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专题复习【学案】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专题复习【学案】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专题复习【学案】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专题复习【学案】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专题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含义(1)君主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知识梳理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就是通过类似变法完成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体现了中央集权)☆(一)秦朝--开始创立君主专制制度1、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中央,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及监察事务③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长期沿用。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3、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4、军事上:①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抵御匈奴②统一东南、岭南地区,修灵渠。☆(二)汉武帝的大一统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察百官。②经济上:取消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实行官营、专卖;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兴办太学。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三)隋朝1.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及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开凿大运河(四)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开元盛世-唐玄宗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②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五)北宋: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六)元朝:(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工、刑、礼、户、吏、兵;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地方: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河北称“腹里”,直属中书省,设立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七)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4)八股取士,加强对思想的控制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迁都北京(2)削藩(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东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了的表现。☆(六)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政治上:雍正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2)思想文化:为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文字狱”。【危害:它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人们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清朝初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1727年,设驻藏大臣(3)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并派军驻扎新疆各地。(4)乾隆帝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其首领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5)进军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6)康熙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挫败沙俄对东北侵略。发展总趋势:(1)丞相和地方势力逐渐削弱:(2)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和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强化思想控制的措施。二、地方行政制度1、西周—分封制(周王土地人口诸侯义务巩固了西周统治;后期造成了诸侯争霸,不利于中央集权)2、秦朝—郡县制(郡县长官隶属于皇帝,有利于中央集权)3、元朝—行省制(西藏行省)三、科举制度(一)发展过程1诞生:隋朝①隋文帝一一分科考试;②隋炀帝——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完善:唐朝①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②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3.僵化:明朝——八股取士⑴目的:加强思想专制⑵内容:①.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②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③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⑶危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社会进步。4.废除:清朝1905年,清政府接受张之洞的建议,废除科举制(二)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4.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集中到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专题四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一、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概况:1、战国时期的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商鞅变法)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3、西汉初期: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4、汉武帝时: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下令治理黄河,发展农业生产。5、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6、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①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7、清朝:推行“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实行“闭国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古代衡量经济发展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启示?衡量标准:生产力发展水平,如工具的改进与发明;耕地面积的增加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状况;人口增值的幅度;社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程度;封建社会后期还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活跃程度等。启示: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靠科技、政策、和人民的辛勤劳动,这对我们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1)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木棒和天然火。(2)山顶洞开始采用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使用骨器、木器、陶器。(4)西周时,出现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5)春秋时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6)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7)唐朝时,制成了曲辕犁,并创造了筒车。2、兴修水利(1)原始社会:大禹治水。(2)战国(秦国):李冰修筑都江堰。(3)秦朝:灵渠。(4)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5)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6)隋朝:开凿大运河。(7)唐朝:唐玄宗时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8)元朝: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刘家港出发);治理黄河。3、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1)原始社会: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2)商周时期:“五谷”齐备。(3)西汉: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4)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5)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4、经验积累(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2)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冶炼业(1)青铜制造业①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②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③商朝时,灿烂: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④西周时,种类更加丰富。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2)冶铁业: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2、纺织业(1)麻织业:半坡氏族纺麻织布。(出现纺轮)(2)丝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种类多,使用提花机;②三国时期,蜀锦行销三国;③唐朝,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④北宋,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产量高,供应朝廷;⑤明代,苏州是丝织业中心;⑥清代,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3)棉织业①南宋时,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②明代,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出现了“机户”。3、陶瓷业(1)河姆渡居民学会制陶。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烧制彩陶。山东大汶口的黑陶、白陶。(2)夏、商、西周的陶瓷业很发达。商朝早期就有了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3)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4)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宋代是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5)明清: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4、建筑业(1)河姆渡和半城原始居民已会建造房屋(干栏式、半地穴式);(2)隋唐建筑业兴盛,隋朝李春设计建行了赵州桥,唐朝的大明宫含元殿;(3)明朝,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5、造船业三国时,吴国的造船业很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宋朝,我国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明朝,郑和下西洋,每次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什么?那时我国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吗?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没有。因为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在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因此,我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四、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古代货币的演变(1)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2)西汉: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3)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作用)2、对内贸易(1)三国:蜀锦行销三国(2)西汉:东西二京(长安、洛阳)。长安城内出现专门的商业区“市”(3)唐朝: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有东市和西市,都是繁华的商业区。(4)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南宋都城临安不仅有早市、夜市,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茶花巷叫卖,市场上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外的商品。(5)元朝:大都商业繁荣(即是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开辟了南北海运航线。(6)明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3、对外贸易(1)汉代: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往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形成。(2)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天竺)(3)宋朝:海外贸易: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4)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非常频繁。(5)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6)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汉朝:长安、洛阳(东西二京):北魏:洛阳城;唐朝: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宋朝:东京、临安、泉州和广州;元朝:大都;明朝:北京和南京;清朝:北京、苏州和扬州◆古代经济重心转移(1)经济转移过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从魏晋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末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表现、影响(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危及其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表现: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统一台湾后四口通商;以后一口通商,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影响: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影响: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专题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一、古代民族关系时期主要民族关系史实秦派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迁内地人到那里垦戍,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开发那里经济。西汉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为汉匈友好相和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解与交往。