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七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跟踪训练14_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七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跟踪训练14_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七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跟踪训练14_第3页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七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跟踪训练14_第4页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七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跟踪训练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跟踪训练(十四)第二讲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2018·河北省邯郸市高三质量检测)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境内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人工绿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及其定居和农耕活动而形成的。额济纳旗绿洲是阿拉善境内面积第二大的绿洲,下图为额济纳旗地理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1975~2010年额济纳旗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单位:km2)。据此完成1~2题。年份1975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自然绿洲林地42.9349.64162.53162.45162.45草地672.87816.48393.40558.42570.20水域92.96120.0279.89103.97103.97人工绿洲耕地197.87198.3838.4438.4439.64林地3.653.6517.7717.7717.77草地11.609.8026.2926.2928.21建设用地8.4810.6811.0311.0318.52水域0.000.000.000.0025.55小计1030.361208.65729.35918.37966.311.影响额济纳旗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光照C.水源D.蒸发[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该地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会随着水源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因素为水源,故选C。[答案]C2.1990~2000年,额济纳旗人工绿洲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地区蒸发加剧B.上游大量用水,弱水水量减少C.限制放牧,草地面积增大D.人口激增,城市占地面积增加[解析]由材料可知,额济纳旗人工绿洲主要是得益于弱水的灌溉水源,而如果弱水上游地区人口数量增加,大量引水,使得水量减少,则额济纳旗的人工绿洲急剧减少,故选B。[答案]B(2018·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产输比是指流域内产沙模数与河流出口水文站控制区输沙模数之比,产沙模数等于区内年均产沙量除以该控制区面积,输沙模数是水文断面实测输沙量除以水文控制区面积,下图为林草梯田覆盖率变化对流域产输比的影响图,阅读材料,回答3~4题。3.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 B.土壤C.地形 D.植被[解析]产输比是指流域内产沙模数与河流出口水文站控制区输沙模数之比。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土壤,黄土丘陵区土壤颗粒小,易被输送到河口区,输沙模数大,产输比小。砾质丘陵区砾石多,砾石较重,不易被输送到河口,输沙模数小,产输比大。B对。气候、地形、植被差异不明显,不是主要原因,A、C、D错。[答案]B4.有关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砾质丘陵区输沙量大于黄土丘陵区B.林草梯田覆盖率越高产沙量越大C.产输比越大水土保持效果越好D.产输比越小输沙量越小[解析]砾质丘陵区输沙量小于黄土丘陵区,A错误。林草梯田覆盖率越高产沙量越小,产输比越大,B错。产输比越大,输沙量越小,水土保持效果越好,C正确。产输比越小输沙量越大,D错误。[答案]C(2018·广西三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下图为进行了绿化的边坡。据此回答5~6题。5.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A.防治滑坡 B.恢复植被C.美化环境 D.成本低廉[解析]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恢复植被,B对。防治滑坡的功能都有,不是优势,A错。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C错。成本高,D错。[答案]B6.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①植株高大②根系发达③性喜温凉④生长迅速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目的是保持水土,特征有根系发达,②对。混合的是草种,植株小,①错。可能在阳坡,没有喜温凉特点,③错。生长迅速,利于护坡,④对。D对,A、B、C错。[答案]D(2018·武汉市高三四月调研)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7~8题。7.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河水为淡水,含盐量低,故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①对。近海沿岸有河流的稀释作用,含盐量低,②错。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受黄河水稀释,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③对。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由黄河径流堆积而成,含盐量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受海洋影响,含盐量较高,④对。选C。[答案]C8.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解析]读材料可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即磷主要来自陆地,故总磷含量整体上应由陆向海递减、由河道向外递减,C、D错。“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故氮含量应与植物的分布一致,近海滩涂地区植物较多,故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B对、A错。[答案]B(2018·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9.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 D.新疆、陕西[解析]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新疆、陕西,两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消费量增长快,D对。长江三角洲、重庆、珠江三角洲天然气资源缺乏,需要调入,增长慢,A、B、C错。[答案]D10.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 B.2005~2008年C.2008~2011年 D.2011~2014年[解析]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迁移幅度最大,B对。其他时段迁移距离小,A、C、D错。[答案]B二、综合题11.(2018·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质量检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下图);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下图)。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2)判断风速在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解析](1)随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2)由图可知,风速16~20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3)与植树相比,种草比种树耗水少且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且图中显示,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据此该地多种草防沙。(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任答3点)(2)跃移。原因:0~2厘米和7~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和悬移比重较低。2~7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以跃移为主。(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种草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机械阻沙,土壤湿度增加,紧实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12.(2018·河南省南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呼伦贝尔市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地势缓慢过渡,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昼夜温差大、日照丰富,多大风天气。这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及预测储量1572亿吨,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呼伦贝尔南部的伊敏河煤矿是我国四大露天煤田之一。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1)指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2)呼伦贝尔依托能源优势可发展建设的主要能源基地。(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问题①: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问题②:说明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经济生产的有利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开发条件优越。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需求市场较近,市场广阔。区域内铁路、公路线较多,交通运输便利。(2)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可建设煤炭供应基地。煤炭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可建设火电基地,向外输出电能。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风力稳定,可建设风电基地。北方地区降水少,多晴天,该地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光电或太阳能发电基地。(3)煤炭开采会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剥离表土层,土地易被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问题加重。采煤后形成煤矿采空区,容易造成地面塌陷。露天堆放煤炭,占用大量土地,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地区工业化进程。区域资源开发,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