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_第1页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_第2页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_第3页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_第4页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教授讲到,很多父母问我,说孩子800遍了就是改不了,怎么办呢?我说,你说孩子8000遍,孩子更改不了。一句话重复三遍就等于对别人的折磨,你说了好几百遍了,不把孩子折磨死了?有的孩子说,妈妈太烦人了,一张嘴我就知道她想说什么,她说上一个字我知道下一个字是什么,我说求求你别说了,不行,我妈妈非说不可,说得我简直心烦意乱。中国父母和孩子说的话是高度雷同,中国父母像克隆人一样,说的话差不多一样,最多的话是什么呢?别看电视了、别老玩游戏了、赶快写作业、不好好学习能考上好学校吗?考不上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吗?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将来喝西北风啊?这种话说个几遍可以,但是说多了就会变成一堆噪声,除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信心崩溃,没有别的作用,所以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的,也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好的,他之所以管不住自己、之所以毛病很多,是因为有很多坏习惯紧紧地束缚了他。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联结。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的一种动作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一个习惯,如果这个动作重复90天就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习惯。孙老师给我们演示一个习惯,很多人打手机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比比画画的(现场模仿),虽然手机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多数手机还没有可视的功能,就是你比比画画的动作对方看不见,完全多余的,但是比画惯了的人不让他比画就很难受了,这就是习惯动作。人的动作70%以上都是习惯动作。教育孩子最重要莫过于养成习惯,日本专家干脆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提供了孩子养成习惯的氛围和环境,父母则提供了孩子习惯的导向及指引。习惯养成之后不做就很难受,心里痒痒的。但是习惯的养成是一门科学,不是随随便便说一下就可以形成的,习惯培养的5个步骤:第一步是提高认识,你得让孩子对习惯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向往,对坏的习惯产生厌恶;第二步是明确规范,知道好习惯是什么样的,很明确;第三步是持久训练,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号召出来的;第四步是及时评估;第五步是形成环境。孙老师举例:国际奥委会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天津姑娘李红。很多记者在奥运会的时候去采访,一看是中国姑娘,这么年轻,她是国际奥委会百年以来最高职位的中国专职官员,她也很幽默,说我从小是跑着进入国际奥委会的。7岁那年开始她爸爸带着她跑步,一跑就跑到高中毕业,天天跑步,12年当然就养成了非常好的运动习惯,身体素质非常好,效率很高、学习很好,考上了清华大学,每天下午4点在清华操场上跑10000米,清华校队的主力,后来到美国读书,先到加州后到哈佛。她说我在哈佛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同样热爱体育的老公,是一个瑞士的小伙子。没有想到幸运来了,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到处找一个驻中国的首席代表,找不着,因为要求很高,中文要好、英文要好,而且要熟知中国文化、熟知欧美文化,还得懂工商管理、还得是体育行家。后来有人推荐了她。一个最简单的运动习惯成就了她一生。美国著名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雅典奥运会上将一个中国运动员送上了冠军领奖台,北京奥运会上他再次将一名中国运动员送上了冠军领奖台,怎么一回事呢?这个小伙子其实枪打得很好,在雅典奥运会上一直发挥得很好,最后一枪只要打上7环,奥运金牌非他莫属,但是他居然打到别人的靶子上,痛失金牌但是别有收获,喜得佳人。捷克一名女选手来安慰他,安慰来安慰去两个人成为夫妻。4年之后一块来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媳妇打得很好,成为奥运冠军,转过身来就专心辅佐她的夫君。又到了最后一枪了,前面打得很好,最后一枪只要打7环奥运金牌又是非他莫属了,结果他老兄打了4.4环,像他这样的选手想打4.4环太不容易了。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不良习惯就是缺乏确认的好习惯,这个确认习惯就是说像射击前一定是再三确认,然后才会打出最后一枪。