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疫科普从“明星方剂”清肺排毒汤来看辨证论治_第1页
中医药防疫科普从“明星方剂”清肺排毒汤来看辨证论治_第2页
中医药防疫科普从“明星方剂”清肺排毒汤来看辨证论治_第3页
中医药防疫科普从“明星方剂”清肺排毒汤来看辨证论治_第4页
中医药防疫科普从“明星方剂”清肺排毒汤来看辨证论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防疫科普从“明星方剂”清肺排毒汤来看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为辨证和论治的合称,是中医学整体观念、辩证观念的具体体现,既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又是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1)要弄懂辨证论治,首先得知道“证”的概念以及与症、病的区别。

症状: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如头痛、发热、咳嗽等。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则称为体征,如舌苔、脉象等。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证:又称证候。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核心,是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全面揭示疾病本质的症状和体征。其本质是对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结合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对疾病的致病因素、病变部位、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所作的病理概括。病:又称疾病,是由证体现出来的,反映了病理变化的全过程和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症、证、病的关系:症、证、病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均统一在人体病理变化的基础之上;但是,症只是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证则反映了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它将症状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症与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病则反映了病理变化的全部过程。(2)明白了“证”的含义,才能进一步理解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将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辩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合而言之,辨证论治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出证候,并以证为据确立治疗原则和方法,付诸实施的过程。(3)临床运用注意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以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为证是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病理变化的反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证候,故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用基本不同的治法。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一则同病可以异证,如感冒可以分为风寒、风热、阳虚、阴虚等证型,治疗应分为辛温解表、辛凉透表、温阳解表、滋阴解表等。二则异病又可以同证,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因而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如久泄、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由此可见,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的原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了解完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疾病那接下来以此次新冠肺炎里的“明星方剂”清肺排毒汤为例来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吧~辩证病因:中医没有病毒的说法,而认为是“疠气”侵袭机体,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中医阐述“疠气”是天行之气,来自自然,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同于普通的外感邪气——“风寒暑湿燥火”。新冠肺炎发于武汉冬令季节,武汉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江河湖泊众多,湿气重,加之今冬气候异常,冷热反复,阴雨蒙蒙,基本无雪,更容易发生性质属“湿”的瘟疫。病性:临床观察新冠肺炎患者,初期多见低热或无发热、或身热不扬,自觉发热机体表面却不明显这些都是湿邪郁闭肌表,导致热量不能散于机表;乏力困倦、恶心、大便粘溏,此是湿邪影响脾胃运化,提供的精力不够,气机不畅,胃气上升导致恶心,湿邪困住脾胃,大便粘腻,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这些都是湿邪留恋的表现。故本病以“湿”为主要的证候特征,又称之为“湿毒疫”。病位:病位在肺脾,重症及心。“戾气”首先从口鼻进入犯肺,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脾,故发病后兼见咳嗽等肺系和食少、腹泻等脾胃症状。重症昏迷,是因心不守神,不主神明。病势:a初时病在肺脾,发则并见咳甚、气喘,纳差、大便不爽、舌苔厚腻等肺脾不适症状;b然湿毒粘滞,缠绵难愈,久而化热,出现口苦、舌红、苔黄等湿热内蕴之象;c少部分患者还可能湿热化燥,津液减少,气机不通,出现闭肺(咳喘、有痰而不能排出)、壅肠(便秘、脘腹胀满)而病情转重;d进入恢复期后,患者表现为肺脾正气虚损,兼有余邪未清,表现为咳嗽、吐痰(较费力)、口干、无力及食少、舌苔腻、大便不畅等。病机:基本病机特点是“湿、热、毒、瘀”。早期(前驱期)以湿遏肺表证为主,中期(进展期)表现为湿阻肺脾证或湿热蕴肺证,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疫毒闭肺的危症,后期(恢复期)以(肺脾)气阴两虚证或肺脾气虚证为主,兼有余湿未清。论治:治则治法拟为祛除湿邪为第一要义,根据所属病情进展中的证型不同,辅以清热、益气滋阴等方法。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由21味中药组成: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全方由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加减化裁而来,看似4首经典方药,其实此21味中药可以分析出27种经典方。若患者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身痛等风寒表证,此方既有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又有小柴胡汤,能透邪外出;若是患者表现为干咳、胸闷、喘逆等肺气升降失常的肺失宣降证,方中既有喘而发热可用肺热咳喘良方—麻杏石甘汤,又有喘而上气、咽痛可用寒痰阻肺咳嗽哮喘方—射干麻黄汤,方中有散寒驱邪、有清热作用,考虑到了寒、热;若是患者表现为身困、四肢倦怠等表湿证,方中含有麻黄汤加白术,组成麻黄加术汤,发汗解表,散寒祛湿,治疗风寒夹湿痹证,可解除全身烦疼等外表湿气重的症状;若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呕恶、泄泻、苔白厚腻等湿阻脾胃证,方中含有茯苓甘草汤能温胃阳,散水邪,用于胃阳不足,水停脾胃证;加之陈皮辛行温通,行气止痛,健脾和中,可治疗寒湿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藿香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可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满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又能化湿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再配伍枳实、陈皮行气宽胸、理气化痰,有助于祛除脾胃湿气,恢复脾胃运化;若患者出现尿少、水肿等水湿停蓄证,方中含五苓散,其由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方中小柴胡汤既能治疗表证,又能治疗里证,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顾护消化功能;山药养阴益气、清补肺脾、顾护中焦,对疾病后期气阴损耗具有良好作用。综上清肺排毒汤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