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新疆正式归属中央。魏晋南北朝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2.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唐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立机构管辖。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8世纪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宋北宋和辽发生澶州之战。辽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评价:加重宋朝的百姓的负担,但双方维持长久和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北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1141年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界。1276年,元灭南宋。元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什么差别。开始形成回族。清册封达赖(顺治)和班禅(康熙);1727年设驻藏大臣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蒙古土耳扈特部回归祖国(乾隆)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新疆行省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1.中央政府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西藏地区唐朝①西藏地区称吐蕃。②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③唐中宗时金成公主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结婚,唐蕃“和同为一家”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①确立达赖和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清军入关时,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②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一起管理西藏事务③乾隆帝时设置金瓶掣签制度新中国1951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有利于民族大团结。一五期间一五时期,我国修建了三条通往西藏的道路即青藏、川藏以及新藏三条公路。20世纪60年代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阶段。(2)新疆地区西汉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8世纪中期,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讨伐,在当地各族人民支持下,平定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伊犁将军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新疆行省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广大新疆地区。中俄谈判,19世纪80年代初,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2.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建立了五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考点二港澳台问题1.香港、澳门的回归背景葡萄牙占领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对广东地方官行贿,以租借的名义占据澳门的部分土地。英国占领香港(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2)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至此,整个香港就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为港澳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为港澳回归开辟了途径。(3)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的主权行使交接恢复问题,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过程(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实践中成功运用的光辉典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回归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香港、澳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血浓于水,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台湾问题台湾历史沿革(1)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和历代政府对台湾的管理。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台湾和内地联系;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和澎湖;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置台湾省。(2)台湾军民的反侵略斗争。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鸦片战争中,姚莹率军民反抗英国侵略;中法战争中,刘铭传率台湾军民奋勇抗法(3)重要的国际条约。甲午战争后,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二战期间,1943年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强调日本窃取的台湾、澎湖等中国领土必须无条件归还;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形成在解放战争中,南京国民政府战败,败退台湾,导致两岸分离,台湾问题形成对台政策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1995年初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对台基本政策(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关系发展(1)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步”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两岸40年的隔绝被打破)1979年实现“三通”(通邮-通商-通航)(2)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3)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5)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6)2008年11月,两岸三通(通邮、通商、通航)正式启动。(7)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自1949年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两岸关系密切交往表现二十多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①两岸人员往来,探亲、旅游;②经济交流,通商贸易、投资、办企业。③文化交流,通邮、通航、通电话、电报传真、移动电话原因(1)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2)同属中华民族;(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4)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专题四对外交往一、古代对外关系史实朝代或时期主要对外关系史实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促使丝绸之路形成(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②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唐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宋宋朝时,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元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明1.1405-1433年,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元末明初,倭寇侵略中国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平息倭患明朝末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战役。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的领土。2、清朝后期,实行闭关政策。(评价:①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考点一中日关系1.古代中日关系友好交往遣唐使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先后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明朝后期,民族英雄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进行抗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赴福建、广东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2.近代中日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日盛,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日本也乘机派兵并挑起战端。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输出商品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感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和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充分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日本侵华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向外扩张获得原料市场直接原因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中国长期积弱不振阶段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开始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开始主要罪恶(1)不断扩大侵华,侵占中国领土。(2)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3)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4)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两次侵华不同结局的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侵华失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3.现代中日关系中日对抗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发展趋势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中日关系曲折前行。当前中日关系跌入低谷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教科书以及参拜靖国神社的看法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关系如何健康发展(1)中日双方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延续仇恨,绝不让战争悲剧重演。中国人民应牢记历史,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2)中日双方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交流,实现互利共赢。(3)中日两国应加强在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考点二中美关系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840—1937年敌对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腐朽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的帮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巴黎和会1919年,美国参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准备了条件1939—1945年合作原因中美两国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史实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1945—1972年敌对原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史实(1)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2)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3)1950年,以联合国的名义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被迫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4)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1979年中美关系改善原因由于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下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史实(1)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随后美国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共同发表联合声明;(2)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友好与摩擦史实合作对话和合作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流。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摩擦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近年来,以人权、宗教的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允许达赖访美;允许陈水扁过境美国,助长了台独的嚣张气焰等核心问题台湾问题建议中美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考点三中俄(苏)关系阶段事件概况影响古代中俄关系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这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近代中俄(苏)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与美国作为英法联军的帮凶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强迫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等,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侵略新疆俄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地区,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梨以外的新疆地区,曾纪泽通过与俄国交涉,中国收回伊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帮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1924年,促成了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苏联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击日本法西斯1945年,苏联遵守雅尔塔会议精神,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军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现代中俄(苏)关系援助中国建设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帮助中国完成一五计划,中国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政府又同俄罗斯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1996年中国同俄罗斯等五国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后来中俄发展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今中俄两国能在重大国际问题和事务中保持一致步调中俄关系的提升与发展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考点四近现代中国的外交阶段特征具体表现旧中国屈辱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综合国力落后,弱国无外交表现清政府时期,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半封的社会北洋政府时期,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主权再一次受损,恢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国民政府时期,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但雅尔塔会议上中国领土主权再次受损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因主权独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根本原因表现20世纪50年代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中俄关系正常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世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2001年APEC上海会议在我国召开;2001年加入WTO;④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我国召开。