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参考答案_第1页
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参考答案_第2页
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参考答案_第3页
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参考答案_第4页
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4.早期中国纪时,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上述变化说明A.旧的政治秩序已不复存在

B.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C.史书编写风格进一步显现

D.农业发展推动纪时体系调整2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期间的主要活动包括泰山封禅、巡狩六国、遍祭山川,他还特意行经彭城,希望找到传说中失落在泗水中的周鼎。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秦王朝的合法性B.重塑皇权的至高无上C.消弭东方六国的反抗D.巩固中央的统辖地位26.唐朝刘禹锡曾描绘福建:“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百姓居住在洞中,“与华言不通”。南宋林尚仁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川奇秀,人物“皆瑰伟俊明”,“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对比上述情景,可以看出A.科举制度的完善

B.文化中心的南移C.社会风貌的变革

D.基层治理的进步27.云南自明朝后期以至清末,纳入征税范围的土地大约一直稳定在约600万亩到约830万亩。清朝时期,云南财政总收入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于田赋,其余则主要来自于盐课和矿课等。这时期的云南A.改土归流顺利推行

B.土地问题治理不普C.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D.政府收入陷入停滞2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万国”或“天下万国”逐渐代替“天下”成为时人认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语。进入20世纪后,“世界”和“全球”开始逐步取代“万国”和“五(大)洲”,成为国人描述全球事物的首选术语。描述外部世界词语的不同,体现出A.全球联系的出现

B.华夷观念的遗存C.外交活动的频繁

D.西风东渐的历程29.20世纪以前,中国的知识青年可以在“耕与读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之间双向转换,“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此后,知识青年总体是一种向着城市往而不返的单向流动。这说明A.社会转型加大城乡疏离B.传统经济形态开始瓦解C.革命浪潮冲击知识分子

D.教育兴起波及乡村社会30.中国近代土地集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些新兴的工业资本家也是主要的土地兼并者,他们在投资近代工业的同时,热衷于对土地的投资。该现象A.动摇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B.促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步形成C.说明工业利润低于地租利润D.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处境复杂31.据下表可知,我国(单位:万人)年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12787965364115225190101542920168877774392180892188918451201894240134452196432386820435A.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B.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32.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是公元137年4月18日,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椅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在遗址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麻、毛、棉、丝等500多件纺织品。据材料可推断,当时的帕尔米拉是A.亚历山大帝国时的希腊化城市

B.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C.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

D.融合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33.15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根据该法案,“关于契约、婚姻等的纠纷、诉讼”必须在国内解决,禁止向国外法庭上诉。这一法案A.强化了国王权力

B.保障了司法独立C.C-确立了议会主权

D.维护了私有制度34.188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在会见一位非洲问题专家时说:“您的非洲地图的确很美,可是我的非洲地图在欧洲。这里是俄国,这里是法国,而我们在中间,这就是我的非洲地图。”这表明当时德国A.将欧洲作为殖民争夺重点

B.对外活动受国际力量压制C.奉行积极扩张的世界政策

D.推动欧洲国家之间的联合35.下图所示漫画创作于1944年7月。它反映的是A.国际金本位制度确立B.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C.战时的同盟关系解体D.强权化经济秩序初成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近代法国,巴黎古尺的长度单位被称为“国王的脚”。17世纪,从“自然”寻求新的统一尺度的新理念开始酝酿。1789年8月,革命议会宣布废除度量衡方面的封建权益。1790年3月,科学院提交给议会的信函中说:“科学院努力排除一切专断的因素”“选择一个可以让所有民族接受的体系非常重要”.1793年国民公会通过的方案规定:将作为主单位基本长度单位命名为米。1795年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19世纪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迁促使这一革命的知识产物真正走向世界。1875年国际计量局在巴黎成立,《国际米制条约》签署。——摘编自黄艳红《法国启蒙与革命时代的“自然理性”及其效应》材料二清末,米制引入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度量衡划一运动,采用“公尺三分之一为市尺,公升即一市升,公斤二分之一为一市斤”的市用制,作为推行米制的过渡。市用制因其贴合传统、换算简易而逐步得到推广,但米制未能推行全国。1954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强调了推行米制的重要性。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制度。1976年中国加入国际米制公约。1985年中国加入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同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这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也具有现实意义。1990年我国完成了向法定单位制的过渡。1992年,首次由中国负责起草的“国际建议R102”声校准器供世界各国执行.——摘编自吴慧《新编简明度量衡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米制产生发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完成了向法定单位制的过渡”的有利因素,并说明现代中国计量进步的重要意义。(15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运用唯物史观阐释中国古代史或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人”或“事”。(要求:论题自拟,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准确,表述清晰。)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指出:“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茵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1941年,钱穆在一次演讲中强调:“中国医学……从人身生理学上发明演进。而西方医学,则从人体物理学上发明演进。彼此大不同,但究竟同是一科学。……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摘编自《独秀文存》《钱穆全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陈独秀的认识。(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文化意义及重要启示。(7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ACCDADBCABD42.(25分)(1)欧洲近代化的产物;承载了反对专制、倡导革命与民主的启蒙精神和政治、科学内涵;与工业革命紧密相关并伴随工业革命广泛传播;成为被国际社会以法律方式认可、使用的度量单位。(10分)(2)因素:近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度量衡划一运动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政权巩固;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计量的法制化和国际化进程;科技与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计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10分)意义:维护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民生;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品质发展;顺应世界潮流并为国际计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5分)43.(12分)评分等级要求10~12分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至少三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分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分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0~3分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示例:论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阐释:随着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力的进步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旧的贵族等级体系逐渐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发展。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试图影响现实政治。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44.(15分)(1)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乱政治局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因此发起新文化运动,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