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天龙八部作品中的儒家文化6600字(论文)】_第1页
【浅论天龙八部作品中的儒家文化6600字(论文)】_第2页
【浅论天龙八部作品中的儒家文化6600字(论文)】_第3页
【浅论天龙八部作品中的儒家文化6600字(论文)】_第4页
【浅论天龙八部作品中的儒家文化6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从人物丁春秋看儒家文化一、人物特征刻画丁春秋是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武侠小说中极尽刻画的反派人物形象。(一)违背儒家思想的矛盾形象丁春秋在《天龙八部》中是一个反派人物形象,其身处肥胖臃肿、满头白发、手持一把羽扇,俨然一副仙风道骨的气派。但其所行之事和所学武功与其外表形象却是大相径庭。其所学武功都是一些阴毒的招数比如化功大法和三笑逍遥散等杀人暗招。(二)违背儒家思想的叛逆做法丁春秋本是逍遥派掌门无崖子坐下二弟子,但因其秉性并未得到无崖子的认可,所以无崖子并未将本门高深的武学传授给丁春秋,丁春秋对其怀恨在心与李秋水相互勾结将无崖子打落山崖后,偷得神木王鼎叛逃出逍遥派前往星宿海创立了星宿派,自此光收门徒逐渐发展壮大。(三)违背儒家思想的虚荣性格由于丁春秋是弑师叛逃之人,其担心将来无崖子的事情会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其并没有像自己的徒弟传授高深的武功,反而让星宿派门人养成了相互巴结阿谀奉承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星宿派中立足才有可能博得丁春秋的欢心习得一招半式。丁春秋在门人的阿谀奉承和吹捧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他非常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逐渐丧失了对自身能力的判断能力。而其门下底子为了讨好师傅的欢心变着法的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来吹捧丁春秋的武功盖世法力无边,这与日月神教中吹捧东方不败的口号极为相似。后来就连丁春秋制伏了几个武功低微之人也被门徒吹捧为神功盖世,简直可笑之极。最后在几次大战之中,由于丁春秋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导致其手上的功夫远不及其脸皮之厚。其门下弟子更是毫无忠义道德,谁吹嘘拍马的功夫好,谁就能上位就能得到丁春秋传授的一招半式,武功好了自然地位就会提升成为星宿派的大师兄大师姐,主导星宿派的一切事物甚至掌握门内弟子的生杀大权,在星宿派可谓“丁春秋之下,众人之上”。丁春秋带领门下一众弟子前往中原,企图在中原将星宿派发扬光大,但其在进入中原以后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看似风光无比实则是一个老人带领一帮乌合之众在哗众取宠。最后在少室山一战中,丁春秋被虚竹以生死符制伏交给少林寺发落,当时他们的弟子就四散而逃,逃跑时还不忘落井下石没有人关心丁春秋后来的命运,纵观全文丁春秋一生无恶不作最终也会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终身囚禁在少林寺了却残生。二、影射暗指的儒家思想丁春秋的人物形象是金庸先生极力刻画的人物之一,将其塑造成一个好大喜功沾沾自信喜欢被众星捧月的人,而其门下弟子得其真传成为了一群阿谀奉承之辈。回顾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可以感觉到丁春秋的形象刻画似乎另有深意。(一)影射儒家孔圣丁春秋师承逍遥派掌门无崖子,而“无崖子”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无崖子有两个弟子苏星河和丁春秋。“星河”是空间上的无涯,“春秋”是时间上的无涯。在从丁春秋的籍贯来看,在少室山激战中,丁春秋自称是山东曲阜人士,随后前往星宿海创建了星宿派,而他的名字中带有“春秋”二字。将这些细节联系在一起,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相传孔子曾经请教于老子,因此儒道两家有很深的渊源。孔子在山东光收门徒创立了儒家学派,这与丁春秋从逍遥派叛逃创建星宿派极其相似。而丁春秋又自报家门是山东曲阜人士,自然就是和孔圣人是同乡。而孔子众多著作中的《春秋》和丁春秋的名字不谋而合。综合以上细节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影射了儒家孔圣。