病状态而异。

2.老年人CYP2C9活性降低,导致氨磺必利代谢减慢。

3.肝病患者CYP2C9活性受损,也会影响氨磺必利代谢。

主题名称:氨磺必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与CYP2C9抑制剂(如氟康唑)合用会抑制其代谢,增加氨磺必利浓度。

2.氨磺必利与CYP2C9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会加速其代谢,降低氨磺必利浓度。

3.与抗凝剂合用时,氨磺必利会增加其出血风险。

主题名称:氨磺必利的血浆蛋白结合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高度血浆蛋白结合(约95%),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2.血浆蛋白结合可影响氨磺必利的分布和清除。

3.在肾病或肝病等情况下,血浆蛋白结合率可能会降低,导致氨磺必利游离浓度增加。

主题名称:氨磺必利的清除

关键要点:

1.氨磺必利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原形药和代谢产物均可排泄。

2.氨磺必利的清除半衰期约为1小时。

3.肾功能受损会延长氨磺必利清除半衰期,需要调整剂量。

主题名称:氨磺必利代谢前沿

关键要点:

1.近年来,研究探索了氨磺必利代谢的遗传学差异和表观遗传学调控。

2.靶向氨磺必利特定代谢途径的新型治疗方法正在开发中。

3.个体化代谢分析对于优化氨磺必利治疗至关重要。关键词关键要点氨磺必利的清除率及半衰期

【清除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