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培训课件:《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年龄特征》_第1页
医院培训课件:《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年龄特征》_第2页
医院培训课件:《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年龄特征》_第3页
医院培训课件:《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年龄特征》_第4页
医院培训课件:《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年龄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年龄特征

■幼儿园数学教师应树立的基本认识■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范围■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特征主要内容:■儿童生活与学习必备的两个基本工具:语言和数学。■数学是一门智慧生成学科,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不断实现“生活智慧”生长的过程。■儿童的数学智慧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不同年龄的儿童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数学学习能力。■学前儿童具有学习数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数学学习是初步的,有着特定的范畴、发展趋势和年龄特点。一、幼儿园数学教师应树立的基本认识

数的学习

几何形体的学习

量与测量的学习

空间方位的学习

时间概念的学习(1)数前学习:感知集合(2)数的学习初步数概念的学习10以内数的关系学习10以内数的运算学习二、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范围(一)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

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内涵■是指在不教给学前儿童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他们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观念渗透到整个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去的活动。

三、学前儿童初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1)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点

■“儿童在最初形成的是关于集合元素的含糊的数量观念,而后是关于作为同一整体的集合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对集合比较的兴趣和更准确地确定集合中元素数量的兴趣,以后儿童才能掌握计数的技巧和数的概念。”

————列乌申娜:《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

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数数时手口不一致现象

列乌申娜在研究中发现,4、5岁的孩子数数时还出现手口不一致的现象。他认为:“儿童们借助于数词过早地转到计数活动,他们还没有形成对集合的所有元素的确切知觉,他们还没有学会在实践中把集合的元素用一个与一个相对应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比较,缺少这些知识使他们不能精确地掌握计数活动和更进一步地深入理解作为集合等量标志的数的意义。”

(3)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是幼儿理解数的等量关系与进行计数的基础■在两个集合中,当一个集合的每一个元素分别与另一个集合的每一个元素形成对应关系,那么这种对应就叫做一一对应。■一一对应在幼儿数学中被广泛地应用,通过一一对应,幼儿在不会计数之前就可以比较出两组物体的多少,形成等量观念。同时,这种对应活动的练习,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理解。幼儿要表示数目,应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必须在思想上形成包含关系,学习集合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包含关系,还是幼儿进行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基础。实际上,数的组成实际上就是一个集合与它的子集之间的等量关系,而数的加减运算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运算。

(4)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

(1)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泛化笼统到精确的过程。

(2)年龄特征■泛化笼统的感知阶段(3岁前)■感知有限集合阶段(3-3.5岁)■感知集合元素阶段(3.5-4岁)■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阶段(5岁后)3.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方富熹、方格(1986年)对3-7岁儿童理解类包含关系能力作过实验研究。他们把三只小猪都背着救生圈并排放着,其中有两只穿着红裤衩,问儿童:“背救生圈的小猪多还是穿红裤衩的小猪多?”结果成绩如表所示:表7-2年龄(岁)正确人数45%545%665%【实验研究】

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

■区分“1”和“许多”的教学

■物体分类的教学■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集合的教学■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二)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1.计数活动是学前儿童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本活动■感知物体集合,作为学前儿童学数前的教育,它为其形成初步数概念打下基础,但是,感知集合过程中儿童不会自动形成数的初步概念。儿童只有进一步通过计数活动,最后说出总数,才是对数实际意义的初步认识,才能对数形成最初的数概念。■计数活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只要不遗漏,不重复,数到最后一个元素对应的数就是计数的结果,即总数。(1)计数活动的实质

口头数数是指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的能力(3岁前,带有顺口溜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下几点:■一般只能从“1”开始往下数,中途遇到干扰数数无法继续;■不能从中间某数开始往下数,更不会倒着数;■在口头数数时,常常有漏数或循环重复数字的现象。(3)学前儿童计数活动发展的阶段

■按数取物,是指按照一定的数目拿去同样多的物体。这是对数概念的实际运用。

■按群计数,是指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为单位,如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等。5岁后开始能按群计数,这表明幼儿数概念的抽象性获得了更高的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也为幼儿后续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按数取物与按群计数2.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一是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二是理解10以内自然数的顺序;

三是理解数的组成。

3.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征

(1)3-4岁■对数量能笼统的感知,幼儿对有明显数量差别的集合能进行多少区分,对不明显的差别,则不会区分。■会口头数数,但一般不超过20。■逐步学会手口一致地对5以内的实物进行点数,但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总数。■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即有了最初的数概念。中班末期开始出现数的“守恒”现象。■中班前期幼儿能分辨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和前后数序。■能按数取物。■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能认识相邻数,比较数目大小,能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合和分解。■开始能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2)4-5岁■对10以内的数大多数能保持“守恒”。■计算能力发展较快,大多数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字运算过渡。■序数概念、基数概念、运算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加深,到后期一般可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个别的可能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

(3)5-6岁

4.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10以内基数的教学:计数(顺数/倒数、顺接数/倒接数、按数取物、按数群计数)、认识相邻数、区分单双数、认识0、理解数守恒