(二)讽刺虚假礼教金庸先生作为文坛巨匠,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将籍贯、代表作和师承随意安排在一个人物形象中。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丁春秋的人物形象所对应的就是以孔圣人为主的儒家,而丁春秋和门徒对应的就是打着儒家的幌子欺世盗名之辈。金庸先生以小说人物形象影射儒家孔圣并不是对儒家思想的暗讽和否定,而是对儒家思想发展后期的腐朽和违背个人意志部分的反对和讽刺。儒家以仁爱为核心思想,金庸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蕴含了这种思想。比如,在《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中塑造的乔峰和郭靖两种人物,都是侠义之辈。就连《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黄药师也不认同“忠孝乃是大节”。(三)表达价值观念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为国尽忠、为子尽孝、为人有德”等思想,但其并不认可以儒家文化为幌子营造出来了与世俗文化相违背的思想,比如男女授受不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盲从迂腐的思想。其认为应到以人为主体来塑造不同的价值观。在《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形象就是如此,当大辽皇帝下令让他南下攻宋时,其以天下苍生为重,违抗皇帝的旨意,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打消大辽皇帝入侵大宋的企图。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但是以个人性命为代价显然是一种迂腐,人活着就有更多的可能性能为天下做更多的事。第二章从人物萧峰看儒家文化一、人物特征刻画萧峰是金庸先生在小说《天龙八部》中刻画的正派人物形象。(一)符合儒家思想的自强自立在小说中段誉和萧峰初次相遇的酒馆,段誉就看出乔峰虽衣着破烂但气度不凡,一看就是饱经风霜具有一定社会权利地位的人士,而且萧峰为人好爽重情义讲义气,这一点深深吸引了段誉,在酒馆与其畅饮相识而结为异性兄弟。段誉曾赞叹萧峰是世间难得一见的人物,即使在大宋和大理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是非常少见的,就连自吹自擂的包不同也被萧峰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段誉从萧峰身上能明显的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孟子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集义也。”,这种浩然正气代表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思想。道义侠义之气与其内心的远大抱负和进取思想是相一致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就能形成独立强大的人格。萧峰的出场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并不像慕容复那样以神秘人的身份登场,而是以一个平平无奇的江湖大汉的形象登场,看似平平无奇但其自身周围的气场和气势就足以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此人的不凡,这与其丐帮帮主的身份是相符的,也体现其独立自主的人物个性和行为特征。(二)符合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萧峰虽然是契丹人,但其被汉人教化收养,吸取的一直是汉人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在小说环境的设定下,萧峰的价值观不自觉的就融入了儒家传统思想。在小说中,萧峰被乔氏夫妇收养,后拜入少林习得绝世武功,在加入丐帮以后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坐上丐帮帮主的位置,带领丐帮发扬光大,丐帮弟子无一不信服,萧峰前半生的个人经历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君子以自强不息。丐帮在乔峰的带领下屡建奇功,多次为朝廷通风报信,让大辽南下侵宋的意图迟迟不能得逞。