孙老师还举例说,428胶济火车相撞原因就是丧失了三次确认机会:临时限速命令没有发给T195次司机;车站值班员未与司机确认最新临时限速命令,也未认真执行车机联控;司机没有认真瞭望,没有注意到限速标志。2007年8月8日,山东济南银座双语幼儿园5岁儿童吴梓钰,被接送孩子的两位老师及司机独自一人遗弃在封闭的班车上达9小时,被活活困死车中。据调查,当日早晨7点多钟,吴梓钰被家长送上幼儿园接送孩子的班车。上车后,吴梓钰等几个小朋友见面,便在班车过道上做起游戏。因急刹车他们被甩趴到地板上。班车上老师发现后,大声地训斥他们让其回到座位上并警告说:到站后不许他们下车。当日傍晚5点多钟,当班车司机打开车门时,才发现吴梓钰已倒在车的地板上,当把孩子送到千佛山医院时,孩子已经死亡。医生告诉家长,从孩子身上的尸斑判断,孩子当天3点钟左右就已经死亡。原因:随车老师未确诊孩子是否下车;司机停车后未检查确认;班主任老师未确认。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马马虎虎,比如说考试,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不严,不确认。在这一点上德国的父母做得很好,德国孩子说爸爸我明天要去爬山行吗,爸爸很可能会问你的计划呢,没有计划不要去,从小让孩子做计划,很多事一做计划就知道可行不可行。习惯培养的第二步就是明确规范,什么是明确规范呢?孙老师让大家看张图,是奥运礼仪小姐的训练,脸微笑也要练,按照国际上某个企业的规范,微笑的标准是露出8颗牙齿,所以奥运礼仪小姐在进行咬筷子训练,因为露出8颗牙齿的微笑是灿烂的微笑。还有练蹲姿,穿着短裙优雅的蹲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弟子规》有很多好东西,其中有一个要求是“出必告、返必面”,就是孩子离开家的时候一定要跟家里人打招呼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回家之后要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就是这么一个习惯,在古代是中国孩子必备的,但是现在许多中国家庭把这个传统丢掉了。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孙老师给我们讲一个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故事,可以看出好习惯究竟是怎么培养的,坏习惯是怎么矫正的。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写作业坐不住,妈妈说了很多遍没有用,这个妈妈向一个心理学专家请教。这个心理学专家就给妈妈讲了一些操作的方法。第一步就是观察清楚原因,孩子到底是怎么坐不住的,孩子在那儿写作业,妈妈坐在能够看到孩子的地方,注意看孩子怎么写作业。这个孩子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一会儿拉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有没有动画片,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院子里玩了,不到10分钟就站起来,半天不坐下来。第二步就是引导,妈妈就给孩子说了,儿子啊,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肯定能够学好,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一下,你1个小时站起来7回,是不是有一点多了?儿子一想妈妈都看到了,还给数了站起来7回,有些不好意思。妈妈最有水平的话在后面,妈妈说儿子,我看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3回差不多了吧,儿子心想,妈妈挺不错,还让我站起来3回,就说3回就3回。妈妈说儿子军中无戏言,如果你写1个小时作业站起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妈妈绝不干涉。这个儿子很高兴,说太好了,我就是爱看动画片。妈妈说你先别高兴,有奖励就会有惩罚,如果你一个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3回,当天晚上什么电视都不能看,动画片也不准看,说话算话。儿子说没有问题,这样母子协议达成了。第一个星期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写1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到了晚上6点大摇大摆地去看动画片,很自豪,但是有2天就给忘了,一到晚上6点就条件反射心里痒痒的,哎呀妈妈求求你让我看动画片吧,我一定好好学习,我再也不站起来了。妈妈说不行,男子汉说话算话,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不能看,孩子耍赖也看不到电视。第二个星期开始了,孩子写作业刚坐一会儿就想站起来,这就是条件反射,但是他马上就想到不行,我只有3次站起来的机会,我得省着点用,晚上6点才有动画片看,这就忍了下来。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经过1个月的训练,儿子能做到1个小时站起来不超过3回,妈妈说不错啊,我看你很有潜力啊,1个小时站起来不超过2回能够做到吗?2次就2次,第二个月站起来2次,第三个月站起来1次。3个月之后,差不多90天,这孩子1个小时写作业基本上不站起来了,站起来1次也是正常的。