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县域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桥梁,不仅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文章以山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县域2009-2021年的经济数据,运用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距则呈下降趋势,且在相对差距中区域内部差距是主要贡献者;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活跃程度、人口规模及适龄劳动力占比对于缩小县域间经济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山西省县域应主要从优化营商环境与改善就业环境两方面着手,以期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在协调之中稳步发展。关键词:县域经济;区域经济差距;山西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振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桥梁,县域不仅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研究县域经济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2022年全国百强县榜单中,百强县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县域入选个数相对较少,更有省、自治区没有县域入选该榜单。对于我国而言,那些没有县域入选的省、自治区才是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重点。作为我国的煤炭基地和北方枢纽,山西省正是没有百强县的省级单元之一。因此,本文选取山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山西省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其余县域经济薄弱的省、自治区提供借鉴。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考虑到市区之间有较强的经济联动性,因此本文仅以山西省现有的91个县及县级市作研究对象。在区域划分方面,本文以晋北、晋中、晋南和晋东南划分山西省县域区位,具体如表1所示。(二)研究方法1.平均差和标准差为衡量山西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距,本文选用平均差(AverageDeviation,简称AD)与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简称SD)展开分析,具体计算公式如式(1)、(2)所示。其中,Xit为县域i在t年的人均GDP,N表示县域个数,Xt为t年山西省县域人均GDP的平均值。AD与SD的值越大,表明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越大。ADt=■(1)SDt=■(2)2.泰尔指数为衡量山西省县域经济的相对差距,本文选用泰尔指数(Theilindex)展开分析。進一步地,泰尔指数可以将区域总体差距分解为区域内差距(TWR)与区域间差距(TBR),具体计算公式如式(3)、(4)所示。其中,Tjt为区域j在t年的泰尔指数,j=1,2,3,4,分别代表晋北、晋中、晋南和晋东南;Nj为区域j内的县域数量;Xijt为区域j内县域i在t年的人均GDP;Xjt表示t年区域j内县域人均GDP的均值;T为山西省县域总泰尔指数;TWR表示区域内差距;TBR表示区域间差距。泰尔指数越大,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越大。Tjt=■■log■(3)Tt=TWRt+TBRt=■■■og■+■■Njlog■(4)3.因子分析法为提炼可能影响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展开研究。因子分析法可以从众多变量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进而在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的基础上,使研究更加精练。二、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从2021年的情况来看,在山西省91个县(市)中,GDP最高的泽州县是最低的大宁县的30倍,可见山西省县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之大。为全面分析山西省县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程度,本文选取2009-2021年山西省县域单位的面板数据,从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两个角度进行衡量。(一)绝对差距如图1所示,从2009-2021年,山西省县域人均GDP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21年,山西省县域人均GDP更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山西省2021年GDP增幅较高,达9.1%;另一方面,山西省2021年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0.02万人。由此,2021年山西省县域人均GDP得以突飞猛进。由AD和SD的趋势可以看出,山西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2016年以来,山西省县域人均GDP无论是AD还是SD均涨幅明显。2021年,山西省县域人均GDP的AD与SD分别达到27552.77和33457.63,较之2016年数值均翻了一番。这意味着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二)相对差距如图2所示,从四大区域县域人均GDP的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从2009年到2022年,晋北、晋中、晋南和晋东南的泰尔指数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四大区域各自内部的县域经济的相对差距都在逐渐缩小。与其他地区相比,晋东南地区的泰尔指数同期一直高于另外三个区域。由此可见,晋东南地区县域间经济差距相对较为明显,其内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地,本文按照晋北、晋中、晋南和晋东南四大区域对总泰尔指数进行分解。如图3所示,区域内差距(TWR)与总泰尔指数(T)的变化趋势一致。2009-2021年,TWR和T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山西省县域经济的相对差距在逐渐缩小。此外,TWR和T一直较为接近,这说明各区域内部差距是山西省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主要贡献者。三、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上文分析表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选取2009-2021年山西省县域经济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本文基于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考虑,并结合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选取22项指标展开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其中,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山西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二)因子分析1.结构效度检验一般而言,因子分析较常使用截面数据,而本文使用的数据为2009-2021年山西省91个县(市)的面板数据。为此,本文参考任娟(2013)的研究,将面板数据展开成二维表進行因子分析。为确认所选指标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运用SPSS软件、采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结构效应度检验。由表3可知,KMO值为0.864,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检验值为0.000,这表明各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因子提取为充分利用初始变量的信息,本文参考刘影等(2011)的研究,运用累计贡献率法提取公因子。如表4所示,在标准化处理数据并提取公因子后,前6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969%,大于85%,这表明这6个公因子可以反映原始样本数据的大部分信息,能够有效代表原始指标。在此,本文将提取的6个公因子分别记为F1、F2、F3、F4、F5、F6。3.公因子含义分析如表5所示,当剔除绝对值在0.1以下的系数之后,F1在企业利税总额、第二产业增加值、企业资产总计等7项经济指标上的系数较大,这表明F1可以用来反映县域经济基本竞争能力。F2在城镇化率、农村人均收入、住户存款余额等6项经济指标上的系数较大,这表明F2可以用来反映县域居民生活水平。F3在小学生在校人数、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等5项经济指标上的系数较大,这表明F3可以用来反映县域人力资本情况。F4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上的系数较大,这表明F4可以用来反映县域农业发展状况。F5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一般预算财政支出上的系数较大,这表明F5可以用来反映县域城镇发展状况。F6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的系数较大,这表明F6可以用来反映县域基本建设情况。(三)回归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F1、F2、F3、F4、F5、F6作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为此,本文构建如下模型:Yit=α+β1F1+β2F2+β3F3+β4F4+β5F1+β6F5+ε(5)其中,本文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Y)定义为:Yit=■X■-■■(6)在式(6)中,Xit为县域i在t年的人均GDP,■■表示t年所有县域人均GDP的均值。在式(5)中β1、β2、β3、β4、β5、β6为各解释变量对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系数,α为常数项,ε为随机扰动项。为避免异方差和自相关等问题,本文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Wald值为29.08,P值小于0.01,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模型整体显著,回归结果能够合理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解释变量中,F1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F3则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也即F1与F3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变动方向相反。具体来说,当F1提高1%时,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将缩小0.128%;当F3提高1%时,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将缩小0.068%。究其原因,F1主要由企业相关经济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反映了县域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活跃程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单位,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一般来说,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县域经济也相对发达。F3主要包含相关人口指标,包括小学生在校人数和常住人口等。其中,小学生在校人数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适龄劳动力情况。在当前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适龄劳动力比重的提高为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近年来,山西省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从全国来看,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总体规模较小且资源依赖度较高,不同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选取2009-2021年山西省县域经济数据,运用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一方面,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距则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内部差距是山西省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主要贡献者。另一方面,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活跃程度、人口规模及适龄劳动力占比对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二)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法治环境方面,落后县(市)政府应因地制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