其执掌丐帮以来丐帮上下一心,一心只有家国天下从不会利用丐帮谋其一己私利,这与儒家的“治世者皆圣人”的文化形态是交相呼应的。萧峰的人物设定是侠客,在法家思想中,儒士和侠客同处“邦之五蠹”之列。韩非子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两者都是入世之人,都需要在仁义之间做出选择。萧峰是丐帮帮主,但其杀伐果断、英勇无比且生性豪迈,与传统儒家君子形象大相径庭,所以许多学者认为萧峰更像是金庸先生塑造的佛教里面的“怒目金刚”。学者陈墨在其著作中将金庸笔下的侠客形象根据人格特点划分为五种形象,首先是儒释道三家之侠,其次是反侠和浪子。其将萧峰归于佛家之侠,其指出萧峰虽然身负血海深仇又遭小人陷害,但其行为思想并不是以复仇为核心,其强大的思想意识克制住了内心复仇的欲望,这在佛教中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境界。仔细品读小说可以发现,萧峰一生皆是以家国天下为重,其救世为民的思想并没有引起身份变化而发生改变,从始至终其都站在天下苍生一边,不被权利和欲望蒙蔽双眼,其虽是侠义之士但兼济天下的思想早已使其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境界。(三)符合儒家思想的忠孝仁义萧峰一直践行的都是儒家的价值观,但其悲剧的一生也代表其是儒家思想的牺牲品。乔峰的悲剧根源来自于其狭隘的民族大义。儒家思想一直认为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对少数民族一直非常排斥和鄙视,历来倡导尊华夏贬蛮夷。但萧峰本身就是契丹蛮夷,在民族纷争中其丧失至亲被汉人收养,接受汉人的教化和思想,逐渐融入了汉人的生活文化之中。但天不遂人愿,他在事业鼎盛时期遭到小人的暗算,先有康敏以美色诱之,但其不为所动断然拒绝,最终遭受到康敏和白世镜的陷害。其虽是契丹人,但深受汉人的恩惠,在大辽皇帝让其南下攻宋时其为天下苍生据理力争。他与阿朱的爱情也因家国纷争而不得善终。纵观萧峰的一生仿佛都是在两难之间做选择,多重的身份和责任注定其只能以悲剧收场。在江湖人士营救萧峰中,于雁门关外段誉和虚竹二人与万军从中挟持了大辽皇帝,迫使其立下誓言今生永不入侵大宋,自此大辽收兵但大辽皇帝与其断了兄弟情谊。萧峰自觉有愧于大辽,身为契丹人不能为家国尽忠,自觉无颜面立于天地之间,最后自杀于雁门关外。在少室山一役中得知江湖上的血案都是其父萧远山为母报仇所为,其甘愿为父亲承担武林人士的怒火。但就是这样一个集忠孝为一体的侠义之人始终在两难之间做选择,最终成为了儒家价值观的牺牲品落得悲惨结局。他重孝,但萧远山却陷他于不忠不义。他重任发誓不会残害任何一个汉人,但为救人与聚贤庄血战江湖人士。他重忠,但大辽皇帝却让他攻打养育他的大宋。纵观武侠小说,萧峰绝对算得上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可悲的是其成为了儒家思想的牺牲品,虽然其悲剧结局与其迂腐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但在那种文化环境中谁又能成为一股清流来警醒世人呢?二、内发而外的儒家思想在小说《天龙八部》中,金庸先生以萧峰的人物生平介绍为开篇,将其描述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正面人物形象,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不是金庸先生有意为之,但这句话确实与萧峰的个性和行为特征非常的相似,纵观萧峰的一生其面临的两难决策都是为千万人而做出的决定,但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他,只能靠他独自一人去承担,这也很好体现了萧峰由内而发的儒家精神。(一)儒家思想之刚健毅烈孔子曰:“无所为而为之”,指的是一个人所作之事如果在思想道德上站得住脚,那么就不用考虑其他因素只需无愧于心放心大胆去做即可。在聚贤庄一战中,萧峰为了救治萍水相逢的阿朱,不惜深入虎穴与天下群雄血战到底,对于阿朱他始终没有做出任何越轨之事,这是其伦理道德思想所决定的。在第四十三回中讲述萧峰在得知父亲病入膏肓时,其双膝跪地恳求少林神僧救治自己的父亲,他说家父所犯的一切杀孽均是为了自己,所以自己也难逃罪责,希望神僧看在其一片孝心的份上出手救治萧远山,只要父亲病好萧峰任凭神僧处置。萧峰代父受过的行为很好的体现了儒家的孝悌文化。但当慕容父子想走之时,萧峰对慕容复说到,你父亲身上有伤我就不乘人之危,但你身为人子并没有伤痛,所以这比血债应该找你来算。萧峰这般说辞很好的体现了儒家嫉恶如仇的刚烈思想。当萧峰父子与慕容父子对峙处于下风时,慕容博得知萧峰高居南院大王手握雄兵,便以自身性命为筹码与萧峰做交易,只要萧峰南下攻宋慕容博的性命他随时都可以取走。