■10以内序数的教学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

■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三)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的发展1.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1)从加法运算到减法运算(2)从具体加减运算到抽象加减运算

■动作水平的加减运算

■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

■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

■逐一加减运算:是指用计数的方法进行的加减运算。表现在加法上是先将两组物体合并在一起,再逐一计数一共有几个,或者是先计数第一堆物体的个数,再以第一堆的最后个数为起点继续计数第二堆;在减法上则是先将要减去的物体取走,在逐一计数剩下物体的个数。■按数群加减运算:是指学前儿童能够把数作为一个整体,从抽象的数群出发进行数群间的加减运算。这是以学前儿童掌握了数的组合与分解为基础的,当他们掌握了10以内的数的组成后才能逐渐达到按数群加减的水平。

(3)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

(1)4岁前■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他们不懂加减的含义,更不会使用“+”、“-”、“=”等运算符号。■不会自己亲自动手将实物分开或合拢进行加减运算。■但在成人的帮助下,他们能解答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他人口述应用题。若问幼儿2+1等于几?幼儿一般不能回答出,且不感兴趣;如问:盒子里有两个红玻璃球,一个蓝玻璃球,你说盒子里共有几个玻璃球呢?幼儿按逐一计数,能够回答出来。2.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4岁后,幼儿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但这种运算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而且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

■他们对于抽象的符号列式运算不理解,也不感兴趣。但这阶段的孩子已经表现出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这就是在不要求幼儿掌握应用题的结构,不使用加减运算符号和术语的条件下,他们能解答一些数目简单的加减口述应用题。(2)4-5岁

■5-5岁半的儿童能够熟练地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能将学到的顺接数和倒接数的方法运用到加减的运算上,而且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通过眼睛注视物体,进行心中默默地进行加减运算。■随着数群概念的发展和学习了数的组成后,5岁半-6岁的儿童不仅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而且运用表象解答口述应用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并且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达到按数群运算的程度。(3)5-6岁3.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实物加减的教学■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教学

■列式加减运算的教学

1.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趋势

(1)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的发展

先平面后立体。

认识平面图形的难易顺序:先认识圆形,后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

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和圆锥体。(四)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

(2)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的发展丁祖荫(1985)以平面图形为内容进行研究,认为幼儿从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形状到能用相应的词汇进行表达,要经历: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配对就是找出与给定的范例图形相同的图形。■指认就是按成人口述图形的名称,找出相应的图形。■命名就是说出给定图形的名字。

正确率项目年龄班表3:各年龄班幼儿正确辨认形状的平均百分率(%)64.870.496.4平均值(*)76.882.299.1大班71.274.8(3)5—6岁■能正确地认识并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量的各种特征,且精确性大有提高。同时对量的相对性质的理解有了明显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在逻辑上理解量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理解物体在长度、面积和容积等方面的守恒。■该年龄段的幼儿具备认识物体重量与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3.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1)学前儿童排序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我国心理学界曾有人用积木、小棍、圆点卡片等对幼儿的大小、长度、数量等排序能力做过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对物体大小、长短的排序能力早于对实物数量的排序,实物数量的排序又早于抽象的数字排序。这一发展趋势是符合学前儿童从直接感知到形象表征,再到抽象概念的认识发展规律的。(2)学前儿童四种排序能力发展的顺序

如果将学前儿童在排序活动中所达到的思维能力作为排序能力发展的标准,3-6岁幼儿的排序能力的发展顺序是:正排序→逆排序→传递性→双重性。4.学前儿童认识物理量的教学内容■学前儿童比较物理量的教学■学前儿童认识量的相对性的教学■学前儿童物理量排序的教学■学前儿童体验物理量守恒的教学■学前儿童学习自然测量的教学(六)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

1.学前儿童空间方位发展的一般趋势

■空间方位辨别经历由上下→前后→左右的发展顺序。■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体为中心进行空间方位定向。■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不断扩展。2.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年龄特征

(1)3-4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他们所理解的空间方位的区域十分有限,仅局限于直接感知的范围内,如自己的身体部位、紧挨自己且正对自己的物体。对于较远且不是正对自己身体的物体的方位不能正确地辨别。■儿童的空间概念快速发展,他们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并且开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他们在空间方位区分的范围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能区分前后区域的面积有所扩大,沿着某一方向的距离有所增加,能够辨别离自己身体比较远的物体和稍微偏离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物体的方位。(2)4-5岁

■能正确地辨别以自身或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前后,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能做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但尚不能做到以客体为中心来辨别左右。■他们能把空间分成两个区域;还能把其中一个区域再分成两部分。例如,他们把一个区域分成左、右两个区域,则又可以把它们分成左前、左后和右前、右后。■能够理解空间方位的相对性、连续性和可变性。(3)5-6岁3.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教学内容■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学习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

■认识空间方位的相对性、可变性与连续性的教学

(七)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

1.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一般发展趋势

(1)学前儿童时序认知的一般发展特点

■对时间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