这个妈妈就成功了,经过3个月的训练,孩子养成了一个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习惯,这很有意义。可见,习惯培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减法,两句话是它的秘诀,第一句话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只要适合他,让他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形成得越牢。美国教育家说得很形象,培养好习惯就像是缠缆绳,只要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我们都可以理解,什么东西缠90道试试。这个妈妈的经验特别棒在两点,使用了递减法,儿子过去1个小时写作业站起来7次,现在妈妈跟儿子一商量递减到3次,孩子就接受了,而且使用了一个最有效的强化物,儿子不是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做到了就可以看动画片,做不到就不能看动画片,这就是及时评估,非常有效。假如这个方法不行,妈妈说做到了你就看动画片、做不到就不看动画片,儿子说不看就不看,那说明什么呢?这个东西对他不是最有效的强化物。还有父母对孩子说这个星期按时完成作业我给你10块钱,孩子想才10块钱,我到爷爷奶奶那里撒一个娇给我20块钱,我不要你的钱。所以父母要找到最能够让孩子动心的强化物,才会有好的效果。可见,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是其一,善于抓住细节也是非常关键。那些帮助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家长,无一不是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来引导孩子将目光投向自我,关注自我的成长,纠正自我的行为。很多孩子在生活的过程中常常是带着坏习惯而不自知,或者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坏习惯的严重性,因而将它们忽略不计。如果父母一旦给予他们正确而恰当的引导,那么他们的一生就可能由此改变。孩子不光是要培养学习,还要培养爱心。现在父母有一个问题,只会示强不会示弱,这样的父母也有问题,什么样的表现呢?还是以妈妈为例,妈妈有时候不舒服甚至病了,照样接孩子放学、照样买菜做饭,孩子的眼睛很尖,看到妈妈不舒服过来问妈妈怎么了,有的妈妈没有怎么考虑就说了,你不用管我了,你玩你的,我死不了。这样说话的父母就缺乏教育意识,你知道为什么吗?孩子就像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孩子过来问妈妈怎么了这就是恻隐之心、就是爱的萌芽,如果你总是说我没有事你玩你的,慢慢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铁打的,永远不会倒下,她的事不用管了。将来有一天你需要他了,你说孩子过来,他不过来了,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就变得冷漠了。其实,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有一个母亲那真叫绝了,她全家都非常爱吃橘子,妈妈买橘子从来不按照斤买,而是按照3的倍数来买,15个、21个等等。晚饭后看电视全家人吃橘子,妈妈都是让儿子去拿3个橘子,洗干净、擦干净,一人分一个。就剩下最后3个橘子了,儿子拿在手里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看看妈妈,妈妈一看就明白了儿子的小心思,儿子的想法是就剩3个了,你们两个人还吃啊?妈妈给丈夫使了一个眼色要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吃橘子儿子一边流眼泪,儿子心里想你们真的吃了,一点也不心疼我。这个妈妈后来跟说,我把这个橘子吃下去,一点味也没有吃出来。但是她做得对,现在孩子不是缺两个橘子,而是缺的心中要有别人。所以说忠告天下父母一句话,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吃独食,一定要培养他学会分享。分橘子的孩子长大了,考上北京大学,亲戚们都很高兴,这个给50,那个给100,一共给了500块钱。他妈妈说没有想到,春节回家看奶奶,儿子把这500块钱装了一个红包都给了奶奶。大家想想现在的孩子有500块钱,属于自己的钱,能省下给一个远方的老人不容易。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有孝心、爱心呢?就是因为这个妈妈家里一做了好吃的东西,先让孩子给姥姥、姥爷送一份,因为靠得很近。每一个月去邮局给爷爷奶奶汇款都带着儿子去填单子、办手续,而且还得让儿子写上一句问候老人的话,多少个21天过去了,多少个90天过去了,孩子孝敬长辈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了,这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很高境界。坏习惯是可以消除的,好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坏习惯可以转化为好习惯,但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技巧,尤其需要我们用心积累。所谓量变会形成质变,总有一天,我们的坏习惯会逐一抽身而去,好习惯会接踵而来。我们的人生也会在习惯的变化中悄然改变。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