但萧峰说杀母之仇岂能当做交易,为母报仇能报则报,报不了大不了一死,这种为一己私欲置天下苍生与不顾的行为我萧峰不以为耻。亏得我萧峰还与慕容复这等小人齐名简直就是对我的羞辱。这里萧峰的言行很好的体现了儒家的刚健毅烈的品质。(二)儒家思想之贤者避世虽然孟子等人也存在时也命也这种思想,但其对自身的道德修养更加的重视,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和承担的责任是人的立世之本。既有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责任,也有作为社会一员的家国责任。萧峰的性格决定其终身到在践行自己笃行的信念,其虽是契丹人但深受大宋恩惠,在家国民族矛盾纠纷中萧峰无法做出改变只能成为牺牲品,这与其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在杏子林之变中他的一生彻底被改变,其契丹人的身份天下皆知,被驱逐出丐帮一生的奋斗化为泡影,在被江湖人追杀的过程中为救阿朱的性命不能不前往聚贤庄寻找薛神医救治,其违背了不杀一个汉人的誓言,在临死之际被萧远山就走。随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后认为一切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当年的带头大哥,为了报仇他误杀了阿朱陷入绝望,只想远离世事纷争消极度日。(三)儒家思想之舍身取义在儒家传统思想中认为,人活于世心中必然要有自己认为必须做且一定要做的事,只要认定了心中所想只需一心一意的坚持做到底即可,无关成败但求无愧于心。阿朱死后萧峰带着阿紫来到东北给阿紫治病,这时萧峰已经远离家国纷争是其最悠闲的时光。可惜天意弄人,他无意间救下了大辽皇帝并帮助其平乱成为大辽的南院大王,自此萧峰又重回家国纷争的旋涡中心。人一旦面临困境就在不断寻求解脱之法,当一个人受尽磨难后需要有人能对其进行开导以寻求内心的解脱。在华夏文明中,儒家以人性本善为核心,编制了一套处理君臣父子关系的纲常礼法,将个人与家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夫。”在家国民族利益纷争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萧峰在种种情势所逼之下选择在雁门关,那个一切故事根源的起点处自尽。我国古代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而萧峰最后的选择则诠释了在家国面前个人利益要服从家国利益,但儒家思想对个人的影响已经是根深蒂固很难做出变通,纵观历史不乏有许多仁人志士成为了儒家思想的牺牲品,这其中的是非对错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第三章结语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主导思想,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其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儒家思想中推崇群体之上的原则,讲究个人价值和思想必须服从群体利益,个人的思想品格对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价值毫无参考价值,个人的社会价值服务于君臣父子的伦理道德秩序。这种畸形的观念束缚了个人思想品格独立的发展,也是导致萧峰悲剧收场的重要原因。儒家认为人不论面临如何的困境都要坚守心中的道德信念,坚守自己的气节。在生命和道义两者之间必须做出决断的时刻,孔孟思想认为:生死是小,仁义是大。萧峰作为一个侠士本可以远离家国纷争,但其多重身份导致其陷入纷争旋涡之中难以自拔,萧峰在早期一直都是帮助大宋抵抗大辽,但到头来发现自己是契丹人,他所坚持的信念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只想远离纷争求得解脱。但造化弄人,萧峰始终无法逃避自身的命运,其所受的汉人教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并没有因其民族身份的改变而改变,以前他忠于大宋,现在可能忠于大辽。这里的效忠在儒家思想中并不是指效忠于某个君王,而是效忠于国家社会利益。中国传统思想历来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儒家思想更多的是号召世人入世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个人的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