参与、举办的国际会议--2001年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在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日本侵华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向外扩张获得原料市场直接原因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阶段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开始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开始犯下的罪恶(1)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2)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3)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两次侵华不同结局的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侵华失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3.现代中日关系中日对抗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发展趋势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中日关系曲折前行。当前中日关系跌入低谷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教科书以及参拜靖国神社的看法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关系如何健康发展(1)中日双方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延续仇恨,绝不让战争悲剧重演。中国人民应牢记历史,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2)中日双方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交流,实现互利共赢。(3)中日两国应加强在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考点二中美关系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840—1937年敌对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腐朽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的帮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巴黎和会1919年,美国参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准备了条件1939—1945年合作原因中美两国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史实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1945—1972年敌对原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史实(1)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2)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3)1950年,以联合国的名义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被迫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4)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1979年中美关系改善原因由于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下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史实(1)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随后美国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共同发表联合声明;(2)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友好与摩擦史实合作对话和合作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流。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摩擦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近年来,以人权、宗教的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允许达赖访美;允许陈水扁过境美国,助长了台独的嚣张气焰等核心问题台湾问题建议中美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考点三中俄(苏)关系阶段事件概况影响古代中俄关系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这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近代中俄(苏)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与美国作为英法联军的帮凶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强迫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等,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侵略新疆俄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地区,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梨以外的新疆地区,曾纪泽通过与俄国交涉,中国收回伊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帮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1924年,促成了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苏联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击日本法西斯1945年,苏联遵守雅尔塔会议精神,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军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现代中俄(苏)关系援助中国建设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帮助中国完成一五计划,中国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政府又同俄罗斯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1996年中国同俄罗斯等五国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后来中俄发展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今中俄两国能在重大国际问题和事务中保持一致步调中俄关系的提升与发展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考点四近现代中国的外交阶段特征具体表现旧中国屈辱外交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综合国力落后,弱国无外交表现清政府时期,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半封的社会北洋政府时期,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主权再一次受损,恢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国民政府时期,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但雅尔塔会议上中国领土主权再次受损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因主权独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根本原因表现20世纪50年代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中俄关系正常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世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2001年APEC上海会议在我国召开;2001年加入WTO;④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我国召开。参与、举办的国际会议--2001年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在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专题七科技与文化生活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纸的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我国隋唐时期发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2.活字印刷术:(1)发明:北宋匠人毕昇发明。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2)发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3)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指南针的发明(1)发明:汉代制成“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又制成了罗盘。(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3)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4)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四.火药(1)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孙思邈的炼丹术中提炼出火药)(2)应用: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人们制成爆炸性武器或管形火器。元代发明了火铳。(3)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4)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类别朝代代表人物成就-体例水利工程战国李冰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隋朝隋炀帝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7、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史学西汉司马迁1、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2、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农学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医学东汉末年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神医)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天文历法夏朝夏历明朝《大明历》。数学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文字与书法商朝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代表作《兰亭集序》,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唐朝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是继王羲之(书圣《兰亭集序》被誉为“”)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四大家之一绘画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像》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雕刻秦朝秦皇兵马俑东汉说唱俑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科技著作北宋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三国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唐朝《金刚经》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制品中国近代的科技成就: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的春天(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人物倡导成就面临问题: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元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福新面粉公司侯德榜侯氏制碱法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1)现代国防:(一)陆军: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二)海军:①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三大舰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③装备建设: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后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三)空军: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⑤.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⑥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⑦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二、导弹部队的发展:1.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三、新时代强军之路:1.强军改革: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成立了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2指挥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2)现代其他科技成就: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B.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古代的文学成就:一、(唐代诗歌)

代表人物生活时期代表著作诗歌特点人称李白盛唐时期《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诗仙”杜甫由盛转衰“三吏”、“三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诗圣”白居易唐朝中期《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二、宋词1.出现: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_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2.特点: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_满江红_》《蝶恋花》等。3.代表(1)苏轼:北宋文学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2)李清照: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元曲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2.名家(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四、小说和戏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